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个读经教育就是新儒家内圣在外王开出的表现,读经典就是生命不甘沉沦而觉醒后的奋进!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道中书院牟学四入门精进班(第二期)近期开班,冯文举院长精心设计课程,除了对《牟学四入门》的深入研读,道中书院青年才俊集体分享,更特邀朱永杰老师全程授课!

道中书院传承新儒家文化,书院师生皆对牟著有很深的向往,守先待后,共学适道。

  开班首讲:道中书院院长助理陈亿挺老师——《儒家的三期发展》

现场速记如下:

1.儒家以道德意识立教,天道性命相贯通。内圣外王,忠恕一贯。下学上达,彻法源底。儒家有三期发展,因革损益,随时变易以从道。第一期先秦儒家以孔孟荀为代表,继承先王之道,立下万世典范,开出内圣成德之教;第二期宋明儒以程朱陆王为代表,融摄佛家空理和道家玄理之精彩,使儒家心性之学臻于广大精微圆满之境;第三期当代新儒家以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唐君毅为代表,立足儒释道三教,全盘化西,融摄西方三大传统和康德三大批判,成儒释道西四家文化。2.周公据事制范,制礼作乐,成圣王事业;孔子摄事归心,摄礼归仁,开成德之教。《论语》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周文疲蔽是先秦诸子百家兴起的内在依据,儒家肯定周文,点出礼乐精神,显富贵气;道家、墨家、法家都否定周文,但又有差别,道家返璞归真,超于人文,显山林气;墨家以功利主义不及人文,显寒碜气;法家以现实主义否定人文。4.先秦儒家: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荀子)。师生之间,慧命相续。孔子删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以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子书传世。5.孔子以后有孟子荀子两大儒,孟子继承“人之所以为人”的仁德之教,荀子发展“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礼义之统。6.孟荀之区别:(1)孟子:主张“性善论”,重视人的超越性(天命之性、义理之性),法先王(尧舜),重诗书(教学),涵养扩充(良知)的本质工夫,从超越性到超越性,从光明走向光明(为善、存天理),简易之教。人皆可以为尧舜。(2)荀子:主张“性恶论”,重视人的现实性(生之谓性、气质之性),法后王(文武),重礼法(管理),化性起伪(习性)的助缘工夫,从现实性到超越性,从无明走向光明(去恶、去人欲),繁难之教。涂之人可以为禹。(3)孟、荀主张不同,但殊途同归,即成圣成贤。荀子主张的礼法的根源不明,宋明儒说,荀子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礼法也来自于圣人光明的心性,非由天降,非从地出,皆本于人心人性。孟子主张性善和诗书,有本有源,若合符节。故自古以来,都是孔孟并称,而非孔荀并称,实有内在的真实依据。孟、荀实代表教育的两个方向,教学从善到善(启发鼓舞)和管理从恶到善(鞭策惩戒),经典是光明心性的展现,礼法是对无明的防治,也是光明心性的展现!

7.宋明儒:北宋前三家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尚未分系。伊川朱子为性即理系统,重视《大学》,为横摄顺取之路,别子为宗;象山阳明为心即理系统,重视《论语》《孟子》,重视心性的主观面;五峰蕺山为以心著性系统,承北宋前三家,重视《中庸》《易传》,重视天道的客观面;后两大系均为纵贯逆觉之路,一个是从主观面到客观面,一个是从客观面到主观面,一个大圆的两个来回,为孔孟嫡传之大宗。8.朱子阳明之区别:(1)朱子学系统的“心”是形而下的心,属于“气”,只存有而不活动,主张格物致知,即物穷理,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心外求理,道问学而尊德性,下学而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德,心与理为二,只能讲性即理,而不能讲心即理;天人合一,心性合一,心理合一。空头之涵养,无真本体之助缘渐教工夫。(2)阳明学系统的“心”是形而上的心,属于“理”,即存有即活动,主张致知格物,推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让事事物物各得其正,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尊德性而道问学,下学即上达,即本体即工夫,心与理为一,心即理包含性即理;天人本一,心性本一,心理本一。立良知天理之本体,开致良知之本质顿渐合一工夫,证圆满无尽圆融无碍之圣贤境界。

9.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深刻反省宋明六百年儒学之不足在于内圣强而外王弱,欲本内圣之学开出外王事功,不幸满清入关,民族生命受挫折,文化生命受歪曲,至今已三百年矣。10.儒家文化断层三百年后,当代新儒家三圣诞生: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熊先生尝言:誓此身心,奉诸先圣;儒家是刀锯鼎镬的学问,用真生命顶上去!著《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阐发大易精神,昂扬刚健,体用不二。马先生著《泰和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主张“六艺赅摄一切学问”,梁先生著《中西文化及其哲学》,分梳中、西、印三大文化体系。在那个危疑的时代,他们以真实生命与真实学问做见证,目击道存,讲学不倦,做中国文化的守护者!11.当代新儒家四大书院:马一浮先生创立的四川乐山复性书院、梁漱溟先生创办的重庆北碚勉仁书院;唐君毅、钱宾四、张丕介三先生合办的香港新亚书院,王财贵先生创办的浙江温州文礼书院。12.熊十力先生悲愿宏大,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一辈子讲学不辍,门下有三大弟子:智者牟宗三、仁者唐君毅、勇者徐复观。熊先生尝言:宗三出自北大,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此一人可造。牟先生亦尝言:生我者父母,教我者熊师,知我者君毅兄也。师生之间,慧命相续,此为见证。

13.牟宗三先生自述其“为人类价值之标准与文化方向而奋斗以伸展理性的一生”,“反省中华民族之生命,以重开中国哲学的途径”,“我一生无长,只是一个学思生命之发展”。晚年手书示弟子:我一生无少年运,无青年运,无中年运,只有一点老年运。无中年运,不能飞黄腾达,事业成功。教一辈子书,不能买一安身地。只写了一些书,却是有成,古今无两。大弟子蔡仁厚先生总结牟先生在文化学术上的五大贡献:
(1)表述心性义理——使儒释道三教的智慧系统,焕然复明于世。著《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分别讲论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专书对三教作通盘之表述者,先生是古今第一人。(2)发挥外王新义——解答中国文化中的政道与事功的问题。著新外王三书《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是真能贯彻晚明顾、黄、王三大儒之心愿遗志,而开出外王事功之新途径者。自古迄今,亦不作第二人想。(3)疏导中国哲学——畅通中国哲学史演进发展的关节。著《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4)消纳西方哲学——译注三大批判,融摄康德哲学。以《现象与物自身》消化第一批判《纯粹理性之批判》,以《圆善论》消化第二批判《实践理性之批判》,以《真善美之分别说与合一说》消化第三批判《判断力之批判》。以一人之力,全译康德三大批判,先生乃二百年来世界第一人。(5)会通中西哲学——疏导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著《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四因说演讲录》。

14.牟先生以一心开二门和两层存有论,理性架构当代中国哲学,足以媲美且超越西方哲学,傲立世界哲学之林。德性主体,良知之妙用,理性之实践使用,无执的存有论;知性主体,良知之定用,理性之思辨使用,执的存有论。一切从人性而发,又回归于人性。15.新儒家三大志业:道统的继承(儒释道),学统的开出(逻辑科学),政统的完成(民主政治)。16.读经教育背后的三大理论支撑:儒家的理想、康德的哲学、天台的判教。一言以蔽之,牟宗三哲学。牟先生曾讲“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之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先生弟子王财贵教授绍述其志,首倡儿童读经教育,已成为中华文化复兴之基础性工程和最好的教育抓手。牟学为体,读经为用,这是从本体说工夫;读经为体,牟学为用,这是从工夫说本体。其实体用不二,即体即用。我们站在文化的角度谈教育,用教育解决文化的问题;同样,站在教育的角度谈读经,用读经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17.读牟著,增强我们的心力和法力,对读经教育起大信心和大理解,推动读经教育深层次发展。同样,推广读经才能更好地弘扬牟学。



      牟学入门二期第二讲:道中书院副院长王欢锋老师——《端正文化心态,挺立健全人格——从精研牟著开始》

现场速记如下:

1.人生的苦恼来自于文化的缺乏,百年来的经典教育断层导致了我们现代的教育整体缺乏了文化教养,进而也导致了我们这几代人文化心态不健全,人格不挺立。因此今天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主题《端正文化心态,挺立健全人格——从研读牟著开始》。天地生万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文化教养,而动物没有,人的心灵要有文化的浸润,有了文化的浸润人才方才为人。2.人的所有文化表现都是从人的心灵开发出来,最后又回归于人性。近百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两种文化心态:义和团心态(打倒西方文化)五四心态(打倒中国文化,全盘西化),这两种文化心态都是不健康的,因为违背孔门的教导: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3.人的心灵架构,佛家也提出来过,就是一心开二门:智心(实践理性)与识心(思辨理性)。4.由智心开出真如门(真谛),成就生命的学问,智慧的学问。由识心开出生灭门(俗谛),成就知识的学问,科技的学问。5.人性中有忧患意识转出道德意识,道德意识分为自律道德系统和他律道德系统。人性中也有非道德意识,展现出来是道家(矜持造作)、佛家(苦业意识)和耶教(怖栗意识)。6.儒家由忧患意识转向到道德意识,从正面担负起生命的责任。

7.智心加识心构成整全的人类心灵。8.人的逻辑心灵展现出一个点,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最后就产生了代数,几何……到最后形成数学。从人类的逻辑心灵顺其自然就开出了科学与民主政治。9.欲端正文化心态,要厘清心灵表现的两种层次的本末关系。

10.佛家,转识成智。识心无方向,用智慧的心灵笼罩驾驭知识的心灵。11.智心:极高明而道中庸;识心:致广大而尽精微。康德,实践理性具有优先性。12.两汉时期,印度佛学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文化知识分子以人类整全的心灵态度来学习佛教的经典,直接从佛学中的最高处入手,学到没有了,有人就西行取经,彻底学习佛家文化。国知识分子反思文化,儒家的知识分子吸收佛学进一步完善儒家的道德之学。13.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吸收佛教,从佛经入手。14.一个眼界高的人,才能看出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15.唐,玄奘取经,解经。韩愈,反思,打下宋明理学基础。16.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义和团,大汉沙文主义。洋务运动,以夷制夷。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五四,全盘西化。胡适之,白话文运动。让中国人不能读中国书。 17.亡国不可怕,最怕亡文化。文化观念端正,人是文化的产物。当人类在面对不同文化系统,最端正的一种态度: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18.两种心态:全盘西化(五四),全盘化西(新儒家)。当代新儒家提出了近百年来最健康的文化方向。19.五四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就要把中国文化打倒。这是一种偏激的思想。用心极其险恶!

20.认为人的心灵是死的,五四的思想贯穿中国文化系统一百多年。21.儒家真的是用真生命顶上去。整个读经教育就是新儒家内圣在外王开出的表现。

22.道德意识是人类最根源的一种意识。牟先生说,儒家是正盈正圆,佛家是偏盈偏圆。23.牟先生对宋明儒做了大量文献的工作,所以牟先生的论述是铁定如山。 24新儒家三圣: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熊十力先生一生讲学,门徒众多,有三大高徒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其中又以牟宗三先生为集大成者。25.牟先生对儒家的学问,尤其是宋明儒学,涉猎大量的文献,耗费数十年心血而作儒学巨著《心体与性体》,厘清了宋明儒学的分际,并让困扰学界百年的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异同有清晰的判定。对于道家学问,牟先生以魏晋名家王弼、郭象、向秀注老庄为核心,上溯先秦道家写成鸿篇巨著《才性与玄理》,对于佛家的学问牟先生透过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天台判教”思想对佛家内部的各个系统做了关键性的厘清。对于西学,牟先生独立翻译康德“三大批判”,并系统消化找到了东西文化汇通的方向,并写了《现象与物自身》《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圆善论》等世界重量级哲学巨著,为人类文化的融合指明了方向。26.儒家的学问表面是一,其实是多。27.读牟著的心态:看不懂的地方要不厌其烦的反复看,要老实大量。


     牟学入门二期第三讲:道中书院讲师团团长薛春黎老师——《沉沦之途与生命的奋进》 

现场速记如下:

1.为人为学三层进路:立本体;开工夫;证境界。体贴自己的良知,良知是本体。不从本体开出来的工夫,不是真工夫。不能开出工夫的本体不是真本体。
2.从根源处努力。努力本身并不可贵,可贵的是我们从哪个地方努力,努力的动机。我们的努力要走向哪里?3.王教授说精进的源头要单纯。工夫最终还要回到精进的源头,精进的源头是一。源头是良知,性善。从这个地方才能说,我是真我,工夫是真工夫。

4.沉沦之途:没有觉醒的努力,也是一种沉沦。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上学多年,自以为努力的买书,读书,看似不同流俗行为,但如果心里是蒙昧的,只是陷溺其中。你以为你在努力,其实只是看似发奋的沉沦。现实中追逐的东西不一样,但背后的精神都是一样的,都是糊里糊涂,没有看见本体,没有睁开眼走路。5.人类的各大教的根源意识是来自于现实中的艰难之感。理想正是要解决此种艰难之感。6.在升学与复读之中有一种艰难之感,所幸自己心态摆得正,盈科而后进,学不会就继续学,在上学的这些年收获了一点耐心,板凳要坐十年冷。7.人之病痛有三:生理的欲望;心理的追逐;学问功夫的执著。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和欲望在自身一念之间,从身体起念到心理追逐。儒家提醒我们要透显本心,道家提醒我们凡事不要太过分,要回归最初的纯一。8.一个学生的本分:凡是人类有的学问都应该有一个整全的学习、整全的思考。9.《论语》讲,在现实生活面对艰难之感,要守住底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的至高的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看完文学的艺术后,感性层次上能激发人的内心无限的、暖暖的感动,此乃感性之美;科技层面的东西让人感觉内心不起波澜,有一种冰清玉洁的冷静的美感,此乃理性之美。

11.第一层是先要为自己,《论语》讲要克己:克己之私,节己之欲;为己之真心,就是修为自己。生命的奋进,首先是为自己。接着推己及人,扩而充之到四海之民。12.做工夫,两种工夫:本体的工夫,由良知本体显发,扬善;助缘的工夫,严格管理,惩恶,打掉习气动物性,勇士断腕。养心为大,心为大体,口腹四肢为小体。先立乎其大。

13.我们来这里是学智慧的,体贴背后的大生命。要有感受,刻骨铭心的感受,这是最有可能接触生命的实感的,是最有可能遥契圣人生命的。最好的感觉是“无感觉”。孟子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当下默然,默契道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14.拼命读经典:以命换命,以自己的真生命体贴经典背后圣贤的大生命。在诵读经典、看理论过程中所生出的生命实感,可以遥契圣贤的生命。

15.仁之觉醒,生命的实感,存在的呼应,《诗经》里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呼应“天行健”;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呼应“君子以自强不息”。

16.牟先生说:讲文化,要有情怀;讲学,背后要有理性的架构表现,思辨理性的发用是必须的。17.证境界。圣人是人之中的佼佼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要平天下,先平自己。要平自己,当平心。

18.牟先生说学习与读书:一要凝聚心志;二要透露真性情;三要尊师重道。目的:做真人。生命通达学问通达,学问通达生命通达。

19.尊师重道的本质:师生之间的慧命相续。20.做学问,要有文献的工夫(多读经典);要有一点洞见的智慧(生命的感应);要有逻辑(思考力))。21.牟宗三先生38岁的《自立铭》体念民艰,常感骨肉流离之痛;收敛精神,常发精诚恻怛之仁。敬慎其事,宜思勿忝厥职;勿悖祖训,宜念完成孝思。理以养心,培刚大正直之气;孛以生慧,聚古今成败之识。闲邪存诚,勿落好行小惠言不及义之讥;常有所思,庶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陋。忠于律己,於穆不已,凭实践引发天趣;恕以待人,团聚友朋,以共业引发公心。须信己立立人,必本历史文化;任凭邪说横行,不背民族国家。22.牟先生说:索性我读了一点圣人书,渐渐走向圣贤之道,不至沉沦。读经典就是生命不甘沉沦而觉醒后的奋进!诸君好好读经吧!


    牟学入门二期第四讲:道中书院宣导讲师胡小芳老师——《我读牟著:心返境转,“分定”安然》

现场速记如下:

1.我们来道中书院学习,在书院师生的夹持下,动力十足,而回到现实生活,就很容易懈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生命还没真正的觉醒。

2.牟学班的学习是不是感觉“艰难”,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哲学十九讲》,其实天下没有难的道理,只是陌生而已。

3. 我在高阶班就看了《牟学四入门》,但是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在阜阳,接触了朱永杰老师,真实的看到学问在他身上的体现。在生活中能够碰到季谦先生、冯老师、朱老师这样的人不容易,要去亲近,要去珍惜。

4.我来分享,并没有准备什么,但是也随时准备着,所谓“物来顺应,廓然大公”。我们讲的是生命的学问,所以不需要专门准备,就是生命真实的体现。

5.学者觉也,觉就是觉醒,学习的过程就是觉醒的过程。这几天,当你凌晨三点听到隔壁班传来的读书声,心灵受到怎样的震撼!6.当你看到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你要知道那背后的努力,朱老师读牟著八年。牟先生展现的学问,是他一辈子的奋斗。我们来学牟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打开自己的眼界,能让自己的生命挺立起来。因为是人,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人!

7.《圆善论》读完后,就记得两个字“分定”,记住才有懂的可能。《孟子》:“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分定”,你的本分注定如此,本该如此!这两字在一路宣导中带来满满的力量。

8.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性,最终都能自我教育。道中书院的背后是孔孟的精神展现。

10.要想更好的契入哲学,契入孔孟的生命,要有一个好的底子。有了生命的沉淀,就能更好的契入牟学,那就需要多读经典,见道,时刻在道上。

 11.经典中记载的是天地人生的道理,是圣贤的智慧凝结,亲近经典,亲近圣贤是用来唤醒自己,启发良知,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12.随时返回自己的本心本性,感悟真实的生命。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恻隐之感,不忍心孺子落井,实实在在,那就是“情”,情者,实也,那是本心活动的外在表现。读经典,读牟学,就是在人性那一点几希处着力,去存养和扩充自己的良知。

13.《理则学》中说: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14.“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动,竦动,警觉,必须在心有对抗处警觉,要有忧患意识,也要踏实地在事上磨练,在现实的限制中不断奋斗,精进不息,这也是人之为之的尊严所在。

15.做学问、做事都一样,没有讨巧的地方,只有一条路:老实、大量!但老实大量的方向不一样,结果不一样。


      4月16日,牟学入门精进班(第二期)第五讲:道中书院特约讲师朱永杰老师——《当代新儒家的理性成就》

现场速记如下:

1.什么是儒家,什么是新儒家,什么叫当代新儒家?三者有什么区别?我们要了解其中分际。

2.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有核心表现,有外围,有主干,有枝叶。所谓的九流十家,其中道儒法墨,成系统。

儒道都是针对周文疲敝,根源于人性。

区别:儒肯定礼乐制度,道否定;儒正面看人生道负面看。

儒道是主干核心,把握住儒道的核心,就把握了中国文化。

3.两汉:经世致用,注重事功。魏晋,对两汉的理性反抗,大谈道家玄学。玄,指道的双重性:无性,有性。无:无限妙用。有,定用。玄,深。隋唐,佛教的发展达到高峰。中国主流文化儒道两家,与佛家很好的交汇。

4. 为什么佛教在中国能发展得那么好?道家的无与佛家的空,可沟通。道家,化掉造作与执着。佛,从缘起性空说起,人生苦空无我,要去无明。般若学,讲空理。中国的文化心灵,很好融合了佛,并开宗立派。天台宗、禅宗(当下即是)。

5.宋明时期,儒家心性之学。机缘:受佛老表现的光彩刺激。但佛教的教义,决定了归宗他的人不需要对现实的家国天下负责任。不关心现实并不影响他的教义,因为他就是要去掉现实的牵扯。混乱期,五代十国。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反省。重新看待人生,重新建立人的主体性。宋明儒学:立人极。

6.清朝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最堕落时期,来源于政治高压。异族统治,少数统治多数,无安全感。知识分子不能再做高明的超越的包含治国平天下情怀的学问,只能讲考据训诂的小学。中国思想文化向下堕落。

7.民国时期,显学是以科学民主为主的西方文化,中国心性之学遇到冲击。科学本身没问题,但不能用科学否定另一种学问,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德之学。科学不能笼罩一切,应用于客观世界知识,不能应用于主观道德。要把科学的位置摆正,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8.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导致中国知识分子的肤浅。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保守主义者,保住守住中国固有的文化。但如果没有把握住文化的本源所在,这种保守是习惯性的保守,最后努力白费。第二种态度:西化的态度。代表人物:适之习美国自由主义,用一方打倒另一方,主张全盘西化。另一种,激进的态度,革命。

9.最后一种,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从中国现有文化的表现,回归到根源去思考。面对西方的文化成就开新,开出科学和民主。这是面对外来文化应该有的态度。代表人物: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张君劢。牟宗三(学问最为完整的,最可靠扎实的),唐君毅,徐复观。做哲学的工夫,就是做文化疏导的工夫。

10.孔子,外在的形式有其根源——仁。人而不仁,如礼何?指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人禽之辨),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特质(夷夏之辨)。

11.孟子,用性善论证实人禽之辨。建立理性架构,十字打开,更无隐遁。用四端之心,开出纵贯线;以不忍人之心而有不忍人之政,开横贯线。荀子:用外在规范,达到让人成圣成贤。孟子:重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圣王之道。孟子,从正面说,重视无限性。荀子,从负面说,重视有限性。人既是有限又是无限。

12.先秦道家,针对周文疲敝,负面说。老子,化掉执着,以无为本。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

13.牟宗三先生用词精确,能很好表达词语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14.魏晋玄学,对两汉经学的理性评定(反抗)。课题,汇通孔老。目的,给道家争地位。王弼,以无汇通孔老。王弼:圣人体无。予欲无言,把无展现在生命当中。无是不可言说的。郭象向秀,迹冥论。人生的表现皆有所本。迹和本是一体的。老庄重视“忘”的工夫。忘,对功业不要起执着,回到心灵的无限之状态。在圣人身上得到体现。对人生的归宗,还是以儒家圣人为标准。

15.宋明新儒家。缘起,对五代十国社会混乱的反省。对社会有所感觉,对时代有感受感触。感触大者为大人。你有感了,有没有动?课题,围绕成德之教,贞定人性尊严。牟:挺立道德主体,建立价值之源,莫过于儒。假如不肯定人,那么价值该往哪里落实?

16.没有很好的思想文化做纲领,那政治制度是无根的。民主制度,背后的精神是人权自由平等。

18.民主,人民当家做主。在遇到问题时,以宪法作为标准。宪法是客观合理的。宪法谁来制定?人民代表。民主制度是最后的政治形态。

20.哲学的重要性:从根源上汇通思想文化,使人类理性表现都为人所用,正德利用厚生,一切文化的表现都是人类理性“所谓”。

21.消除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人类理性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各有不同,价值不同,使各个文化系统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物尽其用。


编辑:(助教)吴伟宏

审核:(教务长)守真

相关图文

   1.原来学哲学、牟著就是把我们的人生建立一个大的钢骨结构,从高处看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牟学入门精进班招生公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