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我的任务驱动式“真写作”课程
张祖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儿童阅读推广人,央视教育频道 CETV2“东方名家”特约讲师。一贯追求“简约而丰满、扎实而灵动”的教学境界,近年来致力于“新读写教学”研究,在儿童创意写作与儿童阅读领域有独到的探索与建树。
有一次,我在飞机上邂逅了浙江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先生,他给我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
他带着儿子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报告是用故事的形式写的,投给了一家杂志。编辑看完后说,这个报告内容很好,但是格式不够规范。请用“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论”这样的规范格式来表述。他试着按照这样的格式改,但是越改越痛苦,儿子也坚决不同意,觉得这样的文章老气横秋,不愿意糟蹋自己的作品。
爸爸就拿起笔,把这个报告背后的感人故事,尝试用研究性学习另类表达的一种意图写成了一篇1000多字的信,传给了那位编辑。编辑看了他们的故事和观点之后,深受感动,于是回信说:“不但要把你的文章按照原样登出来,还要把爸爸的这封信登出来。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有另外的叙事样式。”
有老师提到,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是“懒”——这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以为,这恰恰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绝对不是只是“懒”的问题——懒,只是表面现象。这些“懒”的学生,你让他打游戏,他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关键是动力!关键是兴趣!这位父亲的写作动机是什么?就是用文字与编辑沟通,达成自己的愿望。儿子写作的动机是什么?就是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因此,我以为,写作教学要千万百计地唤醒写作冲动,在不断的真实的写作过程中,体验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进而养成自发、自主、自由写作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适度点拨,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平常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建构写作课程的策略,讲的更多可能不是课堂,而是课堂以外的作文生活——或者叫作文微课程。
我学管建刚老师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作文周报》,在创办报纸的过程中,有个学生提出,班级报纸刊出的文章太少了,一星期才八、九篇,觉得不过瘾,提出自己想办报纸。孩子告诉我,她妈妈是大学里的编辑部工作人员,她可以协助编报。
我说,自己办的报纸要跟班级的有所区别。
孩子想了想,告诉我:“老师,咱们班级正在搞阅读,到处都是书,我就办一张读书报吧”。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书海苗韵。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民间报”。
孩子自任“民间报社”社长,招募编辑、文字印刷、发行等。每期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读后感,有给作者写信的,有新书发布,一句话书评,有给某一篇文章改结尾,有人物心情日志(就是站在书中主人公的角度,替主人公写日志)等等。从征稿到编辑到印刷到卖报,一条龙,全部都由孩子们自己搞定。
问他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孩子们回答:好玩!最好玩的是,他们向家长募捐办报纸的钱,到街上卖报。后来我一打听,不少学生都把报纸卖给了自己的亲人!
这份报纸,既促进了学生的深度阅读,又为他们搭建了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非常喜欢自己创办的报纸,但老师从不布置具体的写稿任务,也不参与修改,编报纸,完全是孩子们的自娱自乐。
需要注意的是,在办报纸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三分钟热度。刚开始,孩子热情高涨,但兴奋点过了,就会慢慢地冷了。第二,多数写作高手长期占据版面,少数孩子难以发表。
对此,我的做法是,只办一年的报纸,理由是,办《作文周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点燃写作的创意火花。一旦孩子们把写作当作了兴趣,慢慢地,他们的作文发表在刊物上越来越多,《作文周报》就完成了它原始积累的任务,就可以宣告结束,继而以博客代替,或者为个人出专报。
我所带的班级,开过好几个博客——其实,好多老师班级里都有博客。我会在班级博客上根据某个话题发起 “微辩论”。
有一回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大学生毕业的联欢会上做了一番“像树一样活着”的演讲。这个演讲震撼人心,很多大学生册曾把这番话作为签名挂在QQ上。但班上有一位同学对俞敏洪的观点有保留意见,他说:“很多人会把钦佩的目光投向英雄,而忘了那些在路旁鼓掌的人。英雄固然值得赞美,如果少了平凡的人,全世界都是英雄,英雄也会很寂寞。”
你看,这孩子,难得的不崇拜权威,难得的有批判性思维!于是,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晚上没有书面作业,大家去博客上玩。你支持还是反对俞敏洪的观点,我们在网络上做一番辩驳。
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在网上辩斗!一时间,博客里硝烟弥漫,唇枪舌战,煞是热闹。这是一位学生的观点,诸位仔细读读——
好一个“乱世当草,治世为树”!六年级的孩子能够亮出这样精彩的观点,真的让人激奋(文中的错别字可以适当忽略,网络交流中适当粗放,有助于牧养儿童的言语生态)。网络平台的开放,激活了学生潜藏的思维种子,“辩论”这场春雨,让这颗种子发扬光大。
再比如,我在博客上开展了“年度汉字征集”,用一个字归纳2009年的中国,用一个字归纳2009年的六(一)班,以家庭为单位参赛。结果孩子们纷纷参与,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字:
国家汉字:牛
推荐理由:
这一年,我国研究了很多新式武器,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国庆阅兵的时候大显神威,牛!阅兵庆典上,新武器,新装备,新方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牛!世界在金融危机的震荡中魅力前行,中国人以巨大的激情,尽快走出经济低谷。
这不正是“中国牛”吗?
班级汉字:博
推荐理由:
班级开通了博客,在这个家园,老师、家长、豆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看得见。
老师读书万卷,博学多才,上课的时候旁征博引,给俺们上很有趣的绘本课,提议看适合我们看的书。班级开通了悦读存折,同学们一个个博览群书,遨游在书的海洋中,如痴如醉。
老师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是“博爱”。豆豆过生日,张老师会有电子版礼品相赠。正如《武林外传》中一段对白:“你是选择单爱我一个还是选择爱一堆,也就是博爱?”“我选择博爱——”;
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开通了博客,把自己的“小窝”打理得潇潇洒洒,恍如一座大观园……
张老师鼓励我们要阳光、大气,要有博大的胸襟。还有啊,班级作文周报就是豆豆们作文的博物馆,嘛题材都有!
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个时期的国家、班级,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锤炼,这就是一种写作,一种高度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想写好这样的作文,学生会发动全家人讨论,大家斟酌选择这个字的理由,反复修改。这样的写作行为,培养了儿童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关于博客写作,还有很多故事。我曾给班级每个孩子写生日祝福诗;孩子们曾经在我生日的月份,在博客上写文,侦探我的生日;我在毕业之后,孩子们还利用网络和网络花店,送来鲜花,祝福我生日快乐!这些想起来都美得发慌……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会写书吗?能编书吗?2010年,区教育局领导找到学校,说有一个关于小学生世界遗产启蒙教育的课题希望在我们这里做。当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做《小学生世界遗产启蒙教育》。几经讨论,我们想出了让学生自己编书的办法。
先由我写样章,样章由这几部分组成:题目、世遗名片、遗产价值、走进世遗。以一家人虚拟寻访的方式走进世遗。主人公乐乐是一个信息高手,妈妈是一个摄影高手,爸爸是一个博物学家,外公是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一家人暑假凑在一起到处走,边聊边拍照,边呈现知识,用这样的方式介绍,每篇1000字左右。最后来一个“刨根问底”,让学生围绕某一些主题去搜索知识、深度探究。
我们把样章发给学生,然后把需要写书的目录编制出来,向学校五六年级的孩子招标。谁愿意负责哪个主题,谁就利用暑期完成。
领到任务以后,学生翻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有的甚至还实地寻访。写长城的,就跟着妈妈游长城;写兵马俑,就跟着家长去西安。就这样,他们用一年的时间编出了一本书。
我们还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学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样的编书方式,让孩子们从“老师要我写”走向了“我要写”,让孩子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真写作”的快乐。最有价值的是,编书的过程也就是多学科统整学习的过程。其实,香港、台湾以及西方国家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统整写作,也可以称之为“项目写作”。
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习作,是《给远方手拉手》朋友写信。针对这一单元,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向学校大队部要一份结对班级的名单,然后学号一对一,孩子们给对方伙伴通讯(若对方负责,会收到回信;若对方不负责,石沉大海);二是名单要不到,老师会说,男同学给小明写信,女同学给小红写信。于是,孩子们真的给小明和小红写信;三是老师真的为孩子们找到结对班级,通信一个学期,显然,第三种老师是最有课程意识的。
在处理这个习作课时,我将“异地通信”整合成一个应用文写作综合课程。孩子们在整个课程中学习了至少9种应用文:
(一)城乡通信
1.城市和乡村学生结对,异地通信(书信写作一个半学期);
2.发动家长,组织寒假最佳书信评比。
(二)交际写作
1.班委会写信给家委会,提出笔友见面的诉求,求得家委会支持(书信写作);
2.家委会回信,提出请同学们设计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全班海选(活动方案写作);
3.筹备小组成员邀请家长当顾问(邀请函写作);
4.组委会开会讨论方案(写通知、记会议记录);
5.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合同写作);
6.海选参加见面仪式上演讲的同学(演讲稿写作——演讲)。
(三)笔友见面
1.见面仪式(演讲、表演、互赠礼品、种植农作物、上大课)
2.笔友组成学习小组,体验式学习(日记或通讯报道写作)
(四)延伸活动
1.种植农作物,看照片给农作物写成长档案(日记写作);
2.劳动果实分享会,写日记(日记写作);
3.小组合作,将整个通信的过程,做成一本《两地书》,评选最佳《两地书》(编书)
这一案例,是在五年级全年实施的。我把书信、方案、邀请函、通知、会议记录、演讲稿、合同、日记、通讯报道等九种应用文整合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这一“真写作”案例,我自己以为,最大的价值有两点:
一是在真实的应用情境中学写应用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应用文教学重“文”轻“用”。应用文教学的唯一价值,就是在考试时,不丢5-8分,所以,老师们使劲浑身解数,努力让孩子们记住格式,一遍一遍地改错;而这样的应用文教后,儿童是否真的有“应用”的机会,教师就不去考虑了。在本案例中,我努力突出了应用文教学的“应用性”,在真实的言语交际场景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的应用价值。每一种应用文写作,都是指向于真实的运用。
二是用统整的方式创造性地教应用文。
应用文教学,散落在小学的不同年级,应用文的知识以零散无序的方式呈现,缺乏一定的序列。在这个案例中,我有意识地以“笔友见面会”为主线索,整合了九种应用文,几乎涵盖了小学阶段的所有应用文写作。这样的系列应用文写作,组成了前因后果的文字链条,彰显着写作的强大生命力,突显了“真写作”的“与人交流”的本质。
人的经历、性格都是不同的,世界观也会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不同怎么办?就要进行沟通,促成理解与融合。嘴巴说服不了或者嘴巴够不着,怎么办?那么拿起笔来写!
我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时,无意中搜索到了一篇资料,《百家讲坛》名嘴袁腾飞在讲述李大钊的时候说:“李大钊是在什么地方被逮捕的?不是在家里,是在俄国大使馆。用我们愤青的话说,就是汉奸。”这番话在网络上也能找到。
虽然袁腾飞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但容易误导青少年。我便把这个材料放在网上,让学生自己讨论:你对袁腾飞的这番话怎样看?我班一学生经过多方求证,拿起笔,给袁腾飞写了一封信:
致袁腾飞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袁老师:
您好!
我是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我们近段时间正在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大量介绍李大钊同志的课外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视频中听了您的一些观点。对您“关于李大钊并不是在家里被捕的,而是在俄国大使馆被捕,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汉奸。”的这个观点,我并不认同,所以冒昧写信和您探讨一下。
何为“汉奸”?词典上说是“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李大钊藏身在当时东交民巷的苏联使馆,是否就是投靠侵略者呢?苏联,当时是我们中国共产主义者的领路人,我们的党组织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步壮大起来的。他们是我们的同盟兄弟,是朋友,何来侵略者一说?况且,资料上还显示当时的公使团因对红色苏联充满了敌意,就借口“苏联不在《辛丑条约》签字国之列”,默许军阀张作霖荷枪实弹闯入苏联使馆实施搜捕。由此可见,“投靠侵略者”这一说并不成立。
那么,李大钊同志是不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呢?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不仅毫无依据,而且简直是荒谬至极。通过我们所阅读的各种文献资料,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对主义坚定不移,怀着一腔炽烈革命热情的伟大的共产党人。哪怕受到军阀的迫害,居无定所,都没有阻挡他研究共产主义理论,号召民众起来革命的热情。在被捕之时,从李大钊同志的藏身之所搜出来的文件竟达7车之巨!放弃逃生的机会,从容就义。面对敌人的酷刑,淡定从容,仍不忘阐述自己对共产主义理论的认识与见解,还想唤醒这些被蒙昧了双眼的侩子手。试想,如果不是怀有如此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谁能这样大义凛然,舍身取义呢?
正如李大钊在一篇短文中所说的那样: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响亮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自己的追求。
袁腾飞老师,您作为一个有追求,有见识,并在媒体上颇有影响力的历史老师,怎么能妄断这样的结论呢?即使您的本意是说教科书在编写上存在问题,但也绝不能拿一位为理想献身的革命志士开涮!您知道吗?您这样说会误导多少人啊!
岁月逝去,历史终将还原真相。
祝
工作顺利!
一位与您有不同看法的小学生 吴彤
2012年3月7日
孩子们的反驳有理有据有节,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成人的写作要向孩子们学习。这封信,虽然袁腾飞不一定能看到,但至少锤炼了学生看待另类观点的能力。她学会了从资料里收集信息,为我所用,这就是一种真写作!
再举个例子。少先队大队伍和“肯德基”合作,在劳动节假期邀请10个同学去店里体验半天的生活。这个活动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为了争取权利,可以写一封《致爸爸妈妈的信》,让家长同意他们去参加这半天的实践活动。谁写得好,打动家长也打动老师,就首先推荐参加这个活动。这就是沟通与融合!
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常常会想出一些新鲜的点子。我们班也会有“两会”:“人大会议”、“政协会议”——这不是媚上,也不是媚俗——而是我当班主任的一种噱头。我要求学生预先写提案,只有提案写得好,你的提案才能被录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还是沟通与融合!
我当班主任那会儿,曾经搞过“同桌招聘制”。你想选择谁做你的同桌,可以写一篇文章,把同桌的条件,自己的承诺写成文章,打动老师,打动伙伴,这样你就可以招聘到满意的同桌了。
我上面讲的,没有涉及到任何一节具体的作文课。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于研究的是一节又一节公开课,试图通过一节又一节的公开课课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当然也是研修的一种路径。但是,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个系统工程,要从写作的本源性问题思考入手,建构“真写作”课程,让儿童在真实的写作课程中,投入地忘我地写作。如此,才能建构有助于儿童自主表达、快乐表达、创意表达的作文课程。这也就是我们提出的“写作大法”。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丢弃写作的“小法”——具体的技法,也是需要的。在充分激发儿童写作热情的前提下,适当渗透写作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也上过有很多节作文公开课。
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而成,欢迎朋友圈分享,微信公众号或其它形式转载,请注明出处!
寻找一群有教育情怀、敢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并善于学习的教师,关注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反思,他们的阅读与生活。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您自荐或推荐您心目中的“星教师”,分享给中外教育同仁以及广大的学生、家长,让我们共同为当下的、未来的教育做点什么!
长按二维码,点击“关注”
来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咨询电话:023-67515741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新课程 | 班主任 | 学前教育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信息技术 | 音乐 | 生物 | 思品 | 物理 | 心理 | 历史 | 地理 | 化学| 美术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见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