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北京、上海、深圳也要停电?部分地区用电紧张,咋回事?咋解决?

中国普法 2021-10-16


北京、上海、深圳也要停电?

官方回应来了!



  近期,结合国内个别省份出现限电情况,部分媒体和电力客户向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提出关注问询,特别针对“北京停电计划”等网络信息表示担忧。


  对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28日对外表示,网络传播的计划停电安排信息,源于公司官方网站对9月27日-10月3日一周的计划检修所做的社会公告。计划检修是电网公司一项常规工作,目的主要是进行设备日常检修运维和电网升级改造,确保首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目前,首都电网供应充足,平稳有序,可确保满足全市用电需求。



  另外,27日,国网上海电力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网络出现《9月27日-10月3日上海计划停电通知》的帖子,结合近期国内个别省份出现限电情况,致使不少市民产生了担忧。该帖内容源于我公司官方网站上对计划停电所做的社会公告。计划停电是电力部门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主要目的是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运维,确保用电高峰期的电网安全。目前,上海电网供电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可确保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关于相关问题,深圳供电局回应称:计划停电不是限电,是设备需要“定期体检”。绝大部分的计划停电供电局都会采取转供电、发电车等方式,实现不停电作业,对工商业、居民几乎没有影响,仅有少部分不具备不停电操作条件的区域会造成短时停电。



  针对当前的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27日也给出最新回应,将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部分地区用电紧张,

咋回事?咋解决?



  关于电力的通讯——部分地区用电紧张 多方表态保供应 紧张局面将逐步缓解


  近期,包括辽宁、吉林、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一些地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拉闸限电等举措。对于此次全国多地出现的结构性电力紧缺,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其背后既有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的供应不足,也有经济复苏订单增长导致的需求增长等多方原因。


  截至记者发稿时,多地电力等部门已经出台措施保障用电,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业内预计,在各方努力下,电力供应紧张局面预计将逐步得到缓解。与此同时,专家也建议尽快出台应对一次能源价格过快上涨的相关政策,提高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同时有序推进产业调整,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高供给侧效率。


  多地限电 部分地区民用受阻


  近期,包括辽宁、吉林、广东等地出现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一些地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拉闸限电等举措。


  受煤价居高不下导致发电厂出力下降、外省输电量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7月以来,辽宁电网供需形势持续紧张。9月10日至22日,共启动6轮III级和3轮IV级有序用电措施,期间涉及23196户次企业,最大错避峰243.67万千瓦,用电影响范围限制在部分工业企业。


  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省启动3轮II级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为防止全电网崩溃,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记者注意到,从8月下旬以来,多地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


  以广东为例,目前该省各市已启动有序用电预案,多地工业企业“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错峰用电,居民用户未受到影响。广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刘文胜表示,近期全省错峰用电安排在1500万千瓦左右,本轮错峰在双台风高温期间曾一度达2100万千瓦。预计9月广东最高统调负荷需求超过1.41亿千瓦,同比增长11%。


  对于个别居民小区出现停电现象,广东电网称是由于设备检修等原因提前预设的计划停电,与有序用电无关。计划停电不是限电,供电部门通过转供电、不停电作业等技术手段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煤炭价格高企等多因素导致电力供需缺口


  专家指出,当前火电仍然占据我国电力大半壁江山,在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下游供电价格上调空间受限的背景下,火电企业发电意愿低迷,直接导致电力紧缺。这也是此次多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出现电力缺口的主要原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8月起,虽然稳价增供政策接连落地,国内煤炭产地逐渐放量,但动力煤供给仍存缺口。同时,1-8月煤炭进口下降约10%,主要动力煤来源地的进口减少明显。


  在此背景之下,煤炭价格上涨。辽宁一家火电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标准煤每吨价格已超1000元,创下近20年新高,发电成本抬升了两倍以上,导致火电企业出现全面亏损,“发得越多,亏损越多”。


  辽宁省一电力监管部门负责人证实了这一说法。他指出,造成辽宁省目前电力缺口主要因素之一是高企的煤价导致发电企业成本不断抬升,发电企业发电意愿持续低迷。


  刘文胜也表示,截至9月25日,国际天然气现货价格已上涨至26.4美元/百万英热,折合到厂均价约7元/立方米;国内燃煤价格超过1500元/吨,折算沿海60万千瓦煤机燃料成本超过0.58元/千瓦时,燃气、燃煤机组发电成本均已大幅高于现行上网电价,气电、煤电企业发电亏损严重、经营困难。


  部分高耗能产业“西迁”导致电力需求增长过快也是原因之一。孙传旺指出,如青海1-7月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长18.0%,而同期发电量只增长了3.9%,造成了当地巨大的供需缺口。云南、广西的情况也是类似,不仅造成当地电力紧张,也对西电东送产生影响。


  第三方面原因在于经济复苏、订单增长导致了用电需求增长。电力环保与发展资深专家王志轩对记者表示,1-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13.8%,主要是第二产业用电需求旺盛。广东、长三角等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孙传旺指出,广东、浙江两省火电在其发电量中的占比均高于去年与前年同期水平。


  刘文胜也认为,广东本轮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除了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东省经济复苏势头强劲,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快速态势带动电力电量均高速增长,1-8月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5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比全国增速高3.5个百分点。尤其目前正是“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二产、三产用电需求持续旺盛,工业用电量3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二是高温“加持”电量负荷双增长。广东近期气温最高达34℃-38℃,较往年同期偏高3℃-4℃,气温每升高一度,电力负荷便将提高200万-300万千瓦。


  各地也有一些其他不同的原因。“东北的情况比较特殊。”有专家分析称,东北地区使用大量风电,由于天气原因,近几日风速较低,风电发电量骤降。同时,煤炭储备大都在准备供暖,火电厂出力不足。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是重工业,基本上有自备电厂,这导致国网东北分部调度掌握的工业用电占比不够大,切负荷能力有限。


  上述辽宁省电力监管部门负责人指出,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联络线负荷较大,已从今年夏季的120万千瓦上升至目前的500万千瓦,对华北地区的输电量持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的电力缺口。


  “今年以来,各发电企业长时间设备持续运行,因此一部分发电设备存在缺陷需要安排检修,是广东省此轮限电的原因之一。近日装机检修容量700万千瓦左右,随着检修工作不断进行,装机检修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刘文胜表示。


  业内认为,能耗双控是常态化措施,国家早有部署。此次限电的地区有一些并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上半年“双控”目标预警地区范围内,由此可见,结构性电力短缺是主要原因,能耗双控并不是主要原因。


  刘文胜指出,广东本轮错峰用电并不是因为能耗双控工作。广东坚持依法依规推进能耗双控工作,避免“一刀切”做法,对未批先建等“两高”项目依法依规采取停工、停产整改等措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时,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服务业等用电,重点限制“两高”企业用电。


  多方表态全力保供 电力紧张局面将逐步缓解


  业内预计,在各方努力下,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逐步得到缓解。


  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9月27日对记者回应称,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全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服务好发电企业,做到应并尽并;统筹调配资源,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加强用电情况监测,全力做好居民生活用电保障,服务好用户,回应好关切;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方案,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全力维护供用电秩序稳定;严格落实供电保障责任,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电网运行应急值守,确保安全可靠用电。


  9月26日,辽宁、吉林两省份均召开会议,对电力保障工作进行安排,并提出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辽宁省工信厅提出要精细组织有序用电,细化优化用电方案,避免拉闸限电涉及安全生产、民生和重要用户。吉林省视频调度会部署提出,确保储备煤足量达标,做到采暖期电煤不断供、暖气不停供,维护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此前两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今年四季度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煤源已全部分解到各重点产煤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合同全覆盖,守住民生用煤底线。


  国家能源局26日发布消息,9月23日至2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带队赴宁夏、陕西,深入生产建设一线,对煤炭、天然气增产保供进行现场调研督导。有关业务司已分别赴京津冀、蒙东、黑龙江、湖南等地督导煤炭、天然气保供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重点地区民生用能需求。


  受访人士建议,尽快出台应对一次能源价格过快上涨的相关政策,提高发电企业发电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煤炭和天然气供应。此外,相关地区、部门应抓紧研究,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在发电供热企业和煤炭企业今年已签订中长期合同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坚决守住民生用煤底线。


  孙传旺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在终端电力价格的表现上适度恢复电力的商品属性,加强储能与备用机组的应急能力,提高供给侧积极性,优化要素配置效率。


  王志轩表示,要以系统思维认真研究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问题,坚持先立后破,先立就是要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快速发展新能源,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各种电源有效配合,提高整体效能。



拉闸限电凸显了什么问题?



  近日,个别地方出现的供电紧张情况引发关注。9月27日,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五项举措并表示,将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图片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网
  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三新一高”,特别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状况如何?一些地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有的地方比特币“挖矿”泛滥,和拉闸限电是否有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难点是什么,如何克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储能设备技术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
  火力发电是我国电力供应最主要来源,煤是火电的主要原料
  记者: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主要有哪些来源?各自的发电情况如何?
  郭云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1至8月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能源发电占比依次为:火力发电71.9%、水力发电14.1%、风力发电6.8%、核能发电5%、太阳能发电2.2%。火力发电是最主要来源,煤是火电的主要原料。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达22亿千瓦,其中火电机组为12.5亿千瓦。2020年全国发电量为7.63万亿千瓦时,这些电量如果全部用火电机组供应,折算利用小时数约为6104小时,只占全年8760小时的69.68%。也就是说,假设全国发电量都由火电机组供应,平均负荷率也还不到70%。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现在拉闸限电肯定不是发电装机容量的原因。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今年1至8月我国燃煤发电利用小时3089小时,燃煤发电机组远未达到设计的经济运行小时数5500小时。一边是发电产能出力不足,一边则是电力用户缺电严重,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据了解,我国标煤价格从1200元/吨跃升到目前的2000元/吨,导致担当电力生产主力军的大型燃煤发电厂亏损严重,面对高企的煤价,大型燃煤发电企业自然就失去了“求煤保电”的积极性。
  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虽然发展迅速,但暂时还难担重任。去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7亿千瓦、2.82亿千瓦、2.54亿千瓦,但是发电量分别为1.36万亿千瓦时、0.47万亿千瓦时和0.26万亿千瓦时,占比分别为17.77%、6.12%和3.42%。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尽管超过了40%,但是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27.3%。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接近25%,但发电量占比不足10%。
  9月2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保障供电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图片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网)
  部分地区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供应,“挖矿”项目的巨大能耗加剧了地方的缺电程度
  记者:最近一些地方顶风上马“两高”项目,这和拉闸限电有何关系?个别地区此前出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现象,“挖矿”与“限电”之间是否有联系?
  郭云高: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面,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截至今年8月,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不少地方的决心力度和工作成效还存在差距,一些突出问题仍亟待解决。部分地区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供应,推动了当前拉闸限电情况的出现,但这并不是拉闸限电的主要原因,因为一些未运行的高耗能项目尚未在能耗方面发挥影响。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指的是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虚拟货币“挖矿”是高耗能项目,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亿度电,这一数字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乌克兰、瑞典等国的年耗电量,接近耗电排名第25名的越南。今年1月,伊朗政府曾指责比特币“挖矿”行为导致该国电力中断。
  国外有研究显示,目前超过65%的比特币矿工来自中国,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人数各占约7%。在我国,“挖矿”活动多集聚在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电力充盈、电价便宜。然而,“挖矿”项目的巨大能耗加剧了地方的缺电程度,扩大了限电的范围,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应当引起重视。
  今年以来,我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全面升级,清退“挖矿”活动与禁止相关业务活动双管齐下。9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通知,宣布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被正式列为淘汰类产业。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文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费,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节能减碳,这样的两难选择是发展中的阵痛
  记者:我国“双碳”工作的难点是什么?
  郭云高: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减碳显著,这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难点。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能源消费,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节能减碳,这样的两难选择就是发展中的阵痛。打个比方,我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路上,就好比登峰在望的汽车,既要收油门又要登顶,拿捏不好,就会熄火溜车、不进则退。要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能源低碳转型,难度很大。
  这种艰难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窥一斑。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9.8亿吨标煤,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规模如此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费,任何“跃进”式的“换赛道”都会导致社会生产和生活用能的供应问题。
  此外,我国能源产出率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4.4%,节能量占同时期全世界节能量一半左右。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投入代价仍明显偏高。2018年,我国能源产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8%。同时,我国地区之间能源产出率差距较大,最发达省份与最不发达省份之间相差达8倍以上。考虑到发达国家能源效率还在持续进步,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必须持续大幅提升能源产出率。
  记者:此次“拉闸限电”进一步凸显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
  郭云高:作为服务能源环境企业的行业组织,我们经常会听到企业的一些“心里话”,他们对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发展理念肯定是支持和拥护的,但对地方不尊重行业实际、不尊重企业运行规律的“急刹车”“猛转舵”式的推进方式“吃不消”。对于个别地区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到位的问题,应抓紧纠正和解决。
  各级政府不应简单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当成任务和压力,层层传导给企业,应帮助大家理解新发展理念带来的好处和机遇,引导大家自觉践行。个别地方对于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错漏,研判预警不够、引导容忍不够,运动式推动、运动式执法和运动式关停现象时有发生,结果适得其反,应引以为戒。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决不是简单的排污指标、控碳指标和能耗标准,而是需要企业理解、公众支持,需要循序渐进、技术支撑。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央“放管服”的要求,以“店小二”式的服务意识,做好新发展理念的传播者、服务者和践行者,而不是旁观者。
  江苏省东台市以“风光渔”互补产业为基础,对沿海滩涂进行立体开发综合利用,这也是国内目前建成的规模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电站、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提供清洁能源近28亿千瓦时,可覆盖当地全社会用电量近60%。(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部分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双控”“双碳”目标是引导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记者:有观点认为,通过转型升级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才是高耗能企业应对限电调控的根本之道。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对煤化石能源等依赖度过高,亟待转型升级,对此您怎么看?
  郭云高: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八成,极度依赖煤化石能源。再不转型升级,将引发两个安全问题,一个是能源安全问题,一个是气温升高危及人类生存问题。
  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我国在轻工、纺织等传统工业领域有了较强的竞争力,一些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也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先型企业。可以说,我国已经从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低端装配环节,成长为中高技术产品比例不断提升的主要出口国。在诸多新技术、新产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数字技术发展尤为显著。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对供应链带来的压力,我们不仅要推动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而且要克服关键技术对国外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增强在各产业链上的供给和配套能力。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聚焦能源生产(替代减碳)、能源消费(节能减碳)、人为固碳(碳捕捉)“三端发力”
  记者:顺应“双碳”形势,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的着力点是什么?
  郭云高: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加务实,聚焦能源生产(替代减碳)、能源消费(节能减碳)、人为固碳(碳捕捉)“三端发力”。
  优先考虑节能减碳。国家发改委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脉相承,要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不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积极做好替代减碳工作。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稳妥推动人为固碳工作,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请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通过科学评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项目现状,以便有力有序组织后续工程。



往期荐读

宣言: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关于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间等事宜的通知

凶手潜逃后,民警削发明志!顶着光头追凶19年
“他在偷拍你裙底!”这才是教科书式的见义勇为
肇事司机为救人驶离现场,保险公司因此拒赔,法院判决来了!
为买学区房“假离婚”成真,财产分割的约定还有效吗?


来源:央视财经、深圳供电局、国网上海电力、国网北京市电力官方微博、经济参考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陈遥

核稿:路双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