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年级孩子快速识字,赵老师有“法宝”

2015-10-31 赵红 星教师

赵红

齐鲁名师,任教于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著有《我的语文过关教学》。她的“自主过关教学法”在潍坊很“红”!她所带的学生,二年级结束时便学完了两套不同版本的教材。三年级时,已从同时学习两套教材扩展到学习其他适龄读物,每年的课内阅读量超过200万字。



让学生主动向前跑


多年以来,语文课堂往往被老师一人主宰——“满堂灌”,可实效并不显著。为了使学生主动地、更好地接受课本中的优秀文化,积累丰富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赵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教学中,她将每个单元的课时内容进行二次整合,不再死板的跟着教材一课一课地去教,而是根据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将课时进行系统划分。哪几节课需要重点讲解,她就多安排课时,相对简单的课程就简略地讲,学生们因此节省出了大量的“自由课时”。

节省出的“自由课时”到底该怎么用?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赵红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自由课时”。一方面是自主整合单元课程,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尽快过关,这就是赵红“自主过关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阶段一:识字课大量识字,提前阅读


以教材为主,多渠道识字

利用教材让学生把学过的字通过做字卡、反复读,并用“画图法”“猜字法”“顺口溜”,把生活情境搬进课堂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部掌握,是赵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识字的“法宝”。

例如在一年级《识字4》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分布在教室的中间。教室的四周则摆着许多小昆虫。有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孩子们的目光完全被这些可爱的昆虫吸引了。

“大家看,我们来到‘田野’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昆虫,你想认识他们吗?”

“想!”孩子们回答得很起劲,眼睛还是盯着那些昆虫们。

“好,待会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昆虫,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他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名字记错了哦!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昆虫都认完了,就回座位。”

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飞向了教室四周。一会儿看看这只,一会儿摸摸那只,然后饶有兴趣的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认一认……

在低年级,赵老师就像一位让孩子们每天都充满了新期待的“魔法阿姨”,不断变换着一个个“识字魔法口袋”。她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识字量已达1500字左右,阅读整本的书,已不成问题。


一人一个识字本,一周一评“识字大王”

识字若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赵老师有一个主张,要让识字变成孩子们课堂内外、随时随地愿意去尝试的快乐。

于是她鼓励孩子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儿歌读物,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标注出来或是记下来,借助拼音认识后第二天再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她也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如马路上的广告牌,电视上看到的字、通过看书和读报刊识字等等。同时,她让孩子们准备一个识字本,认识了的字就记录下来。每周,她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互相认读自己活页本上的字,给学生一个及时巩固、强化记忆的时间。

她还会每周评一次生活中的“识字大王”,以写贺信的形式发到家长的手里。进步的学生,同样会获得“进步贺信”,得了十封贺信的,就得到一个“大奖”——把照片贴到班级的墙上。

如此,学生在轻松识记了大量生字的同时,阅读的兴趣也在悄然中生长出来。


简化识字,训练生字当堂记住的习惯

学生进入三年级,老师应不再把生字单独拿出来学习,而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让学生课外扩词,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一单元的生字通一通,随时解决学生容易写错的字。

在通生字和课后词的时候,老师可要求学生认真读三遍生字或词语:第一遍是认识这个字或词,第二遍是对这个字或词加深印象,第三遍是争取把这个字或词记住。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记,还当堂测验。经过这样多次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养成了当堂学的生字当堂记住的习惯。课下,赵老师很少让学生写生字,只是采取默写、改错的方式来复习、巩固生字。


阶段二:过关课课堂上篇篇课文读过关


下定决心,自己试一试

每次讲新课之前赵老师都要求学生提前把课文读过关。第二天来到学校,她就让读过关的学生到讲台上来读给她听。谁过了关谁的名字就被记到黑板上,并在班上及时表扬。开始一节课不够,她就用两节课,甚至是三节课。这样,学生兴趣大增,只要老师有空,学生随时都可以读。

激发学生自主读书兴趣,这一步非常关键。老师不光在课堂上逐个读,还要打破课堂常规,如允许学生下座位;打乱课文顺序,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过关,然后课堂上主动读给老师听。

赵老师的“过关课”上,学生们的课桌面前除了语文课本,还放着厚厚的《小学生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一些学生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

上课开始了,孩子们像投入激烈的战斗一样投入到小组的学习中去,或朗读,或背诵,或查字典,或做笔记,或三三两两的讨论。有的问题在小组内弄不明白,就主动跑到别的小组去虚心求教,每个孩子都在主动的学习。


全体参与,保证一个学生也不掉队

学生过关兴趣调动起来了,老师就可以开始计划中的下一个环节:以每一单元的课文为一个单位,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先布置学生预先把课文朗读过关(也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如第四单元有18、19 、20课三篇课文,王思钰(简称思)三篇课文都过关后老师把思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如图:思(分别写三个思)


然后,让思这个学生为第一大组的组长,负责18课过关,也就是黑板上的思(1)。如果第一大组里红给思过了关,红主动把名字写到黑板上。如图:红。如果又有同学把三篇课文都读过关了,老师再把名字写到黑板上。如图写三个“伟”。这时伟再当第二大组的组长,负责19课过关,也就是黑板上的伟(2)。如果第二大组里给伟过了关的同学,自己再主动把名字写到黑板上,如:璐。

最后,让没过关的同学自己把名字写到没过关的栏目里,如图。这些未过关的同学,课下由组长检查,直到过关。这样,就达到了人人过关的目的。老师也就能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课文过关情况。

过关课一般用两课时完成一单元的课文过关。高年级最多用一课时完成过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关训练,赵老师又利用了更简便的方法过关,那就是“同桌互相过关”。过完关后,同桌把名字写到自己小组的黑板上,未过关的同桌也把名字写到黑板上,下课后直到让他过关为止。这种方法比原来的方法更节省了时间,同样也达到了人人过,关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把“过关课”的感受写成了诗歌:

朗读要流利,人人要做起,同桌互把关,情况黑板记。

要有感情读,不能装糊涂,老师点名字,我们来比试。

这样的比赛,好玩又有趣,快乐中学习,同把知识记。

通过课文过关课,老师可以明确地判断出学生的不同水平。过关的学生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而暂时没有过关的学生需要认真地回顾课本,查遗补缺,迎头赶上。


阶段三:精讲课老师精讲,提高课堂效率


精讲课如何操作

(1)学生先做课前预习,内容一般是生字词、课文读过关、找出不明白问题(包括课后题)等等。

(2)在预习的基础上便开始学习:先导课—课文过关(同桌查、老师抽查)—质疑、解疑(小组合作)—出示问题(根据本单元重、难点、学生问题)—小组交流问题—学生汇报(师点拨、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写作方法的渗透、总结等)—积累、拓展。

但在精讲课堂上,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单元内容、特点而调整。也可打破模式,进行整合,灵活变通,拓展创新。如对于长课文,一节课可能只学习两课或是一课。


精讲课文,减少无效环节

学生读书兴趣日益高涨,几乎所有学生都把课文读过关了,老师便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学生会的就不再讲解。

在讲课文时,赵老师经常用直奔中心法学习课文。如学习人教版第四单元《杏儿熟了》一课时,她就只抓住“从哪儿看出奶奶是个纯朴、善良的人”这一方面,让学生自己读有关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除了学苏教版教材外,赵老师又和孩子们学习了人教版教材,包括后来的《语文快乐读本(6—12册)》、30本《小学生阅读指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就是用这种方法,赵红老师用一学期约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完成了课本的学习。剩余的约四分之三时间,学生即可自主选择自由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以学生自读自悟、诵读、汇报展示为主。据统计,2014年3月22—4月11日在赵红到澳大利亚参加培训的这21天里,或借阅,或购买,或交换,全班63人共读书达548本,平均每人读字数在200页以上的书9本。每次考试,她们班的学生成绩却稳居级部第一,而且优秀率皆达到100%!


学生就是尺子任何评价都与学生的成长连在一起


在教学实践中,赵红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鼓励则是最强大的“助推力”。通常在课堂中,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会一枝独秀,成为老师眼中的明星。其他学生在课堂中几乎没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渐渐失去了参与学习的乐趣。为了彻底打破这一“教学陋俗”,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她几乎为每位学生都安排了“头衔”。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毕美春是赵红所带六六班的一名学生。这个有心的小女生非常善于积累,就像“海绵”一样,吸收很多东西。她被评为班里的“最佳海绵奖”,这个因为爱抄诗善于积累获得“最佳海绵奖”的女孩还创作了一首“宝塔诗”——

爪锐,目精。

上松枝,松柏倾。

强摇双翼,舞风身轻。

离巢上苍天,百禽皆心惊。

双目锐似金箭,两爪尖似钢钉。

传音万里雄鹰啸,有力双翼越万岭。

另一位同样喜欢抄诗,而被评为“最佳采蜜奖”的吴佳宁同学,则创作了一首“回文诗”——

满枝早梅似白玉,

白玉远村傍溪桥。

溪桥近水先花开,

花开似雪未融化。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六六班已经诞生了40多个不同的奖项。比如,刘佳睿为“黄金圣斗士奖”; 毛子俊、沈承宗获“最佳辩论奖”;徐一航为“最佳科学王奖”;车静宜为“最佳便利奖”……学习好的学生应当鼓励,而那些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也具有独特的闪光点,赵老师同样也为这些学生精心准备了奖项。例如,一位学生刚开始错字量可能较多,但通过不断地学习,错字没有了。赵红就把这位学生比作一块海绵,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最终获取了知识,“海绵奖”也由此而来。


让自由的课堂“百花齐放”

其实,不只是评价,在赵红的班级,一切都指向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006年3月11日,是让赵红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一个日子。

这天的语文课,赵红布置学生在课堂上背诵语文课本上的《古今贤文·合作篇(上)》,学生感到非常难背,但大部分学生还在努力地背着,一遍又一遍,还是背不过。

这时,聪明的刘晨旭想到,把这些内容配上歌曲的旋律,会不会好背一些呢?于是,他立刻试探着用《蜗牛与黄鹂鸟》的旋律去背诵,没想到,才唱了几次就记住了!

乐坏了的他,立马把这个好方法说给了正在使劲背课文的同桌杨琦。杨琦半信半疑,试了几次,他也乐坏了——没想到,这招还真灵呢!刚才费了好大的劲都没背过的古文,用这种方法,一会儿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很快,他又把这一“秘笈”传给了邻桌。就这样,一个传一个,很多同学很快都轻松完成了背诵任务。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赵红的耳朵里,她立刻让刘晨旭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个示范。

“这种方法真好!”倍感新鲜同时尝到了甜头的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像刘晨旭一样多动脑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并推荐给全班同学。”

第二节课,赵红趁热打铁,建议学生也根据这种办法,自己也发明创造,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歌曲的旋律试着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教室里沸腾了。顿时,“百花齐放”的局面出现了:有的编成了《找朋友》的旋律,有的编成了《中国心》的旋律,有的编成了《王老先生有块地》的旋律……

尤其让赵红惊喜的是,平日表现平平的赵乾宇,一节课竟然用了两首歌曲的旋律唱了出来,赢得了阵阵掌声。这节课,让他一下子充满了自信!在当天的日记里,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节永远让我难忘的课,因为,我忽然找到了自己是一名好学生的感觉!”

“学生愿意唱就唱,愿意跳就跳,愿意演一演就演一演”,这一直是赵红所愿意看到的一种课堂生态。这节课的精彩,让她更加确信“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就会还给你多大的惊喜!”

给学生以自由,让可能性在选择中得到开发。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只有不断的选择,才能不断地造就自己;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就是让他们的可能性在选择中被检验,被证明,继而被开发。




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


寻找“星教师”

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关注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

来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咨询电话:023-67515741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课程 | 班主任 | 学前教育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信息技术 | 音乐 | 生物 | 思品 | 物理 | 心理 | 历史 | 地理 | 化学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