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震撼中学语文界的教学创新实践
“中学语文年度教学创新设计TOP10”筹备半年之后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杂志呈现的十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每个人都执着地进行独具个性的教育实践。专家说他们的教学方法代表了中学语文课改的方向;学生说这样的语文知识只是载体,知识的背后,是接纳,是思考,是感悟。这十位老师除了带给大家震撼语文界的教学创新实践,还有如何“寻回”语文的思考。在此,诚挚向您推荐,好内容值得一读!
总有一份坚守,唯美了语文吴虹/《星教师》杂志主编、蒲公英教育智库研究员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樊阳发了一组带领学生走进上海博物馆的照片,他说这次活动高一、高二的学生都有参加,高一的主题是从青铜器看中国文明之源,高二的主题是寻找魏晋。关注樊阳微信有一年多,这样的行走,他和学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且一走就坚持了25年。
他觉得做一个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师,活得毫无尊严,所以他要做些事。他希望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以及生活中的实践行走,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人。
被学生看作“另类”却又十分亲切的“老吴”,最近很忙,他说鲁迅专题学习进入到了最关键、最困难的习作批改阶段。他要找全部学生“面谈”,让他们每一位“过关”,都得到“成长”,那真是一个难也是一个累的事情。但看到学生上传一篇篇见解独到的习作,他还是觉得幸福。不然怎么会坚持15年做专题学习这件事情呢?用老吴自己的话说,他这样做,只不过是让语文学习回归常识,回到常态而已。
诗人巫昂的《教师》这样写道:做老师最大的善,是让学生以各自的自我,各自的学习,发各自的声音,并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教给的是方法而非纯知识,视他们每个人,为一朵奇幻的花。
这些在巫昂笔下,视每一个学生为奇幻花朵的老师,在本期杂志中我们这样描述他们:
他们满怀理想主义情怀,执着地进行独具个性的教育实践;亦如做麦田守望者的夏昆,亦如将阅读视为生命礼赞的董一菲,亦如拥有那颗滚烫“语文良心”的王君,亦如……
他们的所思所行可能存在争议,但总能发人深思。专家说他们的教学方法代表了中学语文课改的方向;学生说这样的语文知识只是载体,知识的背后,是接纳,是思考,是感悟。
他们认同,成绩很重要,但又不认同,人只为成绩册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而活,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教室的四面墙,穿越中学时光而陪伴学生一生的。
他们坚信,即使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总有一处风景,会因为他们而美丽;总有一个微笑,是为他们而绽放;总有一份坚守,唯美了他们心中的语文。
目录
吴泓:“高中语文专题学习”中的行与思
樊阳:化三尺讲坛为广阔天地的人文行者
夏昆:在鉴赏课中孤独漫步,寻找那最美的语文
王君:慢慢地,走进写作的“道场”
董一菲:赋予语文生命的智慧和个性的色彩
肖培东:语文什么样?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
周鹏:“意象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熊芳芳:微写作,见“微”知著,让学生爱上写作
郑静:诗人的美,语文的美
卜庆振:化艰涩为有趣,触摸文言文最深处的精彩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