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菲: 我做过最好的事,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 | 好文精选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全国中语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导师团导师。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千江有水千江月》,主编《诗意语文行》。
文|董一菲
编辑|邹雪平
图片|堆 糖
阅读是生命的礼赞
曹文轩说:“阅读是一种宗教。”叶澜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成长史。”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说:“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以为让孩子们爱上书、爱上阅读,为他们的精神打上书香的底色,是我们无上的使命。从教二十五年来,我的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为使命、因阅读而美;而我自己,也一直为做一个师者与读者而骄傲。
我十分欣赏温儒先生的“要让学生连滚带爬去阅读”这一说法。但阅读是个工程,一定要做好整体的蓝图。我鼓励学生每天利用半小时的时间来读书,并且科学地、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速度。经典要慢读、时文要浏览、哲学美文要细味、小说戏剧要走马观花,并鼓励、引导他们阅读要从兴趣入手。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大致有如下几种做法:
以背诵带动阅读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而通过背诵诗歌可以带动阅读。我会让学生每天课前诵读两首诗,以养成纯正的阅读品位,如此锱铢积累,效果甚佳。以上个学期为例,我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歌近七十首,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以精讲细读带动阅读
每逢经典中的经典,我一定要讲深讲透,以让学生品味鉴赏。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不再拘泥于课时的长短与进度,而是努力把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继而带动他们读整本书乃至阅读明清时期的小说。
以抄写评注带动阅读
摘抄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能做到著作等身,那就让我们的摘抄本等身吧!”摘抄是阅读的一个库存,更是一个美的库存,偶尔尝试着做点评注,也可以使阅读的功用最大化。
以写作带动阅读
写是对读的一个检验、一种内化、一种锤炼、一种能力、一种升华。在语文课堂中我会注意多为学生安排小练笔,以此带动阅读向纵深发展。此外,像办诗歌朗诵会、开展戏剧节、作文竞赛等活动,也是让学生的阅读进一步深入和升华的“催化剂”。
青春飞扬的读书视野
我的学生通常都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读书品味不俗、阅读的速度也非常之快。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一公布,即使是在高三一模考试这种最紧张的时刻,他们也人人捧读。读书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量”的阅读则为他们以后乃至终身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阅读量大,学生们的口才普遍较好,我曾经带过的某届学生一共58人,到了他们的大学时代,这批学生中有四十多人担任了学生会干部。
例如马海瑜同学考入南开大学后,一学期坚持读了七十本书,更是当选了校园的“十大读书人物”;潘多同学凭借中学时代扎实的阅读功底考取了外交学院的研究生,并成为研究生班文学功底最好的学生;唐楷峰同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莎士比亚剧团的团长,对莎剧颇有研究,也是源于他中学时代的阅读和对莎剧的情有独钟;赵亚轩同学是浙江大学红学会会长,学金融专业的他说起《红楼梦》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这也和我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读《红楼梦》有关系。
由此想见,中学时代的大量阅读能够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让他们更有后劲、更具人文关怀、生命更有弹性、更容易获得成功。
成长的精神“贵族”
世界读书日的标志性的问候语是“今天你读书了么?”在这里,我想晒一晒高一(三)班孩子们的“回答”:
《红楼梦》《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文化苦旅》《半生缘》《战争与回忆》《中华上下五千年》《你若当在,便是晴天》《顾城诗传》
这是孔德琨同学的阅读书单,其中有小说、评论、诗歌、历史、散文。爱书的孩子便从这里开始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平凡的世界》《狼图腾》《呐喊》《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明朝那些事》《红楼梦》
也许是男孩子的缘故,迟镇江同学读的书大气方正,以小说和历史书籍为主。当然,他也偏爱侦探小说。阅读一定要从兴趣出发,作为语文老师,我只有建议权,决不可干预、干涉。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哈姆雷特》《哈佛凌晨四点半》《王小波传》《史铁生传》《纳兰词》《上下五千年》《徐志摩作品集》《张爱玲作品集》《陌上花开》
杨海鑫同学这学期读的书中,人物传记、历史书籍比重较大,此外还有诗集和励志作品,都是好书。一路读下去,我相信他肯定会变得与众不同。
胡亮同学只读了四本书:
《史记》《东周列国故事》《隆关尔》《红楼梦》。
这个明亮的男孩的精神世界里因此比同龄人更多了些战争的风云、历史的厚重和青春梦的飞扬。
《法医手记》《顾城诗集》《社会契约论》《三重门》《追风筝的人》《林清玄散文》《席慕蓉诗集》《小时代3》《乞力马扎得的雪》《狼图腾》
在邢玥同学的书单里,我至少没有读过《法医手记》《三重门》《小时代》,这是孩子们的读书视野,她有她们的读书喜好,这样的阅读面和阅读深度十分难得。让我这个老师也不无景仰!
《百年孤独》《纳兰词》《飞鸟集》《文化苦旅》《仓央嘉措》《红楼梦》《诗经》《唐宋词选》《意林》《安妮日记》
鄂霖萱同学的书单也很强大,可谓古今中外都有涉猎。这个孩子读了这样的一些书,不成长为精神的贵族都怪呢!
……
全班五十六名学生这半年的阅读书目真可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了,这里就不一一陈列。但唯有一点可以统一的是,他们每个人都肯认真读书,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实在可喜亦可贺、可圈亦可点。
养成阅读习惯,善莫大焉!尤其在这样的时光、这样的时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至于现在读了什么,也许并不重要,但是他们此刻热爱读书,就已经是天下第一件大好事了。因为,这些“盛开”在花季的孩子们正在谱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史。
无言而教的教育
记得我曾在一篇谈教学语言艺术的文章前写下过这样一个题目——《雪落黄河静无声》。现在想起来,不光是教学语言有言外之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能带给学生的仅仅是语言所传达的,那就太狭隘了。
语文教师的教学之美,固然美在优美蕴藉的教学语言、丰富扎实的文化常识、透彻精辟的分析品读之中。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知识、能力之外,我们还应注重内在品格的养成、精神家园的构建、生命价值的探索。这些东西并非是以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的,而应以身教的方式一点一滴去影响学生。
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种无言而教的教育:
常新
一位诗人这样写道:“我想,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每天都该是新的,如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第一声雁鸣、第一张风筝。给人惊喜、让人感叹。”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又如何“保鲜”呢?我想,最紧要的是读书,其次是思考。
邓拓写过一篇文章叫《有书赶快读》,里面提到两则对联,尤记得下联这样描述道:“补读平生未见书”;“闭户遍读家藏书”。这样的胸怀和气魄虽不敢自比,但私下里任然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常读书,那他的课堂只能应了那句成语——“老生常谈”。又怎能指望他的学生会乐意听课、喜欢读书呢?
读书让人生的境界常新,自然会给你的课堂吹进一缕清新的风。这种身教往往比言教更有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仰慕也会激励他们自己去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老师能培养出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
很多人都提倡语文教师要做个“杂家”,不只要读本专业相关的书,还要读其他相关学科的书,这样方能触类旁通。但我依然觉得“语文”这个范畴里可读的书已经太多,语文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读经典、读美文上。
当读书成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后,适时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纯正的欣赏品位和高雅的审美心理。如果只是勤奋的读书,而无勤奋的思考,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
勤于思考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去培养。比如周杰伦的歌曲大行其道,很多学生都是他的歌迷。这种时候,一味批评他的歌如何不入流、媚俗,只会让自己陷入与学生关系对立的僵局。
莫不如将其歌词中的某些古典文化元素拿出来和学生共同欣赏,让学生自己去品评这些歌词和古典诗词的高下雅俗。如此,不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在比较中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当学生可以和孔子、司马迁、杜甫、辛弃疾畅谈时;当学生可以与鲁迅、巴金、老舍、徐志摩神交时。你,一名语文教师,终于可以自豪地说:至少,我将学生引向那条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了。
坚守
周作人在提到废名的文章时曾评论它如一弯溪水,遇到一片草叶都要抚摸一下,然后再汩汩地向前流去。语文教师的坚守正如这清流,因着那份对文学的爱、对学生的爱,而选择了远离喧嚣、静静流淌。对老师来说,那轻抚草叶的温暖就足以抵御清风的薄凉。
而坚守有时是一种眷恋,眷恋三尺讲台下的稚嫩笑脸,眷恋千载以降的悠悠文明。于是,这份坚守变成了忘情的专注、热情的投入,变成了锲而不舍、全神贯注的追求、探索。这份源自于爱的坚守不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吗?
空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无论是寂寞还是喧闹,“她”都在开放着;大漠红柳,不因无水而不华,无论是酷热还是苦寒,“她”都岿然不动。在这个世界上,心灵的安静极为缺少。难能可贵!那是天地间的无言大美。
坚守有时是一种放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闲淡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对生命本真的回归。教师的这份淡定对学生而言是一贴清凉剂,让他们在日夜奔波的路上有机会停下来想一想,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们的学生心里只能装得下“高考”两个字,那么我们很难期望走上社会的他们会摒弃功利、用热忱的心去工作、生活。那样对他们而言,世界就只有物质的一面,再无其他。
坚持我们的原则,执着我们的梦想,继续我们的奋斗。语文老师,你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着这属于孤独者的教育吗?
卓越
生而为人已是万物之灵长,又怎能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语文教师给学生展开的生命画卷应是宽广的。
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生活的真谛就是拼搏,正如瀑布以流水感动遥远的大海,我用歌声感动上帝。语文教师应开启学生那颗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心灵之窗。
在庸常的日子里,语文教师心中的梦想是否已被销蚀干净?在内心深处,你是否已经认同自己“教书匠”的身份,认为生活不过如此,前面的路不过是继续混日子?其实平庸还是卓越,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进行衡量的,它并不完全由现实的成就所左右。
曾国藩有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有了梦想,有了执著追求的目标,还要有躬身实践才行。一位老人说:“越是泥泞的路,踩下的脚印越深。”是啊,路在脚下,一双踩过最艰难坎坷路的脚,一定会踩出最踏实的脚印。
一个教师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胆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这种精神一定会折射到他的学生身上,学生也才会用自己稚嫩的脚踩下勇敢的脚印。
老子主张“师法自然”;庄子则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教师书桌上常新的书香自然能浸润学生的心灵,教师课堂上灵动的思想自然能浇灌学生的慧根,教师生活上淡定的坚守自然能安抚学生的躁动,教师精神上卓越的追求自然能照亮学生心路。
【本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