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书院·漯河夏令营营员代表结营分享大会召开
2016年8月9日,道中书院·漯河夏令营在食品职业学院综合楼六楼会议室举行了全体营员分享大会。
副营长兼督学崔娟娟老师作为主持人,首先致辞:“今天食品职业学院新生报到,看到有这么多人没读经,我有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昨天进阶五班、宣导七班完成了零基础宣导测评,希望大家把读经宣导给身边更多的人。”
论语一班王娜同学,学工业设计。她说:“之前一直找不到人生方向,读经以后决心做我自己,做自己向往的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之前在山区支教,现在决心毕业之后回到农村,做志愿者,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不回去心里不踏实,最起码把那些孩子带到高中毕业。夏令营一个月我让自己变得更好,真是不虚此行!老实大量,没有捷径,用自己的光明唤醒别人的光明。”
今天这个分享会也是一个宣导会,让大家把一个月学习的体会、感受讲出来。“善,莫大乎与人为善”,“独悦乐不如众悦乐”。什么人适合做宣导呢?得有一个能力特别强,就是“感”。你不断放电,刺破别人的外壳,把他心中光明性引导出来。我们选择分享的营员就是最有感触的。心的感触可以感动人心。
先说规则,为什么给你15分钟?现代人太浮躁了,这是锻炼大家在15分钟以内迅速抓住听众的心、让他们把握读经主旨。怎么办?要么把内容压缩,那就只有骨头没有肉,要么只讲铺垫部分,王教授的演讲就是前面铺垫听完了,后面可以不听;要么抓住一点,把它讲透,不要贪多,把井挖深,让清泉流出来。
所以大家分享的时候要注意,你讲很多个人的东西大家兴趣不大,我们要注意自己是什么人,你适合讲什么,通过15分钟把心中最有感触的讲出来,把这么多东西浓缩成15分钟讲出来那才是更大的能力。前15分钟必须抓住听众的心,迅速、快速、精准地抓住别人的心。要么你道理很清楚、层层铺垫。
论语三班张力云:“这一个月在这里获得了新生。之前也参加过弟子规的学习,感觉当时很感动,过后就淡化了。”她说:“读《论语》感触最深的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时她流下了眼泪,大家也被感动了。她决心从大学退学,从事读经。
进阶五班的王光辉老师是体制内的数学老师,兼任7个班的管理者,他自从读了3天的《大学》,看了《一场演讲,百年震撼》之后,就开始在学校带领学生读经,他带领的7个班的平均成绩从第二次考试开始,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但是学校校长不了解不支持,推广读经阻力很大,家人也强烈反对。
这时有幸遇到了道中书院的师资培训。读完第一周感触非常大,我觉得冯老师了不起。冯老师抓住了大本。第二周感觉,能够支撑老师走下去的还得是学习,学智慧。冯老师讲课启发我们1%的光明,到第三周进入宣导班,更佩服冯老师的远见,宣导确实同样重要,光自己读还远远不够,必须带动周围的人读。你不带动他们,他们就带动你。宣导的信心是需要通过自己学习得来的。我今后会尽可能利用每一分钟读经。如果遇到困难,一定不忘学习。”
冯老师:“当你实践、推广读经遇到困难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初心,那个初心是你的源头,不舍昼夜,老实大量,你不向别人宣导读经,别人就会向你宣导不读经。大学生如果回家和父母说不上学去读经,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不要得意忘形,你现在刚学习完你处在一个高峰期,你回家之后你会保持吗?你要让你的父母家人认为你是一个正常人。父母要的是心,不是形式。”接着冯老师讲述自己和父母斗智斗勇争取出去读经的历程。当他要辞职去读经导致父亲大怒的时候,他灵机一动说“我开玩笑的,不要当真”来赢得缓解矛盾的机会。讲述中“不要顶撞父母,要骗” 等幽默智慧的语言迭出,台下笑声不断,很多人被深深感动,给各位分享的营员做了很好的示范。
论语三班的杨舒惠老师讲到自己说服老公一起来参加夏令营的经历。语言虽然朴实但是却很有感染力,台下掌声笑声不断。
论语二班的张廷霞暑假放弃打工选择读经,学会了控制自己、坦然面对自己。
进阶五班的吴红霞老师也说到自己学到了理论,可以回去给老公上理论课,信心更加坚定了,体会到了“尽义而知命”的涵义。“
进阶五班的李兆河来自河北,在家乡办了一所幼儿园,想要“感谢给我们戴了一个月眼罩的冯院长(昨晚《永不放弃》视频短片中的情节,讲述美国足球运动员戴上眼罩在教练鼓励下突破极限,用“死亡爬行”的方式走完全场的事。)从冯老师、王老师和各位老师的讲课中,曾经的迷茫不再是迷茫,老师用睿智的安排让我的缺失被填补,他们的智慧像甘霖一样浸润到了我的心里,感觉非常充实。”
(图文 夏令营宣传部 谭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