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思想者】孰优孰劣?毛泽东的“北上”与张国焘的“南下”

2017-01-21 思想者参考

红一和红四会师之后,双方就今后的战略发生了争吵,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南下,争吵来争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既然无法达成统一意见,结果就是各干各的,毛泽东率军北上,张国焘率军南下。


各干各的结果就是:毛泽东的“北上”获得胜利,红一由五千发展到两万,张国焘的“南下”遭到惨败,红一由八万减少到四万。




毛泽东的“北上”为什么会获胜?张国焘的“南下”为什么会失败?


从表面看,毛泽东的“北上”不是一个好战略,北方的陕北不仅贫穷,敌人的实力还非常强大,张学良、阎锡山、杨虎城合计约有五十万大军,这些部队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张国焘的“南下”却是一个好战略,南方的四川不仅富裕,敌人的实力也较弱,刘湘只有二十万的兵力,这些部队训练很差、武器破旧。


现在,仍有很多专家从上面的表象出发,认定张国焘的“南下”是正确的,毛泽东的“北上”是错误的,张国焘失败是因为“运气”太差,毛泽东胜利是因为“运气”太好。


真是“运气”造成的吗?我们来进一步分析。


北上后,毛泽东意外得知陕北有共产党的根据地,他率军继续北上,与陕北的刘志丹会师。


会师之后,毛泽东开始着手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他连续向张学良、阎锡山、杨虎城发动进攻,连战连胜。


毛泽东发动这些进攻不是要打垮对方,而是要打痛对方,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实力,打痛对方后,他派人跟军阀谈判,要军阀给地盘、给钱粮。


被打痛后,军阀们明白了红军的实力,割地赔款虽然肉痛,但毕竟没伤根本,于是,张学良、阎锡山、杨虎城都答应给红军让地盘、送钱粮。


蒋介石的中央军追来了,他们与红军咫尺之遥,但却打不到红军,由于担心蒋介石玩“假途灭虢”的把戏,军阀们全都拒绝中央军过境,这样,毛泽东在国军的几十万大军当中过上了悠哉游哉的好日子。


相比之下,我们看张国焘。


南下后,张国焘信心十足地喊出了“赤化全川”的口号,红军近十万大军进抵百丈关,在那里与刘湘的二十万大军展开了决战。


四川军阀们平时勾心斗角,但是,意识到红四方面军的目的是要夺取全四川后,担心老窝不保的军阀们团结起来,他们倾尽全力,与红四方面军在百丈关展开大战并大败红四方面军,迫使红四方面军退出四川。


百丈关战役,红四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即使红四能够击败刘湘的二十万大军,薛岳的中央军也会立即投入战斗,红四绝对没有能力同时击败刘湘的川军和薛岳的中央军。


那么,如果换一个人来实施“南下”战略,比方说毛泽东,结果会不会不同呢?不会!结果是一样的!当然,红四不会输得那么惨。


如果是毛泽东来实施南下战略,他当然不会喊“赤化全川”,他的口号只会是“欢迎杨森与红军一道抗日”、“欢迎邓锡侯与红军一道抗日”等等,首先分化瓦解四川军阀,然后再各个击破,这样做,红军是可以从军阀手中得到一小块地盘的。


但是,红军却守不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四川军阀实力太弱,他们阻止不了中央军过境,中央军根本不需要征得四川军阀的同意,他们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四川军阀的地盘上穿过,向红军发起进攻并击败红军。


原因出乎意料吧?毛泽东的“北上”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敌人的力量强大,张国焘的“南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敌人的力量弱小。


在陕北,蒋介石面对毛泽东设下的局无可奈何,他不停地劝说阎锡山、杨虎城、张学良,让他们允许中央军过境,但所有的口舌均无结果。


无可奈何之下,蒋介石想来硬的,他命令张学良、杨虎城让出地盘,让中央军进去打红军,他的强硬给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这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胜利了,张国焘失败了,可是,毛泽东为什么胜利?张国焘为什么失败?七十年来很多人都没看明白,包括很多当事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