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牟著,学做人:学问通达,生命通达饱满润泽——记牟学入门(第十期)明师授课
编者按:第十期牟学入门精进班由道中书院讲师团成员授课,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现场指路,学员认真听课,以下是现场简短速记:
01
10月1日下午明师授课之一:谢勤老师授课《浅谈读牟著的心态》,速记如下:
1.牟先生在大学时期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熊十力先生。学问和真实生命的呈现,后来牟先生一直跟着熊先生。
第一、对文献非常熟悉;
第二、要有一种“洞见”的能力,牟先生的书籍是把每种学问的根源都抓住了。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把中西文化说清楚了。
第三、要去遥契圣贤的生命,遥契“性”与“天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到无言的状态才有心动的感觉。
2.做学问要有:
第一、汉子气,斩断一切,敢于放下一切,只注重生命的成长。
第二、逸气,拿得起放得下。放下外在的东西,充实自己的内在。
第三、对现实的不安不忍之感,升起一种宇宙悲怀。这是一个不鼓励的时代,牟先生说“挂了空,拔了根”,只有悲悯自己才能悲悯大众。
3.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心理呢?
第一、朴素生活,三好学生“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当下即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道理都是相通了,圣贤的心灵与我们是相通的,每个人应该都能读懂的,为什么会读不懂呢?因为我们光明心被蒙蔽住了。我们要通过读经典、看牟著,不断地读,一遍一遍洗刷我们的心灵。
所以不懂皆是因为不熟悉。圣贤是愿意做功夫的庸人,我们是不愿意做功夫的圣人。
4.神秀和慧能一个看到现实的尘埃,一个看到超越的光明。这两种功夫我们都要做。
一杯水里面有许多杂质,通过读经典一遍一遍磨练,这个杂质会一点一点的消除。所以读牟著是提升我们的高度,不断往上走。所以要把自己时时反归于道,与经典相感应就能与天地相感应。圣贤是为天地代言的。
要时时回归于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难的,只是你自己把它看难了。从自己心性上做功夫,直面自己。
02
10月2日下午明师授课之二:范琳老师授课《牟著为教育指明方向》,速记如下:
1.人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1%的光明性太弱了,99%动物性太强了,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也几希”。
王教授说“我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讲读经,我是用读经的方法来解决教育的问题。”我不是做了一个梦,起来了就讲读经,而是由这1%扩充到100%。
2.通过康德的哲学不一定是好哲学,不通过康德的哲学一定不是好哲学。康德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牟先生是中西哲学的集大成者。
第一、实践理性:具有优先性。实实在在去践行,落在生命的深处。心在运动也是实践。“才动即觉,才觉即化”。
第二、思辨理性。牟先生用西方的哲学用语讲清楚中国哲学的意义价值。这就是牟先生的贡献。
03
10月4日中午,特约讲师阿博老师授课《浅谈读牟著的心得》,速记如下:
1.牟先生有三种理解:
第一、感性的了解(一种感觉)
第二、知性的了解(搞明白他的意思,知其然)
第三、理性的了解(汇通,探本求源,知其所以然)
2.会通中西:
益:增益,增加过来的东西。下面器皿,上面是水,多的东西都溢出来了。(“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这才叫做“会”。
“会即不会,不会即会”中国文化就是有时说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学
问。
通:达也,四通八达,往来无穷谓之“通”,通者:澈也。
中西文化什么时候能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种状态,是要靠西方还是中国?中国。
3.大人:大人虎变,大德者。
君子:君子豹变,主动的,理性的。
小人:小人革面,洗心革面被动的。
04
10月4日晚上明师讲座四:兰海东老师授课《唤醒纵贯意识,牟学带给生命的十字打开》,速记如下:
1.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家:知其不可而安身立命;
王教授“遇到挫折但从来没有挫折感”。尽义而后知命。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命在呐喊,我们要做一个正真的人,要做一个大人。
王凤仪“闻道不行道,是天下第一大恶人”,在我们生命中要去一点一点践行它,我们的生命是饱满的,让干枯的生命润泽起来。
2.王阳明临终前说: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学问通达,生命通达。
所以要做一个人,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05
10月5日下午明师授课之五:陈亿挺老师授课《道德哲学宇宙之巨人——牟宗三》,速记如下:
熊先生:一辈子讲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著作《新唯识论》,有三大弟子:
智者:牟宗三,精微(道德意识宇宙),是文化最核心,最精微的地方。
仁者:唐君毅,广大(文化意识宇宙)
勇者:徐复观,犀利。
1.表达心性义理
儒:实有论,从道德立教,光明启发光明。“我欲仁,斯仁至矣”,单刀直入。
释:空理,唐朝佛家兴起,宋明儒“辟佛老”。
道家:玄理,“致虚极,守静笃”,矜持造作。
2.发挥外王新义
民主与科学(政治):孔子以前是贵族专制(一群人),到秦始皇废除专权,君主专制(一个人),到民主专制(天下人),解决了政权归属问题。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来自于古希腊,来自于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时代已经发展成熟了,到康德进一步高度提炼,逻辑认知心灵,(有限心归属上帝),牟宗三(归属道德心灵),良知收放自如,良知坎陷(两层)解决归属问题。
希腊:客观精神
中国:主观精神
3.疏导中国哲学
尧舜时代,人民都被尧舜的境界所感化,天下大同,
先秦:返璞归真,提升人文,法家反对人文,要点出制定规矩的核心。
周公:据事之范,制礼做乐。
孔子:摄事归心,点出礼乐的核心,仁德之教,提出“有教无类”。
两汉:崇尚经学,用学术指导政治,政治指导经济。不纯粹,孔孟真精神没有彰显,导致三国时期儒家收摄不住人心。到了魏晋、南北朝道家兴盛,(讲“无”)。
隋唐:佛家兴起(讲“空”),首先传入空宗,中国五六百年吸收佛家,开宗立派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典型模范“玄奘取经”。
五代十国:欧阳修《新五代史》,贬斥冯道,无耻老徒,忠臣不事二主。
宋明:周张程朱陆王,拨乱反正,表彰儒家心性之学,上学而下达。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真正儒家精神,在宋明大放600年。
晚明三儒: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努力开出外王事业。
清朝:专家之学,近300年民族文化都受到挫折。
佛家是客人,儒家是主人,道家是仆人。
当代新儒家:“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吸收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重“德”,西方文化重“智”。道统的继承、学统的开出、政统的完成。
4.消纳西方哲学
西方三大文化源头:
古希腊:科学哲学
古罗马:民主政治
希伯来:宗教神学
吸收西方文化,消纳西方文化。吸收佛家文化使用道家做桥梁,吸收西方文化靠康德哲学,经过康德的哲学不一定是好哲学,但不经过康德的哲学一定是坏哲学。
真:知识
善:道德
美:美学艺术
康德提出“道德的神学”,西方重客观精神,到了康德才注重主观精神,西方不能肯定人的价值意义。中国从尧舜注重以人为本,收摄人心之中去。天人合一,“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良知扩充万事万物。
5.会通中西哲学
良知坎陷:主动坎陷,不容自矣,定用(知识),妙用(神无方,易无体),主客合一。
两层存有:无执的存有论(道德),执的存有论(知识)
三统并建、儒释道西、五大哲学。
06
10月6日下午明师讲座之六:特约讲师朱永杰老师授课《牟宗三著作简述》,速记如下:
1.问:学问的最后都要消融,请问您对消融怎么看?
答:消融不是打倒别人,而是消化所有理性的学问,为我所用,让各种学问都融摄在一个圆满系统中。
在做人方面就是要宽以待人,消融一面是客观学问,另一方面就是多给他人留点表现的空间。
人要体谅和理解他人的不易,要看到不同价值,都能给予合理承认。
2.问:理性的运用表现和架构表现有什么不同?能否举例说明。
答:理性运用表现就是直接运用理性指导实践,走向成德方面。(良知)思辨理想负责架构表现。
3.问:如果没有契入生命的学问,就是不切合这个核心?
答:人生命的核心是什么?
本心,良知,仁,都是一个东西。世界是有千万颗心还是一颗心?
一颗心,就是良知,太阳与蜡烛的质,一颗心可以开出千万颗心。做人要有良心!
07
10月7日中午,特约讲师张晓云老师精彩授课速记如下:
道中书院吸引大家的三个方面:
1.物质食粮:食堂师傅平静而欢喜地做一两百人的饭;2.精神食粮:无怨无悔自觉地读书;3.精神一致:大家一直精神抖擞读书学习。牟宗三先生讲没有悲秋,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收获。1.童年淳朴的农村生活环境;2.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3.老师熊十力的指点。造就了一个伟大不朽的人物。
08
10月8日上午明师讲座之八:河南信阳春华学校吴迪校长授课《立德树人 以文化人》:
后记:
为学与为人,首要的条件是见识,亦即人生理想的体悟,此乃“学者”与“学匠”之区别关键。我以为当今之世,足以启导文化的正知正见者,非牟先生莫属。不论追求中国哲学之终极,或开启中国哲学之门径,皆可以牟先生为标杆。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 王财贵教授
编辑:(助教)王宏薇
审核:(教务处)守真
相关图文
1.读牟著,察识真生命,开启真人生,透露真性情,展现真生命,让生命的实感得以呈现!
2.王欢锋:因为是人,所以要真正成为一个人;要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就在新儒家
3.生命之刚健,来源于良知的省察与勃发,得益于心性的扩充与长养,有本有源,故会生生不息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牟学研习班往期信息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