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牛的老师,很牛的识字教学

2016-09-29 史春妍 星教师



认识史春妍 

史春妍,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天妃宫小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出版教学著作《静下心来教语文》等。潜心研究母语启蒙教学二十多年,追寻基于汉字特点的“目艺、耳艺、心艺”三艺之美的雅趣语文教学。关注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能力生长,倡导“双线识字,三境阅读”的母语启蒙教学,课堂大气、灵动、温暖。



文|史春妍

编辑|任海洋

图片来源|优美图



汉字,是汉文化的核心构成,她创造出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没有断裂与消亡的文明。小小的方块,大大的世界!点横竖撇捺的灵动组合,搭建出无数精美的文字“建筑”。

当老师以优美的笔触,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汉字,那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颗精神的种子,它为儿童幼小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往意义和价值的窗户,窗外射进的阳光,会温暖儿童的整个生命世界……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鸟妈妈正带着孩子们学习飞行。它们张开翅膀,飞离地面,飞过大树,越飞越高。飞呀飞呀,鸟妈妈戴着小鸟飞到里湖面上,它们看见水中有一块突起的陆地,就停下里休息,人们就把这样水中突起的小山叫做‘岛’。”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它们的构形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理可依,有理可析。我们眼睛阅读汉字,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抽象符号,而是由目及身心,多感官协调呼应,产生直观生动的画面感、组合有序的积木感,亲切熟悉的音韵感和心领神会的意蕴感等。这就是汉字的字感。

当我们责怪孩子写错别字、阅读有障碍、习作词不达意时,不妨先反思一下我们引导孩子的识字过程和方法,是否只是盲目追求识字数量的快速提升,却忽略了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感培养?是否文字修炼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养成?是否忽略了汉字音美于耳,形美于目,义美于心的熏习和对人文素养的教化作用?

例如:有老师为了让儿童记住“美”字,就编了小儿歌:“王大妈,手一叉,头上戴着两朵花”。这样的教学博学生一笑,看上去似乎有趣且易于识记字形,其实却违背了汉字构形构意的规律,破坏了汉字的美感。

古人认为羊大为美,或者是在身上插上美丽的羽毛装扮自己为美,“美”的构形字体现了我们祖先对美的追求,是一种积极快乐的生活精神。而这样不了解字的理据和渊源,违背汉字构字特点的教学,让“美”的诗意与情感荡然无存。

因此,正确地引导儿童感受汉字,培养字感,方法科学,智慧识记,才能真正让汉字走进童心!打好语文学习的根基。 

根据汉字自身音形义结合的特点,以及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儿童识字要以感知觉为先导,鼓励儿童自主探究、“双线并进”。

即探寻识字的逻辑线,关注汉字构形的规律和联想线索,科学而有趣地分析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探寻识字的情感线,发现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触摸汉字温度,接受文化浸濡,感悟汉字的雅趣与真情。这样有积极思维活动参与的识字过程,才能让汉字形神兼备,走进童心,儿童越识越聪明。 


探究汉字图画感,读图法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听故事,形象直观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具有泛灵的心理,也就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不能区别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认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是自己的同类,赋万物以生命。”

因此,孩子不会刻意追寻汉字的科学理据,却会用自己的心灵赋予点横竖撇捺等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信息,使原本的构字偏旁和部件充满浪漫色彩。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图画感,让汉字回到它最初产生的情境中,引导儿童探究汉字的画意,感受汉字的“像”,采用读图式感性直观引导,帮助儿童开始自己的识字探索之旅。

例如我们教学“鹿”字,可以先出现小鹿的图片、古文字“鹿”和现代汉字“鹿”,引导儿童通过溯源比照,在现代汉字中找到小的大眼睛子就是中间的部分,鹿字中的“比”,就是小鹿的身体和四肢,从而帮助学生将识记抽象的组合符号变成读懂可爱的图像,借助汉字的图画感,将“鹿”字如图般的整体记忆在心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或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创造指事字的思维方法。

例如为什么“寸”字中有一点,而不是一撇?我们可以引导儿童伸出手腕,感受“寸”字的“横”和“竖钩”就像手腕的样子,然后像中医搭脉那样找到脉搏一抖一抖跳动的位置,告诉学生这一点就像是脉搏跳动的点,这个点离手掌的距离就是一寸。

让儿童在身体力行的活动中,感受古人构字的思维过程,从而感性直观地记住“寸”字。


探究汉字的积木感,拼搭法识字


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座精美的建筑,由各个大小不一的部件像积木一般拼搭而成。引导儿童依据规律,自在拼搭,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正确使用汉字的关键。


1.巡线析解 自在拼搭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合体字正是有表意的独体字或部件拼搭而成,而其字义正是各个积木般的部件组合生成。

例如教学合体字“整”,我们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它是由“束”、“攵”和“正”这三块“汉字积木”拼搭而成, “攵”表示手拿小棍在敲打,“束”代表约束,正表示“端正”,那么“整”的字义就是这三块“汉字积木”意义的整合,手拿小棍鞭策、约束孩子,使其端端正正的做人。

又如“孝”字是由表示老人的“耂”和表示孩子的“子”,这两块汉字积木组合而成,“孝”的字义也就是这两块积木意思的组合,一个孩子搀扶着老人行走这就构成了“孝”。

反过来,当儿童回忆“孝”怎么书写时,他的脑海中也立刻会由字义联想或推测到是哪两块积木的拼搭。像这样引导学生感受汉字如“积木”般拼搭自如,遵循逻辑线索,学会分解组合汉字,才是真正减少错别字的好方法。

正如王筠在《文字蒙求》所说:“人之不识字,病在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以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 


2.意义归类 轻松辨析


在汉字的积木系统中,有的“积木”如部首、声旁等具有典型性,高频使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 “举一纲而万目张”,引导儿童学会联想类推,轻松辨析,提高识字的效率。

例如部首“囗”,在古代念作wéi,就像四面围墙包围的样子,因此由“囗”做部首的字多与包围的意思有关。如“囚”就是被高墙包围住无法出来的人、“困”就是树木被高墙包围,无法生长,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辨析“园”和“原”,因为“花园、菜园”都有围墙,所以有部首“囗”,而“草原”没有围墙,所以不能写成这个 “园”。

关注“部首”积木的本义,拼搭汉字时还能减少错别字。例如有的学生会把“歌”的部首“欠”错写成“攵”,这是他没有分清这两个部首的本义。“欠”表示口中呼出的气,唱歌要注意调整气息,所以由“哥”和“欠”这两块积木组合而成。

而部首“攵”是一只手拿着小棍在敲打的样子,唱歌不是拿棍子敲打就学会的,因此“歌”不是和“攵”拼搭而成。带有部首“攵”拼搭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牧”字由汉字积木“牛”和“攵”组成,是手拿着小棍在放牛。“教”字中有“攵”,那是因为古人认为“首孝悌,次见闻”,教育“孝”为先, “教”字两块“汉字积木”的组合正是体现了古人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理念。


3.同声类推 自主识记


汉字中的“声旁”,也是拼搭汉字时的常用积木。汉字中80%的字都是形声字,汉字已逐渐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中心的构形体系。不论形声字的字数如何增加,基础构件声旁和形旁的数目都保持稳定,形声字成为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自主识字效率。

首先,依据声旁可以类推汉字的读音或字形。例如:我们知道了“青”是后鼻音,就由此可以类推,由“青”字作声旁拼搭而成的形声字也都是后鼻音。又如:船舱的“舱”读作“cāng”,因此“舱”由表示船的“舟”和提示读音的“仓”拼搭而成,右边能写成“仑”。

有的声旁还兼具表意的功能,合理探究,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识字教学生机勃勃。例如我们教学生认识动物的名字“狮子”和“猴子”,它们都是由表示兽类的“犭”和相应的声旁拼搭而成,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能颠倒乱叫呢?就是跟它们各自的声旁表意有关。

“狮”中有“师”,因此“师”除了提示读音还表示字义。“师”是军队编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的群居动物,因此用表示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师”做“狮”字的声旁,不仅表音也提示了字义,古人正是根据狮子群居的习性为它命名的。

而“猴”字用的是“侯”拼搭而成,这是因为“侯”的图画感是“人在射箭”,是古代射箭封侯的游戏,射中靶心的神箭手才能称为“侯”,引申为聪明能干的人。猴子是非常机灵的小动物,所以它的名字由“犭”和“侯”这两块“汉字积木”拼搭而成。

其次,有些形声字的声旁有共同的源义素,我们还可以根据这样的声旁积木来类推和猜测相关形声字构字意思。例苏教版第三册《识字8》,声旁是“包”的形声字“饱、炮、泡”等,这些字的意思除了与它们的形旁有关,更是与声旁“包”的本义密切相关。

“包”的古文字就像婴儿包裹在母亲的子宫之中的一幅图画,本义就是包裹其中。这些“包”做声旁的形声字“饱、炮、泡”,字义的共同点是都与“包裹在其中”的意思有关。

火药包裹在腹中的是“炮”,食物包裹在腹中为“饱”,能把身体整体包裹其中的衣服为“袍”等等,所以它们都用了相同的声旁积木“包”来拼搭构字。依据这样的拼搭构字规律,就能举一反三,轻松地自主识字了。


探究汉字的声韵感,朗读法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保持八秒钟的注意力,它就能牢固地记忆在脑海中。因此,识字就要大声地读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读中记形,也在读中识义。

汉字的音韵,起源于自然的声响,往往也有表意的功能。如“呼”和“吸”,“呼”是气流口中喷出的声响,“吸”是鼻子吸气的声音。除此之外,便是模仿物的声音,“鸡”“鸭”“鹅”正是根据它们不同的叫声命名。

又如:我们读“喜”,不仅发出的声音像在嬉笑,面部的表情也是嘴角上扬的微笑状;我们读“怒”,除了声音像发怒时的低吼,也会情不自禁地睁圆了眼睛,无法笑着读出来。通过一次次大声认读,强化学生对汉字的注意,有利于儿童对字义的了解和感受,读着读着就记住了。

又例:教学课文《雨点》,“溪”“河”“海”发音的开口大小就已经表示了水流的大小,因此雨点在不同的地点才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教师不用讲解水流的变化,只要让学生大声地朗读,通过口读、眼观、耳听、心想多感官识字,就能更好地领略汉字音形义的美妙。


感悟汉字意蕴感,书写中育人


汉字形如物象,瑰丽纷呈;声如钟磬,音韵铿锵;意蕴丰富,内涵深远。因此,关注字感培养,“双线”并进识字,还应引导儿童在丰富的汉字实践活动中,巩固识字,促进读写,提升使用汉字的能力。

静心书写就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在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中,除了巩固字形,正确书写,还要引导儿童感受汉字的形体的意趣之美、品性之美,引导儿童张开慧眼,去发现汉字,发现世界,自主审美,也是自主巩固识字的过程。

例如:书写“鸟”字,想到小鸟忽闪着眼睛的可爱样子;书写“木”字,感受大树根深叶茂的挺拔姿态;在书写“从”字时,引导儿童生感受左右结构的穿插,“捺”变成“点”的谦让等。在书写“川”字时感受水流的灵动美,书写“水”字时感受汉字的对称美,书写“大”字时,感悟正大光明、脚踏实地的人格之美等等。

因此,课标中规定,每天的语文课上,要留有不少于十分钟的教师指导书写汉字的时间。正如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所说:“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都在汉字的书写中。”

汉字很好玩!汉字不难学!让汉字亲近儿童,让儿童玩转汉字!这就是我们语文基础教育的成功!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责任编辑:任海洋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