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金瓶梅》:裸体的中国(5)

潘知常 诗歌杂志 2021-10-05



国画《金瓶梅》



裸体的中国

(5)





李瓶儿的道德自虐:

“虐己”抵消“作孽”的人格平衡



  再看李瓶儿。李瓶儿是《金瓶梅》里一个很重要的主人公。论漂亮、论文化、论有钱、论社会给她的待遇,李瓶儿是独步《金瓶梅》之中的。《金瓶梅》里谁都比不上她。《金瓶梅》里谁都有欠缺,或者是不那么漂亮,或者是不那么有钱,或者是性格不那么好,或者是没生小孩儿。


  可是,旧中国所有的女性的所有的优惠条件,李瓶儿全占了。但是,李瓶儿却一直生活在一个道德的自我谴责当中。并且最终也因为自责而死。这个人很可怜。她的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的,但是她的下场却是最坏的。为什么呢?我们会知道,每个人都在努力,李瓶儿也在努力,她把自己的老公害死了,然后嫁给西门庆。可惜的是,当她追求到以后,她对她所犯下的错误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曹涵美长篇连环画《金瓶梅全图》;

  原连载于《时代漫画》,成书于1942年,由当时的上海国民新闻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共500图。它运用图案、木刻等绘画技法,甚至还融入漫画意识。曾经,胡兰成为他写过推荐序。



  她后来的几年时间就始终生活在自责当中,李瓶儿最开始时是做妾,最后的结局也是做妾,但是中间她做过两次妻。就是说在社会上她有两次的正式身份是做妻。在中国做妾是很糟糕的一个下场。所以,中国的女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当妾的。


  潘金莲是没办法,因为武大郎和西门庆比实在是不能比。一个是本县最丑的丑哥,一个是本县最漂亮的帅哥,当然她宁肯去做妾。但是李瓶儿不存在这个问题。李瓶儿曾经是梁中书的妾,梁中书大家知道,是《水浒传》里大名鼎鼎的高级干部,李瓶儿是他的妾,她从梁中书家出来的时候,我给她算了算,最少有几百万的身家财产。



连环画《金瓶梅》(香港)

作者白鹭,出身于连环画世家



  她从梁中书家出来的时候,光夜明珠就带了一百颗出来,还有二两重的一对鸦青宝石,所以,她是不缺钱的。后来她嫁给花子虚,但她觉得没有得到生活的幸福,因为花子虚只是幌子,真正占有他的是花太监,这个事情,她自己也没有隐瞒,例如在第17回,西门庆就曾问过瓶儿:“当初有你花子虚在时,也和他干此事不干?”瓶儿的回答是毫不隐瞒:“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他每日只在外面胡撞, 就来家奴等闲也不和他沾身.况且老公公在时,和他另在一间房睡着……”


  而且西门庆跟潘金莲也说过:“此是他老公公内府画出来的,俺两个点着灯,看着上面行事。”(第13回)。而梁中书虽非太监,但也是年老体弱。在这种情况下,她遇到了西门庆,西门庆成为了“医奴的药”。因此她宁肯跟着西门庆。






  从她的角度,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你看,她有钱也有身份,后来她还生了小孩儿,她最缺的是什么呢?性。她从来没有得到性的快乐。这个时候她遇到了本县第一帅哥西门庆。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飞蛾扑火,“自此梦境随邪,……渐渐形容黄瘦,饮食不进,卧床不起”(第17回)。


  但是,刚才我已经讲过了,人都是鼠目寸光的,她为了追求眼前这个目标,不惜把她的老公给甩了,不惜把她的老公害死。但是嫁给西门庆以后,当她的性的满足基本上平衡了以后,她的道德自虐意识、道德谴责意识就开始抬头了。李瓶儿总是做花子虚来找她的梦,我们看一看潘金莲,她从来不做什么武大郎来找她的梦。为什么她从来不做呢?




现流落于美国的《金瓶梅》精美清代插图



  就是因为潘金莲是没有任何道德谴责意识的,而李瓶儿有。所以,李瓶儿的可怜在哪儿呢?在于她的鼠目寸光导致她犯了错误。而她犯了错误以后,她又没有办法像潘金莲那样过一天算一天,最终她死于自己的道德谴责。所以,三百年前评《金瓶梅》的人就比我们现在评得好。张竹坡说:“夫不有子虚,则瓶儿归西门是无孽之人。”这种作孽的意识就折磨了李瓶儿一生。


  所以,李瓶儿总是做梦跟花子虚如何如何。李瓶儿“梦见花子虚从前门外来,身穿白衣,恰似活时一般。见了瓶儿厉声骂道:‘泼贼淫妇,你如何抵盗我财物与西门庆!如今我告你去也。’被李瓶儿一手儿扯住他衣袖,央及道:‘好哥哥,你饶恕我则个。’”(第59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潘金莲在整她的时候,她一直不反抗。“昼夜抱在怀中,眼泪不干的,只是哭”(第59回)。 “随他罢了,‘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自而厚。’”(第62回)为什么不反抗呢?这就是她的可怜。






  因为在这种潘金莲对她的这种折磨当中,她感觉到了一种道德的快乐。她觉得:过去我折磨花子虚,现在也有人折磨我了,我总算是一报还一报,总算是对得起花子虚了。所以,很多人分析说:李瓶儿怪得很,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没嫁西门庆之前,她比潘金莲手段厉害得多的。你看她除花子虚,除蒋竹山的时候,她的手段真是非常的厉害。


  可一嫁了西门庆,整个儿变成了一个窝囊废。为什么呢?最主要的是因为在没嫁西门庆之前,她是为了争自由,她的能力是正向的,她可以去宣泄。而嫁了西门庆以后,她认为得到自由了,结果却没得到快乐,这个时候,她的道德谴责开始上升了。她开始谴责自己,折磨自己。



国家一级美术师朱新建的《金》系列

  它的出现时让老一辈美术家大为不满和诟议,但朱氏因此走红。不过,2014年他逝世时,报纸标题却是 “王朔亲家著名画家朱新建逝世




朱新建《金》瓷盘;

谁家会用这个盛菜?



  大家知道,中国男性如果是犯了错误,他会怎么样呢?他会去喝酒,他会去嫖妓——例如《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启明,中国的女性如果是犯了错误她会怎么样呢?会自虐。男性是通过惩罚别人来惩罚自己,但是中国的女性没有人可以虐,怎么办呢?虐己。


  这种虐己的意识在李瓶儿身上是非常强烈的。结果,我们就看到了,当潘金莲进攻的时候,她绝对不还手。在李瓶儿的背后,我希望大家看到她这种罪恶的抵消感。这种罪恶的抵消就使得她获得了一种人格的平衡。而这种人格平衡让她觉得特别舒服。这是我们要说的李瓶儿,自虐自己到死为止的可怜的李瓶儿。



2014年初,沈阳某商场展示一组《金》雕塑作品;

  作者为国内知名艺术家李占洋。“很黄很暴力”引起热议;媒体要求作者道歉,后拆除。注意了,打了马赛克;马赛克是抵制很黄很暴力和举报之风的有效工具。



列于台儿庄某馆的《金》雕塑·亦引热议和反对



“辣菜根子”宋蕙莲

并蒂“金莲”实堪怜



  还有一个是宋蕙莲。宋蕙莲是一个西门庆的狗腿子的老婆。到了西门庆家,“在上边递茶递水,被西门庆瞧在眼里。”(第22回)变成了他的情人。宋蕙莲是《金瓶梅》里写得非常好的一个人物。


  这个人物有些地方和潘金莲是很像的。像在什么地方呢?这两个人都没文化,而且这两个人都是“行动的巨人”。宋蕙莲在《金瓶梅》里只出现过五回,她只活了二十几岁。但是她那五回都是非常光彩的。她这个人很漂亮,而且这个人很能干,她用一根儿柴火可以炖一锅最香的猪头肉(第23回)。所以,西门庆家妻妾们一打牌,就喊她说:你快去炖猪头肉我们来吃。我顺便讲讲,一听“猪头肉”,我们就知道了,这就是一个县城商人的妻妾成群的家庭。



著名画家戴敦邦彩绘《金瓶梅》系列



  贾宝玉绝对不会跟晴雯交待说:我们写诗呢,你去炖一锅猪头肉。所以,《金瓶梅》的不可超越就在这儿,它写得太好了,这种县城商人的妻妾成群的家庭,你别看他有几个小老婆,这在中国是太普通了。


  这种家庭的娱乐是什么呢?就是打牌。打完牌,还有什么享受呢?猪头肉。《红楼梦》里最好的菜——“茄鲞”,它是绝对没有的。不过,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宋蕙莲。宋蕙莲在书里只活了半年,在这世界上,她只活了二十五年。她是很漂亮的。




著名画家张文江作品



  但是她是那种小县城的底层的那种漂亮。所以,她跟西门庆和潘金莲跟西门庆的关系不同。潘金莲是要占有西门庆,潘金莲跟他没有爱,但是潘金莲认为她应该有完整的性。她认为她跟西门庆应该是对等的,如果不对等,她就会去想办法报复。但是宋蕙莲的态度不同,宋蕙莲对西门庆没有兴趣,宋蕙莲对小吃小喝,对弄一个小首饰、一个小头饰更有兴趣,在第23回:


  “老婆掀开帘子……只见西门庆坐在椅子上吃酒,走上前去一屁股坐在他怀里……便道:‘爹你有香茶再与我些儿……’又道:‘我少薛嫂儿几钱花钱,你有银子与我些儿,我还她’。”她有时也对到外面去张扬一下说我跟本地第一帅哥有关系更有兴趣。




著名画家聂秀公彩绘《金瓶梅:俏潘娘帘下勾情》



  她就是喜欢炫耀这个。你看她甚至炫耀到了西门庆的妻和妾六个人的头上,她跑到西门庆家去炫耀,西门庆送她一个东西,她跑到西门庆家的六个妻妾面前去炫耀,结果被她们痛骂一顿,她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实际的面子嘛,实际上也就是个虚荣的面子。


  打个比方,潘金莲要的是“男女”,宋蕙莲要的则是“饮食”。尽管她是拿“男女”换来的“饮食”。但是她最关心的毕竟是“饮食”。所以,她经常顺手就会跟西门庆要点儿东西、好处。她每次见西门庆就会说:哎,我缺个什么,你给我拿来,或者每一次跟西门庆有了性关系以后,顺手就会捞一点儿走。她就是这样。而且,她对性的问题也不是很看重。她也没觉得这个事有多大。



钱晔·32开《金》绘本



  这是一个喜欢点儿虚荣的、很漂亮的少妇。但绝对不是一个坏人。我们不能按我们那个道德去评价说:发生了这种性的关系就是坏人。那样一来我们把这个世界就看得太简单了。她只是想穿得好一点儿,吃得好一点儿,但是,她对她的老公还是爱护的。也就是说,她还是愿意呵护她的老公的。她不愿意害他。


  她出卖肉体,但不出卖尊严。后来西门庆为了长期跟她在一起而去害她的老公,她就不愿意了。她就到西门庆那儿说好话:“我的亲达达,好歹看奴之面,奈何他两日,放他出来”。“你若不嫌自便,替他寻上个老婆,远远打发了,我长远不是他的人了……”(第26回)结果西门庆就骗她,说:行,你放心,我一定放了他。结果他没放,把她老公又给害了。当她知道以后,她所有的信心就崩溃了。



盖罐、烟壶…工艺实用美术里《金》题材浩如烟海



  也就是说,本来她以为她跟西门庆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她跟西门庆好,然后两个人各取所需,但是她没有想到,她实际上是一个性的玩具。她采取了非常刚烈的办法,自杀。而且当众揭露、斥骂西门庆是“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干下这等绝户计!”当她意识到了,她喜欢的这个男人这样来欺骗她和对待她的时候,她选择了自杀。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很可爱的一个美女。正如贲四嫂所说:“看不出他旺官娘子,原来是个辣菜根子,和他大爹白搽白折的平上,谁家媳妇儿有这个道理?”(第26回)于是我们就会去同情她,我们就不会说:哦,这个人多坏多坏。我们就不会去看得这么简单。实际上,这个人不像我们想象得这么简单。




2010年,山西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人员”张荫人之黑釉刻花 《金瓶梅》题材瓷盘试制成功。

  2011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将其11件作品选入“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面向全国发行。



  她想得到她得到的,而且她也没有坑蒙拐骗,无非是用身体交换,吃得好一点儿,穿得好一点儿。这是中国社会底层的一种很真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看到了宋蕙莲的可怜。她只能采取虐待自己的办法来反抗这个社会。她发现自己交了个假朋友。竟然把老公害了。


  可是她又没有办法去害西门庆。怎么办呢?就用自杀来害自己。所以,这种对自己的“害”,恰恰就是我们在《金瓶梅》里所能看到的一种非常深刻的东西。因为身体的平等被她最终发现是虚幻,她采取的反抗就是和这个世界告别。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人也是很可怜的。



中国邮政似乎未有发行这类邮票

估计是高能网友的艺术作品



西门庆的贫困低能

穷得只剩下性和钱了



  最后一个人物,我想跟大家简单地说一说西门庆。过去,我们对西门庆谴责得太多了。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回到我们所生活的那个县,回到我们所生活的那个市,回到我们所生活的那个村、那个乡,你看一看,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他们比西门庆如何呢?


  我可以保证,中国有一半儿以上的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还不如西门庆呢。但是,我们中国人就是有那种很莫名其妙的道德自尊,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敢骂西门庆,其实,我们中国很多很多的人都不如他。西门庆这个人做生意没有坑蒙拐骗过。



扑克牌·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品



  他喜欢女性,但是他从来就是按当时那个社会所允许的交换原则进行的,他没有欺负过任何一个女性。而且,他都是明媒正娶的。要知道,娶妾在当时并不犯法啊。而且他是花钱的,他也没说派几个打手,说:那个女的很漂亮,抢来!


  西门庆这个人的缺点在哪儿呢?他为什么可怜呢?他的缺点在于——钱太多了,烧得慌。你如果跟中国的很多企业家接触过,你就知道,这些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靠勤劳致富,西门庆也不是。他是靠意外的机会,一下子就致富了。






  最初他也只是一个一般的富裕家庭,“原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第2回),他的第一笔横财来自他的两个小妾——李瓶儿和孟玉楼,第二笔横财来自女婿陈经济——他带了陈家的金银箱笼来丈人家逃难。这下他才“家道营盛,外庄内宅焕然一新,米麦陈仓,骡马成群,奴仆成行”(第20回),成了清河县中巨富排行榜里的前几名。


  可是致富以后,他的道德水准和文化水准根本就跟不上,他在物质上成了富人,但在精神上成了更穷的穷人。因为他物质上的富有却没有精神上的“富”去对称,这个时候,他有钱没有快乐,他有钱没有人喜欢他,他有钱没有人跟他对话。



闻名四海的泥塑“泥人张”



  跟一个美女对话,那你也得有点儿文化水平吧。否则你光凭千金买笑,那你能买来笑吗?为什么中国人说“才子佳人”呢?才子的妙处在哪儿呢?就在于他能够真正地让美女一笑,而这些富人就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呢?他的幸福又要拿这个来衡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买。


  所以,所有的女性在他的下意识里,都被看成了可以购买的对象,可以宣泄的对象,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为什么他的性意识那么泛滥,他为什么总是强调他身体的强大,我们真是要同情他。他如果不强调身体的强大,他还能强调什么呢?他跟潘金莲还能讲点儿别的吗?他跟李瓶儿还能怎么对话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西门庆也有他的可怜。



胡也佛《金瓶梅秘戏图》;曾拍出27万港币

    “台北出版的《千年绮梦》曾介绍《金瓶梅》插画八种:明崇祯刻本《金瓶梅》、清人绢画《金瓶梅全图》、清初张竹坡评本《金瓶梅》、民初曹涵美绘《金瓶梅》、民初张光宇绘《金瓶梅画传》、民初关山美绘《金瓶梅全图》、民国胡也佛设色绢画《金瓶梅》、日人原田维夫木刻版画《金瓶梅》。… 然而,画《金瓶梅》图最好的,应推民国间胡也佛所绘《金瓶梅秘戏图》”。(沈津·美国)



  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失爱的社会,我们这个社会里最大的痛苦在于没有爱。结果,有些人有了钱以后,他不知道怎么和这个世界沟通。怎么和这个世界交流。这个世界对他永远是冷冰冰的。但他一定要交流啊,他一定要让这个社会尊重他喜欢他,爱他。怎么办呢?花钱去买。结果最后西门庆就买成了习惯了。


  他只要看见一个美女就说:噢,这个美女值一百两。你们给我换算一下一百两是多少?当时一两是两百人民币。那就是说,他认为这是很高的档次了。而他在床上所出来的性心理变态和性虐待,例如如“吃鞋杯”、“接尿溺”、“烧香疤”、“拴吊双足”、“品箫”、“投壶”、“行后庭花”乃至恋奸男童,等等,也是他谋求交流而不得的一种极端方式。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人做了很多坏事,实际上也是为了得到他的快乐和他的幸福的。他很可怜。例如,李瓶儿死的时候,西门庆突然感觉到了他和李瓶儿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的关系,谁死了他都不动心,但是李瓶儿死了以后,他突然抑制不住,他觉得他的生命也去了。


  结果他就非要去她房间去,因为李瓶儿有病,她们怕传染,就说房间不要进去了。他却一定要进去陪着她。而且,他表现的那种哭天抢地的劲头,给你感觉这不是西门庆了,而是刘备了,很有点儿真情实感:


  那西门庆独自一个坐在书房内,掌着一枝蜡烛,心中哀恸,口里只长吁气,寻思道:“法官教我休往房里去,我怎生忍得!宁可我死了也罢。须厮守着和他说句话儿。”于是进入房中。


  西门庆也不顾甚么身底下血渍,两只手捧着他香腮亲着,口口声声只叫:“我的没救的姐姐,有仁义好性儿的姐姐!你怎的闪了我去了?宁可教我西门庆死了罢。我也不久活于世了,平白活着做甚么!”在房里离地跳的有三尺高,大放声号哭。(第62回)



《金》题材笔筒



  但是,他跑到李瓶儿房间去给她守灵,睡在李瓶儿房间,这个时候李瓶儿的佣人过来照顾他,结果西门庆就又跟李瓶儿的佣人发生了关系。这就把人性的脆弱和人性的可悲、可怜写得淋漓尽致。当他想表现他的“好”的时候,他都不会。这就是他的可怜。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刘再复先生的那句话:


  《三国演义》透露出中国人的“机心”,

  《水浒》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的“凶心”,

  《西游记》透露的是中国人的“童心”,

  《红楼梦》透露的是中国人的“爱心”,那么,如果接着刘再复先生的话讲,《金瓶梅》透露的,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中国人的“人心”。


  《金瓶梅》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什么是“人”,而且,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也只有在《金瓶梅》里才活得像个“人”。例如以潘金莲、李瓶儿为代表的那些女人们,尽管活得卑微、尽管活得龌龊,尽管活得不明不白,尽管活得雌性动物一般,但是却空前地真实。


  它们不是神,恶劣的生存条件也根本就不允许她们成为神。但是,这就是“她们”,这就是我们在《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里都没有见过的“她们”,这也就是第一次活在中国的文学作品里的“她们”。 




《金》题材藏书票



  张爱玲堪称《金瓶梅》的不二传人。她早就发现,中国是“一个爱情荒的国家”,因此,女人在中国也就都活得特别地“贱”。在《倾城之恋》里,她说: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在《罗兰观感》里她又说:“流苏的失意得意,始终是下贱难堪的,如同苏清所说:‘可怜的女人呀!’”“可怜的女人呀!”这也是我们在《金瓶梅》里所看到的。再往大里说上一点,“可怜的人呀!”这也就是我们在《金瓶梅》里所看到的。“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


  而在这一切背后的,就是《金瓶梅》的悲悯之心。相对于《红楼梦》温情脉脉的“情天”,《金瓶梅》面对的无疑只是罪恶深重的“欲海”。


  但是,《金瓶梅》却没有像千百年来的作家作品那样对此视而不见,也没有像现在的作家作品那样控诉谴责或者“怨天尤人”,一味沉浸在绝不认错、错的都是别人的典型的口唇期儿童心理之中,一味强调自己的道德优越感,“红莲出水”、“玉树临风”,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上去批判别人,也习惯于在批判别人中开脱自己的罪责。


  《金瓶梅》对这一切始终是持同情的理解与理解的同情态度,在它看来,即使这一切就是一个“错”,那也应该是“爱你,爱我,爱这一个错”(张明敏),而不必去“错,错,错”、“莫,莫,莫”(陆游)!有人经常会问我,他们说你推荐的必读书目里总是会有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们也很喜欢阅读,可是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总是要去亲吻地球?现在,我正好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在我们的地球上,我们确实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我们不能用别的方式去爱,也不知道还有其它方式的爱。


  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我希望、我渴望流着眼泪只亲吻我离开的那个地球,我不愿、也不肯在另一个地球上死而复生!(陀斯妥耶夫斯基)



少见·南昌火柴厂的《金》题材火花



  你们要注意,“只能在苦难中去爱”,这才是爱的真谛。原因很简单,没有苦难,那要爱又有什么用处?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那“就是一个错”,我们要悲悯又有什么用处?可是,也许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反过来,既然有那“就是一个错”,那也就一定要有悲悯之心。所以,因为这个地球上充盈着的“就是一个错”,那么我们也就只能去“只亲吻”这个地球!


  我要特别地提醒你们,“悲悯之心”,在我看来,这应该是《金瓶梅》最为突出的贡献,也应该是中国美学在《红楼梦》之前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收获。


  《圣经》里有一句著名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句话一直被学术界恭恭敬敬地称为“金规则”。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悲悯之心”。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罪恶,无穷无尽的罪恶,用“历史局限性”、“十恶不赦”这类大而无当的理由事实上根本无法搪塞,更应该被关注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去学会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必须去学会悲悯有罪的生命,还必须去避免因为惩罚有罪的生命而让自己犯下更大的蔑视生命之罪。我们必须牢记:


  当我们自己以麻木、冷漠的心态来对待他人的时候,我们所置身的社会也就成为一个麻木、冷漠的社会。也正是我们自身的“悲悯之心”的消失,才导致了无数的罪恶的光明正大的发生。


  而这也正是文学的使命


  美国诗人埃米莉·狄更生有一段著名的诗句说:“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便没有白活一场;/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它的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


  我不能说,《金瓶梅》已经完美地作到了这一切,但是,它确实已经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一个重要的开始、一个——前所未有的开始!

(完)


·····



 潘知常(1956-),美学家,策划家。南大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