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长戚戚、饱食终日的日子里,坦荡荡的感觉是美好轻松的

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我随经声而来——“论语一百”夏令营结业报告

        接触到读经典四年有余。从第一次看到孩子们手捧经书到现在。从未动摇过让孩子读经的决心。从开始看孩子读,到自读,我也发现自己在慢慢的变化着。内心的充盈与幸福感与日俱增,虽一知半解,却提升着自己的心境,看待问题也有了不同的眼界。这一年多来,我才把“矛头”转向自己,自己也应该是读经的受益者。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听讲座、参加有关读经的活动,也捧起了《学庸论语》。

       直到遇到道中“六小篇“研习会,那是一种无法言表的激动:方向的坚定、目标的精准、内心的清明,虽然对六小篇中很多的理论并不通透,但是所带来的真的是震撼。数日之后,那“经,常道业,其在于天谓之命……”不断的在梦中、在耳边回响,冯院长的精彩语句“人应该有个人样”,还有一指禅的“立”会时不时地在眼前晃动,所以今年暑假的道中“论语一百”夏令营,我来了。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来到这的第一个晚上我失眠了,我最怕热最爱出汗,早上起来头发是湿的,背是潮的。上课的前几日,相见欢里的憧憬如泡沫,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就会汗流浃背,上衣是湿的,裤腰是湿的,几片风扇吹的人心烦气躁,再加上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的狂读,读得我头昏脑胀,嘴发麻,坐得我腰酸脚肿。虽然以前读过几天,还是被这强大的“阵容”吓住了。经过半天汗水的浸泡,回去想冲个澡好嘛,这水龙头里不是水滴便是没水。心里郁闷到了极点,两天不洗头,我都能闻到那特有的酸味儿,岂只是一个尴尬!

         以前我也读过几遍,这么大个人,老师还是一个个字正腔圆的、纹丝不动有节奏地带读。我跟的是心急火撩,只要纠正这两遍音,我就自己开跑。在这样燥热的环境里,心里能静下来是不可能的,有时读书不过脑、不经心,只是还“需要敬字”。课堂上读累了,课余我读《大学》,把《大学》读了22遍。一周过得很快,嗓子也哑了,说不出话来,虽然在“飞速”的读,发不出声心里也很急,我就去找老师寻找方法,我把这种情况给陆老师汇报了一下,他立即严肃地批评了我。我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我本来就是来磨砺自己的,这样浮躁,真是让人无地自容,我快速的做出了调整,老老实实跟老师的节奏走。

         随着读经的日益推进,真正体会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这是“猛然回首,却在字里行间处”。冯院长的”立“突然就叫我弄明白了,一个人立的是什么?是身是心是志是命。王欢锋老师的“心法”之谈,让我在身体上出现症状时受益匪浅,在“长戚戚饱食终日”的日子里,“坦荡荡”是美好轻松的。

         “洗心”的不只是有经书,还有曾经讲台上满身汗水却置之不理、汗流浃背却依旧无动于衷的杨老师,烈日下,瘦小的王欢锋老师吃力地抬着一大桶水为我们的生活做保障、陆君老师的道歉自责、兰老师的苦口婆心,他们和我们同吃同住陪伴着同学们,想起都会令我动容,像这样的赤子之心、无私博爱,岂是世俗的眼光与言论所能解释的?

        慢慢的,自己的脚步更坚定了。我学会了快速合理地统筹时间、尽享读经时间。每天清晨伴着空气的清新花草的芬芳,快步走在去教室的路上,内心是充实的,幸福感总会油然而生。快速打开书,“子曰,子曰……”

2018年8月10号

“论语一百”夏令营学而第一班学员:王许燕

        (冯文举院长为本届夏令营读经状元王许燕老师颁奖)

修己以安人——非同寻常的29天“论语一百“夏令营

        为期29天的论语一百夏令营就要结束了,回想起这个月,心里是五味杂陈。在如今如此嘈杂的社会,真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在这么安静惬意的环境读书,而且是读经典。这里没有人们的争吵声、汽笛声,乃至一切噪声,都是虫鸣鸟叫声。在家晚上休息时都是在汽车的汽笛声中入睡,在这里是这么的安静。半夜下雨时,那雨敲打地面的声音是那么的清脆。在这里不用去想乱七八糟的事,前所未有的安静,我也不再是手机控,不用每天频繁的刷朋友圈,不用对五花八门的诱惑产生无限的欲望。

        从看到报名条件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是惶恐的,说是要审核通过才可以。等待结果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后来收到录取通知书,心中甭提多高兴了,不用在家做家庭主妇了,可以读书了。但是一到营地,就觉得一切没那么美好了。宿舍那样挤,教室是那样热,三餐无比清淡,我觉得无助,还是三餐米饭,对于一个北方人是多大的挑战,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全身心的去适应,最可悲的是居然还要没收手机,本来可以和家人诉苦求安慰的,唯一的希望就破灭了,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那几天的。人往往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便把希望寄于另外一件事上,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爱上读经,那样就不会绝望,这是一个很难适应的过程。老师给我们的讲座,视频、研习、做八段锦,个个都是大餐,难消化;研习“六小篇”像在看天书。人的潜力往往是被逼出来的,没过一周,居然会喜欢上读经,下课时间也会拿着书读,真的很神奇。


    王欢锋老师的讲座,每一节都是那么生动,触动我的心弦,觉得不读经枉做中国人。我们自从西化以后,活的是那么的虚伪,看起来是在享受生活,可是心灵是空虚的,必须用经典来填充。就像王教授说的那样,过了13岁就没救了,虽然没救,但是接触总比不接触,读总比不读好。庆幸的是我读了,还可以教我的孩子读,我的孩子还小,他是有福气的。至于我回去以后,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经典,让他们读经典。王欢锋老师是90后,讲座那样清晰有条理,这功底是多少本书多少场讲座换来的呀?真有那么一种感觉,如果我还小该多好。现在记忆力已经很差了,读了一遍只能记住那几句经典,很可悲。刘博老师,张晓云老师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经典的认可,不顾一切的引入课堂,我听完课就有一种冲动,让孩子去他们的学校上学,做他们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读经并不是简单的读经,要读出经典的魅力。我从对经典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处处感悟,对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对民族有什么好处,有了认识。读经让我们更充实,教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如今的体制教育确实是很有局限性了,真正用到的也只有那么点的算术,认识一些字。我自认为一个人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对的人,就是所谓的“德”“学”。读《论语》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偶尔有那么些句子让我印象深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也有很多让我反省的,有时候遇到些事让我情绪失控,如今想想这些经典,心情豁然开朗。我没有多大的抱负,至少我也可以学习这些境界,达到“修己以安人”的效果,给孩子做个表率,让孩子有明确的方向。如今都知道孝顺,但是真的很迷茫,也许经常给父母的都是物质上的孝顺,并不是心灵上的,有太多让我学习让我反思。

        这29天是非同寻常的29天,这29天学到的比我长这么大学的东西都多,让我觉得学海无涯。感谢这个机会,感谢所有老师,感谢同学的陪伴,为时不晚,从当下开始做一个读经人,真真正正的读经人。

2018年8月10号

“论语一百”夏令营学而第一班学员:樊敏琳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2018年秋季“论语一百”秋令营(9.3-10.7),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