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如何实践?这里有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的详细经验(附书单)
“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1942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改进中》所做的论述,至今已历时70余年,但是依然熠熠生辉。 我无意和大师比肩,但我也一直认为,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
——来凤华(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文|来凤华
编辑|邹雪平
图片|优美图
“整本书阅读”读什么
有老师提出疑问:既然读整本书那么重要,那你们读什么书?
老实说,从浩如烟海的典籍当中找到适合孩子读的书真的绝非易事。校长建议我们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看教学对象有什么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参考了海淀区教委中考推荐书目、我们教师自己做的推荐书目以及调查家长认可哪些书,并遵循了经典性、趣味性、开放性三大原则,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书目。我们把书分类,分成了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
名著选读A——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
1、《朝花夕拾》……鲁迅
2、《边城》……沈从文
3、《青春之歌》……杨沫
4、《茶馆》……老舍
5、《家》……巴金
6、《骆驼祥子》……老舍
7、《棋王》…… 阿城
8、《平凡的世界》……路遥
9、《巨流河》……齐邦媛
第二模块
名著选读B——传记文学精读
1、《渴望生活》……欧文·斯通
2、《孔子传》……鲍鹏山
3、《品味中国文人》……刘小川
4、《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
5、《名人传》……罗曼·罗兰
6、《鲁迅传》……朱正
7、《苏东坡传》(上下)……李一冰
第三模块
名著选读C——古典文学精读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水浒传》……施耐庵
3、《牡丹亭》……汤显祖
4、《世说新语》……刘义庆
5、《史记选》……储欣
6、《三言两拍》选读……冯梦龙
第四模块
名著选读选读D——外国文学选读
1、《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莫泊桑
2、《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欧·亨利
3、《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4、《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5、《道连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
6、《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
7、《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8、《鼠疫》……加缪
“整本书阅读”课程如何开展
如何规划整本书的阅读时间呢?我们是四个老师每人负责一个模块,课程同时开设,从初一到初二,持续四个学期,学生轮流选一遍,正好形成阅读闭合。
课时上采用3+2模式,每周5节课,3节上基础语文,2节上阅读课,这样就有了课上的时间保证。另外,我们为每本书设定了阅读时限:800页以上的鸿篇巨制,六周12课时;300-799页,五周10课时;300以下两周4课时。
2整本书如何阅读整本书的阅读也不是任由孩子们“放羊”,我们想围绕五个“读、思、议、写、拓”方面进行引导和推动。
“读”是自读,“思”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品味、揣摩,把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生发的问题疏理出来;“议”是通过讨论,消除疑难,分享思想成果;“写”就是把阅读的思考通过文字固化下来;“拓”就是深化拓展,在更宏阔的视野上观照这个作品。
我们采用课型的形式把这些要素固化下来,自主课就完成“读”、“思”,讨论课、引导课完成“议”,写作课完成“写”,拓展课和延伸课完成“拓”。这样,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可以通过相应的课型把阅读推进下去。
自读课
自读课上,孩子们边读书,边用不同方式做的读书笔记,可以摘抄精妙词句,也有学生只用只言片语就能对文中一些内容做直击要害的点评。
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还梳理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仅《老人与海》就提了85个问题,可以说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穷尽了每一个细节,可见大家阅读的深度和细致度。
讨论课
学生的问题出来之后,我们也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看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核心问题,再把这些问题整合打包,然后投放到课堂上去,就进入讨论课环节。
每个小组会认领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分享,然后总结。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能消除许多疑难,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
引导课
在自读课和讨论课上,孩子们分别与书本、同伴之间做了交流,但师生之间还缺乏交流,引导课就来了。
在引导课上,我们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我们要依据自己既有的文化视野、认知水平对作品做出自己的领悟和解读,作为平等的阅读主体介入学生的阅读生活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体味。如何激活一池春水,老师的解读有时候至关重要,学生也有阅读期待。
这是我做的《老人与海》的一个阅读指导课,我把圣地亚哥这个人物形象做了自我解读分享给大家,引起了孩子们很大的争论,事实上这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互动和交流。
写作课
通过和书本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师生之间碰撞,孩子们心中生发了许许多多的想法,如何把心中的想法通过语言固化下来,写作课就来了。
在写作课上,孩子把讨论、分享、碰撞、释疑后的想法写下来,形成自我认知。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本阅读感悟笔记,写得非常认真。
拓展课
写作课结束,这个阅读的链条是不是就断了?还没有,继续延伸。孩子们仅仅立足作品形成的认知,我们觉得还不够深化,还需要拓展,因此链接资源,深化拓展,让孩子通过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方式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站在更宏阔的视视野上来观察作品,思考作品。
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基础性的比如海明威的生平、创作风格、访谈录,包括对海明威的简单的评价,还有专业性的,我们搜集了许多专业性的研究文章打包放到平台上去, 供一些有兴趣的、有探究能力的孩子选择使用,这样就大大的拓展和深化了孩子的认知,也培养了孩子探究精神和能力。
延伸课
拓展之后,阅读的余波还是要继续让它回荡,这时候我们就想到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孩子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发酵,所以说我们就建立了“书山论剑”平台,孩子可以把自己阅读的一些想法或发现晒上去。
整本书阅读效应初显
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我们一个学期下来,感觉有了一些阅读效果。
1构成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建构有的孩子考试失利了,很悲观,一个孩子劝他不要这样,就说,你求助一下腾格里吧,腾格里是《狼图腾》当中草原的“上帝”。有一个孩子看到老师生气了,说老师就像个“红孩儿”,满嘴喷火,浑身通红,名著阅读化成了他们的语言建构。
有的孩子在期末考试总结里很自然地写到了“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不受磨难不成佛”。这都是读《老人与海》《西游记》吸纳的语言,平时他不常用,语言环境合适了就开始调用。
2从阅读任务到产生兴趣,再到渐渐形成习惯,学生经历了一个比较丰满的阅读过程读书是慢工,俗话说“好饭吃快了会噎”,好书读快了也会被拒绝,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读书的过程当中,还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培养兴趣和习惯。
刚开始,书发下去后,孩子就会扛着大脑袋在那儿看,这个时候我们也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重读经典,再塑灵魂。1200多页的《西游记》,我三周拿下,每天晚上读40分钟,认真做笔记,我把读书笔记投放到学生当中,大家一片唏嘘,觉得老师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到,很多孩子和我比读书笔记,这就是一种示范和引导。
3读书把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发展了思维在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猜测,包括对人物命运的把握,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还能把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东西和读的作品有机勾连起来。
一天一个孩子突然跑来问我:“老师,你知道大闹天宫之后,孙猴子被装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为什么没有熔化吗?”我说:“不知道,你讲一讲。”
“老师,我看了个材料,说炼丹的炉当时是煤炉,熔点是1200度,孙悟空是个石猴,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熔点是1600度,怎么能把它熔化了呢?”这是通过化学的方式来解读文学作品,了不起。
还有一个孩子和我交流说读了《狼图腾》,感觉和电影不一样。我问有哪些不同。他说感觉小说当中渲染了一种民族优劣观,蒙古族的血统是非常优秀的,汉族血统是非常羸弱的,电影当中宣扬的是一个生态观,打狼打多了,破坏了生态平衡,立足点不一样,我说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
再有,我觉得阅读勾起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个自我教育,一个小女孩读过《狼图腾》后说,好多小狼仔被活活摔死了,狼妈妈多难过,还有狼后面被枪、炸药赶杀的时候真可怜,她形成了一个怜悯孤弱,同情弱小的情怀,这就是教育;另一个孩子有大慈悲、大情怀,她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狼群的命运做了自己的思考。
4在文学性和科学性的跨越中,学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有个女孩每每读过作品之后都用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读完《老人与海》,她写了《最美的鲨鱼尾》:“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的旗帜,上面舞动着云龙一般闪闪发光的四个字:超越极限。”语言虽然明白如话,但是清丽可人。
另一个孩子则不同,他研究了《老人与海》的三个版本,对关键点做了认真的对比,找出了不同,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英语好的话,一定要读原著,千万不要读译文,因为译文良莠不齐。这培养了孩子比较、推测、归纳、演绎的理性精神。
5呈现出精神成长的轨迹更令我们信息的是孩子显示出精神成长的轨迹。一个孩子说,读完《老人与海》《狼图腾》《西游记》《悲惨世界》,产生了“郭敬明,你是何方小妖!”的感叹,他一览众山小,读了这些经典性的作品之后发现网络小说不算什么了。
一个孩子说他的内心深处好像有一个精神的情人,他就是海明威,就是一匹有血性的狼,就是战天斗地的孙悟空,就是执着如一的弹琴瞎子,他有个精神的偶像。
还有个孩子非常有思想,她的作品我读不懂,但是不妨碍它的价值,她读《老人与海》时写道:“弱者为了成为强者而弱小,强者为了终究落寞而强大”,“孤独若了无期盼便成了绝望”,“带着倒刺的鱼钩嵌在嘴里很痛,鱼线切割表皮深凹血肉很痛,饥饿、疯狂还有偏见,同样很痛。”初一的孩子,十二三岁,语言如此精警,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阅读,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和对真善美的欣赏力,从而能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浮躁远一点,和宁静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一点,离浅薄和愚昧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者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的情趣,健朗的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
【本文整理自来凤华老师在北京十一学校2016春季年会的演讲】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