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宫二号记忆 丨天舟一号发射前,这对父子兵相隔不足五百米!

赵宜宁、王玉磊 装备科技 2019-08-05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北京时间7月19日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天宫二号的一项任务,是与2017年4月20日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两年前,随着指挥员一声声指令,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

遥外测设备稳定跟踪,送出精准测量数据,看着屏幕上光滑的遥测弹道曲线,车著明和车云力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发射后,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并组成组合体。4月23日至27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推进剂的补加试验。

看着任务的成功,车著明和车云力两人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车著明和车云力是父子俩。血脉的传承,更是航天精神的传承。任务中,他们一个忙碌在指控大楼的中心机房,坚守数据海洋;一个在机动场坪,时刻关注设备的参数和状态,奋战在遥测一线。虽然同属测控系统,同在一座发射场工作,岗位相隔不足五百米,但工作忙碌外加岗位不同,两人平日里见面的机会却并不多。

整整1个月的软件维护与测试,这种过程对于文昌发射场数据处理专家车著明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而对于刚毕业的航天新人、文昌发射场助理工程师车云力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车著明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一毕业便来到位于西南边陲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一干就是20多年。从嫦娥到天舟、从长三到长七,10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实践,车著明都了然于胸。“怎么不清楚,每一次都像第一次那样认真。”车著明说。

小时候,车云力特别不理解父亲,因为父亲工作忙见面少;后来即使生活在了一起,父亲留给他的印象也是“在电脑前工作的背影”。

后来,车云力从母亲和其他叔叔阿姨口中得知,原来父亲是一名航天专家,2014年还被推选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他一生勤奋好学,本来是中专毕业,为了考取国防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工作之余自学大学课程,每天早晨三四点就起床……”说起这些,车云力的语气透出由衷的敬佩。

 “在父亲眼中,航天事业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征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车云力说。 

亦父亦师,身教胜过言传。没有父亲的感召,车云力或许不会坚定地踏上航天事业这条长征路。同样的,父亲身上螺丝钉般的钻研精神同样复制到了车云力身上。

在文昌发射场有一条长约3公里的路,名叫长征路。白天的长征路,车辆往来穿梭,运送着忙碌在任务一线的工作人员。一到傍晚,就成了大家运动放松的地方。这条路,也是车著明父子俩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场所。

车云力告诉父亲,在天舟发射之前的联试中,操作系统曾出现异常。“目标当时没有动,发送过来的报告数据应该是0。但实际测速却在零点零几米每秒的范围波动。”车云力小组发现了这一精度偏差后迅速查找问题,“在阅读软件源代码的时候,一段代码引起了怀疑,于是我在设备上写出一段模拟测试小程序,证实的确是这段代码出了问题。”车云力回忆说,最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车云力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安装某显示软件时,由于需要多台计算机共用一台显示器,而国产的操作系统没有识别到切换设备,导致显示器分辨率无法正常设置。

针对这一问题,车云力反复查找资料和数据,钻研发送数据的格式,研究网络协议,加班加点写出了数据发送故障诊断软件,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修改了分辨率,确保了显示软件在发射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如今,天宫二号任务圆满结束,中国空间站的时代已经开启,在未来的航天路上,这对“父子兵”将继续携手上阵奋力前行。


▋作者:赵宜宁、王玉磊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装备科技

▋监制:邹维荣

▋责编:韩阜业

▋编辑:弥向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