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否极泰来,枯木逢春
李丽君老师精彩的分享:
我今年七十三了,按照古人的说法人生有两个关口,七十三,八十四。我已到了暮年还来学习。我自己就像一颗老树根,我这个老树根已经枯了,但在中华五千年的经典雨露的滋润下,我觉得我这个老树根的枝枝叉叉又好开始生长发芽了。它会长出许多新的根干出来,而那些根干就是我们未来的孩子。
我来这里学习真的是带着生命来学习的,用生命来学习生命的学问。
但是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候有很多感想也写出来,想要记下很多东西也记不住了,这里真有点无奈。
按照易经的卦象来说,我就是复卦,阴气已经达到几点了,但是阳气很快就会回来,光明很快就会再来,否极泰来,枯木逢春。
我今天来学习,站出来分享就是以我的年龄来给大家做个表演,向大家说明,人要想学习,长进生命什么时候都不晚,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年青人励志追寻生命的学问。
所有的经典都是天书,天地之书,宇宙之书,《论语》更是天书中的天书,其他的经书都在解释《论语》,所以为什么王教授在提倡大家要先读《论语》,这部天书要常常读,常常读,读到心里去。净空法师说:“人一生都在研究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
人只有懂得了天地宇宙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做人,才能人心合于天心。
朝闻道,夕死可以,我这次来学习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来的。(2015/11/30 李丽君)
张宁洁:人是人,不是物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孟子的性善论,以及教授讲“性善是不容反驳的”的思路合理性问题。教授的文章《为什么性善是不容反驳的》《孟子性善论》之前已看过很多遍,但都是概念的直灌,于自己的思考而言仍是模糊。此次再翻,不禁疑窦横生。新儒家肯定性善论的进路只是在对人性二字的解释上,把人性定为纯道德性的那面才叫人性,称为超越层,其它一切全为现实层。以此用一个分析命题,双重肯定性善论。以此我觉得这种说法甚是投机取巧,尽从字义的空隙做工夫,只不过自圆其说罢了。因此觉得性善论与其它人性说,性恶论,性不善不恶论相较并无特别之处,亦显不出它的超然优越。遂后产生了另一种猜想,中国古人千年来遵循孟子性善论是否因为相信人性本善更能教化民众福泽后世,而故意为之,而人性本身无善恶之分呢?
另外,按孟子“乍见孺子降入于井……”的例子,真是无可辩驳,人直接摒弃了逻辑的思考而进入一种心灵的契会,无需多言,与儒家心性之学似乎更为契合。而新儒家逻辑的说明方式似把性善论拉了下来,与其它人性说平面化,更降低了人性善的意味,我很是为自己的这些想法而疑惑。
后又观蔡仁厚先生《了解儒家学问的几个要点》,顿觉豁然开朗。“人是人,不是物”是句无比庄严又含义丰富的话,中西方文化学问的特质高下也在这里显出。“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怵惕恻隐之心而已矣。”中国文化把人看作万物的灵长,赋予人无限庄严高贵的意义,以人禽之辩为起点的性善论,高度远非其它人性说所能相比,只此一点,便立分高下,不禁对中国学问升起无限感慨之意。对自己既为人身,生于中国,闻听圣法感到无限幸运,亦沉浸于孟子性善论的光明通透之美,心中久久回味着那句“人是人,不是物”,悠悠思古之情顿生。(2015/12/7 张宁洁)
道中书院·2016年“师资研习”冬令营招生公告,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