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审美还在一个恶俗时代?

诗歌杂志 诗歌杂志 2021-10-05


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蔡元培)


作为时尚群体精英代表的范冰冰自拍中


 ……价值取向和消费观的不同,造成了社会意识上的不同,而这与金钱的多少是无关的

 但现在很多人所谓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木心说:“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想起最近的一件事。 前些日子去朋友家里做客,几个人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人看到朋友的茶具问:“这是什么茶杯啊?” 朋友回答后,他啧啧地说:“哎呀,干嘛还要特意买呢,用喝水的杯子泡茶不也一样喝吗?”

  而看到茶叶,他也一个劲感叹:“ 买那么多茶叶干嘛?喝来喝去,还不是水?还那么贵!喝完只剩一堆烂叶子,太不划算了!”


  他嘴巴一撇强调了一次:“ 反正我觉得不划算。” 

此时冷场,无言以对


  喝上一口自己可心的茶,买一套不算昂贵的茶具,是为了布置一个让人满心欢喜的茶席。如果要算账,可有这么算算:一泡茶7克,可以冲泡20次,每泡最少20分钟,一斤茶可以喝70次,也就是说可以喝460个小时,买的是460个小时的愉悦心情和自在状态。


而且,精致美好的事物带来的好心情,是钱能买到的么?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按说

我们目前的社会

还是有审美的

然而

据目前不科学观测

只不过,我们的审美除了丑

没有别的毛病


中国审美 

还在一个恶俗的时代?


《锵锵三人行》停播。而其中一期的视频里,

全面展示了中国人奇葩审美集锦


实干民族

说干就是干



医疗大国普及医学

户外广告义不容辞



满大街的儿童摇摇车

带有级强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电视养生节目

主打荒诞风格




相信很多时候

在姑姨大叔大妈群里

时不时会收到这样的H5页面

 


看到这样的画面

不坚强一点真的是会流泪


稍微好一点的

是这样的育儿推送


孩子是不是危险我不知道

这个配色还真的是有点

让人视觉脆弱了


任性霸道危险



凝视杀马特过久,杀马特回以凝视


快乐家族也曾经杀马特过

他们埋葬了爱,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张杰


 

 或许你会说,这些都是黑历史,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这样的了!好吧!走出家门以后,看到的会更精彩!

 是的,2017年,国人审美迈向一个新阶段,当年梁思成心心念念的国风建筑,现在变成这样了:

 

 河北白洋淀荷花大观园金鳌馆;坐落于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这只超级大王八,真不愧是网友票选的最丑建筑


  安徽歙县示范总工会幼儿园


家里如果有熊孩子

送到这里应该不错

看俺老孙不分分钟把你吓哭


还有我们吐槽过的各式建筑


这是人民艺术以及仿生学

与大型建筑的完美结合吗

???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苦口婆心地建议地方干部们:应该加强艺术素养的教育,在基本知识考核中,加入审美品质的考核

 所谓审美,必是先“审”而后“美”,神秘的有关部门,请摸着良心回答:“ 你们审过了吗?”



 主持人窦文涛曾在自己的节目中,谈到自己一位来自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家朋友。这朋友自海南游历到北京后所发出的感慨是: 中国仍在一个恶俗的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有“森林式大学”之称,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校园建设却有一种大而无当的粗糙感,风格简单粗暴,与同城名声显赫的武汉大学相比,既无文艺氛围也无精致细节。最标志性的建筑,叫“大学四年顶个球”。


而“球”是中国建筑“艺术”里最为常用的?!



江苏江阴市人民法院(山寨版美国国会大厦)


华西村版美国国会大厦


上海的厨房三件套



再说说身边事:

一位作家记述过身边亲朋的生活:

她在网上晒自己家的一日三餐,土豆、豆角、茄子,看起来挺诱人。只是这盛菜的器具,忒寒酸了点,塑料盆、搪瓷缸、小铝锅、不锈钢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还没吃,已经消灭了一部分食欲。


朋友吐槽她餐具过分混乱和粗糙,“超市几块钱的盘子不至于买不吧。” 但她说:“盘子的目的是装菜,不漏不洒就行了。”


她把女儿穿得破破烂烂,全身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小孩子不懂美,而且长得快,买新衣服是浪费。”


情人节,老公给她买了束玫瑰,她看都不看就扔到一边:“当不得吃当不得喝,还不如买点熟食划算。”


这个“她”,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存在?



中国大妈旅游拍照众生相:丝巾已成新“神器”


作为时尚群体的演员的性感服装





中国式审美,曾经美过


中国式审美,真的不行吗?

相信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会是


美过

而且

美得超前



初唐莫高窟321窟,在敦煌壁画和绢画中,初唐建筑绝大多数也都是通体刷朱。


左:初唐莫高窟329窟;右:初唐阿斯塔纳张怀寂墓出土木构


唐代建筑有多美

看过梁思成的手稿你就知道

之前在清华大学博物馆里有展出

 


宋朝,是最早的极简


宋朝之美,简单、自然、温和

清逸而高雅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皆是浪漫

无处不是禅意,无处不是生活


论极简之美,宋朝的极简遥遥领先西方

甚至影响了后世千百年


宋徽宗 《瑞鹤图》(局部)


好吧,不得不承认

宋徽宗其实不是一个好皇帝

而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宋朝被西方学者认为是

“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宋瓷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定窑,古色古香

定窑白釉十二瓣形洗



钧窑,艳丽绝伦,变化万千

钧窑方花棚


汝窑,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天青釉菊纹碗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哥窑,美在自然破裂的残缺里

冰裂纹瓷器


一册清末小学国文课本

看完之后,甚是惊叹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仪式,有时并不是形式,这是一种虔诚,一种尊重,一种珍视。

随随便便的习惯一旦养成,轻浮以待也是早晚的事儿


至于民国时期的审美水平

随便一个平面设计排版

都美得赏心悦目

 


广告排版的平面设计水平

现在看都不觉得落后

 


即便广告以字为主

也是主次得宜、疏密有间

建议现在的设计师们

都应该好好看看

民国时期的广告



看看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

有设计的广告是什么样的





再看今日街头大街小巷里

最常见的招牌

画风倒是说不出的喜庆



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发出一个疑问:我们的审美,怎么就从各种优雅端庄古典高尚,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今的中国式审美,到底哪里不对?

诚然,这和我们的审美断层有不可分割的关联

经过众所周知的那段集体主义生活,上一辈人刚从贫穷中走出来,能够维持温饱就已经满足,哪里还会考虑什么审美?


但事实上,即便是如今吃喝不愁,要谈审美,也依然是一个道阻且长的问题。



【 实用至上主义 】


 季羡林写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因为注重实际,关注点只会在效果上,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个形式美不美,这并不重要。


 有一名粉丝曾提到过培训机构的传单设计,她给朋友设计了好几个方案,但最终朋友选择的,依然是市面上最流行、也最丑的那一种:



因为对家长来说,培训班有什么优惠、开什么课程、最后交多少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你的传单好不好看?这种问题需要考虑吗?


某某朋友请你设计个logo、设计个海报,你报了个价格,人家还嫌贵。因为在他们眼中,“设计”不过是就是个动动脑子的东西,太简单了,不需要成本。。。


相信很多设计师朋友都会有类似经历,一切尽在不言中。。。你懂的!


如果一件商品,因为其设计感而提升了价格,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价格“不实在”,花这个钱“不划算”。。。


因其深深埋在骨子里的功利性,人们开始对美没有尊重。“美”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值钱,他们也不舍得为“美”花钱。。。




【所谓要脸面,却丢了体面】


 我们中国人其实是非常爱面子的民族,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舍得为“美”花钱的人,当然还是有的。只不过他们花重金打造的房柱子,长的是这个样子:



花费7000万的金河豚

长的这个样子



最酷最炫

最有气势和面子的企业广告

是这样子



 这种花钱买来的并不是“美”,而是“壕”。经济快速增长的这三十年,真正多的不是精英,而是暴发户。


 所谓“ 保暖思淫欲 ”,富起来了,总想显摆一下自己的“ 深厚底蕴 ”。只要能体现自己的壕就可以了,才不管“壕”得体不体面,于是乡镇村内最普遍的户型,莫过于千篇一律的“欧式”小洋楼:



 加上开放的市场引入了国际潮流,一些具有“国际眼光”的人,那颗附庸风雅的心便蠢蠢欲动,一心想要表现一下自己那上了一个档位的审美层次,只可惜,他们对美其实并没有什么追求。


大部分的中国式审美

都以为单纯的加法就是美

殊不知加法以上

还可以做减法




审美的集体无意识


 更多时候,中国式审美的普遍问题在于,不是人们不追求审美,而是对美没有概念。


 你怎么知道在你眼中看起来low到爆了的穿衣打扮,不是人家在出门前费尽心思搭配好的?


 你怎么知道你眼中的“清流”,在别人眼中不是一种俗气?


 在你看来,父母装修的房子真是花花绿绿的辣眼睛;在父母看来,你装修的房子真是冷冷清清太辣鸡!


 钱钟书在《谈俗气》中就已经提出,“俗”这个字眼太主观,不同层次人的审美,不管所处层次是高是低,永远对其他层次充满鄙视。


 而在审美上,我们最欠缺的,莫过于对审美意识的培养。


 我们的美术市场貌似很繁荣,然而那依然是停留在学院、画家和高端市场之间的小众勃兴,真正的大众对“美”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一个无意识的阶段。


大众的教育

没有美术

先知美

而以术为之

即发现美的方法

是谓

“ 美 · 术 ”


可怕的不是审美奇葩

而是奇葩的审美代代相传



 我们没有办法拒绝那些满大街泛滥毫无设计感的商业广告、没有办法拒绝那些乡村欧式建筑,我们所生长、所生活的环境就是如此。

 我们甚至没有权利获取审美的教育资源,学校里老师一句“美术老师请假了”,就能名正言顺地占课补课。就连小学课本,这设计都丑得带不动节奏:


中国的小学课本



日本的小学课本



 我们没有办法拒绝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能做的只有一点一点剔除。所幸的是当文化开始发声,审美也跟着崛起,我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中国式审美到底该是个什么模样?

 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审美会被扭转过来,国外设计师们眼中的中国,也再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关于审美,我们不能改变别人

也不必拥有所谓奢华的物品

可以有的,是提高我们自身

对美的认知




↓ 


链结 

  身体之爱:一串妖冶的女诗佳作… 

   每天练习一次自拍,我们是谁

   爱情观/你治好我的忧郁而后赐我悲伤 

   最情诗②·我是你醒着的狐狸…

   己亥赠品:成年人生存指南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


 •   • 

诗歌杂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