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球视角】货币的奥秘:扫盲版

2016-02-13 环评君 环球经济评论
点击上方  环球经济评论 即可关注

版 权 声 明 ☀

环球经济评论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联系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货币的奥秘,M2可以超发吗?

 

 

最近几年,货币战争的狼烟貌似烽烟四起,当然多数都只是网上发生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兴起,暴露了中国人从经济学家到学者到普通民众货币基础知识的缺失。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中国超发了货币,M2特别大,相当于GDP的多少倍,所以物价涨了多少倍,因此人民币不值钱了,因此人民币要崩盘了,凡此种种。本文试图以最简单的非学术语言科普一下基本的货币知识,如果你觉得帮助了你澄清关于货币的误解,请帮忙随手转发本文,让更多的人知道货币的真相。

 

       一、原始状态下的交易

人属于社会性动物,社会化生存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最基本属性,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社会存在,你需要一门针,得自己去生产,得花去多少时间精力?

社会化生存的一个基础就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让人类物质文化生活质量迅速得以提高。而专业化生产必然涉及到交易,专业生产衣服的人必须通过交易换取生活必须的其他商品比如食物、炭火、针线等等。

社会上生产的商品及服务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类商品,比如食品、衣服、旅游服务等等,这类商品的交易一般伴随着消费行为;另一类属于资产类商品,比如房子、工厂、矿山资源、黄金等等,这类商品的交易一般伴随着投资行为。

一般说来,作为个体的人不太可能把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完全消耗掉,所以人除了参与社会化生产,以及消费以外,一定或多或少有投资行为。

不同的人群处理其产出有不同的特征,以族群来看,中国或者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内的人群,属于农耕文明出身,更倾向于投资,即把更高比例的产出用来交易购买资产类商品;而游牧民族出身的西方大部分国家的人们,则更倾向于消费,即相比农耕民族出身的人们,这些游牧民族的后代把更大比例的产出商品用来购买消费类商品。


       二、原始货币的产生

原始状态下的商品交换是一种以货易货,以货易货的最大问题是交易价格相当复杂,如果社会上有N种商品,涉及到两两互换交易的交换比例或者价格多达N*(n-1)/2种,这样规模的价格表,在价格波动时候牵一发动全身,维护难度非常大。

如果能从现存商品中引进一种商品,我们把这种商品称作货币商品,所有的人把自己生产的商品用来交换该货币商品,社会上N种商品的价格表,显然只有N-1个,规模要小得多。

显然这种能作为货币的商品,必须是资产类商品,因为只有资产类商品可以长久保存。而且必须易于携带可以分割,所以房子虽然是资产类商品但不能作为货币。同时这些商品必须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其生产或者获取的难度必须相当大,否则,市场上货币无限供应。

历史上在各个国家各个历史阶段有过不同的货币,比如离海很远的内陆国家用过贝壳当货币,白银、黄铜也曾经比较普遍地被用作原始货币。但大部分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均使用过黄金作为货币,因此黄金是一种天然的国际性原始货币,比如大清政府赔款时候用的也是黄金白银。


        三、信用货币的产生

从以上分析我们大概知道,货币其实有三个功能,一个是作为交易介质的功能,相当于赌场里的筹码,此外货币还有储存的功能,以及社会财富尺度的功能。如果仅考虑交易介质功能的话,就像几个人打麻将赌钱或者开赌场,是否需要一定用有价值的黄金来做筹码?显然不需要,用一根牙签或者一块木板都可以做赌场的筹码。但这里隐藏着的是相互之间的信用,即大家对筹码都得认账。再考虑到储存功能和社会财富尺度功能,即很多人要长期储存自己的劳动剩余,用不值钱的牙签当然不合适了。

但是值钱物品,以黄金为例,作为货币,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黄金本身是一种有用的商品,可以用于装饰或者其他工业用途,同时用作货币,很多时候会在流通过程中被截留,导致社会上用作交换介质的货币变少,引起通货紧缩,进而影响消费及生产。

参考赌场用竹签或者木板作为筹码的例子,作为一个国家,最具有信用的是政府,由政府发行一张带有政府盖章的纸,用作货币,无疑要比使用黄金作为货币更为进步。

这张纸就是信用货币,也称作纸币,其背后是政府的信用。我国自宋朝时候就发行使用过纸币,你觉得惊讶吗?事实上令很多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学者震惊的是,中国宋朝的社会治理制度即便直接搬到现代社会,也并不太过时。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黄金是有价值的商品,其生产所付出的代价与生产其他商品的难度相当,用作货币可以理解,为什么政府盖章的一张纸可以用作货币来购买有价值的商品呢?

现代金融体系将每一张纸币解释为政府的一笔负债,即政府以未来国民税收为抵押物发行的债务。比如中国政府发行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这是直接印刷出来的纸币,这些钱被称作基础货币。在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数量被登记为一项债务。


       四、货币的几个层次

中国政府印刷发行了基础货币之后,比如说数量为C,作为政府财政,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向社会购买产品和服务,这些货币流入了社会。

货币进入社会后,有两个流向:一部分进入银行体系,变为银行存款;另一部分是以现金形式存在于银行以外的个人的口袋里或者单位保险箱里,这部分真正在社会上流通的货币,被称作M0

M0的数量一般说来非常稳定,因此很容易测算,因为一般说来每个人随身携带的现金不会太多,虽然部分贪官把大笔现金保存在家里,但所占比例毕竟还是很小。

流入银行体系的这部分银行存款,数量为基础货币数量减去M0数量,这个是银行存款的初始基数。以这个为基数,银行存款在银行体系里通过贷款和吸存,会出现乘数效应。

比如初始存款为1万亿元,初始存款扣除一定比例(比如20%)的准备金之外,其他部分,即占初始存款80%的部分,也就是8000亿元都可以放贷放出去,收到贷款的一方在社会上进行投资,这些钱基本上最后还是留回到银行体系里,这样银行的存款数量就增加了8000亿元,增加的这8000亿元,扣除20%的准备金以外,其他部分,也就是6400亿元,都贷款出去,然后在社会上流通再回流银行,又可以增加6400亿元的存款,如此循环反复。简单数学知识告诉我们,这个是个收敛的过程,如果存款保证金比例为q的话,会产生1/q倍的乘数效应,比方说如果存款保证金比例为20%,乘数效应可达5倍,最后的存款会变为初始存款数量的5倍,在我们这个例子中1万亿元的初始存款最终会变为5万亿的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活期部分加上社会上流通的M0被称作M1,而所有的银行存款不管活期还是定期,全部加上社会上流通的M0被称作M2

货币的这个层次划分,是为了表达货币套现的难度,以及货币的虚拟化程度。

显然M0是硬邦邦的直接已经套现了的货币,M1是加上可以立刻取出来的银行存款以后的货币,M2则是加上了虽然定期但只要付出一点利息成本也可以提现的银行存款以后的货币。

随后再加上证券的市值,就是M3。如果说银行信贷由于乘数效应而产生扩张,导致M2迅速增长的话,这个增长一般是基于抵押物的合理公允的市场价格评估再打折而产生的,那么股票的发行则基本上是在净资产之上的明目张胆的数倍溢价。当你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购买股票的时候,你的钱变为你的交易对手的钱,最后还是回到银行,银行的存款或者说M2不会变化,你持有了股票,这个股票比之发行之前,已经产生了数倍的资产溢价,该股票的市值就以你最近成交的价格为基数计算。这样的市值,整个都加到M3里面去了,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类似。

M3属于虚拟化程度比较高的货币,美国很多年前开始不再公布M3的值,但保守估计,美国光是股市加上债券市场的市值,就达到100万亿美元这个数量级,而中国在这方面与美国相比小得不成比例。


       五、政府能超发M2吗?

这里一定要记住,政府投放了基础货币之后,在银行系统因为借贷关系而产生了乘数效应增加的货币数量属于社会上的经济实体之间的借贷关系,这种借贷关系理论上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之中,基础货币C被列为政府负债,其他的M2,政府既不是债主,也不是负债人。

所以一个问题是政府能够超发M2吗?答案当然是不能,政府只能投放基础货币,不能发行M2,也就不存在政府超发M2了。

你是不是很熟悉这个论调?拿出中国的M2的数据,然后骂政府超发,进而推断人民币要崩盘。这是互联网上像病毒一样蔓延的论调,发出这类论调的很多是著名经济学家。从来没有人指出这类声音所犯的常识性错误,政府发行不了M2啊,老大,政府只能投放基础货币。

恰恰是一帮缺乏基本学术素养的经济学家把持着话语权,把谬论当成真理在传播。


    六、M2与物价及GDP的关系

从以上M2的形成过程就知道,M2如果增长了,可能的原因来自两个,一个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银行存款的基数增大了,第二个是社会上的经济实体的借贷在增加。

有人拿出2001年的M2数据15万亿元,跟2015M2数据139万亿元,然后说政府超发了很多货币,物价上涨了139/15超过9倍,这个显然是对于M2的错误理解了。2001年的M2是对应于2001年那个时刻的基础货币和当年社会实体发生借贷的货币所对应的财富的价值;而2015年的M2是对应于2015年的基础货币和2015年社会实体发生借贷的货币所对应的财富的总和。听起来很绕,但道理很简单,这两样东西风牛马不相关,硬要拿来相除,有任何意义吗?即便是拿当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与2015年的基础货币供应量相比,也无法得出物价增长关系的数据,除非当年的基础货币对应的物质财富与2015年基础货币对应的物质财富是同样一个东西,但这点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还有一个误区在于把M2增速用来和GDP增速相比,然后说货币超发了,这也是一个很神奇的说法。从上述M2的形成我们看不出M2的增加为什么要和GDP增速相当。比如说GDP是增量的概念,比如说GDP没有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M2就不能增长,要知道社会上已经积累的社会财富,比如一个二手房,只要发生了交易,而且交易使用了贷款杠杆,信贷扩张了,M2就增加了。

M2绝对值与GDP绝对值的比,也是经济学家爱拿来说事的数据,2015年中国M2139万亿元,GDP超过67万亿元,M2/GDP超过2倍,而美国2015M212万亿美元,GDP17.9万亿美元,M2/GDP67%,经济学家就用这个数字来说中国M2超发,货币放水。但是你要知道,中国情况与美国情况非常不同,中国股市债市等证券市场规模与美国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就企业而言,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而美国大部分进行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股票发行,其信贷规模体现在M3的扩张而不是M2的扩张上。就家庭而言,美国人的收入都花费在消费上,而中国人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花费在投资上,包括储蓄、购房、购黄金等资产上,这些有形资产成为支撑中国信贷扩张的抵押品。普通的美国人买车甚至看牙齿都要分期付款,很难有积累进行资产购买因而无法推动真正的信贷扩张。


       七、中国M2如此大,人民币汇率一定崩盘

如果你看懂了上面的叙述,你大体应该得出结论:现代金融其实本质上就是透支和杠杆。就货币形态而言,M后面跟得数字越大,虚拟化程度就越高。

更仔细地思考一下,比如说中国的基础货币总量2015年不过27万亿,基本上与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相比只多了一丁点,外汇占款占了21万亿,21万亿之外只发行了6万亿元的钞票。也就是说中国政府甚至没怎么以政府未来一年的财政收入为抵押物去发行钞票,这个滥发钞票的罪名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啊。

中国基础货币27万亿元,M2接近140万亿元,如果储户都去银行取钱,银行是不是立刻要崩溃?是的,可以说全世界的银行都经不起这类的假设,可是前提是你得忽悠到足够的人去挤提。

现在很多人拿着这个M2说事,说中国只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140万亿元存款中,只要有多大比例的人去换美元,外汇储备就要被换光,人民币就要崩盘。这个忽悠与人民币基础货币只有27万亿,只要有多少人去银行取钱,银行就要倒闭,其实基本相当。换句话说中国外汇储备被挤提一光的概率和中国银行因为挤提而崩溃的概率基本一样大。

这样的忽悠你信吗?如果信的人多了,那银行就真的会崩溃。


       八、楼市是中国的堰塞湖,证券是美国的堰塞湖

前几天一份报告,全球楼市价值评估总值200万亿美元,中国占其中的四分之一,即50万亿美元。中国楼价之高,确实令人难受,中国不能香港化,政府必须想尽办法控制房价继续上涨。

中国崩溃论者经常以中国楼市的市值作为论据,逻辑同样是假定有百分之几的房子套现去换美元出去其他国家购房,中国楼市就要崩盘,人民币就要崩溃。

我们说中国房价是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存在就是合理。中国目前处于资本管制状态下,我们可以拿临近的香港为例子,香港的楼价比中国高得多,如果按照横向对比的话,比之悉尼纽约温哥华多伦多等等国际大城市高得更多。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多少香港人卖了香港的房子去移民,理论上自由港无论人还是资金都是自由流动的。

我们觉得问题出在房价的对比上,房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你选择一个房子,其实重要的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和谋生的环境。很多香港人80年代害怕回归离开香港,但大部分人最后还是乖乖地回到香港。你换了一个看起来很划算的房子,但是问题是你在那里可能只能当寓公。中国精英们应该问的是:离开中国韭菜,放眼全世界,去哪里找这么好的韭菜?别人吸收你移民过去,还指着你当韭菜呢。比如你买美国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税收就相当惊人,而且还没有啥升值空间,除了加州硅谷一带和纽约曼哈顿一带以外。当然如果有需要,还是可以去配置国外的房子,只是回报不用设想得太高。

如果比较房子只论房子的环境是否漂亮的话,那不用到国外啊,国内山清水秀的地方多了去了。中国房价的上涨也有其合理性,因为中国的聚集效应让生活成本更加低,生活更方便,加上中国政府投入的大量基础建设,比如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等等,让中国各地的房子的升值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中国楼市也不可能崩盘,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大宗存款而已。按中国人喜欢投资不爱消费的习性来看,用西方那些基于租售比、空置率之类的数据用以预测中国楼市,远远不如任大炮来得准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政策,楼市给点阳光就会灿烂。

美国的股市是美国的堰塞湖,道琼斯指数连续七年的上涨,指数就涨了2倍,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筹码,一旦抛售,将成为美国无法承受的一个堰塞湖。

相比之下,股票这个M3要转换成为现金,只需要鼠标一点,可比房子的交易迅速得多。股市的崩盘将注定为今年的美国经济带来腥风血雨。


       九、人民币真的会崩盘吗?

这个疑问如果还在纠结这个,你就设想一下最坏的情况,如果大家真的把国家的外汇储备抢光,那么是不是世界末日就来了?显然不是,前面说了中国政府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只有27万亿,假设外汇全部换完,中国政府肯定会一边卖美元给需要买美元的人,一边补充基础货币啊,到最后只是多了21万元没有美元支撑的人民币,但是有中国政府未来一两年财政收入作为支撑,这原本就是货币的常态啊。至于未来的外贸,只要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那里,中国对外贸易就肯定继续保持顺差。用美元或者其他货币其实没有任何不同,纠结这个问题就好比打麻将的时候纠结用牙签还是木块做筹码一样。你要是麻将技术好,用啥做筹码你都能赢。

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缺乏了美元作为锚定物,有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本质上锚定美元其实锚定的也不过是个水货。美元指数已经进入了技术上的熊市,最快也得半年或者一年才能见底,要知道美元指数的主要组成是美元兑日元和美元兑欧元这两个负利率货币哦。不用去神化美元,不会打麻将,用什么做筹码你都会被对手抢走所有的筹码。

在外汇储备耗光的情况下,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并非没有途径,中国可以宣布人民币与黄金挂钩,中国手头持有的黄金绝对不止央妈公布的表内的那1700度吨,根据多个国际机构对于中国历年黄金产量以及进口量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中国拥有的黄金储备应该以1万吨计,远比注水的美元的发行者美联储所拥有的八千吨黄金要多。与黄金挂钩的人民币照样能威胁到水货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所以,如果你热爱这个国家,停止换美元,买黄金去吧,这是今年最好的投资,必须与央妈一起战斗!我们前几天发表“黄金凶猛中国大妈回来了!”一文后,黄金在春节期间已经涨了8%,中国大妈你买黄金了吗?




本文由环球经济评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huanqiujjpl

图片来源:互联网


环球经济评论分享各类财经评论、热点评说、生活感悟、理财技巧等☀

您的任何宝贵意见可通过微信发给我们

我们将不断完善我们的公众号,为您打造更好的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