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道中绝对不虚此行!回去好好践行三个馒头,将宣导进行到底
我为什么来道中 陈思如 2017.11.25
记得《论语》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数次,我会自己问自己,我的志是什么呢?我的志在哪里呢?我到底要做什么?不知道!
在道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快一个月了,回想在道中的每一天,好像在昨天一样,简单而充实。经过12天的师资班学习,接下来要学习零基础宣导。在后面的12天,几乎每一天都要模拟演练,不管是在去吃饭的路上,还是在吃完饭回来的路上,也不管天气是冷还是暖,都会看到同学们边走边在演练,或是思考,或是在听,又或是拿着笔记本,在自我练习。记得有一次,吃好饭刷碗时,我们班的同学在演练,读经与品德的关系,当说到小朋友唱儿歌时,有位同学,就开始模仿小朋友的表情和动作,唱起了儿歌,唱完了一首,那边的同学又想起了一首,又接唱了下去,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原来洗碗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开心,这么温馨,这么有意义。回到课室,有人早就站在台上,在宣导读经,下面的观众也听得津津有味,掌声四起,回到宿舍,有位同学低着头,坐在床上,不停的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他(指王欢锋老师)会这样思考呢。多么好学的道中人呐,多么和蔼可亲的道中人呐,多么可爱可敬的道中人呐。
慢慢的,我明白了,宣导都是讲给自己听的,只有当你把自己讲明白了,你才真的明白道理,你才能坚定的走下去,用自己的光明启发别人的光明。
还记得那天晚上看的那部电影《特蕾莎修女》,当我看到特蕾莎修女在火车站所看到的那一幕时,我泪如雨下。那满地的疾苦大众,一双双祈求的眼睛,一双双乞讨的手,一个个纤瘦的身体,以及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她一直站在那里,直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她还站在那里,因为地上还躺着一个人,她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她要传递她的爱。这是她第一次那么近的进入到最贫穷的人群当中,知道了她要做什么,也知道了她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后来,将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为和平慈善传播爱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想到王财贵教授,季谦先生推广读经也是一样的,当我读到他的文章《发大悲心,立弘法愿,生生世世,宣导读经》时,我哭了,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众生一世不读经,我推广一世,十世不读经,我推广十世,百世不读经,我推广百世。此种真心愿力,足以感动我辈,感动千秋万世,感动天地鬼神。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我为什么要来道中书院,也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意义究竟在哪里,人要弘道啊。
正如道中书院发此大悲心,众生一世不读经,我们就等他一世,宣导一世,十世不读经,我们就等他十世,宣导十世,百世不读经,我们就等他百世,宣导百世,生生世世。
宣导班 邢文燕 2017.11.25
来道中书院不知不觉已经一周时间,回想来时情景……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的我,进到郝堂可谓“山路十八弯”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夕阳快落下时到达道中书院,很喜欢这种落日余晖下古朴建筑,更添一种柔美。进到书院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热情带我进行入学登记、住宿,我想她是负责日常生活的吧,但是她这么年轻,干活的细致劲令我佩服。知道我怀孕专门安排下铺,还多给我一床被子,非常周到!晚上相见欢才知道,原来是我们班主任呐,可谓工作面面俱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受颇多。
正常的学习开始了,第一项就是读经典嘛,我读过,也参加过一起论语五百班,那读经典太简单了,谁知,这第一天,第二天下来,真痛苦,读那么慢,还齐读真是心烦啊!可是好像感觉不一样了,渐渐体会到了共振的感觉!有这样一种现象,步伐整齐的千军万马顺利地过桥时,桥竟然塌了!渐渐的大家在这一个步调上,语速一致了,声音整齐了,自己在其中,心也静了,倒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齐读太美妙了,有个老师说回去开师资班呢,让成人一起陪她读呢!
白天读经典心静了,专注了,晚上看研习也进步了,好像一日千里,教授讲的内容又深入了一步啊!之前看走马观花,有时还不知所云,现在看教授讲的都是理性的开出,对我们理性的启发啊!让我对人性之于天性,人心之于天心,体悟了更符合人去思考的方式,不是“观天地见圣人”而是“观圣人,见天地”。
王欢锋老师讲一遍,云里雾里,再听一遍,有点感受,又是将听的内容浓缩,又是扩充,又将折磨一番,上台试讲,开始的紧张与讲解的不到位,到后来慢慢的不紧张了,好像那个宣导的模型框架就是自己的。不知不觉逻辑思维提升了,人就是需要多加锻炼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要是求学的心不强,便是不知困。但是如果做教学有不足了,那便知真不足了。宣导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你跟别人讲,自己没弄明白,那都是没办法跟别人讲的,所以宣导真切的是将自己搞明白的一个过程啊!宣导就是一个切记的功夫!
听王欢锋老师的那堂公开课“尊师重道与严格管理及其背后的意义”,我猜想是不是像上学时那般讲一讲要尊师重道,否则就是没有道德的,是让别人厌恶的……那真是没啥意思了,既来之,则安之,他讲的大概应该不是那样的吧!从尊师重道的意义讲到东西方差异,讲到尊师重道是由心上来的,是本性自发出来的,就能与天地和,与天地参了,我理解的大概就是这样吧!真讲到心坎上了,说到心里了。我想这与志也是合的,所以一切就那么自然而然了。
不知不觉,这么一篇散文好像也暗合了道中书院的三个馒头啊!不得不佩服道中书院院长,来道中绝对不虚此行!回去好好践行三个馒头,将宣导进行到底!
宣导班 韦鑫余 2017.11.25
至今日来道中已有一周,所谓七天,佛家也做佛七,吾心已渐入定,不再对家事、国事、天下事而放不下。
读书,如此一简单的事情,为何经历十年而未能搞清楚,到底应该怎样读书?自孔子至今一有2568年,吾人对教育之理论只能“浅薄”二字,所谓大道至简,可是越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越不容易做好,不是事情难做,而是我们总是想,做“学问”不是博大精深吗?就用如此简单的方法,可以吗?王教授让我们“老实”“大量”“纯读经”所谓“老实”就是不要花样,不必讲解,读真正的经,所谓“大量”就是遍数大量、字数大量、时间大量。所谓“纯读经”就是只读经不做别的,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王教授浅出深入,诲人不倦,感恩,感动之心不由潸然泪下,经师已得,人师难求。
宣导是外王,王教授一再强调宣导,宣导,再宣导,我接触《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已有十年,感触良多,想自己读经而多年未能实现,其一不知如何读书,其二没有整本大字带拼音的课本,其三没有读经机这个“老师”,感叹人生有几个十年。
此次道中书院宣导班学习,收获颇多,刚来之时,看到的是一群九零后,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长百岁的感叹不由发出,没有经典的人生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可怜!虽然他们是一群年轻的孩子,但由于接受了“经典”的熏陶,智慧油然而生,竟能做如此之大业。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培训“六小篇”的机会,结识了道中书院冯文举院长,虽然只有而立之年,可已看出其“饱读诗书”之像,令人无限向往之……想当年“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只培养了四个学生,苏奉、张仪、庞涓、孙膑就把当时之中国搞得天下。而今道中书院正像当年……
愿道中书院的宣导之新局不断,宣导之人才大量涌现,开创全国读经新局面,开创全世界读经新局面,本人将勇往直前,不忘初心,努力打开我们江苏省连云港市之读经新局面,为当今读经之“千年大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