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儒商课程简介5】:余英时《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著名历史学家。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文,是回应韦伯式问题的最有力反击。在西方资本主义未进入中国之前,传统宗教伦理对于本土商业活动有没有什么影响?余英时的回答是肯定的。讨论中国的宗教伦理,必须综合研究新儒家(从韩愈到宋代)佛家以及道家三教关系对中国商业活动影响。
自先秦以后到两汉,儒家思想内圣弱外王强,两汉佛学传入中土,魏晋时期道家玄学盛行,隋唐时期佛教大兴,儒家学说的主体性暗而不彰。作为主体思想的儒家,在唐代却是章句之学和门第礼学,不是“人伦日用”的儒学,而佛教和道教却广为流行。儒教衰微,佛道盛行,士大夫深感忧虑。韩愈深受刺激,决心重振儒学。
但是韩愈对于儒家的心性论并无贡献,新禅宗的心性理论对士大夫以及平民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重建心性论,成为振兴儒学的关键。而重建心性论,必须建立彼岸世界,打通心性修养与彼岸世界的联系。这个任务落到了程朱、陆王的身上。程朱和陆王因而建立了天理世界,天理是一种应然秩序,是此岸修炼的追求,肯定天理世界,也是对此生的肯定。可见,这种心性修养不是为了自我解脱,而是为建立一个理想儒家秩序做精神准备。这就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在这种目标追求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典型的入世苦行。在王阳明的发展下,新儒家进一步向下渗透,民间信仰呈现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格局。简而言之,入世苦行,这就是中国近世宗教伦理。
由于商业的发展,士商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这就涉及到文章的核心问题:商人与儒学的关系。明清商业的发展,士商的关系出现变化甚至混同,商人已不再居四民之末。儒家的道德观念也传播到商人手中,商人好儒,士人从商,已不再是稀奇。由于新儒家的影响,商人伦理主要有“勤、俭”,而这是韦伯口中新教伦理有助资本主义发展的首推因素。
余英时论证了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的关系,证明儒家伦理有助于商业活动的发展。这是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中国宗教》的一大反击,捍卫了儒家伦理的尊严与体面。作者面对韦伯式问题,写了一篇非韦伯式的本土文章,与世界性理论对话,非博闻强识无法做到。
(以上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研习此书,有助于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对商业发展的深度影响,增进对儒商精神的全面了解,又可以让学员升起对新儒家学问精神的向往,理性上明白,儒家思想与商业思维并不矛盾,不仅不会抑制商业,反而促进商业,从而建立东方式企业文化自信。
本项目由道中书院发起,副院长王欢锋老师亲自担纲负责。
学院秉承“老实大量”读经教育理念,以经典诵读为核心为抓手,传承传统商道精神,同时注重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既有经验,建设新时代、儒家的商学院,开设形式多样的儒商子弟班,培育东方式企业文化,为企业家解除后顾之忧。
学院将集合读经界众师友力量共建共享,为读经教育推广、为中西方企业文化汇通、为当代新儒家新外王志业开出新途径!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儒商子弟青年班招生公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