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大学:中国第一所未来教师在线学院|群英招募
为什么要创办“蒲公英大学”?
人的“生命史”,就是一场“学习史”。
这个道理,18岁那年我第一次有了体会。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母亲被确诊为晚期癌症——走还是不走,都是一场撕裂的痛苦。母亲一步一挪把我牵出了医院,说:妈妈是你的过去,学习才是你的未来,好好珍惜这份幸运。
十年后,我成为一家知名商业财经媒体的主编,同时又获得了一场去到北京大学进修,聆听中国最顶尖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的机会——走与不走,依然是巨大的难题。我最后选择了告别来之不易的岗位,用半年的时间泡在课堂里“学习进步”。
从此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学习资源,都如此昂贵与不便,以至于常常需要我们付出最宝贵的代价:第一次告别,我失去了最后时刻守护母亲的机会;第二次告别,我辜负了第一个赏识我的上司。然而有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深入骨髓:学习,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从此拒绝做不再主动学习的人,也拒绝做博学而一事无成的人。
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学习这件事儿,要真正成为不被大多数人感到困难的事情,至少有三道需要拆除的“路障”:陈腐的学习内容、糟糕的学习效果、高昂的学习代价。高质量的学习,内容上必须精炼有趣,环环相扣,开阔且富有针对性;效果上必须学以致用,与社会的当下未来、个人的工作生活接轨;代价上尽可能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无损健康……
我为此前往一些师范类大学课堂蹲点调研,试图寻求“重构学习”方面的合作,却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甚大,弥合非一日之功。
所以创办“蒲公英教育智库”以来,我和团队同仁们一直致力于建构不同的学习情境,来改良中国教师的学习现状。我们为一些区域或学校展开了小规模长时段深度校长或教师培训,内容一流,效果明显,却因成本太高导致普及太慢;2014、2015连续两届由智库举办的“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以高容量的精彩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和流程,赢得了巨大好评,然而因场地所限,无数报名参会者一票难求。
却因为“中国教育创新年会”,2015年底我们搭建了一个会后交流微信群“教育创新梦工场”,并设计了一个定期分享机制,一切似乎变得有些不同。有一天,我开始一边吃着自家的水果,看着女儿描摹画板上的画,一边听完了好几位老师的分享,并即兴发表自己的意见。
2016年2月底,我从西安出差回来,飞机落地就打开手机APP,听到了沪江平台上清华大学“引力波讲座”的直播课程。
……
或者,教育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展开被精选过的系统课程?或者,我们可以人在天涯,就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我发现这样的学习,似乎再也不需要你我付出不停告别的代价,或者遭遇“囊中羞涩”的困境。我想,这就是“蒲公英大学”诞生的理由。
“蒲公英大学”里学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追求美好的品格),在新民(弃旧图新)、在止于至善(不停地完善自己)。”
一言以蔽之:我们试图让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校长、最好的学者、最好的跨界专业资源,以一种最好的组合方式,合理的学习形式,低廉的学习费用,走进你急需引领的教师专业生活。
理解这个新生事物需要几个内容关键词,也即是“蒲大第一系”的课程模块:
一、在线教育技能:在未来,教育人将面对的首当其冲的职业瓶颈是什么?毋庸置疑,是互联网时代对工具的运用,和在线资源的快速链接能力。所以我们将首先邀请五位资深导师,为“蒲大”第一系开设在线教育技能五讲。
二、课堂教学艺术:什么决定我们是不是未来的好教师?我想除了对教育变革方向的把握之外,还包括我们对学生学习行为变迁的深刻洞察,对课堂教学工具、形式、流程的合理驾驭,以及由此而来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这里有五位最好的导师,期待能带给您启迪。
三、课程设计能力:在今天,老师们最大的焦虑来自哪里?是的,课程、课程、还是课程。当学校“从教材就是我们的世界,到世界才是我们的教材”,不会内容选择与课程设计,仿佛就难以展开真正杰出的教学,问题很严重。所以,请你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和经验。
四、跨界专业素养:我们始终在思考,支撑一个专业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到底包含什么?结论是除了知识结构、基础技能、认识水平的换代升级,竟然还包括思维模式的转换、审美素养的提升、导演甚至表演的能力、资源判断与整合能力等等。是的,如果您认同这些素养的价值,那么,欢迎来到这些跨界“牛人”们的课堂。
以上内容构成“蒲大第一系”,同时我们将陆续启动“第二系”、“第三系”……内容设计,针对更加细化的不同专业领域。
我们期待在今天播种的在线学习行动,能帮助你建立在线的、系统的、全球化的、碎片化学习的习惯,收获令人惊喜的命运。是的,你应该能想象,在今天以及未来,每一个学生都将不可避免地展开这样的学习,而你,其实早已浸染其中,利弊皆知,运用有度。
欢迎入学蒲公英大学!让我们一起梦想成真:用一生之力,重新思考学习,重构师生学习!
入学报名一键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微店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