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艺术趣味|以前附庸风雅是饭桌酒局吟诗作对,现改讲段子了
42种
= 消 失 的 艺 术 趣 味 =
孙琳琳
……
艺术趣味从不固定,与今天相比,每一个昨天的趣味都是传统
与传统相比,每一个今天的趣味都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无关好坏,只关乎时代变迁
……
1. 以前的艺术家注重发展通才,如达·芬奇,在天文、物理、建筑、军事、机械、水利、地质方面均有建树,甚至还发明了一套心脏修复术,他非常精湛的绘画只占用了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时间;现在的艺术家多是专才,只能弹钢琴或刻版画,且领域越来越细化。
4. 以前中国人爱看戏,从慈禧的御花园到乡间的草台都有观众聚精会神地听;现在中国的戏剧团是最多的,可惜属于戏剧的舞台和观众却很少,歌剧团没几家,歌剧院却越来越多。
7. 过去艺术家的作品进入美术馆是荣耀的事,是一种待遇;如今美术馆收费办展,越来越像画廊,而画廊为吸引客源使尽浑身解数,倒是越来越像美术馆。
8. 相声从讽刺的艺术变成胳肢人的艺术,以前相声是调侃生活的密码,现在是偷了网络调侃生活的密码。
10. 以前电影里的男主角是硬汉,如高仓健;现在受追捧的是花美男,如“最佳粉红系男生”冈田将生。
11. 含蓄优雅之美消失了,代之以性感诱惑之美。
12. 以前的摄影,更讲究人文关怀的艺术趣味;现在的摄影,依赖于制图软件和修图软件,更讲究视觉冲击与视觉嫁接趣味。
13. 以前附庸风雅的方式是在饭桌酒局上吟诗作对,现在改讲段子了。
14. 以前跳交谊舞是年轻人的娱乐,现在是广场上、大桥下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活动,年轻人都去练瑜伽、肚皮舞、钢管舞了。
16. 《名作欣赏》流行的年代,有大量的文章教人如何细细读一首诗、一篇散文、一本小说……现在流行的是腰封趣味,靠名人推荐语吸引读者。
18. 以前的艺术家只管画画,如果说要走什么流程,那只有请三五好友品评的欣赏流程;现在则是营销化,办展览有一套标准流程:请策展人、写评论文章、出版画册、办开幕式,等等。
19. 以前中国人通过印刷品和复制品,教科书式地了解西方经典艺术,虽是二手信息仍如饥似渴;后来中国人有条件去罗浮宫、普拉多博物馆、乌菲齐博物馆,看真迹成为热门的事;现在大师真迹直接来中国,送到面前供你欣赏,很多人对原作的热情反而冷却了。
20. 以前收藏书画是文人趣味,吃工资的邓拓也可以收藏苏轼的《潇湘竹石图》;现在只有富人才买得起顶级书画,收藏变成装修趣味和投资趣味。
22. 以前艺术家也具备戏剧中的形象和人格,梅兰芳研习书法、绘画,也是个矜持、乐善好施的人,他的做派是艺术家做派;现在的演员在戏外就抽离了角色,代言不相干的产品,出现在不相干的社交场合,他们的做派是成功人士做派。
23. 古今中外的艺术,歌颂劳动者都是重要题材,墨西哥艺术家里维拉就曾耗时三年为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创作壁画《底特律工业图》;现在的艺术对劳动者的审美已经消失,劳动不再与光荣、崇高、豪迈的美比肩,谁还会去歌颂出卖体力的劳动者?
27. 以前的画家为时人画像,其中不乏青春已逝的中老年女性,除了富可敌国的卡特琳·德·美第奇肖像,也有泰奥多尔《嗜赌的女人》这种引起强烈共鸣的穷苦老妇画像;现在虽然也有人偏爱残破的容颜,但已是少数派。
29. 以前像雕塑这种耗时耗力的艺术品多用石头、青铜等坚固的材料制成,务求亘古长存,因此我们今天才可欣赏到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奴隶”;现在的很多艺术品虽然制作过程繁琐,但仍只保留一小段时间,如克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用粉红色聚丙烯布包围一座岛。克里斯托说:“比起创造将要留下来的东西,创造将要消失的东西所需的勇气要大得多。”保留艺术的方式变了,从物质实体变成了文献记忆。
31. 以前谈论艺术家,谈论他的作品和八卦;现在谈论艺术家,谈论他的身价和八卦。指着一位艺术家说:看!那就是蔡国强!口气跟说起爱马仕包差不多。
33. 以前流行的漫画是连环画,《小马过河》也好,《三国演义》也好,讲一个趣味十足的连贯故事;现在流行的漫画是四格漫画,趣味点在于最后一格一定要抖一下包袱。
34. 以前的成功艺术家跟国王、贵族、赞助人、同行玩,现在的成功艺术家跟企业家、官员、经纪人、批评家、记者玩。
38. 以前绘画是绘画,雕塑是雕塑;现在的艺术越来越综合,在一件作品中运用到多种技巧。
39. 为博物馆和美术馆创作的念头越来越少见,大多数人在为展览和销售制作展品和商品。
40. 社会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相应地催旺了艺术品的生产。过去喜爱艺术有点像期待一场邂逅,而现在喜爱艺术只需在大量信息中按关键词检索。
(《新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