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吴泓:用专题教学把教材推倒重来
点击蓝字 即可关注
今日“星教师”
十多年来,吴泓的语文课上,没有大量练习题、没有模拟试卷、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就是读原著、讨论、写心得体会……他突破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选入并整合大量与专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闹了一场课改的革命。
今天我们可以360°全方位认识吴泓和他的“革命”,同时后文更有吴泓小说专题和高中阅读书目等干货喂饱你!
吴泓,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市宝安区教育专家工作站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2011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自2001年始,吴泓在高中进行语文教改实验。连续十多年来,他在高一、高二阶段从不让学生做教材上的练习题和其他教辅资料上的练习,到后来,干脆独立进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
他的专题学习兼顾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戏剧、电影,以及史、哲、政、经等政论性作品。尽管不做题、不读教科书,但通过参加高考和以教科书为主要考查范围的区语文统考,学生的语文素养却越来越得到认可,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证明。
吴泓和他的语文“革命”
2000年,作为特级教师,已经教了十年语文的吴泓,从广西来到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让很多老师慕名前来听课,也有学生的高度评价:“典型的‘文学知识融于实践生活’的合成级人物,酷毙了!”
然而,一年下来,学生的情况并不乐观:50%的学生书写凌乱,20%的学生字迹难辨;85%的学生阅读量少,思维缺乏深度,写作内容浮浅苍白。“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对此作出思考,他发现,传统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输入不足,“正因为输入不足,生活面相对窄的中学生只能去生活中找素材,所以只能写我的父母、老师等。”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泓“瞄”到学生在读的历史教科书中描述李鸿章是卖国贼, 但如今学界对他的评价早已有多种。此时的吴泓有了自己的想法。
“想不想看看‘另类书’?”学生们饶有兴趣。于是,吴泓复印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在语文课上让学生阅读、欣赏。“他们非常感兴趣,平时上课发言是很难的,但在读这本书时,学生们经常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展开争辩。为了弄清楚对一个人的结论为什么如此悬殊,他们又去翻阅其他资料,读相关的很多书。”
短短1个月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上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吴泓也花心思将每个人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看到学生们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自己的思考时,吴泓说:“那种惊喜、激动和成就感无以言表。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改革先锋人物,十余年来,吴泓抛弃传统的语文课本,突破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选入并整合大量与专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闹了一场课改的革命,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究竟在这十余年间做了怎样的一场语文课改实验?
1.用专题催发学生自主学习——看的人有点闷,学的人很自如
简单地说,吴泓的革命就是带领学生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吴泓直言,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很多,其主要问题出在教材编排和试题命制上。教材是“进口”,试题是“出口”,一进一出,严格限定了所要学习或者考试的内容范围,也限定了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思维以及课堂采用的教学模式。“如果要从中选择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问题主要还是出在教材编排上。”
所以,吴泓选择了突破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选入并整合大量与专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在完成语文学习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和品质。
2001年,他开始尝试带领学生进行专题学习。2003年,他把专题学习延伸到了网络。他上课,没有特定教科书,也不讲课,以经典阅读贯穿全过程,从不规定硬性课后作业。他共设置了28个专题:
第一组“中国古代”9个专题,涉及《诗经》、《楚辞》、《世说新语》、《红楼梦》,以及陶潜、李白与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的作品。
第二组是“中国近现代”9个专题,涉及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呐喊》、《彷徨》,《雷雨》,穆旦作品,《边城》,张爱玲作品,《呼兰河传》,《围城》以及中国当代诗歌。
第三组是“外国”10个专题:读莎士比亚,读雨果,读托尔斯泰,读海明威,读《百年孤独》,读卡夫卡,读伍尔芙,读《等待戈多》,读加缪,读里尔克。
吴泓的课上实在有些“闷”,一节课他可能不说一句话。在这寂静的课堂上,没有教师的精彩讲授,没有“演课”的娴熟技巧,更没有师问生答的热闹互动,除了阅读前的导入,他只是偶尔会走到学生跟前一一指导,低声说上几句。
2.阅读、讨论、研究、写作一个都不能少——承认自己无知,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
具体到每一个专题,吴泓会先和学生一起查资料,讨论读什么、为什么读、读有何用,按怎样的顺序读。
紧接着,进入读的阶段。从泛读概述,到精读原作,到选择与专题有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论述类文章进行研读。
再接下来,吴泓帮助学生制订出大致统一的学习步骤,为之后的动笔做准备:或再精读原作,或由教师深解原作,对原有的结论产生新质疑,或学生再读论述类文章,比较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立论的逻辑起点和论证的思维路径。
在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之后,学生要去阅读、收集、整理、组织材料,最后构思成文,并在网上上传习作。在这一阶段,吴泓仍不得闲,既要开设定向选题研讨课,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的一对一指导等。如果有必要,吴泓还会请学生“返工”,让学生去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
到最后的习作点评,吴泓也不是只批个分数、讲评一两篇好文章就完事,而是先面批,再将多篇文章组成一组,让学生采取自由式、互助式点评、汇报,有时学生还要上交习作反思。
最后是读写一体的专题学习方式。我们的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常常处于两张皮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思考单一浅显,而写作又脱离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吴泓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则要求学生在专题学习中要去海量的搜索资料,摘抄笔记(电脑上形成众多的文件夹),分类整理,研究提炼,面对庞大乃至庞杂的材料,如何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取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一个月里的呕心沥血数十天的怀胎酝酿,最终将其降临到纸上,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将自己的研究结果用语言整理和表述出来,的确是一个艰苦的炼狱的过程,正是因为历经艰辛,才更加增长自己的写作功夫,也才更加显现得出阅读时的理解深浅和见解的高低。
每个专题都要“读整本书”,一次下来,学生阅读的文字都在10万字以上,两年下来,每位学生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每次专题学习上交的习作,少则2000多字,多则五六千字。每周6节课,4节是在电脑上搜集资料并阅读,两节课用来师生讨论、交流思想。语文能力自然提升很大。
即使是那两节交流课中,吴泓也抛不出能引来哄堂大笑的段子,更不曾慷慨激昂地演说,大多数时候,吴泓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他带领大家一起讨论。
“10年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吴泓简单的一句话,分量不轻。
“过去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我们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师的无所不知。”吴泓说:“处理得了就处理,处理不了就又去学习。低下头,弯下腰,承认自己无知,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
3.是一出《等待戈多》的戏,各方看法不一——有质疑,有围观,也有赞扬
假如硬要把吴泓这十多年的教育比作一出戏,那只能是《等待戈多》。等来等去,戈多始终没有出现。等不到戈多,学生明白,但总有人无法接受。当抛开了既定的目标、标准答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等,对许多人来说,吴泓的语文课简直不可捉摸,它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
有人不解地跑来问吴泓:“你上课为什么一点不激动,你怎么好像不死不活的?”更有人质疑吴泓:“你不是特级教师吗?你到底会不会上课?”
对这个问题,吴泓有时耐心解释,有时也不屑理会。“要让我搞平时那种教学,我轻车熟路,连课都可以不备啦,我只不过不想那样教而已。”
其实,更多的人只是抱着围观的态度,说吴泓做得好是好,但到底怎么样还得看高考。
对于这个问题,吴泓这样说道:
“有人曾问我:你让孩子把精力花到这些与高考没直接关系的地方,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
“我认为这个担心过于狭隘,过于急功近利。
首先,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远不只是高考,还包括对知识的热爱,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生活态度的树立等等。这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只为了高考而偏废了这一任务,我认为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其次,事实证明,这些“额外的东西”恰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高考;
最后,我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公民意识,这正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家长们关心孩子的高考,背后的实质是关心孩子未来生活的质量。一个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的公民才更有可能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更有可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而这不恰恰是社会主流和家长们所期望的吗?”
“可以说,我的做法与其他的班级做法并不一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不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考试成绩不比你差,甚至还要好一点,因为学生的心态不一样,学生的优势不一样。”
学生这样说:在老吴那儿我们找不到标准答案——无一例外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与老吴平起平坐
更关键的是,吴泓的课,学生们怎么看?
“在老吴那儿我们找不到标准答案,他还喜欢在发表意见后加一句‘我胡说八道’,然后第二天我们会发现他对同一事物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可见老吴用心良苦,尽量让我们自己独立思考。”2003届学生王昊然对吴泓的循循善诱印象极深。
如今就读于中山大学的蔡燕虹感慨:“以前学那么多诗,我们一句话都难记住,老吴叫我们做的专题,三年过去了,我却至今难忘!”
“老吴把他的真诚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陈爽、李友林、赵敏融、王仙意、俞宏斐……当向历届学生询问起对吴泓的看法时,这是他们异口同声的话语。同时,他们无一例外觉得自己在精神上“与老吴平起平坐”。
走过10多年,每天泡在网上为学生的学习做大量的工作,从白吴泓得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靠钢板支撑才能维持坐姿。由于坐着不舒服,现在,电脑前的老吴由坐变成了站。
同事常常嘲笑电脑放得高高的,而他杵在电脑前的那副样子很滑稽,有同事还拍了照片发到网上,他也不以为意。
既然学生让他认准这条路是对的,他就一直走下去。哦,不,一直站下去。
小说专题学习怎么做?
文/吴泓
首先,涉及选择哪些作家、哪几篇小说来做专题学习才比较合适的问题。
根据我学生的学情,我选择学习的小说专题是:高一上学期《边城》专题,海明威专题(主要学习《老人与海》或《永别了,武器》);高二上学期鲁迅专题(《呐喊》《彷徨》)和《红楼梦》专题;高二下学期伍尔夫专题(主要学习《到灯塔去》),加缪专题(主要学习《鼠疫》或《局外人》)或者卡夫卡专题(主要学习《城堡》)。选入这些作家、作品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那就是,中国文学的古典小说,我选入的是顶峰之作,如《红楼梦》;现代文学我选入的是最杰出的作家及作品,如鲁迅和沈从文。外国文学,我则兼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作品。也想给学生一个古今中外小说大致面貌的了解。
需要补充的是,为什么我只选入鲁迅的小说而不是他的散文或杂文?我有我的整体考虑。在我看来,鲁迅影响最大、内容最为丰富、思想最为深刻、形式最为多样的仍是小说,小说代表了鲁迅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如此选择,文体目标集中,可用资料丰富,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其次,这还涉及小说专题安排在哪一个学段比较合适的问题。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我以为小说反映社会生活是最为全息式的。毕竟这种文学形式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体式也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要用较长的时间。为此,在我的专题学习里,小说专题的学习安排就呈现这样一种顺序:从时空来看是先现代后古典,先中国后外国;从容量上来说是由少到多,如中国文学我高一上学期只选入沈从文的《边城》;到了高二上学期前半段我就选入了鲁迅的《呐喊》《彷徨》;到了高二上学期后半段我才选入《红楼梦》。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一般来说,我不会把小说专题放置在我专题学习“第一个”的位置,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小说“原作”还是对小说“原作”进行解读的文本,容量都比较大,学生阅读“长文”的习惯得慢慢养成。
再次,在高中阶段,做小说专题一定要让学生学习解读“原作”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在选入这些对小说“原作”进行解读的文本时作反复的比较、斟酌和考量。
如做《边城》专题,我精选了解读“原作”的与“多层次结构”理论相关的文章。做鲁迅《呐喊》《彷徨》,学生从阅读《伤逝》开始,我就引入“新批评”细读法(如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细读《伤逝》);学生阅读《祝福》,我引入“叙事学”分析法(如段双全先生的《鲁迅小说教学“叙述学”研究》和叶继奋先生的《双重叙事与“复调”主题》);学生阅读《药》和《祝福》,我引入“符号学”分析法(如王白云先生的《鲁迅小说中叙事符号的量化分析》)。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原作”阅读的理解,理解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和鲁迅忧愤深广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做小说专题最终的成果或目的是要让学生写出带有“思辨性”或者“研究性”的论文习作。虽然我也鼓励或者倡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的尝试,如有学生学完鲁迅小说专题就写下《阿Q歪传》(高二学生彭冕妮)《阿Q当官》(高二学生彭文宣)《阿Q新传》(高二学生刘穗生)《狂人苦旅》(高二学生陈柯)等,但我并没有作硬性规定,因为真正的“文学语言”及其创作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或在完成高中学业之后,我们看到在文学上取得成绩或成就的学生非常之少,毕竟,语文不等同于文学,文学也不是语文的主要目标。
为高中阶段学生推荐书目
文/吴泓
01
16个精选专题的具体书目
这么多的专题学习课程,要在高中阶段三年时间做完,就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会把以上课程作再一次精选,选出16个专题,具体如下:
高一上学期:《诗经》,《边城》,海明威,中国当代诗歌(1979年至2009年);
高一下学期:《论语》,莎士比亚,屈原与《楚辞》,《雷雨》;
高二上学期: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鲁迅《呐喊》《彷徨》,苏轼,《红楼梦》;
高二下学期:伍尔夫,李白或杜甫,加缪或者卡夫卡,王安石或者韩愈。
其次,以这16个专题学习课程为例,我选定的书目如下:
1、《诗经》专题——
基本书目是王秀梅著,中华书局出版的《诗经》;或者程俊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经译注》。辅助性书目是李山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或刘冬颖著,中华书局出版的《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或雷抒雁著,昆仑出版社出版的《还原诗经——远古的回声》。
2、《边城》专题——
基本书目是沈从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边城》。辅助性书目是张新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精读》,或凌宇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传》。
3、海明威专题——
基本书目是海明威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人与海》,如有可能还可选读《永别了,武器》。辅助性书目是苍月著,时事出版社出版的《海明威传》(海明威传记版本较多,可多选)
4、中国当代诗歌(1979年至2009年)专题——
基本书目是唐晓渡、张清华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先锋诗30年:谱系与典藏(1979-2009)》;或北岛、多多、舒婷、顾城、海子、食指、王小妮、韩东、西川、雷平阳等诗人的诗歌专集。辅助性书目是刘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人的诗歌史》(第1部、第2部)。
5、《论语》专题——
基本书目是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或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译注》。辅助性书目有朱瑞芬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人生智慧海——<论语>今读》;石毓智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李木生著,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人味孔子》。
6、莎士比亚专题——
基本书目是朱生豪译,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专题学习一般只选《哈姆雷特》)。辅助性书目有弗兰克•克蒙德(Frank Kermode)著,韦玫竹译,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时代的灵魂》;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著,刘国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
7、屈原与《楚辞》专题——
基本书目是林家骊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的《楚辞》。辅助性书目有杨雨著,中华书局出版的《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窦学欣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大地悲歌:屈原传》;常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屈原及其诗歌研究》。
8、《雷雨》专题——
基本书目是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雷雨》。辅助性书目有李春林、耿宝石著,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围城><雷雨>全新解读》;耿发起、田本相、宋宝珍、王振良编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雷雨八十年/津沽文化研究集刊》。
9、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专题——
基本书目是蒋廷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辅助性书目有陈旭麓著,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沈渭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潘旭澜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太平杂说》。
10、鲁迅《呐喊》《彷徨》专题——
基本书目是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彷徨》。辅助性书目有朱正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周海婴著,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与我七十年》;刘再复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传》;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笑谈大先生》。
11、苏轼专题——
基本书目是曾枣庄、曾弢译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苏轼诗文词选译》。辅助性书目有林语堂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苏东坡传》;王水照、崔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轼转》。
12、《红楼梦》专题——
基本书目是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辅助性书目有周汝昌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曹雪芹传》;王蒙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王蒙的红楼梦》;李劼著,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红楼十五章》。
13、伍尔夫专题——
基本书目是伍尔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到灯塔去》。辅助性书目有奈杰尔•尼科尔森 (Nigel Nicolson) 著,王璐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企鹅人生:伍尔夫》;贝尔著,萧易译,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伍尔夫传》。
14、李白或杜甫专题——
以李白为例,基本书目是赵昌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白诗选评》,或葛景春注说,中华书局出版的《李白诗选》。辅助性书目有阎琦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阅读李白》;林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人李白》;李长之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白传》。
15、加缪或者卡夫卡专题——
以加缪为例,基本书目是加缪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鼠疫》,如有可能还可选读《局外人》。辅助性书目有何艳芬著,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加缪传》;卡特琳娜•加缪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16、王安石或者韩愈专题——
以王安石为例,基本书目是马秀娟译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王安石诗文选译》。辅助性书目有梁启超著,解玺璋译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安石传》;邓广铭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02
我选入的专题学习课程,分四组:
第一组——
1、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读《诗经》;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楚辞》;
3、寂寞圣哲:读《论语》(选读《墨子》《庄子》《韩非子》);
4、日月清朗,千古风流:读《世说新语》;
5、桃源梦境与归去来兮:读陶潜;
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读李白或杜甫;
7、一片江山尽姓韩:读韩愈;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读苏轼;
9、一民之生重天下:读王安石;
10、末世悲歌伤红楼:读《红楼梦》。
第二组——
1、百年寻梦: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
3、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读《雷雨》;
4、苦难与忧思铸就的诗魂:读穆旦;
5、生命是忧伤的:读《边城》;
6、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读张爱玲;
7、女性的天空是低的:读萧红;
8、人生的局促与困顿:读《围城》;
9、读“中国当代诗歌”(1979年至2009年)。
第三组——
1、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读莎士比亚;
2、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读雨果;
3、为人类的苦难而忧伤:读托尔斯泰;
4、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读海明威;
5、魔幻与现实的世纪孤独:读《百年孤独》;
6、揭示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读卡夫卡;
7、一部女性的心灵史:读伍尔夫;
8、生命就是一种等待:读《等待戈多》;
9、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读加缪;
10、唯有大地上歌声如风:读里尔克。
第四组——
张艺谋电影;
侯孝贤电影。
(注:这一组专题原只为传媒班学生专门而设,后来改为每一届学生可选其一)
声明:本文综合编辑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
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关注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课程 | 班主任 | 学前教育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信息技术 | 音乐 | 生物 | 思品 | 物理 | 心理 | 历史 | 地理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