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知名班主任支招:5分钟提升你的沟通能力

2018-04-19 田冰冰 星教师


本文4269字,阅读时间5分钟


作为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基本功之一,沟通能力关系着师生、家校的幸福指数。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沟通却成了班主任非常头痛的事情,因沟通带来的烦恼常因小事、琐事频生。

今天,星宝邀请到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田冰冰老师来深度解读,和你共同寻找改善沟通状态的破局之策。


盘点常态,沟通误区面面观


看似同样的教育问题,有人能够一语中的,和谐流畅地沟通,有人却会一语点燃战火,层层加码,甚至酿成恶果。

盘点班主任沟通之日常,我们不难发现类似这样一些沟通误区常现教育生活中,我们却因身在其中,难以自察。

1.“愤慨撒气式”表达,情绪失控。

如果说,一个家庭的稳定,来自于妈妈的情绪稳定。一个教室的稳定,往往取决于性格稳定的班主任。

然而班级经营中,班主任愤慨撒气式表达却很常见。不懂得调控情绪,常常用愤慨撒气的沟通方式,血压频频亮起了红灯。

教室里分不清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还是仅仅在发泄怨气。而那些令老师暴跳如雷的细节,盘点下来往往不过是教学生活中的点点小事:

因为没抄生词,因为上课说话,因为动手打了同学,因为弄坏别人的东西……

班主任在教室里一番咆哮之后,带着满满的垃圾情绪回家。十年过后再回首,这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小事,人不犯错,谈何成长,早知事小,生个啥气?

2.“自说自话式”表达,苦心长谈。

洋洋洒洒几十分钟,班主任过多的自说自话式表达,容易陷入苦心长谈的囧境,是对师生共同时间成本的巨大消耗。

如若仅仅满足于苦口婆心一番长谈,最后把学生、家长说得败下阵来,便以为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殊不知学生早已练就了“委屈求全”的沟通方式,就是无论是否赞成老师的说法,全部依着你说的来。

不为说的尽兴,就看实用不实用。没有时间观念,总以为投入时间苦口婆心一番长谈,可以改变人的心灵。殊不知,有时掐中要害的关键一言,可以点醒迷途羔羊!

班主任要重视时间成本的投入,低效的唐僧般絮叨说服。不如,认真研究学情。

3.“脑补情节”式表达,情节拼图。

“老师,我的想法是……”“你不要说了,你凭什么……”“老师,我……”“我什么我,我还不知道你!这肯定是……”

擅长“脑补式”案情分析的班主任,常常习惯的调研方式是问家长、问同学……问各种相关人士借以用拼图式组合还原事情事情本身的原貌。

了解不同渠道信息甚好,调研组合还原事情原貌甚好,却不要忽略了聆听当事人最真实的想法。这是常理中的必备环节,却容易成为最容易忽视的主要一幕。

每一个突发事情的产生,不是以平息事态为唯一目标,对直接当事人入脑入心的教育也是重要一环。纯粹靠调查访谈,寻找拼图式的事情原貌,不如回到当事人身边,去细细聆听,真诚对话。

4.“急于攻防式”表达,过于敏感。

教师自身岗位往往容易自带三分权威意识,却又格外敏感与自尊。这种敏感使得班主任常常容易把家长和学生的言差语错,与对自己的人身攻击联系起来,平生烦恼。

运动会上,家长们纷纷在微信群中翘首期盼孩子们比赛的一幕。一个家长干等半天,不见自家子女上场,忍不住微信上询问老师:“不是每个人都参赛吗?”

班主任奔忙之中,匆匆看到群中的问话,气不打一处来,误认为是来自家长的公开质疑,生硬的甩出来了一席话:“自己家孩子的水平,你自己清楚!”

过于急切地维护自己的岗位尊严,生怕点点疏漏影响自尊,反而有主动点燃战火的嫌疑。不过是普普通通一句问询,正常沟通即可,大可不必总与自己做联系。

5.“道德圣人式”表达,品格审判。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学生进行品格审判,做学生教育的“道德圣人”,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义正词严,而收效甚微。

某校面对一位留守少年的早恋问题,在他的家庭没有给他足够多的关注时,一位在学业和生活上对他多有帮助的女生,俨然已经成为了该男生生活当中最重点的朋友。

学校不同老师分别参与审讯与批判,对学生轮番进行大同小异的苛责。却没有人去愿意主动理解,一个孩子在非常无助的时候对他仅有的朋友内心的重视。这也许仅仅是一种对别人关爱的感激。

在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去对话,而非主动贴上道德审判的标签。


线上线下,沟通原则要明晰


班主任的沟通要与时俱进,无论是线下面对面沟通,还是线上网络沟通,要尝试在慢慢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明晰沟通原则,找到值得坚持的方向,把沟通作为一个课题,常思常新,在回头看和对比看当中,提升修为。

1.线下沟通,自我觉察促实效

面对面的师生、家校常态沟通,可以尝试明晰沟通步骤,厘清环节,通过固化流程,持续优化,推进自我对沟通实效及事态推进的觉察。

沟通需要良好的倾听: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提曾说过,不加任何评价的倾听,才是真正的聆听。

倾听不只是沟通的前奏,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当我们面对怒气冲冲的家长时,当我们面对泪眼婆娑的学生时,如果能够投之以关切的目光,心平气和为对方端一个凳子,问上一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诚请对方想把心头不平事讲给自己,这种在意的态度,关切的目光,用心的聆听,本身也在默默告诉对方——你的心情我理解,你的心事我在意。

沟通需要坦诚地接纳:认真倾听与接纳对方观点,常常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没有对当事人的心理解码,很难谈得上有很真诚的后续有效沟通。

接纳,不是单纯的让步。有接纳,才能从达成部分共识开始,通过继续逐步对话,促进情感的共鸣。接纳别人,为进一步的良好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沟通需要不断理思路:沟通既需要多一份理性和冷静,也需要有跳出沟通看现状的目光。

在处理事情的过程汇总,不断地回过头来,对过程信息进行适度的整理,梳理哪些有效的信息,通过见缝插针似的对话反馈,简要记录观点,并对其进行一些初步的整理。通过整理观察事态,通过整理准备预案,步步扎实推进。

沟通需要适度地妥协:沟通并非都是一路坦途,适度的妥协是非常有必要的,话不一定一次说完,目的不一定全盘达到,这样的妥协不是为了让步,而是更好地促进沟通双方达成共识,有了共识,才有望从容的推进沟通。

沟通需要稳步地迁移:从达成共识到逐步转向班主任预设的教育点,是需要一些适度的过度。

如果说适度的妥协是通过随声附和,选定一些对方观点中自己比较赞同的地方,以便在情感上达成共识的话,一边对话,一边迁移,逐步转移到对于行为改善点的讨论,需要艺术化的表达。

2.线上沟通,平等交流需自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时代线上家校沟通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流行色。

线上沟通,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公众舆论平台,并且句句都随着聊天记录记录在案,需要班主任更多自律,稳步经营。我曾为自己在班级网络平台列下了这样的“班主任网络平台三要三不要”,作为网络平台家校沟通时的自律法则。

引导信息,要坚持思想引领。教师这一专业岗位势必给我们带来了专业辐射、引领带动的要求。各类对家长的引导信息,要注意思想的高度与内容的广度和契合度。

哪怕是班主任学习在先,阅读在先,也要争取用较高的站位,去引领家长。即使没有职位权力,也要争当合格队伍的领队。

互动信息,要注意话语分寸。时代在不断发展,民主对话的氛围也在日益对开。无论是线上线下的共同场合,和家长讲话总有有适当的话语分寸。

记得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曾把一位家长批评得在办公室中老泪纵横。时代在进步,这样的占据话语权,肆意讲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显然要拿出更多的民主与友好来尊重每位家长。

通知信息,尽可能言简意赅。来自线上的各类班务信息,几乎是每一天都会出现的常态。布置作业、分布通知、温馨提示……

这样常态在线沟通,仍需注意基本的表达方式,尽量以简练的方式去表达。不为别的,只为让更多家长不要被过多杂乱的信息所干扰,而忽略了事情最重要的关键一言。


忌泄私愤式的抱怨。学生学科竞赛成绩落后,老师大为光火,在家长群中大发脾气,希望每个家庭能够抓紧时间,收到老师的提示,随即重视学科教学,认真提高。这种纯抱怨式的沟通,因为缺失针对性,常常变得毫无成效,如果仅仅是为了发泄老师的一腔怨气罢了。

忌有损教师形象的对话。微信群中与部分家长走得过于亲密,群中对话不够得体……

这些不经意间露出的“马脚”,容易搞得一人说话,十人撇嘴,影响了教师形象,不说也罢。维护教师岗位的职业尊严,用尊重赢来尊重,用礼仪带动礼仪,显得更重要。

忌有始无终的盲目要求。刚刚接手新班,有的老师不断在群内发号施令,却无评价跟进的意识。这种只发命令,不管后效的沟通方式,常常导致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群内所讲置若罔闻。

谨慎地影响每一个家庭,凡有要求,必来跟进,用评价促进落实,避免各项要求“打了水漂”。

3.持续完善,沟通样态巧改善

没有人是天生的沟通天才,每个人都是在逐步的学习和完善中,才慢慢的变成了教育生活中的沟通达人,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不断修为,持续完善,去慢慢形成沟通的民主样态。

先关注情绪,再关注结果。沟通常需先关注被沟通者的情绪,包括自身的情绪。暴跳如雷时,是无法顺畅沟通的,情绪稳定的对话,才有达成共识的可能。

在常态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先关注学生或家长的情绪,允许当事人把积压在内心的情绪抒发出来,这种对情感的缓释,往往有利于下一步坐下来认真解决问题。

先聊聊家常,再谈谈正事。家校沟通的过程中,未必每一次都是正襟危坐,先谈正事。

适度的拉拉家常,对孩子或家庭的常规生活先表示关切,这种先期的温暖效应,可以有效软化某些情感略显僵硬的场合,让沟通双方熟稔起来,为达成沟通的共识奠定基础。

先给出禁令,再说出通道。沟通的过程常常伴有禁令的发布,在对学生或者家长告知什么是不可为的路径时,也要有一种意识,发布禁令的同时,为学生重新寻找一条可以行走的道路。


先关注氛围,再稳步推进。面向集体的沟通,要关注集体的氛围。例如,在运动会失利后,在群情比较兴奋或感伤的时候,教师沟通要有一种对氛围的关注意识,先处理好学生的氛围,再去稳步推进直至形成共识。

先肯定优点,再稳步改善。无论是再糟糕的问题学生,仍然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找到对方其值得欣赏的地方,充分的真诚欣赏之后,再来对话改善的步骤和历程。

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我们仅仅需要尽快擦亮发现亮点的眼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G.Ginott博士曾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沟通,是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基本功之一。

5月,星教师和田冰冰老师一起,在成都为你独家定制班主任沟通新策略手册。另有超过20位德育专家深度解读“师生关系”内在逻辑。附课程全流程:


▼蒲公英教育智库着力呈现,一场高端、前沿、专业的班主任峰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