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改变?因为你能忍受穷呀
李婷(化名)曾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背靠政府部门,福利待遇都不错。
名校毕业的她,当初为什么选择这家企业呢?
一是可以解决北京户口。
二是相对于其他同学选择的体制外工作,起薪算高的。
但工作几年后,她才发现,涨薪极慢,不看绩效,只看工龄。工作5年的她,月薪只有几千块;而此时同龄人中年薪三五十万的已不是少数。
起初,李婷还能安慰自己,工作不忙,可以兼顾家庭。可等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再也待不住了,跳槽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薪水翻了一番。当然工作也忙了很多,更有挑战性了。
在北京,我俩一起吃饭,她和我分享很多同事的故事,她们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名校,不乏北大、清华学子,可是毕业多年后回顾,真是应了那句戏谑之言——高考成为了她们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为什么不行动?
太累了,我不想折腾。
李婷曾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张梅梅,俩人还是高中同学。自从李婷离职后,两个人来往越来越少了。最近,张梅梅怀二胎了,李婷问她:“那你换房子的事情怎么办?”
原来是这样,张梅梅一家三口和婆婆一直住在50多平的房子里,最夸张的时候,这么大的房子住过一家6口人。
张梅梅的起点并不低,和老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毕业后分别进入了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但因为“懒得折腾”,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畏惧压力,买了小房子。
张梅梅夫妻二人购买第一套自住房的时候,俩人因为都在体制内,住房公积金很高,可以贷款不少,但是婆婆怕自己儿子压力大,只同意每月还款的金额是两人住房公积金的钱,多一点也不允许贷款。
当时,李婷也正在买房子,劝他们,“我们不需要买大房子,但最起码要两居室,这样有了小孩,不用换房了。你买一室的房子,用不了2年就要换了,再说增加十几平就2房了,首付30%,多贷一点,赚钱的动力也足一点。”
但是张梅梅老公也是求稳型的,想到还贷的压力,他们最终还是买了一室一厅的房子。李婷买了两室两厅的房子,现在还住着。
不愿折腾,错过了最佳换房时期。
生完小孩后,李婷就考虑买学区房。
平常没事,李婷经常看房产方面的资讯,也混迹一些买房的群,隐隐约约觉得房价要涨。2015年,她把学区房提上了日程,但老公认为经济压力大。夫妻二人权衡后,决定买个小的,解决落户问题即可。
那一段时间,李婷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跑去看房子,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
李婷看房子那会,张梅梅也一直想换房子,因为平时婆婆负责照看小孩,住在客厅,空间太小,生活不方便,经常吵架。但身边总有人说房价会降,她有点犹豫,一次都没有去看过房子。
现在,李婷买的学区房已经涨了100多万。最重要的是,用很低的首付解决了孩子的学区房问题。
等房价涨了之后,李婷又劝张梅梅,现在也是换房子最好时机,虽然房价涨了,但是你手里的这套小房子也涨了很多,卖掉付首付可以买一套大房子,无非贷款多还点。
张梅梅又说不想多贷款,还说换房子太麻烦了,还要搬家。没有多久,限购政策也出来了,想换二套也首付70%了。
她能忍受生活的苦,
但忍受不了折腾的麻烦。
李婷劝她:“要不你租一个大房子吧,现在住的房子租出去,孩子也大了,不能老在客厅里和奶奶睡上下铺的床。”
张梅梅说搬家太麻烦了,万一房东不租给房子了,要老搬家。所以,租房这事也就算了。
李婷看到北京房价大涨后,分析房价走势,按照事物发展规律,一线涨价之后就是二线了。于是她动了把爸妈的老房子换到家乡省会的心思,也可以兼顾爸妈的养老问题。
她想到张梅梅和自己是一个省出来的,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还和她分享了很多自己收集的人口数据。李婷说:“你既然不在北京买,手里这几年的积蓄就在老家省会买一套。”张梅梅虽然频频点头,又觉得太折腾了,犹豫不决。
今年过年期间,李婷利用小长假+年假的时间,完成了原定计划。张梅梅一方面佩服李婷的说做就做;一方面又觉得李婷太激进了,私下跟其他同事表示对她的做法并不看好。
李婷跳槽进入互联网公司后,公司文案工作挺多的,她想张梅梅也是名牌大学新闻系毕业,问是否可以兼职?根据文案质量给予200、300、500元不等的酬劳。
结果张梅梅说晚上回家孩子比较黏她,折腾一下9点多了,洗漱10点就很累了,写不了。而李婷都在孩子睡了以后,打开电脑写稿,经常忙碌到1点多。
后来,她们俩就不怎么联系了,直到最近张梅梅怀二胎,有点焦虑,找李婷抱怨。
这次李婷也没有客气,说:“我也不劝你了,反正没什么用。”
最后,张梅梅反思一路走来,总结,“我一直没有改变,大概对穷的忍耐度高吧,能够忍受低工资,能够忍受住在小房子里,能够忍受婆媳关系带来的不便,却很懒惰,不能忍受改变折腾受的苦。”
赚钱的机会很多,
就看你要不要。
李婷说平常参加同学聚会,前三年大家看不出来差距,但5年、10年后,差距就大了,并且是不可逆的。
对于张梅梅的人生经历,我和李婷的看法倒不一样,张梅梅在北京应该属于发展还不错的,有户口,有小房子,不用为孩子入学问题发愁。
这里多说几句,对于事业单位、国企这样的好工作,我认为仅适合家庭条件好或者能够确定找到条件好的另一半的人去选择,很多父母有钱,不想让孩子太累,求稳定。
而对于我们普通家庭出身的小孩,还是需要折腾才有更多的机会。这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人家父母给他们提供了高起点,那么经过我们这奋斗的第一代,也给小孩创造更好的条件。
那为什么张梅梅工作不努力,还有这样的结果呢?我想这是她大学之前,好好读书取得的成绩。
每个阶段的努力,多少都会反馈在生活上的。
如果张梅梅就认命了,接受现状,也没什么,可是曾经那么优秀过,怎能接受这样的落差呢?尤其参加同学聚会后,她喊李婷出来,痛哭了一场,同学中有生了二胎,还做到企业高管的。
李婷说大学真是一个起点,她还有一个同事,中央美院的,只负责一些简单的设计工作,也是抱怨工资低。
李婷就建议:“你这么好的功底,可以业余时间办个小的美术教学班呀。”
不过同事嫌麻烦,也没有去考虑这条路。刚开始赚钱,哪有不辛苦的,起步最难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赚钱的机会太多了,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胜任?愿意不愿意付出行动?
走心奋斗的人都有很多机会,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苦、自律。
这次聊天有点颠覆我的认知,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是战士,非常努力。正因为努力的人太少了,我们稍微一用心,就能取得成绩。
这次在北京,我发了一个朋友圈,一个读者,北师大的在读博士,问我有没有机会见面?我发她酒店地址,她就来找我了。
这个姑娘,本科也是在一个很普通的学校读的,但学校里有一个项目,大一大二修完学分,大三就可以找名校的一些实验室去跟着老师做研究了。
她联系了北师大的老师,她每天早晨5:30起床,开始写论文,她说要保持写作的感觉,她们发一篇论文,奖金1万,还有奖学金。她非常努力,也发了不少文章。
她每天至少8小时用在科研上,剩下的时间,也会找一些兼职,她从大二就看英语paper,英文功底好,就找了很多翻译专注的活赚外快。每年暑假,她也申请去国外的实验室实习。
她说很多同学,都特别能赚钱,听她讲下来,我发现这些95年左右的小孩,头脑太灵活了。
穷人为什么赚钱难?没有资源和机会是最直接的,还有就是有机会也看不到,只盯着眼下的生活困境。
可是李婷说刚出校门时,我们谁都没有本金,但年轻,有劳动力,应该好好奋斗,快点实现原始积累。
我们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真正自律,能吃苦的人太少了,有很多人都是对生活诸多抱怨,但提到奋斗,就没有行动了。
只要你能狠下心,对自己高一点要求,很容易脱颖而出。
到底忍受穷带来的生活之苦,还是忍受短暂的奋斗之苦,就看你选择什么了。
想明白了,要么开始奋斗,要么接受现状,不抱怨。能够接受一辈子就这样,也是活得明白的人,总比一边焦虑一边不行动的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