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范班开班仪式讲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这个地球

师范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按:2018年9月3日上午,道中书院·2018秋季师范班(第一期)开班仪式在美意延年大教室举行,中阶八期铺垫班、高阶六期铺垫班、第29期“12+12”进阶宣导班学员旁听。师范班主教、亲任道中书院教务长的冯文举老师最后致辞讲话,师范部义工整理,冯老师略微修订。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道中师范班(第一期)开班,我们举行一个开班仪式。但三年来,道中书院还真没有为某一个班级举办过开班仪式,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个很特别,起码在我心中,我很重视。举行这样很有仪式感的活动,就是让我们记住它,因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首先,成人读经师范班很重要。我在白羊沟带过三届师范班、一届牟学班。我很清楚,我今天之所以能够做点事,正是得益于白羊沟三年打下的基础。道中成人读经的定位,我是最清楚其意义和价值。


    事实上,成人读经比儿童读经难做多了:一个家长可能愿意接受孩子被严格、让孩子吃苦,可你让他自己自己吃苦、被严格管教,试试看吧!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读经肯花钱,但自己学习交学费却斤斤计较、不舍得;儿童光明性足、比较好教,但成人习性已成,难教多了,教得了孩子的,未必教得了成人。

    三年前,我认为,纵使我办好儿童读经学堂,天下多一个我不为多,少一个我不为少,但成人读经,则不同。这种难事,我来做。

    一方面,固然是扬长避短,更因为我的个性:我喜欢有挑战、有难度的事,越挫越勇,越难越来劲。


    千年书院学子成才发用,需要时间,而成人读经,是最有机会在不远的将来,可以眼前看到的、就能影响全社会的读经志业。

    读经要摆脱小众局面走向大众,必须融入体制,进学校。体制读经推广,固然是一方面,设立半体制读经的经典学校,也非常必要。而公办学校读经,具有推广的示范意义,从真正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意义有限;而公办学校内,像阿博老师张晓云老师那样的老师,不容易大规模培养复制。所以,半体制读经学校的希望,在私立民办学校,其拥有的部分办学自主权,是有机会培养人才的。但是,这两年的观察,现今的经典学校主事者,都有一个致命的盲点:他们普遍不熟悉学校。办学堂与办学校,是两码事,办好学堂,未必能办好学校。

    第一、学校管理与学堂管理有本质不同。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学校管理经验都没有,怎么能办好一个学校呢?

    第二、招生。半体制读经学校,由于定位如此,不可能招收到理念十分通透的家长,大部分家长是奔着读经提升成绩、又不想脱离体制的功利心态才送孩子去读,这样的家长一定重视成绩,说白了,半体制读经学校最终吸引家长的还是成绩。你教学成绩上不去,家长就带孩子走人;你若提升家长理念,家长就送孩子去学堂全日制读经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势必让半体制读经学校不敢对成绩掉以轻心,这样的心态不容易让一个半体制读经学校有道心有理想有志气。如果半体制读经学校内部还有学堂、所谓的“纯读经班”,试图两边讨好,结果必然证明,那只是主事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试想一个家长若让孩子纯读经,他愿意送孩子去哪里?

    所以,半体制读经学校只对本地范围内、理念不太通透的家长才有吸引力。这就不能像学堂那样守株待兔式招生了,一定要积极主动去推广、去宣导,只有本地民众了解读经的人多了,才可能支撑一个半体制读经学校正常运营下去。试问,现今的经典学校主事者,多少人有推广意识?

    第三、教学。读经提升成绩,道理上如此,但落在现实上,如何尽快变现?应试应试,应付考试,那又如何应付法?到底要不要下点工夫,学学体制功课?以最有实际经验的阿博老师张晓云老师的说法,当然要学;但读经界绝大部分没有实际经验的老师,却说不必,还是说:读着读着,不用学体制,体制功课就好……至今,这个分歧,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如果要学体制,谁来教?是读经老师教体制,还是专职的体制老师教体制?若是后者,那么半体制读经学校的课程,就是这样的:读经老师教读经,体制老师教体制。若是这样,一定会有这样的结果:教读经的老师觉得读经最重要,难免看不上体制,教体制的专职老师,难免觉得读经不靠谱。这两种思想会在学生脑袋中打架,“夫妻”心不和,孩子的心是撕裂的,读经还能提升成绩吗?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是老师包班,教全科,既教读经又教体制功课。谁来教?让一个读经老师也教体制功课吗?试问,多少读经老师还愿意教孩子学体制?结果只有一个:让一个体制老师真正爱上读经,在他自己心中,完成读经与体制的融合,这样才能读经与应试两不误。问题是,这样容易吗?太难了,这样的老师太少。怎么办?培养。培养一个现成的体制老师学读经,最大的难点是,不容易大批量培养,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

    如何才能大批量培养?就要改良师范教育,最好从源头处入手,让今天的大学师范教育体系融入读经:通过普通高考招生,开办正规的学历教育。只有这样,才可能大批量培养读经人才,尤其是对半体制读经而言;借鸡生蛋,师以徒显,具有读经特色的师范教育体系才可能影响大学教育、影响学界,进一步影响政界。

    而如何让今天的大学师范教育体系融入读经?从当今读经与体制不对等的态势看,指望官方学界主动重视民间的读经,是不可能的。只有读经届在“纯读经”之外,还能做出创造性转化,完成读经教育学与体制教育学学理上的融合,才有这样的机会

    这就是道中师范班的开班缘起之一,师范班就是我们撬动地球的支点。

    其次,读经教育民间推广了二十多年,但始终是小众。只是近年来,因为主席主政、倡导传统文化,这才使得读经教育有百年难遇的政策红利,才有翻转边缘化命运的可能。读经届若持续与当局冷战,很显然,将错失良机。但不也是热脸非要贴冷屁股,现在是官方学校自身有大量的需求,“传统文化进校园 经典诵读进课堂”,这是读经届可以帮助国家、体现正面价值、获得公众认可的绝佳机会。

    我从2006年接触读经,十二年了,我的体会太深刻了。十二年前读经,特别艰难特别心酸,不堪回首。别说《论语》了,《弟子规》知道的人都不多。经常有人说,冯老师,你大学学什么专业?我说,中文。对方往往说:怪不得,你今天从事读经……我说,你错了,大学所有专业中,中文系是最反对读经的。当年,我读经,谁认同了?老师、同学、亲友,统统反对,都认为我神经病、不正常。但,今天呢?当年看着我读经要倒霉的人,今天由衷地赞叹你,我是感慨啊,时代远比我们想象得快,未来十年,国学教育一定是更快。但是再快,未必读经教育就会被政府认可。

    古往今来读书人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无道社会复归于道。汉朝、蒙元前期都是如此,当时儒生(叔孙通董仲舒、许衡吴澄等)顺势而为,创造性转化传统,对统治有贡献,得到统治者认同,儒家才有驯化皇权的机会,让政治统治渐渐符合中华道统。今天,我们推动体制读经,意义也是如此。师范班,就是创造性转化

    我最近常想,新东方、疯狂英语为什么可以做大做强?难道,它仅仅是外语培训吗?有人说,主要是他们有眼光,紧紧抓住了政策红利:奥运会亚运会志愿者要培训外语,出国要培训外语。他们在帮国家时,获得了发展机遇。

    而今的政策红利,也一样。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二三年。一旦新东方等培训大鳄巨额资本介入、要主导读经,读经届有还手招架之力吗?我们不要未雨绸缪吗?

    就如读经机国学机一样,早前,圈内人不太重视这个,圈边的人有意识做了,很快占得获利。幸亏,读经届及时注意并用心介入,才扭转这个局面。今天的情势,恐怕也是如此。

    政策红利就两三年,两三年,也是我们的准备期,准备什么?假设新东方巨额资本强势介入读经,我们怎么接招?我们凭什么立足?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独家秘方是什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这个危险转变成机遇?

    这也是道中师范班的开班缘起之一,师范班就是我们的用心所在

    以前总有人问我道中有没有一年的师范班?我会推荐先读初阶班,再读中阶高阶,加上也是一年,一样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太一样的,70%一样,30%是不一样的,而这30%不一样的,却很重要。因为,有一年的学制,我们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设计课程,这既有对过往白羊沟经验的有效继承,也有道中三年来新经验的有机融入。我相信,就课程本身而言,也是能“尽其性”的。

    我一直感恩白羊沟,但我不能多提白羊沟,既然离开了,再提白羊沟,难免不被人以为是掠他人之美、往自己脸上贴金。

    故,道中师范班要有自己的特色,以示有别。所以,我们主张读经与体制并重、教学与宣导并重。但这也不能多提,说并重,其实是表明有重视体制和宣导的意识在,肯定还是以读经以教学为主;提多了,也会被圈内人误解为本末颠倒,缺乏深度和高度,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所以,我们没有特别宣传师范班,纵使眼下的学员不太多,但我们着眼于将来的大布局,我们也会用满满的心意,来做好师范班的管理和教学。

    古人说:三年小成,七年大成。今天,我们举行仪式,就是郑重表达我的重视、我的决心和意志力:这是道中志业未来迈向大成的起点,这是道中内圣外王理想的支点!

    祝福大家!谢谢各位!(完)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一年制师范班招生信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