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感动!随州抗疫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举行

随州发布 2021-07-0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11月20日,随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市委党校举行。4名报告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疫情期间逆行出征的心路历程和感人事迹。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多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报告会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磅礴奋进力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模范为榜样,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汇聚起推动随州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报告会上,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振建,深情讲述他带领中心医院2300余名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与死神赛跑、同病魔斗争、为生命护航的感人点滴瞬间。北郊街道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许旭,讲述了她和社区群干、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用心用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故事。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曙光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就地转化为防疫工作队,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守护好乡村这块阵地。随州日报社随县记者站站长刘诗诗,讲述了她和同事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家庭困难放在一边,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新闻战斗的故事,分享了采访中见到的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齐心抗疫的一幕幕生动场景。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彰显着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体现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实质,激发出与者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强大共鸣。大家表示,要践行和传递好伟大的抗疫精神,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结合起来,与克服随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结合起来,从而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形成强大合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事迹报告会由市委、市政府举办,巡回报告会报告团全体成员,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干部、志愿者代表和市委党校秋季主体班学员等600多人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通过随州新闻网、随州论坛、云上随州等平台同步直播,超过15万人次在线观看。


13名报告团成员均为获得全国、省级和市级抗疫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报告团还将分赴各县、市、区和部分市直部门开展巡回报告。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


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张振建


尊敬的张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张振建,来自随州市中心医院。作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单位代表,能够站在这里分享医院抗疫事迹,我感到十分荣幸!值此,我谨代表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与发展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震撼历史的斗争,必然留下震撼历史的篇章。


    2020年初,一场骤然袭来的大疫,以如此刻骨铭心的方式,植入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也是随州市中心医院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从1月19日开始出征到3月25日,整整六十六个日日夜夜。66天,我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死神赛跑,同病魔斗争,为生命护航。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始终把生命至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份国家治理能力的特殊命题考卷。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在考卷上的郑重作答。


1月19日晚上8点,市政府召开随州市第一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


  “请各级领导放心,随州市中心医院一定不负众望,保证完成疫情防控任务!”会上,身为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我作表态发言。


如此作出表态和承诺,有我自己的理由和底气。首先我是一名内科医生,今年58岁,已在医疗战线上摸爬滚打了36年,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位。早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就出任过随州市抗击非典医疗专家组组长,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能力,当时的随州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非典病人零死亡。17年光阴似箭,时光流逝,医院医疗专家团队、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也与日俱增,唯一不变的是医者良知与使命。    


走出会议室,17年前的镜头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令我感慨万千。“对于一名从医者来说,一生能够经历两次这样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都是以地市级医疗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战,这在随州乃至湖北可能是为数不多甚至是绝无仅有的。这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将再次面对残酷和死亡!”此时的我,有对新冠肺炎病毒未知的忐忑,也有为自己能再次参加这样重大的战役并且担此重任而感到激动和兴奋。


回到医院,已经快22点,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的主任已接到紧急通知在会议室等候。没有任何开场白,传达紧急会议精神,介绍当前的形势,预判将要面对的战情。第一时间,我在全院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这是一场硬仗,一场阻击战,所有人员取消春节及周末休假,全员上阵进入战时状态,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这一仗,决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执行是抗疫最好的保证。简短的会议一结束,大家分头行动。口罩、防护服全部上身,门口设关设卡,进出测量体温、消毒,对发热病人隔离、排查等等;留观病房、隔离病房挂牌设置;发热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EICU等科室人员集结到位……大战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这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100张隔离病床已经准备完毕,医院随时可对疑似病人、确诊病人进行收治……清晨,彻夜未眠的我,巡视了医院整个准备工作,基本上放心满意,这才松了一口气。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无不展现出随州市中心医院上下同心的团结伟力号角吹响,请战源源不断。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疫情当前我们责无旁贷!”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周天彤,30多年从医经历,从去年10月起就一直迎战“甲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无畏的精神,奔赴抗疫最前沿。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廖娟娟,其丈夫李伟负责隔离点工作。夫妻两人同时出征一线,高三备考的孩子无人照顾。在与孩子话别的时候,廖娟娟毅然决然,她说:“先有国后有家,国家有难,我们必须上。这个时候,只有舍小家为大家。”

“疫情不散,婚礼不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龚龙家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刘园园,早在去年11月就定下婚期,准备鼠年正月举办婚礼。面对疫情的来袭,这对90后医生恋人果断决定,推迟婚礼,冲向抗击疫情一线。他们说:“没有疫情的婚礼最美好。经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爱情更加牢固了。”


上下同心,全体医务人员用家国情怀诠释着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在抗疫一线,青春的气息同样令人感动。一批又一批“90后”甚至“00后”义无反顾走上战场,他们把青春写在一张张志愿出征的请愿书上,写在口罩留给脸庞的勒痕中,写在穿着防护服的忙碌背影里,这一个个“最美逆行者”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心医院力量。


“穿上白衣,我就是南丁格尔。” 20岁的张欣虹是市中心医院抗疫一线最小的战士,在重症病区,密闭式吸痰、高流量给氧、俯卧位通气样样拿手,不怕苦不怕累,让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绚丽之花。


一声号令,义无反顾。“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刻,医院482名党员干部没有一个迟疑、退缩,他们挺身而出。


“我是护士长,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抗击疫情不能没有我”“我报名,无论生死,随时听命!” “不计报酬,服从安排”……短短一天,45个临床科室、1477名医护人员向院党委递交请战书,请求参战一线。


深谙风险、逆险而行,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封城、封路、交通管制,所有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闻“疫”而动,披甲出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向病毒进攻、为生命站岗。人心齐,泰山移。医院上下同心,为抗疫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更体现出随州中心医院人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


舍生忘死是一种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对垒。“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市中心医院震撼人心的磅礴声音和铿锵誓言。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晚上10点,医院发热门诊候诊大厅前面挤满排着长队等待检查的患者。尽管发热门诊诊室从1个增加到9个,依然忙得喘不过气来。医务处主任沈桂生预测:当天的筛查将会超过600人,而平时最高峰也就三四十人。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新冠病毒爆发如此之快、之烈、之猛,仅仅两天时间,腾出的100张感染性疾病科病床就已告罄。


“必须迅速调集力量,调整方案!”直觉告诉我,这次疫情的扩散速度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关闭龙门院区,紧急启用世康大楼和永康楼的方案,以收治疑似病人、确诊病人和重症病人。

宁可床等人,不让人等床。院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扩建病区增加病床是关键。”


恰逢春节,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开建隔离病区,人员不足、材料紧缺、运输不畅等诸多施工难题接踵而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任务!”我向医院各职能部门和基建、后勤科室下达了死命令。缺少人手,我和班子成员亲自上阵,带领职能部门干部职工俯下身去,搬运工、清扫员、运输员多个角色交替出现;材料紧缺,基建科、后勤处等保障部门整合各方力量,调动多方资源,日夜赶工,确保隔离病区保质保量完工,并很快投入使用。

  

2月1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80例;2月2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74例;2月3日,全市新增确诊病例183例……面对不断增加的数字,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提速,提速,再提速!”副院长陈绍斌连续奋战三个通宵,双眼干涩无法睁开,点完眼药水后,仍坚守在战场上。

  

拆腾房屋、制定方案,现场施工、材料供应;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一个标准的隔离病区大楼48小时就改造完毕。12个临床科室整建制划转为隔离病区,隔离病区由以前的1个增加到18个,病床由以前的100张增加到1068张;征用的2个留观酒店和原杏林培训中心,设置了隔离单人单间217个,为患者救治赢得了时间。

    

争当先锋,就要冲在最前面。“每提前一分钟收治一个发热病人,就减少一个感染扩散的机率。”急诊科主任陈波在1月20日至2月3日每天亲自值夜班,期间接诊的发热患者达1200余人。连续超负荷战斗,他三次晕倒在岗位上,稍作休息缓过神后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

  

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谢兴佳,主动要求承担为发热病人做肺部CT检查的高危任务。操作、阅片、出报告……一天之内检查560名患者。疲惫不堪的他,靠在椅子上休息了3个小时,又投入到新一天的战斗之中。

  

应检尽检,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环节。医学检验科,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阵地。副主任技师李玲从早到晚,从事提取病毒核酸的高危操作,三级防护捂得喘不过气,身上的衣服经常被汗水浸湿透,几乎每天加班至凌晨,但她没说过一声苦,没叫过一声累。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市中心医院分别设置了血液透析、精神疾病、肿瘤和孕产妇等特殊患者病区,切实规范特殊人群收治流程,确保405名透析患者、115名精神疾病患者、39名肿瘤患者等共计559名特殊疾病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我们整合医疗资源,对确诊患者实行集中收治,对疑似患者集中隔离,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人一策,千方百计予以救治,最大限度降低了病亡率。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还展现出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秉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救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用强大的科学武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疫情最初,医院班子成员统一了思想:别的医院收不了的病人,病情最重的病人,我院全部接收。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是明智的。作为随州市首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市182例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均在我院救治;全市确诊病例1307例,我院收治568例,占比达43.5%;全市新冠肺炎治愈率96.56%,高于全省93.38%的平均水平;全市新冠肺炎病亡率3.44%,显著低于全省6.62%的平均水平。 

抗疫战场上,ICU和EICU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关口”,每时每刻都上演着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的奇迹。72岁的刘大爷,是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入院后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等危重症临床表现。1月25日凌晨4点,经专家组紧急会诊,立即转入EICU,实施精准治疗,强化患者脏器功能保护,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经过医护人员27个昼夜的奋战,刘大爷终于转危为安,于2月16日痊愈出院,成为随州地区首例确诊并治愈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在救治中积累经验,在战斗中创新战法。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人员还及时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血浆置换、俯卧位通气等治疗技术用于实战中,全力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徐化强和队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忙碌在隔离病房,每天只能睡4到5个小时,从病魔手中抢夺生命。他说:“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倾尽100%的努力!”  


所有的无私大爱,为患者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开启了一扇扇回家之门。81岁的王老先生,病情几次反复,在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了41天。治愈出院时,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我今天要说:“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她们没有见过医生护士的眼睛;医生和护士虽然普通平凡,但拼命把我从死神那里抢了回来,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封封感谢信,一面面锦旗,一项项荣誉,是对市中心医院人最好的褒奖。抗疫以来,医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委、省政府等授予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8项,68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全院医护人员收到感谢信1135封(条),锦旗67面,有力证明了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先进的集体!

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无不展现出炎黄子孙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在疫情防控物资紧缺之际,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众多海外学子、华人华侨、国际友人,慷慨解囊、无私捐赠,汇聚起全民战“疫”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卓尔集团捐赠的800万元抗疫物资连夜抵达,200万元现金打入医院账户;曾都区一位十岁的小朋友,硬是要妈妈把他平时攒下来的50元钱捐给医院;江西省萍乡市南坑镇兆佳村,一个与随州素无交往的村子,全体村民向我院捐赠了30016元;在四川大学医学院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的万小文,志愿到医院作义工,两个月时间配合医院完成6000多人份的核酸检测……2120个爱心团体、3260名爱心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向我院捐款捐物达3.31亿元。一台台医疗设备,一批批防护物资,一车车水果蔬菜,一笔笔爱心捐款,饱含着社会各界对我院的似海深情,彰显了令随州市中心医院人感动与敬佩的高尚情操。


守望相助,携手抗疫。2月6日,江西省援随医疗队紧急驰援我院疫情防控主阵地,整体接管了重症医学科一病区。27名医疗专家和48名护理专家,先后分三批抵达我院。46天时间,江西省的战友们共收治重症患者50名。


2月16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援随医疗队的72名医护人员,接管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区。27天时间,医疗队共治愈出院92名确诊患者。


这些援随医护人员,与随州人民同生死、共患难,谱写了一曲“与子同裳,岂曰无衣”的壮丽凯歌。在欢送援随医疗队凯旋仪式上,我几度哽咽:“感谢你们以命相搏,与我们共同坚守,你们是最美逆行者,是随州的恩人!你们的大恩大德,随州市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将永远铭记于心!”


回眸这场躲不开、输不起的殊死对决,我感受最深的有4点体会:


第一是组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抗疫期间,代表中央指导组的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省委书记应勇、省长王晓东等领导先后亲临医院指导,看望慰问抗疫一线医务人员;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时任随州市委书记陈瑞峰、市长克克、市纪委书记郑军、常务副市长林常伦、市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张卫、市委常委吴丕华、市人大副主任李雅君、副市长郑晓峰、市政协副主席程敦怀以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王贤江、主任罗兰等领导在万忙之中,多次深入到医院,靠前指挥,为我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10月29日,省委常委、省卫健委党组书记王贺胜、随州市委书记钱远坤等领导莅临医院,调研指导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情况,为我院在后疫情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时刻,党组织是旗帜,是堡垒,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迅速凸显。医院成立了1个临时党总支,18个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482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战斗在抗疫最前沿。在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全院投入到抗疫一线医务人员1104名,二线及后勤保障人员1219名。234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8人火线入党,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第二是斗争的本领。作为专业人员,面对凶险且陌生的病毒,既要高度戒备,更要有自己的正确判断。在国家卫健委下发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对湖北省单独设定了临床诊断标准。在一次专家组讨论会上,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建议在随州慎重执行。几天后,国家卫健委修订出台了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删除了在湖北省设定的“临床诊疗标准”。这一事实证明,敢于担当、精准研判是医务人员战胜病魔的最有力武器。


第三是牺牲的精神。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在随时可遇的巨大风险面前,展现出了舍生忘死的顽强斗志。大家都知道,给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是风险系数非常高的工作。插管过程中,患者都会呛咳,呛咳的飞沫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十分凶险,而医护人员和患者仅仅只有10厘米的距离。重症医学科徐化强、汪文国、廖娟娟、周权等4名中层干部组成插管小分队,带头冲在最前面,负责全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工作。他们说:“不害怕是假话,但是作为一名干部,一名医务人员,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即使再危险,再害怕,我们也必须带头上! ”看到主任、护士长这么拼,科室的90名医护人员纷纷克服了心理恐慌,从技术骨干到新入职员工,人人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落到了后面。


第四是信念的力量。战胜病毒,除了过硬的技术,还得有坚定的信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医务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工会主席郑晓芹勇挑隔离一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亲力亲为,不辞辛苦,长时间坚守一线;神经外科护士长李凤、康复医学科护士长卢凤丽等5名医护人员,未能见到去世的父亲或母亲最后一面,她们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后,含泪忍着悲痛继续奋战在隔离病区…… 潘瑞红、刘明秀、江广斌、谢明水、王树忠、彭俊秋等同志冲锋在前,克服各种困难,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全部精力;潘杰、汪彬彬,刘浩、余珊等46对夫妻,廖志平、廖娟娟等13家两代人同时战斗在抗疫最前沿;423名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宾馆集中短暂轮休后,没有回家就直接再赴前线,真正体现了“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在这种坚强信念的支撑下,我们战胜了疫魔,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平安回到了亲人的怀抱。


有一首歌里这样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我想说:“不经历磨难,何以见精神”。此时此刻,我要承诺的是,随州市中心医院人将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续写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健康随州保健护航。此时此刻,我还要向奋战在抗疫前线和后方的每一名中国人致敬,正是有这种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我们一定能迎来最终的胜利,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战疫”中,那些美丽的身影


北郊街道办事处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  许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曾都区北郊街道八里岔社区党委书记许旭,很荣幸向大家分享抗疫中的故事,今天宣讲的主题是《“战疫”中,那些美丽的身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接到防控命令时正是除夕夜,当晚随州宣布封城。武汉在腊月二十九封城的消息,大家都从新闻中看到了,大家都知道“疫情”意味着什么。我把班子的其他3名成员召集起来后,他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带着焦虑、不安,或者说是恐惧。看着她们当中的几个年轻人,我当时就明确的告诉她们,这是生死选择,你们现在可以选择辞职回家。虽然她们在我预料之中选择了留下,选择了扛起责任,但我的内心是感动的,我们这个班子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思想统一之后,大家迅速进入战时状态,连夜按照上级要求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明确防控责任、细化防控措施,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承担起封控小区、交通路口和消杀、摸排返乡人员等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我们这些社区干部,在这一刻都没有去顾及自己还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这一刻,我觉得我们班子的这几名同志就是英雄。


封闭管理期间每一天的工作,用连轴转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19个居民小区、3个路口、22个值守点,每天早上6点开始检查值守点、安排楼栋消杀、防疫宣传、上门排查登记、筹集防护物资并组织发放、生活代购、为下沉干部安排工作餐、护送发热人员医院就诊、送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化解矛盾、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坚持在防控的第一线,多数时候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没有人牢骚埋怨,有的只是相互鼓励加油,大家在同心抗疫的过程中坚信抗疫必胜。


“抗疫”中,社区几位党员的身影也让我难以忘怀。


正月初二,我在社区党员微信群发出倡议,请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许书记,马上来社区报到”,几分钟内,党员宋道军、吕国萍夫妇、邹善福、郑志斌很快打来电话,老党员李传强听到消息后也随同他们赶到。看到第一时间前来报到的党员,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他们就先开了口:“书记,分配任务吧。”这一天,他们在19个小区进出口、所有楼栋口张贴宣传标语近千张。


记得围挡加固那天,气温零度以下,早晨不到七点,党员郑志斌、李传强、宋道军拿着电锤、电线,来到卡口,进行围挡加固施工。当时风雪交加,他们外衣、鞋子全都湿透,手冻得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一直坚持到晚上十点多,才将所有卡口封堵完毕,一天下来,腰都伸不直,又冷又饿。完工后坐在居委会休息时,64岁的老党员李传强脱下湿透的鞋子,只见脚已经被泡成了腐白色,看得大家一阵心痛,老李却毫不在意,还和他们开玩笑说比一下,看谁的脚白。


在“急难险重”面前逆行而上的,还有佩戴红袖章无私奉献的社区志愿者。


吕章铭,我们社区一个工地管理人员,从正月初二开始,服务在社区40余天。社区刚封堵路口时无材料,他主动从工地拿来木方、钢管。从疫情开始,代购工作已经成了他的日常,大到米面油、小到老人需要的无糖零食、纸尿布、学生用的笔和本、橡皮擦,只要居民需要,他们都会根据居民的需求购买。记得为了一个特殊病人的一套睡衣,他们跑遍了所有超市才买到。药店老板现在看到虞主任时还在说,你们社区在疫情封闭管理期间怎么买那么多的药。九零后“跑腿哥”小吕累得直不起腰,身上贴满了膏药。可是,他却说“疫情面前大家都是战士,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能站出来就站出来,能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


靳秋丽,市外事办下沉干部、社区“第一书记”,瘦小的身材,刚来社区时,因社区工作人员忙于手头工作,在没人带路的情况下,用手机导航骑着自行车摸清了社区所有的卡口、所有的小区,因为维也纳公馆居住人员复杂,为了掌握小区居民的动态,在零下两三度的情况下,独自在小区值守24小时没合眼,并每天坚持到各个卡口小区巡查至晚十二点才回家。 


在这场没有销烟的“抗疫”战中,八里岔社区20多名党员、54名下沉干部、44名社区志愿者,还有许多默默无闻支持我们工作的社区居民,共同抗疫,守住安全防线,谱写了齐心抗疫的赞歌。他们勇于担当、逆行而上的身影,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段难忘的历程,已成为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


当然,疫情期间,我也有遗憾。我的母亲因脑瘤卧床不起,婆婆因脑瘤眼睛失明,两位老人我都无暇顾及。因为百家千户的安危冷暖都需要社区党组织来关怀,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顾“小家”。在母亲和婆婆最需要我的时候,只是在为居民配送物资过程中顺带给婆婆送了两次药、两次菜,记得丈夫对我说,要求在小区值守替我分担点,我不同意,你必须让我安心,把老人家照顾好。看到老母亲的来电,多次都不敢接······,因为怕,怕一旦接了心里就更难受,怕一颗伪装的坚硬的心突然就像玻璃一样破碎了,怕强装坚强的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而影响了工作,只有狠下心来,强忍泪水,把对他们的愧疚感埋在心底,负重前行!我永远也忘不了3月20日这一天,离家54天的我第一次回去看望母亲,跪靠在她床前,拉着母亲的手希望她能够听到我说话,可是,母亲已经无意识了,我没能跟母亲说上一句话。当晚,母亲便离开了我,这给我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每每想起,我都泪流满面。我不敢想象母亲临终前是否理解女儿的“守土有责”,真正原谅女儿的“不孝”。


战“疫”期间,我只是尽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应尽的职责,组织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应该属于每一个在疫情期间尽忠职守、默默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以及默默无闻支持抗疫工作的人民群众。


回首过往,我无限感慨,我们今天打赢这场“战疫”,是我们的党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科学决策。这场“战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伟大梦想。


谢谢大家。




驻村有我  决战决胜抗疫脱贫  


国网随州供电公司驻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第一书记 杨曙光


大家好!我叫杨曙光,是国网随州供电公司驻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的第一书记。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战疫扶贫故事。


今年的春节,很特殊、很揪心、也很无助,肆虐的病毒逼得人们不得不待在家里。作为驻村干部,我更是焦虑不安!防疫的通告怎么传达下去?村民们怎么防护?得去跟他们说、教他们做啊!万般焦急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想马上回到村里。但是,所有的路都封了,怎么办啊……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接到了市委通知,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疫工作队,正月初三返岗到位。有了通行证明,我赶紧回家简单收拾了行李,带着家人的安全叮嘱,和工作队员一路颠簸,回到了村里。


不能握手,来不及互致新春问候。我们就在村委会门口站着,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大家立即分头行动。我和村书记负责绿水片的入户宣传、测温、配送生活物资;队员王文龙和秦会计负责青山片;队员储黎明和志愿者负责卡口值守。没有一人怨言,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害怕,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说起封闭管控,农村可比不了城市,这里村民们居住分散,乡间小路多而密杂,不像城里的小区,守住几个出入口就行。更糟糕的是,有些村民根本不把疫情放在心上,经常聚在一起拉家常,对防疫措施非常不理解。我们和村干部每天来回走9公里的山路,对1000多人进行宣传。村里的大喇叭也接上了电。担心边远的村民了解不到信息,又把高音喇叭和音响装在车上,变成流动的宣传广播。


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留一户,不漏一人,守护好乡村这块阵地,是我们工作队的责任!


 “杨书记,我有糖尿病,已经没有药了,再不用药就会产生并发症的,我可怎么办?”“村头小王的媳妇身患癌症,现在必须尽快用药!”…… 随着隔离的时间越来越长,村民的防疫和生活物资都出现了短缺,还有一些慢性病的药品也纷纷告急。


村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天刚亮,带着30多个品种的药物清单,办理好各项手续,我和工作队员踏上了回城的道路。可这一路也走得异常艰难。


测体温、看通行证,走一路、停一路,回到市里,直奔药店,我焦急的排着队。“这几种药我们这里没有,你要去其他药店买!”心里不仅着急,大脑也有些发蒙,这些药店怎么买不到药呢?顾不上想太多,连续的跑药店,一家一家的找,一店一店的问。终于,所有药品都配齐了,已是晚上7点,一天下来,也没有吃东西,腿累得仿佛灌了铅。


回广水的路上,经过自家小区旁,我透过车窗,还能看到家中客厅亮着灯——我的女儿,我的亲人们,可能正在为我牵肠挂肚,但我只能匆匆远看一眼,只能放下内心的酸楚和愧疚,因为在猫子湖村,还有更多的亲人在等我……


回到村里,我把药分给需要的村民,看着他们充满感激的目光,我觉得,再苦、再累、再难,也值得!


2月10日,我们来村防疫的第15天。


晚上工作队员、市交通局的王文龙正和家里人视频,大家都相互牵挂着;“提前祝你50岁生日快乐!”视频里传来家人的祝福。


 “老王,明天你50岁生日啊!明天晚上我们工作队做一顿饭,好好庆祝一下”我笑着对王文龙说。


可没想到,等我在外帮村民采购物资回到村里,已经是晚上9点了。50岁的生日就这样过去了。我和队员储黎明都觉得对不起老王。老王挺不容易的,家里两位老人重病缠身,自己也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打完针、吃完药,拿上执勤红袖章,就奔赴抗疫最前线。


说到这里,工作队员、市民防办的储黎明何尝不是,孩子上高中,最是关键时刻,村里发热人员的流调报告都是由他完成。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大家义无反顾的回到村里,扛起责任、心系村民。


你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会把你高高举起。抗疫期间,我们也经历了最寒冷的一场冬雪。厚厚的积雪把大山覆盖,当我和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把蔬菜和生活物资送到村民刘发继的家里时,他们家正忙着蒸包子。


我知道,在这个平时看起来很普通的举动,但在疫情最紧张时刻,却是非常的难得。村民们生活物资都很短缺,老刘一大家子人春节因疫情被困村里,家里也是紧紧巴巴。上次送的面粉,这次终于派上了用场。放下才买的蔬菜,我们赶着去下一家。


没想到,被老刘拉住了。他捧出热气腾腾刚出锅的三个菜包子,硬要塞给我,填填肚子。我坚决不要,结果,他的儿子、媳妇团团把我围住,非要我吃完了才能走。他们说,今天下这么大的雪,没想到,我们和村干部都还能来!疫情出不了门,生活全靠工作队和村干部一天天、一趟趟送物资,跑路不说,还要冒着病毒的危险和大风大雪,真的要好好感谢我们。


我接过热乎乎的包子,仿佛感受到了村民们最炙热的情感!我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事情,却得到了老乡最真诚的回报。说实话,当时,我几乎是掉着眼泪,把这包子咽了下去。


在艰难的抗疫关键期,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奋战在一线各行各业的人们。广水市太平镇里的干部,一直和驻村工作队并肩作战,守护平安;还有我的电网同事,关键时刻,他们逆行出征,为全市267家防疫重点用户保障电力供应;还有,更多无数的白衣战士,与病魔战斗,挽救生命!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是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是我们对百姓的承诺,更是无数战斗在前线战士的共同心声!


出暖花开,山河无恙!如今,我和工作队一起又带着村民种下菊花、建起牛场、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经历过,方知不易,感谢为抗疫付出的每一个人。打赢抗疫阻击战,决胜脱贫攻坚,我们也将一直在路上!






奏响战疫最强音


大家好,我是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刘诗诗。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新闻工作者的抗疫故事。


庚子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随州日报社所属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超负荷运转,原定春节休刊的报纸,也于正月初二恢复出报。没有任何迟疑,我和我的同事们,从年前腊月二十九到3月25日随州“解封”,连续63天,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新闻战斗!


1月23日,公共聚集场所一律暂停对外开放;1月24日,公共交通停运,高铁、火车站关闭;与此同时,社区也开始严格管控。


随州暂停了他的脚步,人们自觉待在家里,而我和我的同事们却走出家门,冲在了前线。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医院、社区、高速、村组、市场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不分昼夜连轴转,有家不能回、有娃不能陪,成为我们每一个一线记者的生活常态。


天天外出采访,一只口罩就是我们全部的防护装备。封城封路,每次采访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常常采访结束背着相机往家赶,头顶是星空,身边是呼呼的寒风。采访、写稿、修图、送审,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你害怕吗?”很多朋友问过我。当然,我害怕!我的同事们害怕吗?肯定也害怕!害怕来自于未知。在疫情初期,人们对病毒的了解是有限的。手机成为大家宅在家里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渠道,而党媒是最权威最重要的平台。必须要到一线去,因为我们是记者;必须要到一线去,真相才能跑赢谣言;必须要到一线去,才能找准方法和路径;必须要到一线去,才能捕捉更多温暖与感动,坚定信心与力量。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医疗资源严重告急,救治条件极其严峻。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人民把“最硬的鳞”都给了湖北。危急时刻,江西组织调派精干医疗力量,火线驰援!


2月6日晚上,我得知首批江西援随医疗队将抵随。接到采访通知,我便一直联系核对行程,做采访准备,穿好衣服,收拾好东西,随时准备出发,整晚都没合眼。凌晨3点半出门,走在漆黑的路上,周围没有一个人,一心惦记着采访,我竟忘了害怕。5点半采访完回家,我迅速整理稿件和照片、视频,只为第一时间把医疗队抵随的信息发出去,传递信心。


随州市中心医院,是随州抗疫救治的主战场。3月1日,我瞒着家人进入中心医院ICU病区,这应该是我离病毒最近的一次。隔着一道门,里面都是重症确诊患者,说不害怕是假的!那天,一批刚过隔离期的护士再次请缨进入隔离病区,看到她们目光坚定地走入隔离病房,听到医生们讲述惊心动魄的抢救经历,插管、俯卧位通气、血浆置换……我抛开害怕,全身心投入采访拍摄。但回家走到楼栋下面,我迟疑了:家里有老有小,他们抵抗力弱。我年轻,应该扛得住,可是他们怎么办?“该不该回家,能不能回家”我在楼栋下来来回回走了半个多小时,满心愧疚。一番思想挣扎后,我坐在石墩子上给医生朋友们打电话,请教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回到家,我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吃饭、工作,不敢与家人面对面多说一句话。


我和我的同事们肩负着准确传达党委政府重要声音的重任,同时也见证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齐心抗疫的一幕幕生动场景。


那段时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天都要到医院、村组明察暗访,每去乡镇必看发热门诊。一次,随市长去某个乡镇卫生院检查,仅隔着一道玻璃门,一家3口因发热在隔离观察。有时候我会想,领导们害怕吗?应该也会有担心的吧?但作为随州抗疫的主心骨,他们必须到一线去,摸准最真实的情况,拿出最精准的措施。正是看到了在一线的领导干部们,258万随州人民才不再恐慌,才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2月15日,我去广水市李店镇采访。那天,大雪纷飞,高速公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踏着厚厚的雪缓慢前行,稍不注意就会打滑出意外。到了李店我发现,随州和广水下沉李店镇的干部都在。午饭时,在镇政府食堂,为了疫情防控,也为了节省时间,大家都是端着碗间隔很远站着火速吃完,有的甚至站在室外大树下,迎着风迎着雪,吃完后立即投入疫情防控。镇村干部守土尽责、党员干部下沉支援、志愿者积极参与、群众安心居家,大家坚守各自的岗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这就是我们赢得抗疫斗争的底气!


3月22日,随州全城欢送江西援随医疗队返程,看着援随白衣战士乘着寒风和夜色而来,在春暖花开时离开,我感慨万千。当送别的车队缓缓离去,听到“随州人民感谢你们,欢迎你们再来”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了。在疫情最吃劲、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在这一刻,我没有忍住。在这场斗争中,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太多太多。感恩人生能有这样的经历,感恩前方并肩作战的战友、后方默默支持的家人。


阻击疫情的战场上,一批批新闻“战士”,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家庭困难放在一边,冲锋陷阵,分秒必争。我的同事徐军国翻出多年未用的旧自行车,拿出当年抗击“非典”的劲头,到医院记录下救治战场上的感人故事;陈云既当记者,又当编辑,为了赶稿子,她将自己反锁在书房里,任儿子在外面拍门哭喊;滞留黄石阳新,伍雅兮借用亲戚家的旧电脑,远程担起新媒体编辑任务…… 


疫情期间,全市新闻工作者采写编发稿件3万多篇,2000多篇被省级、中央媒体采用,生动地讲述了随州抗疫故事。随州日报发挥宣传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优势,把各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精准传达,鼓舞着在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我很自豪,我们在战疫一线诠释着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我们用笔尖、用镜头,把最及时的资讯、最权威的消息传递到千家万户,用科学、用事实破除谣言、消除恐慌,向社会传递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和力量,照亮和温暖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好随州故事,记录伟大时代,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徐斌 

视频:张和


编审:许享红

编辑:伍雅兮

推荐阅读


快来随州!与醉美金秋合个影!

茶叶出口“大洪山现象”解析:大格局大视野大品牌大市场

● 央视报道:随州司乘抢救昏厥幼童.惊心6分钟!

@所有人 秀出你眼中的湖北,最高可赢万元奖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