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的日子,远离家乡,我来取经求道(信阳夏令营营员周记)
论语一班( 詹小鸣):读经重振苦耕人
7月14日正是三伏天头伏的日子,天气炎热。此时的河南信阳气温上升。我站在信阳的火车站广场,热流涌来,大汗如雨。为何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我会来到这远离家乡的异地。因为,来取经,来求道。
很有意思,在去潭家河乡的中巴上遇到了老乡,同去道中的孙也,一个没有家事拖累的职业小妹。
潭家河中心学校坐落在鸡公山下,这里远离尘世喧嚣。有着中原丘陵特有的宁静,因为放了暑假,校园显得有些冷清。但在办公室楼前,一字排开的课桌后,却坐着一个个非常儒雅的人——道中暑期训练营组织者,这是接待我们这些营员的老师。我见到于<论语>一班,班主任梁晓望老师,她热情地帮助我办理报名手续。之后,我被老师领到宿舍房间——学生宿舍。
尽管我事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脑已无数出构想住宿条件,但还是被眼前的挤挤挨挨上下共十四个床位把狭小的房间挤的不透风的情况惊呆了。心里不由嘀咕起来,这真要重温三十多年前的学生生活呀。没有桌子、椅子,两个电扇声嘶力渴地工作看,卫生间举目不见,这条件似乎是历史记录片回放。
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老师,因为朋友的鼓动和对季谦先生的认同,决定参加这一个由道中书院举办的师资研习夏令营,是经过了老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的。第一个问题是值不值得去,第二个问题是能不能吃苦,以往的培训都是住宾馆,足不出房,电视电脑卫生间等一应俱全,何曾见过如此简陋的条件,吃饭是刷卡的大食堂,很简单的几个菜蔬……这要是被我挑剔的同仁见了,一定会骂我“自讨苦吃”。
入住的当夜就开始了营区生活,从那一刻未经允许不准走出谭家河乡中心学校大门,未来的三十天就在这狭小的校园里度过!
夏令营的作息时间表出来了,当纸上的文字变成清晨的哨音时,只有拖着一夜未眠的身子去迎接第一天的学习生活,5:00至5:30,这正是以前培训时美梦正酣的好时光,而这次却要起床,洗漱,上卫生间,顿时感到有一种近乎窒息紧张感,三十年来未善重温的紧张感。
接下来,早晨读经100分钟,早餐休息50分钟,然后是上午200分钟,下午200分钟,中途各休息30分钟,午饭后休息时间也不长,最要命的是晚上还要上课,我们工作单位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但作息时间也没有如此奇葩,这是夏令营吗?简直是军营,不,也可能是“集中营”,据说第二天就有体制内学校来的营员离开了,我想这样的学习节奏对于体制学校的大多数同事们来说的确是个挑战。
简朴的开营仪式也是我少见的,参加过很多会,但总体印象是隆重热烈,有着高大上气息,而这个开营仪式,冯院长、吴校长二位算是大人物,其他老师要么是年轻的读经人,要么是甘心奉献的志愿者。冯院长演讲激情澎湃,表达了一个执着于读经推广的炽热情怀。吴校长作为一个勇于改革的小学校长,以真切的事实告诉我们学校开展读经是为学生搭起了另一架摘星“天梯”。其他的志愿者,讲话都没有套话官腔,给人亲切感地,也令人感动,他们都是无偿奉献的人,其实营区老师和工作人员学习生活条件与我们一样,如果诉苦,他们同样泡在推广读经的这潭苦水中,我们30天以后要结业离开,他们可能又要迎接新一批学员。
读经教育,这一朵开在民间的“野花”,从王教授二十年前扔下种子时,就开始了漫漫的发展之路,其间王教授从黑发而皓首,道中从郑州而至郝堂,各种艰辛不是一句能言尽的。要撬动百年前蔡元培、鲁迅等巨匠定下的教育格局,谈何容易。但是,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职业各异的同样不畏艰辛求道的营员,不由敬意勃发,那些教授学者,这些老师志愿者,这些五湖四海的学员,都是国学经典教育的耕耘者,他们有的正在收获,有的刚刚开始播种,有的还在取火路上。我想未来总会有感谢这些苦苦求掌者,追随者的一天的,希望有一天读经之浩浩荡荡吹响像华夏乃至世界。
论语一班 ( 陈昭君):快乐读经,幸福成长
今天是我们参加道中读经夏令营的第七天。这七天过的就觉得慢,又觉得很快。感谢道中给了我重回校园学习的机会。感觉自己回到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特别美好,甚至比当年更美好。
读经第一天,拿着《论语》,有一种人手一部《九阴真经》,大伙一起闭关修炼的错觉。我们的真经虽然比《九阴真经》来得容易,不必在江湖上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我们还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
到了第三天,大家都在渐渐顺口了,窗外的知了叫的此起彼伏,和我们的读书声相得益彰。
到第五天,同学们已经能快速齐读诵读,那又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像是《九品芝麻官》中的周星驰在海边练他的绝世口才,瞬间觉得和星爷拉近了距离。
读了七天的《论语》,对《论语》的内容比原来多了一些理解,当然还有大部分不解其意,但这完全不影响自己的进步。像王财贵教授说的“能读懂多少是多少”。我相信随着后面的学习,理解的会越来越多的。知行合一,不能行等于不知。在我们要把皆能理解的都内化到心里,新化到平常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更好的自己,体会“学而时习之”的喜悦与快乐。
这七天是快乐的,相信以后的三周会让自己更充实更幸福。
论语一班 (侯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来到道中书院已有一周,在此读书一周,与蝉鸣绿荫相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有许多感受。
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想,什么才是合格的教育者?合格的教育者应做到不仅能够将本专业的知识传授课受教育者,更重要的是能做到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受教育者。《论语》中有许多身教胜于言教的表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虽然是从政的角度切入的,但是对于教育同样适用。作为统治者或师长,自己德行高尚,处处以道德约束自己,表现出高尚的品质,那么无论臣民百姓或学生都会上行下效,人人讲讲道理,若统治者或师长,自己道德败坏,品格低贱,即使整天高呼“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老百姓和学生只会听而不闻,漠视道德。又如:孔子要求学生好学乐学,自己就好古般求…学而不厌”,他要求学生“不耻下问”,自己就“每事问”,虚心求教,他要求学生确立志向,自己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要以身作则,就要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除此以外,还要内心克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有德的贤人,他就想着向他看齐,学习其长处,也变成和他一样的人,看到不好的人就自我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并想着改正,这是《论语》中内省的突出表现。《论语》还强调“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是说塑造人的品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而就是自己,非外部力量,《论语》主张应当自觉的反省自己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如著名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所遇事反躬自问,换位思考,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孔老夫子的身教胜于言教和内心刻记来要求自己,尽力践行夫子的思想,再次感谢道中书院给我这个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有颇多感受。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2017年秋季师资培训招生总公告,详情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