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张舜徽《自学成才论》: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

道中书院文宣部 道中书院 2022-05-22

刘梦溪按语:今年(2011年)是张舜徽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他 1911年8月5日生于湖南省沅江县,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淹贯博通、著作等身的一代通儒。我曾说章太炎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国学大师。章的弟子黄侃,也是当时后世向无异词的国学大师。章黄之后,如果还有国学大师的话,钱宾四先生和张舜徽先生最当之无愧。


正文

自古有国家者,创制立法,多为中人而设。《记》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又曰:“夫礼,所以制中也。”古人所谓礼,自指一切制度仪文而言。定礼之初,不使太过,不使不及,大抵悉就中人所能共知共行者立为法度,高才者俯以就之,低能者仰以求之,而无“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之患。盖人群中以中资之人为最多,故创制立法,悉必以中人所能行者为准也。万事皆然,而培育、选拔人才之法,亦莫能外焉。

自隋唐以至清末,行科举之制达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而事实昭示于世:科举可以选拔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科举。以高才异能,不屑就范,而所遗者犹多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迄于今将百年矣,而事实昭示于世: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旷观中外历史,不少杰出人物,如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层出不已,多由刻苦自学取得成功,不为当时制度所束缚,而超然拔出于藩篱之外。

自来豪杰之士,固未有为当时制度所困者,此其所以可贵也。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此是何等气象!读之令人神往。今夫有志之士,若能奋发于学校之外,黾勉自学,锲而不舍,以卒底于大成,而嘐叨然曰:“待学校而后兴者,凡民也;豪杰之士,虽无学校犹兴。”岂非廓然开朗、有志有为之伟丈夫哉!

士之立志奋厉自学,欲有所成者,非特不可高视阔步、睥睨一世也,而必小心谨慎,卑以自牧,埋头刻苦以求之也。荀卿有言:“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岂不信然!

自来魁奇之士,鲜不为造物所厄。值其尚未得志之时,身处逆境,不为之动,且能顺应而忍受之。志不挫则气不馁,志与气足以御困而致亨,此大人之事也。盖天之于人,凡所以屈抑而挫折之者,将有所成,非有所忌也。其或感奋而兴,或忧伤以死,则视所禀之坚脆,能受此屈抑挫折与否耳。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今豪杰之士,诵斯言以自奋厉,克底于成者,何可胜数!其具体国经野之才,济世安民之略,如历代大政治家之所为,姑置勿言;言其刻苦治学,卒成一代儒宗者,若明代大思想家王艮,一灶丁耳,处境贫困,而志学益坚,自强不息,后竟成为明代理学家开宗立派之人物。清初婺源汪绂,自力于学,家贫无以自活,乃之江西景德镇,为烧窰者佣工,以画碗自给。旦夕作苦,不废读书。后竟著书数十种,教书数十年,成为远近仰慕之大师。乾隆中,江都汪中,幼苦孤贫,随母行乞于外,稍长,入书肆为学徒,因乘暇取店中书读之,因得博览群书,学识渊广,终成为当时第一流通儒,为世所尊。

若斯数家,特立拔起,可谓豪杰之士矣。近世列邦人才辈出,其出身工农,不经师授,而成为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者,尤不可胜数。有为者,亦若是。士患无弘远之志,不能耐苦耳。苟有志于斯矣,而能济之以毅力、恒心,积微末以至高大,何往而不可以自成其才哉!

相关链接

  1.钱穆:紧敲木鱼——生命之广大与悠久

  2.钱穆:新亚书院校歌和新亚学规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历年来主要宣导和推广活动概要汇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