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堂美术课,能设计出怎样的可能?|年度星教师

2015-06-11 苏晓萍 星教师

【每天一位星教师】美既是苏晓萍老师的工作,也是她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最重要的,她还要把这份美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拥有发现、欣赏、再造美丽的能力。这不,她在教学上探究欣赏学习;在科研上创建校本教材;在与学生的相处上,她仍然能够发现其独特的美,轻轻拾起学生的自信。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星教师”所有,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授权!




个人小传 ID:new_jiaoshi

苏晓萍,无锡市育红小学美术学科组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在美术录像课竞赛、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省一等奖,获得无锡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滨湖区“德艺双馨”教师等称号。

她坚信用美术的表现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艺术的素养、品味多彩的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情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术教学特点与风格: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以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来弥补学习美术外在动机的不足;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以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育创新

一封五个“邮递员”送来的信

在我的工作手册中有个核心词——团队共同成长。身为学科组长,我积极带领老师们研发校本课程——综合纸版画,这系列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并燃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报告”,“请进”。办公室虚掩的木门吱溜一声,一(2)班的五个女生们簇拥着涌进了办公室。

小敏的嗓音脆脆的真像个小黄鹂:“苏老师,小欣给你写了一封信!”我还有些纳闷,只见活泼外向的小纯快速地托起了小欣的手臂。

小欣极为腼腆地一笑,细声细语地对我说:“这是我写的信。”我低头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淡黄色手工纸制成的信封上画了一个太阳、一棵树还有一个小女孩,大大小小歪歪扭扭的几个字是“苏老师收,顾彤欣”(拼音夹着汉字)。

不容我细看,孩子们已簇拥着小欣涌到了办公室门口,我急急地与她们打趣道:“谢谢啊!要回信吗?”“不用。”一群稚嫩的声音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渐渐远去了。

我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心想:这群小丫头们不知出了什么花花点子,到底写了点啥?信纸是一张蓝色手工纸,上面写着:“苏老师,你给我们上美术课,教我们画画,还教我们手工,你辛苦了,谢谢!”(依旧是拼音夹带着汉字)

读着这封只有片言只语的,但重重的需五个“邮递员”送来的信,我似乎有些读懂了教育的一丝半点儿韵味。

教育即“培养人”,它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帮助其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心理。对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其的影响极大。当这颗善良的、关爱的、尊重的种子一旦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不久将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记起在一本书上曾读过介绍斯霞老师的一些事例:斯霞老师总是轻声细语,像个慈爱的母亲,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有时即使有充分的理由去责备学生,她也总是那么地和蔼可亲,细致耐心。在她的影响下,凡经她教育的学生都十分懂礼貌、有爱心,甚至那些原来脾气暴躁的孩子,在斯霞老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也渐渐根除了不良的言行举止,对了我的教学很大的启发。

在这些热情“粉丝”的鼓励之下,《纸版画》校本教材已正式出版,并且,其课程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也许只是一株小草,但可以摇曳出最动人的线条;也许只是一朵小花,但可以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在美术的一方天地里,这一切都不是梦想。孩子们,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喜欢,美术可以带给你最纯真的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诚。

欣赏学习,发现生活更多的美

欣赏学习是学生在美术学习时以愉悦的心情来观赏美术作品,也是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作品内涵的重要形式。在综合纸版画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了一些欣赏方面的问题,于是我在教学中开展了欣赏学习的探索。


欣赏学习中典型问题梳理


首先,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找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的问题

问题1:不接受浮雕式的版面效果;

问题2:不欣赏黑白的拓印效果;

问题3:不善于表达对纸版画的审美感受。

(二)教师层面的问题

问题1:留给学生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时间过短;

问题2:未能关注欣赏主体的内在需求;

问题3:“欣赏·评述”的形式比较单一。


欣赏学习中有侧重的审美再创造


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通常分为随堂欣赏、专题欣赏和现场欣赏。

随堂欣赏比较灵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适当安排,比如导入欣赏、新授时重点欣赏、作业时穿插欣赏、拓展时引申欣赏等。发现法(讲解少)、指导法(讲解稍多)、接受法(以讲解为主)是三种比较常用的欣赏教学法。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以及存在的欣赏偏差,把握欣赏学习的着重点,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低年级,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着重欣赏造型变化。中年级,以观察感知为切入点,着重欣赏材质和肌理。高年级,以分析理解为切入点,着重欣赏作品的人文内涵。


基于学生的欣赏学习五要素


学生由于生活背景、性格、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欣赏趣味和价值标准。所以,在欣赏教学中应广泛深入地关注欣赏主体的实际需求。

1.学会倾听学生的审美需要,关注学生的欣赏焦点。

2.给学生与作品对话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3.激活欣赏者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4.让学生动手动嘴又动脑,欣赏与实践相结合。

5.把握课堂节奏,把欣赏学习变成一首动听的歌。

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如此表明,学生对于综合纸版画的艺术鉴赏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和不断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基于学生的纸版画学习,会让更多的孩子用欣赏的眼睛读懂纸版画,会用欣赏的眼睛来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教育理解

让美的欣赏力更持久一点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经常翻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深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自己所教的美术学科能被许多的孩子所喜欢,那么这就是做教师的最大幸福、最大的成就!

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有关美术教育的研究专著中发现,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喜欢涂涂画画、剪剪贴贴。但是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和年龄的增长,喜欢美术的孩子会越来越少。如何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美术学科教学中点燃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兴趣,使每个孩子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创设一个活泼多元的美术课堂是首旨,让孩子们以多样的美术表现来吟诵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热诚。比如,利用多媒体多给学生展示感性的图片和制作的视频,以积累美术表现的素材;多欣赏一些平行班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比较中获得创作灵感;拓展一些美术学习的形式,比如“小组接力画”“你画我改”“师生同示范”等等。

这些年学校开设的校本特色课程——纸版画教学,就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前发动学生寻找制作底版的废旧材料、制作底版时同学们互相交换版材、印制时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视觉审美、拓印后欣赏到纸版画独特的美感等等,无不让学生感到美术课的魅力。

有时因临时调课,当我拿着教材踏进教室,学生往往会激动不已,这时的我也会被孩子们的欣喜所深深地感染。在版画社团课上,有几个孩子竟然迸出这些话语:最好社团课永远不要结束。不难看出,学生是打心底里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

美术学习不仅给学生们带来了美的愉悦,同时也要承载学生们的成功:许多学生的纸版画作品陈列在少年宫艺术展示厅里、有的喷绘在展板上、有的收录在校本教材中、有的飘洋过海参加两岸儿童版画交流、有的在全国少儿版画展获奖、有的在全国儿童版画作品集上刊登。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也同时帮他们寻找到了学习兴趣的源泉。

通常,班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能在课堂中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也经常在各项美术比赛中能获得丰硕的成绩,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不容质疑。但一些学困生由于获得赞赏的机会很少,往往对什么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太感兴趣。这些群体,恰恰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对于班中学习滞后的学生,只有把他们当作朋友来关心和帮助,以宽容的师爱来关注和呵护,学习的信心才会回来、学习的兴趣才会持久保持。颖杰就是这么一个学生。她对素描感兴趣,周六兴趣班上的作业还不错。我就以此来鼓励她,赏识并放大她的每一点进步。渐渐地她自信了、专心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下课后还喜欢找我来聊一聊。努力的结果让她在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习美术的激情被点燃了,一有美术活动她总会积极地报名参与。

形状画得不是很准、颜色涂得不是很好,这往往是一些学生自认美术能力薄弱的表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审美评价观和必要的学习自信心。

为此我经常给学生传递这样的理念:美术不是拍照,不是真实地还原现实世界,美术其实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在这样的鼓励声中,一些造型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学习自信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在纸版画的学习中。因为纸版画不需要规整的圆形不需要呆板的方形,需要的是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放飞。在校本教材中收录的《练哑铃》等作品其实都是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的,甚至是调皮好动的学生创作的。

这些孩子在美术表现时,往往比较随性,也不追求完美,他们自认为是不擅长美术的那一类孩子,但是,这样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而我们要做的真正的美术教育,应该是让喜欢美术的孩子更爱美术,让不喜欢美术的孩子也爱上美术。

一名教师在如大海般浩淼的教育事业中,就如一滴微乎其微的水珠。然而,只要这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每天自问:“如果我是一滴水,我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我是一颗螺丝钉,我是否固守着我的岗位?”那么这一份小小的力量就不可估量了。当教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教育就有可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多给孩子一份自信、一份赏识吧,也许在美术的那片绿野上你就能与孩子们一起守望美术带来的更多快乐。


特别推荐

教育,不只是把知识装进另一个头脑

——读《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在踏进教师岗位没多久,一位老教师——她既是我的师长又是我的挚友,送给我一本有些泛旧的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闲来会打开浏览品读,读后会越发感到是一个教育的长者在与年轻教师娓娓道来,实在而中肯。

其中谈到: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要达到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有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这些思想、这些理念渐渐地浸润于我的内心深处,渐渐地根植于我的教育教学之中。

浩伟是班中调皮捣蛋的领军人物,那天他又老毛病重犯了。我没有大声批评他,而是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小声地与他交流。发现这个孩子顿时像个温顺的小动物,安静了许多。每一片嫩叶、每一个稚嫩的心灵,都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也许对于滞后的孩子来得更为重要。

人们常常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无疑可以看到教师潜移默化的言行在学生身上的折光。身为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美术教师,不仅应运用美术学科特有的形状、色彩、质感等直观形象与符号,来唤起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更要带着一颗爱心去悉心呵护学生们内心那片娇嫩的心灵之叶:用善良浇灌会收获爱心,用关爱浇灌会收获信任,用尊重浇灌会收获自信!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课程 | 班主任 | 学前教育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信息技术 | 音乐 | 生物 | 思品 | 物理 | 心理 | 历史



·END·

每位教师,都很精彩!

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


2015年4月起,“星教师”微信公众平台将以每天推出一位星教师的方式,在国内外筛选“年度星教师300人”,呈现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以及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




关注“星教师”: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