查看原文
其他

铜鼓岭!万里海天第一棒!

张鹏、黄国畅等 装备科技 2019-08-06

海岛的七月,高温持续发酵,稍微动一动便汗流浃背。

在海南岛最东隅,有个坐落在荒岭之间的滨海测控区,名曰“铜鼓岭”。是一片航天人扎根海岛、奉献航天的热土。

红色的基因在庚续,新的英雄事迹正不断书写。

临海远眺,清晰可见海对岸的两座发射塔架。测量室主任丁浩介绍说,文昌发射场的火箭一旦点火起飞,铜鼓岭将是测控接力的“万里海天第一棒”,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起飞和初始飞行阶段的数据信息。同时,铜鼓岭也承担着高密度的航区测控任务。

每次任务,铜鼓岭航天人都是高度重视、严阵以待。“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等标语不仅高悬于设备基座,更是深深烙进他们的意识深处。每一名航天人都清楚地明白,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复杂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子系统,哪怕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任务顺利进行。

翻开该单位的工作计划,每周都安排了对人员的训练,内容包括飞球跟踪训练,无人机模拟发射,目标丢失重新捕获,突发故障排除……训练项目相当丰富。

曾在嫦娥四号任务中担任遥测分系统指挥员的郭付才告诉笔者,故障一旦出现,就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故障定位。在某次任务准备过程中设备突发故障,郭付才带领团队连夜诊断抢修,直至故障复现并排除。

凌晨,铜鼓岭中心机房仍旧是灯火通明,两个年轻的身影正守在设备上,他们不时操作设备,将卫星的遥测数据发往千里之外的西安中心。卫星长管任务每天不间断,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分昼夜2班,每班2人,遥测岗位人员个个是主力,经常在夜晚值守,其他设备的人员也都积极参与进来分担这“额外”的工作。

为了及时处置设备可能出现的突发状态,遥测岗位人员有时直接就睡在机房里。工程师邵东旭说,这样“倒时差”的工作确实让人格外疲惫,但和测控区初建时期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在铜鼓岭,每一个后来的新同志都会上一堂传承初心的特殊党课,那便是听老同志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

2013年, 在用水用电住房等基本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铜鼓岭航天人一手推进测控设备安装调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白天晚上忙建设,深夜凌晨学设备岗位知识,累了就在机房里打地铺睡下。就在这样条件下,他们如期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

最令笔者动容的,便是听到2014年铜鼓岭航天工作者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的故事。当时,铜鼓岭上最大风力达到了惊人的十八级,固定设备方舱的钢索眼看就要支撑不住。危急时刻,一支党员突击小队冲锋在前,以绳子相互联结,短短100多米,爬行十多分钟对钢索进行加固,成功地保住了设备。

光学岗位的董国栋是党员突击小队中的一员,由于身材偏瘦在拯救设备途中被狂风吹起,幸好被同事一把拉住,他说来海南前从未见过那么大的风,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仍旧心有余悸,但当时一心就想保住设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2015年正式投入实战任务以来,铜鼓岭已圆满完成多次包括嫦娥、北斗等在内的航天测控任务,2019年开始,他们还担负卫星长管任务。

年轻的航天工作者远闹市近伟业,在此默默守望祖国的海天。

从铜鼓岭所见所闻中,笔者切身感受到航天人的初心,那便是对祖国航天事业的一片忠诚。



▋作者:张鹏、黄国畅、徐张旗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科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