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学习本来的魅力“迸发而出”,您还用担心学生不爱学吗?

2018-03-22 苏明强 星教师


本文2900字,阅读时间3分钟

在上海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上,苏明强老师执教了“确定位置”一课。下课后,学生纷纷拥到黑板前请他签名、留电话。

“被学生喜欢”的场景,我们见到的不少。

但如果考虑到苏明强老师大学副教授、教研所所长、小学校长的三重身份,那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被孩子强烈喜欢的场景,就有点特别之处了!

那苏老师是用了什么“妙招”,让自己的课堂这么有魅力呢?

很多人在听过我的课之后,都会评价说“很有魅力”,其实,魅力课堂,也是我一直在研究的核心——数学的魅力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呢?

经过8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大致说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坚定魅力数学的信念,坚守魅力课堂的梦想;

二、教学策略——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

三、价值取向——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焕发生命应有的活力。


下面,我就着重围绕教学策略,与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1

把握数学本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


要想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核心知识,认真思考三个问题:这是什么?它从哪来?到哪去?

比如:《确定位置(数对)》一课,是关于方向与位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数对”的概念。

概念类型内容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概念的理解,而要深入思考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本质——既要基于“数对”,又要超越“数对”。

“数对”是什么?

通过思考,我们发现数对的数学本质是“物体位置的一种量化表达形式”,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数对是物体位置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二是数对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量化结果。(正因为“数对”对物体的位置采用“量化表达”的形式,才达到精准“确定位置”的神奇效果,这是“数对”和“方位词”在表达物体位置上最为本质的区别。)

“数对”从哪来?

经过课前了解,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和“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学会了用方位词表达物体的大致位置——其实,数对就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一次优化。

“数对”又要到哪去?

小学数学中“数对”的概念,到了中学的平面解析几何,就被平面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统一称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到了大学的空间解析几何,就被空间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进一步拓展为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用三维坐标来确定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而从小学的“数对”到中学的“二维坐标”再到大学的“三维坐标”,表达形式和名称都变了,但是,本质不变,都是物体位置的量化表达形式。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数对”的这一数学本质,把前面的方位词和后面的坐标有机联系起来,再巧妙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物体位置表达方式从不精确到精确的过程,感受精确表达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量化表达的优越性,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很好展现出数学的神奇一面。




2

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妙


数学思想可以看做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果我们能在教课中恰当地融入数学思想,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但是,如何才能准确挖掘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数学思想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数学的基本思想有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而且它们也有着常出现的“位置”:

1.抽象思想——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推理思想——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3.建模思想——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但除了“常规位置”外,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蕴含什么数学思想,也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属于三角形的再认识,需要学生从图形外部感知到内在规律,从图形要素的认识到要素(角)之间关系,还会影响到将来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探索图形奥秘。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这一课的数学结论,也是这部分内容的抽象思想(变中不变的思想,即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变”了,却蕴涵着“不变”的规律——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要想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我们可以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类三角形中,分别选取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获得猜想,得出一般结论,再从特殊情况到推广到一般(归纳思想的过程);

了解完三角形内角和,还可以拓展到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办法,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都变成三角形内角和问题(转化思想)。

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就能够既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行程,又参与了教学活动,还生成了自己的数学理解呢?




3

突出数学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推理是数学思考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又是合情推理的重要方式。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呢?

其实,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要深入分析教材,提炼出核心问题,再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传统的经典概念课,很多老师会简单地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然后引出分数的概念,接着教学分数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只是“听讲”,“思考”的味道就很淡。

大家一起来思考,如果我们能够从数的认识的角度,在原有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0、1、2、3的“家”(位置),然后提出核心问题:0和1之间“有没有”其他数?

这样的问题很神秘,学生可能未曾想过,进而就会感到好奇,于是,我们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还可以引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学习。

接着,再设计一个问题串:(如果有)是什么?(它们)在哪里?还有吗?把数学思考引向深入。

就这样,通过“有没有”“是什么”“在哪里”“还有吗”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我们不仅巧妙地把分数概念的学习置于了数学思考之中,还能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感受数的神奇,激发探索数的奥秘。

以上,我概要地解释了我的“魅力课堂”的设计思路,我呼吁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思考怎样把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有魅力,但同时,还要提醒大家,要设计时要注意到以下原则:

1.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站位要高——要站在“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的高度上设计教学;

基点要低——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为教学设计的基点。

2.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魅力课堂的整体设计要坚持“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设计原则。

3.明暗交融、和谐统一

教学推进的过程可以设计成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设计成问题解决,暗线的设计要融入数学思想和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

每门学科都有本身独有的魅力,每个教师也都希望自己的课堂魅力能消灭所有“瞌睡”“说话”“开小差”等等烦人的“小妖怪”。

趁着春色正好,这里有一场小学课程峰会邀你一起专业升级!


4月,星教师和苏明强老师一起,在山城重庆等你一起蜕变“魅力教师”!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一键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