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着航天报国的理想,他坚守大漠27年……

杨桂锦、何洁等 装备科技 2019-08-05

1992年,年轻的赵炳昆抱着航天报国的理想,来到地处祖国西北大漠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和所有初来乍到的东风人一样,理想和现实条件的巨大差距也让赵炳昆有过茫然。但既然选择戈壁滩,就该把心留在航天城。没有被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所吓倒,27年的时光,赵炳昆与中国航天共同成长进步。

火箭发射任务中,快速评估是判断火箭飞行姿态是否正常的关键,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多年来,快速自动的数据分析系统是航天系统参试各单位都渴望攻克的一项课题。

来到岗位后,赵炳昆认真分析了数据分析系统研制的可行性,成立了核心攻坚团队。

自那以后,白天赵炳昆在发射阵地上参加任务,晚上在办公室查阅资料、分析技术路径,周末和团队讨论研究课题,办公室的走廊成了他们集智攻关的课堂。

经过赵炳昆和团队近一年的不懈努力,一个集成多型号火箭的自动判读评估系统诞生了,改变过去人工判读的状态,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判读和评估。

现在,火箭点火起飞后不久,快速评估小组就能第一时间给出火箭飞行初步结论,大大提高了任务执行效率。

当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呈现高密度、常态化的特点,面对航天发射频次从一年几次到一年十几二十次的巨大变化,按照过去的工作思路和发射组织流程已经难以满足高密度任务要求。

面对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赵炳昆带领团队经过两年的分析论证和协调沟通,设计了新的测试发射流程,让火箭在发射场测试时间减少了七至八天,大大缩短了卫星发射周期,极大提高了发射场的使用效率和发射能力。

对航天工作者来说,最无法接受的就是发射任务失利。每次失利后寻找原因彻底归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尤为重要,同时也更加困难。

一次,某型号卫星任务火箭发射升空进入二级飞行段后,出现姿态失稳,导致发射失利。

任务失利后,赵炳昆另辟蹊径,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明确了问题原因,制定了详细的排故方法,顺利解决了同型号同批次火箭的问题!

每每提起这次失利,赵炳昆满是遗憾!他严肃地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我们干航天的,都希望次次圆满、发发成功。

对于工作,赵炳昆总是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对于家庭、爱人和孩子,他也总是尽可能地付出和照顾。因为他知道,家人选择跟随自己来到大漠,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27年,从一名毛头小伙成长为航天发射系统技术总体高级工程师,赵炳昆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铮铮誓言。


▋作者:杨桂锦、何洁、李石磊、查宇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科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