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糖果老师”的最美识字教学

2016-06-27 许嫣娜 星教师


许嫣娜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曾获得第七届全国青年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从教之初就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个性的最大尊重和智慧的充分闪现,其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被誉为“糖果老师”。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低段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低段教学的语文教师,我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以识字教学为载体,力图在儿童生命成长轨迹中打上语言文字的厚重底色,在师生共享的语文旅途中凸显生命成长的鲜明特色。

下面我以低段识字教学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实践。


探究儿童识字学习的基础



任何生字的学习,小学生都不是以零基础状态投入的,他们往往带着自己与识字相关的生活体验、学习体验参与新的学习过程,对于不同的生字,他们有不同的认知、情感。所以,必须要尊重儿童相对群体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学习基础的探究,体现对儿童生命状态的关注。


1从儿童的学习起点出发,准确定位障碍点


汉字的构字规律是形、音、义三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教学中不应平均用力,而要有所侧重。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4》共有6个生字:虫、蚂、蚁、田、天、牛。我在备课时,是这样分析的:

本课需要书写的6个生字除“蚂蚁”外都是常见字,从新生入学后的生字认读闯关中不难看出,学生都能认读。其中的“田”“天”“牛”字在课文前期教学中已经多次出现,在字的音、形、义上不存在教学难点。但是独体字“虫”与其作为部首的合体字“蚂蚁”属首次出现,“虫”与虫字旁的书写指导在写字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虫字旁的点就需要着重教学。

这样的学情分析,明确了儿童识字过程中具有共性的困难点和障碍点,对后期教学起到了目标引领作用。


2从文本特点出发,弹性生成触发点


低段识字,大致可分为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类。在教学预设中,可依托文本内在的编排体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低段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的需求,设计有效的识字教学活动。

集中识字要梳理字与字之间的规律,遵循字理识字的原理,组织相应的教学。例如苏教版下册中出现的形声字归类、象形字归类、会意字归类等多种集中识字型课文,在预设时,要把握字与字之间的难易侧重点,选准教学起点,为学生后续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随文识字的要求则更高,需要处理好阅读与识字的关系,寻找合适的触发点,由阅读转移到识字,最终回到阅读中。

应注意的是,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即随文识字中可以出现集中识字识词,通过创设韵文或儿歌情境,集中识字同样可以转化为随文识字。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有4个生字:包、泡、苞、饱。我利用儿歌“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苞。荷花苞,真饱满。小金鱼,吐泡泡”,引导学生根据意思选择部首,在童话情境中识字。再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棋》一课,出现了大量与生字“棋”有关的“围棋”“棋盘”“下棋”“棋艺”“棋手”等词语,于是我就进行词串集中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立足过程,提升儿童识字的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机械讲解的时间往往比较多,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的时间少,缺乏内在全情体验的参与式思考,成为汉字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导致读音、认形、明义的学习过程割裂且缺乏情感体验。因此,我着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感悟汉字的各个要素,自主建构字义的理解方法,并与音、形的发现学习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识字链。


1从学习兴趣出发,发现儿童识字的契合点


教学中,我注重在丰富的情境创设中激发和引导儿童主动学习,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识字经验,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入具体的言语对话中。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中的生字“刮”,针对“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句,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师:没过多久,秋天到了。(播放秋风画面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秋风吹起来了,还发出了呼呼的声音。

师:对呀,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

生:都掉下来了。

师:秋风的力气那么大,连树叶都从大树上掉下来了。 又大又冷的风,我们一般不说吹,而说——(出示生字卡片:刮。指名一生)请你读。

生:刮。

师:右边是立刀旁,表示秋风力气大。

师:我们再一起读。 秋风——

生:(齐)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这样,在准确把握生字教学重点“刮”的字形、字义后,借助课文与课件的有机结合,既无痕地融入了课文的时间情境,又无痕地融入了师生的对话情境。


2从学习能力出发,制定儿童识字的目标点


汉字有其自身的特殊结构,识字教学不只是为了教会几个字,更要让儿童掌握汉字结构,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教学中,我根据低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了识字教学目标初步的年段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具备识一个字的能力;一年级下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具备识一组字的能力,并拓展识字;二年级上学期,初步具备独立识一个字、一组字的能力,尝试自主拓展;二年级下学期,具备独立识一个字、一组字的能力,并能积极主动地拓展识字。

在年段识字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渗透识字的方法意识和结构意识,促进学生整体识字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中的生字“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乌鸦到处找啊找,老师也来帮它找。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师把右手遮在眼睛上方)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乌鸦找。

(所有小朋友都把手遮在眼睛上方)我们左看看,右看看,近处看看,再往远处看看。刚才的这个动作变成文字,就是古时候的“看”字。(板画古汉字“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把手遮在眼睛上,就是“看”。

师:对,“看”上面代表手的形状,下面代表眼睛。来,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看”)注意啦,“手”字变成手字旁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生:竖钩要变成撇。

师:当一个字成为部首,一般在字的上面做头时,要把竖或竖钩变成撇。如“着”里面的羊字头也是这样。书写时,要注意这个字里有两个撇:一个是平撇,一个是竖撇。

(生书写“看”)


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融入了汉字文化,还融入了动作表演。最关键的是,对于手字头的教学,由撇的变化拓展迁移到相关部首中同一笔画的变化,由两个撇的不同拓展迁移到汉字结构中相同笔画重复出现时的细节变化,提升了识字教学的品位。


3从学习单位出发,开发儿童识字的合作点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提倡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有一些合作活动值得推广,例如一个学生说部件,另一个学生读字;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猜部首;一个学生说字,另一个学生组词;一个学生组词或根据韵文造句,另一个学生从中找出生字等。

这些合作活动涉及生字的认读、运用、巩固等多个环节,充盈在识字的整个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又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立足反馈,关注儿童识字的学习生长


我们常常会忽略识字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以为必须到默写环节方能实现。其实,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从认读、运用、默写等多个角度进行充分的反馈,从而迅速敏锐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为后期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识字教学的巩固可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在新认识的生字尚未遗忘时就开始巩固练习,使新知识在大脑的痕迹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联系。

同时,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喜好丰富的活动形式,教师可采取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让他们既动脑又动口动手,以加深印象。这样的练习及时,趣味性浓,竞争意识强,效果更佳。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以基本字“青”和6个部首组成的形声字为教学内容,在前期的教学活动后,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堂反馈环节——

(出示6 张生字卡片,请生齐读)

生:请。

师:(做动作)“请坐”的“请”。

生:晴。

师:(做动作)“晴天”的“晴”。

生:睛。

师:(做动作)“眼睛”的“睛”。

生:蜻。

师:(做动作)“蜻蜓”的“蜻”。

生:情。

师:(做动作)“心情”的“情”。

生:清。

师:(做动作)“清水”的“清”。

师:大家都读准了。现在看老师的动作,开火车说这个字的部首。(师分别做出表示清水、心情、眼睛、蜻蜓、请坐、晴天的动作,生一起说部首)

师:看来我怎么也考不倒小朋友。让我再想一个办法,这次什么提示也没有,小朋友得自己读。千万别读错哦!

(生开火车读生字)


这样的反馈活动设计,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学生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呈现了前期的学习成果,还在群体比较中感知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形成自我判断,完善自我学习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

当教师通过丰富、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倾听到儿童在识字教学中生命拔节的声音,倾听到汉字在儿童生命里绽放的声音,那便是汉字的生命与师生的生命已然融合在了一起。这是我期待的最美的识字教学境界。

【本文整理自《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年第10期《倾听汉字在儿童生命里绽放的声音——以低段识字教学为例》一文,欢迎朋友圈分享,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处理。】


责任编辑|邹雪平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