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陈俊杰:从中高考视角浅谈青少年读经的意义
2020年3月6日,道中书院“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第7讲
原题《从中高考视角浅谈青少年读经的意义》。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学长: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与大家一起交流读经教育的话题,也特别感谢冯校长给我这次机会。与此同时,我也深感惭愧,作为读经圈里的后来者,我的所知所学所行实在不及各位精进,在这儿分享读经经验,确有些班门弄斧之嫌,好在冯校长不弃,那我就斗胆班门弄斧一回,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各位学长批评指正。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从中高考视角浅谈青少年读经的意义》。说起读经,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年人代会、政协会或者平日的闲聊中,教育永远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曾为学生,家里也有孩子是学生,或儿子、女儿、孙子、外甥、侄儿、侄女,甚至同学、邻居的孩子都能成为我们的教育话题。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参与过无数次这样的教育话题的讨论。但无论多少次、多少人,谈多久,话题还是更多的集中在谁家的孩子学习好,哪个小学好,哪个中学好,谁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谁家的孩子考上了一流大学。受教育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孩子获取优异成绩、考上优质高中、踏进名牌大学,进而实现美好人生的必然途径。确实,这是现代社会每个家长、每个学生、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绕不过去的坎,既然绕不过,那我们就得面对,还要面对好。面对好,才是一个好学生,才能有好前程;才是一个好家长,培养出好孩子;才是一个好老师,教育出好学生;才是一个好校长,办得一所好学校。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办学经历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2011年,经省市教育部门的批准成立了忻州创奇高中,由我担任校长。目前创奇高中发展状况良好。生源质量在全市36所高中当中排名第六,高考升学率排名第四,近三年二本达线率保持在85%左右,属于我们市的一所优质高中。每年的招生开学季,都有大量的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托人情想把孩子送进我们学校,每年的7、8、9三个月,我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因为实在没有时间面对这么多强烈要求入学的家长和学生。就是这样一所办得还不错的高中,却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在一般人眼里,高中的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努力,是为了自己心中理想和人生的目标拼搏奋进的一帮“小大人”,但是,在经历了多年的高中办学之后,我发现,现在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和考上大学以后“天之骄子”的称号以及这一代青年人才所将要承担的历史使命还是有一些差距。
那么,是什么样的情况和问题让我产生了这些想法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一个学生上了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升学的需求,应是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状态,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生怕自己学不会;但是,我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老师追着学生学,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需要学校带着,老师拉着、哄着,抓得紧了,还有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意见。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也不着急。老师关心他,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免费补补课,学生也是一肚子的不情愿,有的学生老师正给他补着课,他却走了神,心不在焉,学习完全不在状态。不光是差生,有些好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一次,我发现一个优等生(正常能上985学校)的成绩连续几次不断后退,学习也不在状态。我就找他谈话,问他什么原因,学生和我说,他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学习。那么请问大家,这是个别现象吗?优等生尚且如此,普通学生呢?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最多家里就两个孩子,基于家长大多生长在七八十年代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的困难时期成长起来的原因,所以家长就有特别努力地想给他的孩子最好的生活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再加上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极其多彩,生活条件极其优越,使得孩子从小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基本上是要什么有什么,(玩具,衣服,食品)有求必应,真可谓是吃喝不愁,消费大气,一切都由父母安排的妥妥的。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还要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去寒窗苦读?是啊!从小没有接受过儒家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贤教育,怎会不沉迷于父母的溺爱和小富即安的温饱生活中而不思进取呢?又怎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又怎会树立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图皓愿呢?
2.对待父母的态度。父母,是生我养我的恩人。对于父母,应该尽其所能让父母顺意开心。而现在的很多中学生,父母为了把他送进我的学校,找关系、拖人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因为学校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每年都有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千方百计把学生送进我校。但孩子不珍惜父母给他创造的良好的学习条件,依然我行我素,上课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跟老师顶嘴,邀请他父母到校协同教育,有的学生干脆和父母吵了起来,可怜的父母欲哭无泪,欲罢不能。这绝非我学校独有的现象,我相信任何一个高中都有这样的现象。不仅如此,还有更甚者,动辄离家出走或打骂父母,大家经常可以从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杀害父母的惨案。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都在想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师谆谆教诲,却培养出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学生?
3.文化基础。每年的中考成绩揭晓后,有很多学生考到六七百分的高分,却也有很多学生只能考到二三百分。我不禁纳闷,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生的成绩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呢?有的老师曾开玩笑说,一天初中不上,只是把选择题一顿胡猜乱蒙,大概也能考到两三百分,什么原因呢?是学校的问题吗?老师的问题吗?很显然不是。刚才说了,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生成绩相差甚大,那是智商问题吗?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这些学生有很多却很聪明,那是什么原因呢?我们通过反复的了解和观察,发现成绩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那么这就要问了,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距呢?
4.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惯越来越多。部分学生缺乏诚信,请假找人代家长发短信;有的学生盲目追星,娱乐至上;有的学生个性较强,心里偏激,易走极端,缺乏爱心;有的学生不顾家庭经济基础,互相攀比,还好好的鞋子就要扔掉换新的,只吃了一口的馒头就扔进了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饭就倒进了垃圾车。本该在奋斗的年纪,却选择了享受,选择了安逸,甚至选择了奢华,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为什么?各位同仁,这样的年轻一代,怎么能对得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起早贪黑奔波劳累的父母双亲?怎么能是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怎么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有了新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2015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撰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加强“一点四面”考查的改革重点,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四面),不断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2016年教育部修订高考考试大纲,正式推出“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位一体的核心目的;2018年10月26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着力深化高考内容形式等改革,构建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国家统一考试;2019年初,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发表文章指出:高考考试内容要贴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使高考理所当然的融入素质教育之中,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发挥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作用。
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在探索考试形式变革,在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而且强调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高考命题中,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各学科在试题中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为此,在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指出,语文学科将《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调整后,高考经典阅读考查篇目从2017年的6部增加至7部。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此举,将会带动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效仿,进而在两三年之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普及《论语》。不只是《论语》,自2017年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就明确增加了大量经典和古诗词的比例,这是国家的一种信号。
从近年我国的中考来看,国家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我随机统计了2018年全国48个地区中考作文考题,其中考题是有关价值观的命题数大于78%,2019年中考作文中有关价值观的命题数略有提高。具体来说,如:2018年,北京市作文题目:“______,让我心生敬意”就十分明显。上海市:“真的不容易”和深圳市:“我与深圳的___细节”。这样的题目尽管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但考生要写好文章就必须亮出自己的价值观。2019年,山东省: 的力量,四川省: 伴我远行,湖北省:人生,从诚信起航等都是有关价值观的命题。
通过中高考改革的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中国,呼唤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中华复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为什么我国的中高考在近年来会有如此的改革与变化呢?……
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让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意识到必须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意识,必须具有更多的清醒、冷静和审慎。这种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清醒与冷静既来自于我们目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来自于国际上存在着各种对中国发展抱有遏制、防范心理的势力。因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当代的青少年,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不能有任何的保守,自满,懈怠,自大,浮躁。
各位同仁,当今中国面临着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而反观我们的孩子们,生在温室里,长在溺爱中,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切都是任性而为,觉得父母是他们可以依赖一生的靠山;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复兴太过遥远,那些事是外星人的责任,与我何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早已被淘汰的落后的价值观,自己只需要享受这当下的美好生活就可以了,活在当下,成为越来越多的年青人的价值追求。
各位同仁,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深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我们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我们的教育要改革,要极大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道德品行教育,良好习惯教育,而且越早越好。于是,我又于2015年办起了创奇初级中学,2019年办起了创奇小学,希望从更早的时间,更好的时机,解决好孩子在每一个成长关键期的一切问题。是的,从小学抓学生的习惯教育,养成教育,思想教育,效果比从初中、高中抓见效快,效果好很多!想是这么想,一腔热情,但总是觉得缺少抓手,没有切入点,普通的说教不能入心入脑成习惯,就在我的教育实践陷入迷茫,遭遇困惑之际,我有幸遇到了道中书院,2019年11月28日,我带领我的团队参加了道中书院在信阳举办的第六届校长论坛。在这里,我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过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看到了从没见过的教学场景。吴迪校长、张光琼校长、阿博老师、王献岭校长、王莹莹老师、牛渠芳校长、冯文举院长,一场场生动而深邃的演讲,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个个热情而崇高的灵魂,让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也收获了苦苦寻觅的教育良方,解决了久久探索而不得解的教育困惑。尤其是读了王财贵教授的千年书院构想,得知先生致力于培养融贯古今,会通中西,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卓荦大才的宏愿,更让我久久震撼!
从道中归来,我要求各校部的领导研究制定各自的读经推广方案,经过一周时间的讨论,激烈争论和冷静思考分析,我们制定了创奇学校小学校、初中校、高中校的读经推广方案,并开始执行。
一、成立经典诵读小组,由我任组长,全面领导和督促各校部读经工作的展开。各校副校长任副组长,在总校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各校部的读经工作。
二、召开会议,组织宣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就近邀请了我结缘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忻州实验中学的孟金松老师等到我校去宣导,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认识到学习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坚定了老师们做好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带头人的信念,从而为下一步开展读经教育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三、根据道中理念,道中规范,道中要求集思广益,集体研究,因校而异制定各校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小学师生全员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案晨读:每天7:50-8:30晨读时间进行40分钟相当于一节课的经典诵读。午诵:每天中午2:45-3:25午诵时间进行40分钟相当于一节课的经典诵读。学生诵读的同时,要求全体教职工同时诵读,不允许干别的工作,相当于老师们每天至少保证两节课的时间在校集体诵读。晚上自由诵读:除此以外,学生每天放学后,教师下班后,都要求利用后课余时间进行个人诵读并语音打卡,由学校德育处和行政处分别考核评价并定期表彰,并依据课外诵读考核情况给每位老师发100—200元不等的读经津贴。亲子诵读: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让家长逐步体会到读经的好处,妙处,不断提升自我,为下一步更好的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好孩子奠定基础。带读,齐读,优生领读形式,每篇读够100遍,倡导实现熟读成诵,并组织包本和表彰活动。四不原则,五到心法,六字方针,这些,都是从道中书院冯院长及各位老师,还有吴迪校长和张光琼和牛渠芳校长那学来的,在此我就不再赘述,假期读书:寒暑假期间,每周完成一篇诵读100遍的任务(每天诵读10~15遍即可),按照此计划,寒假一个月,共计4周,寒假可完成《论语》1—4篇(学而第一~~里仁第四)诵读100遍的任务,暑假两个月,共计八周,暑假即可完成《论语》5—12(公冶长第五~~颜渊第十二)诵读100遍的任务。
评价机制:1.天天录音打卡2.班级每日每周统计评比表彰3.班级每周统计公示4.不定期包本背诵录像通过三个月的诵读,孩子们现在已经全员包本背诵《弟子规》、《大学》、以及《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篇目。
现在,创奇小学部师生读经风气已基本形成,读经效果正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耐力和专注力有所提高,诵读经典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学生们集中注意力看着每个字,既提高了注意力,也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学生从刚开始的一节课45分钟坐不住,到现在一个半小时的读经,学生们都能坚持下来。这是同龄人所不具备的专注力,这种专注力,对于学生今后上初中,高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我们的孩子每天不光在早上入校时会跟老师、门卫师傅问好,就是在平时校园中、生活中也会行为有礼。我们的家长也时不时的会跟老师反馈孩子的变化,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国学之后,都变的有礼貌了,平时小身板也挺得笔直。国学带给孩子们一个最重要的变化的就是学会了体贴父母,尊重他人。有的孩子会主动帮父母洗脚、做家务,早上上学会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鞠躬说再见,这些都是孩子们从弟子规里面学到的,原来许多孩子在家里很傲慢,很自我,看到饭桌上有好吃的也是自己吃,现在他学会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吃。许多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之后只顾干自己的事情,叫他问好,也特别不愿意,读了经典之后,现在家里来了人,孩子会主动跑到门口问好,好像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位入学时很不喜欢读书、坐不住的孩子的家长跟我们反馈“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现在孩子每晚睡前都要自己读一会经典或者要求父母给他诵读一会,这是父母怎么都没有想到的,以前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看书,更不会对一本书有这么大的兴趣。真的是感谢学校教育,感谢国学。”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生活的浸润。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孩子的内心播撒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将为孩子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们不仅可以坐得住、听得清,而且还会思考,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大量诵读经典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量是他们的刚需,我们的家长跟班主任老师讲:自己家孩子的识字量在家中竟然可以教授自己的哥哥姐姐,这确实令我们老师、家长感到惊叹!这就是经典诵读带给孩子们的变化,更是我们每位老师、每位家长期待看到的变化。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自制力,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抓住根本培养核心能力,真正的以一元带到多元,提升各项能力,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创奇小学经典诵读规划:继续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年级 | 诵读规划 |
一年级上 | 《弟子规》100遍、《朱子治家格言》100遍、《大学》100遍 包本验收 |
一年级下 | 《论语》前十篇100遍 包本验收 |
二年级上 | 《论语》后十篇100遍 包本验收 |
二年级下 | 《中庸》100遍、《唐诗三百首》100遍 包本验收 |
三年级上 | 《孟子》1—5篇100遍 包本验收 |
三年级下 | 《孟子》6—10篇100遍 包本验收 |
四年级上 | 《孟子》10—14篇100遍 包本验收 |
四年级下 | 《老子》100遍、《上下五千年》 |
五年级上 | 《诗经》前半部100遍 包本验收 |
五年级下 | 《诗经》后半部100遍 包本验收 |
六年级上 | 《易经》100遍 包本验收 |
六年级下 | 《古文选》选读 |
穿插背诵 | 《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等 |
初中师生全员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案
一、读经时间规划:1、班级每日形成4个读经时间段“晨读、午诵、暮吟、晚温”的全体阅读晨读:晨检7:50—8:20 (30分钟) (一周:180分钟)午诵:午间14:10—14:30 (20分钟) (一周:120分钟)暮吟:健身活动17:35—17:55 (20分钟) (一周:100分钟)晚温:晚检18:40—18:50 (10分钟) (一周:60分钟)2、读经进教学时间为:(诵读次数登记到班级统计表并签字)语文两节课:90分钟 (一周:90分钟)政治每节课:10分钟 (一周:20分钟)历史每节课:10分钟 (一周:20分钟)1、教师读经时间:读经时间:晨 检:7:50—8:20 320分钟) (一周:180分钟)每星期六:14:00—17:00 (180分钟) (一周:180分钟)每学期初教工培训必备环节,全天侯读经3天
二、监管模式:以年级组监管为主,纳入常规考核1、班级每天专人负责按时间统计,各责任教师签名确认。2、年级组进行周汇总,并张榜公布。诵读经典对初中学生的影响:诵读经典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影响是不同的:一、反复诵读经典,让同学们收获了启迪,开启了智慧。每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一种或多种人生智慧,学生们通过阅读经典,学到了更多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二、经典的内容让一部分同学开阔了视野,一部好的经典文学,实际就是一部历史。因此,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们了解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情世故等,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经典也让同学们丰富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经典不同于普通的史实类著作,它的力量更在其思想性,之所以是经典文学,关键是它的思想价值永远不过时,并且常读常新,对读者思想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四、诵读经典,还让学生们学习到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经典文学作品,既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可贵的人生智慧,也有高超的写作技法。以读促写,一直是写作水平提升的一条有力途径。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开阔视野,启发智慧,提高思想水平等对学生的写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高中校师生全员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方案。
一、争分夺秒、利用一切时间开展经典诵读。1、高一新生入学前就将背诵《大学》作为基本要求。2、学生入学军训时,将经典诵读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每天进行120小时的经典诵读,军训期间可达到2640分钟的经典诵读。3、在学校作息时间里专门规划时间,每天上午、下午两次组织经典诵读。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经典10分钟,每天下午2:15-2:35各班级分别组织经典诵读。这样,经典诵读每周累计180分钟,每学期达到3600分钟,高中三年可以有2160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4、学生寒暑假继续每天30分钟的经典诵读。5、教职工建立“经典诵读微信打卡群”,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带头学习,每天每人不至于20分钟的在线诵读打卡。6、每年为期40天的新入职教师培训时,每天上下午分别组织30分钟的经典诵读,从一入职开始就培育教师的诵读习惯。
二、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经典诵读工程的推广。1、每年不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封闭性学习,老师们放下工作专心学习传统文化,读经教育,效果明显。2、邀请传统文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校曾邀请道中书院副院长王欢锋教授、传弘文化学者王竑锜老师、孟金松老师、崔娜娜老师等传统文化讲师到校讲学,为师生传经送宝,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欢迎。3、选派教师出去学习。多次选派教师到河南信阳、驻马店、山东曲阜、淄博、山西大同、临汾等地参加各种传统文化学习活动。4、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全球《论语》共诵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5、利用学校校园广播、校园版面、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在各种会议和培训上,不断进行宣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师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经典诵读教育。综上所述,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读经推广,我们的收获感受是:一、青少年读经,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目标,青少年时期,学生处在学习和认知的重要阶段,是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目标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给孩子读的就应该是“经典”,经典之中,隐含了太多的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学生的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经典中的很多道理,比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国忧民的价值观;较早的接触经典,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高考核心素养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的考察要求。
二、经典诵读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和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育人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考察方向。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办公厅在关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就是贯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做人法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情怀;读经,能够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新高考中将改革考试内容,构建着眼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查内容体系。特别是要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的考查,加强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审美情趣、健康意识、劳动体验的考查,夯实全面成长基础。而学生在读经过程中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诵读内容的渐进,从《论语》到《大学》,从《中庸》到《孟子》等多部经典著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一个高远的理想,一个开阔的胸怀!可以直探人性本源、吸取人生智慧、启迪自身理性,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带给孩子修、齐、治、平的大思考与大格局,不仅能够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更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
三、青少年读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符合高考关键能力的考察要求。如今的孩子处在升学和自身成长的双重压力中,如何同步引导好学生的学习与心灵成长,这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以《道德经》诵读为例,书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教育孩子要脚踏实地。而借助诵读老子经典的智慧和能量,把书本里口号式的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变为学习生活中言行和思维的良性改变,能使孩子的生活态度和学习心态变得主动积极乐观。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能够“坐得住,静下心”的良好读书习惯,高中,每个孩子所学习的科目很多,学习任务很重,学习内容很复杂,只有孩子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符合高考考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长期读经典,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习惯,其实就是一种能力,符合高考考察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的要求,符合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高考承载的国家选拔人才的要求。这样的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成长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将来一定成为国家真正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青少年读经,有利于学生积淀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符合高考核心素养的考察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身体在成长,心灵也在成熟,背过的东西自然会酝酿沉淀。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力逐渐增强,读的多了读的久了,领悟会越来越深,久而久之会给孩子形成宝贵的“人生底色”。而2016年北师发布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第一条所强调的正是人文底蕴。所以说,参加少儿读经教育的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是有先行优势的。
五、读经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这也是新高考的主要考查内容。少儿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在少儿读经过程中,首先发展的是记忆力、专注力,进而是其理解力。少儿时期就开始读经,多接触、多熟悉经过选择的最有价值的经典文章,发展孩子的记忆力,有了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后丰富多变的理解;有了儿时深刻的“读诵”才有成年后源源不绝的“活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记忆力、阅读力和理解力将会对未来高考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适应高考要求的语文学科素养。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伴随着中、高考的改革,尤其是部编版教材的普及,语文考卷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此外新高考语文考察的难度逐年提升,对阅读能力的考察愈加重视。诵读是阅读的根基,阅读是无声的诵读。汉代杨雄曾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也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够开口成章”,可见诵读是语文素养的根基。面对落日余晖时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吟诵,面对山河壮美时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吟诵才是有素养的体现。引经据典是对文学涵养的考验,更是对知识储备的考验。要成为一个学识广博、谈吐生风的有气质的人必定离不开经典的浸润。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主动开口诵读经典,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智慧的影响,那么一大批既具有圣贤的道德心灵、又具有智慧者头脑的国家栋梁之才,必将在我们这个时代成长起来,从而影响我们国家的命运,实现文化的振兴与社会的进步。坚持诵读中华传统经典,通过经典来树立人生大志向、大格局,以此统御整个人生发展规划,孩子必将一生受益。总之,高考和读经,看似很遥远的两个内容,其实非常贴近切关系密切,一年高考,十二年备考,高考,绝不是高中三年的备考,高考,一定是考察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青少年读经,能够较好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和好能力,逐渐使孩子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对提高孩子的高考成绩有益,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
各位同仁,以上我们从中高考评价体系改革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读经教育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其实,读经的意义远不只这些,只谈这些也有“功利”之嫌。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实力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传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所必不可少的阶段。正如领导人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所说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随着国力的增加,由中国主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活动不断深入人心,更多的国家逐渐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的重要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未来需要大量的能将中西文化汇通的人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二十年的变化超过过去一百年的发展。未来二三十年后,没有深度思考能力和高度心灵智慧的人,将越来越被边缘化。判断13岁之前的教育成效,不是看他表现了什么,而是看他吸收了什么。他没有吸收到人类最高度最大量的文化智慧,他各科考一百分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他该吸收时没有好好地充分地吸收,已经给他今后整体的人生设定了一个局限,这个局限他将终生难以跨越。青少年教育要有前瞻性,请站在三十年后的全球角度,做今天的教育选择!让孩子利用记忆力好的时期多背下一些经典,将来一定有大用!
编辑:宣导中心
相关文章链接
3.2020年春季“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课程(3.5-3.13)
4.道中书院·中小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教师培训往期信息汇总
6.忻州陈俊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就是“经典诵读进课堂”,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