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讲堂】狂犬病的预防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多见于犬、猫、家畜(猪、牛、马等)和野兽等温血动物。当人被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伤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损伤粘膜处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狂犬病是当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作,病死率几乎是100%。人群对狂犬病有普遍的易感性。被可疑动物咬伤后,如能立即正确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则能够大大减少发病的可能性。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够特异地中和狂犬病毒,可立即起效。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的保护性抗体。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饲养狗、猫等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被咬伤、抓伤的事时有发生,使得动物致伤成为近年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由于狂犬病具有100%的高死亡率,因此在被动物致伤后一定要去正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就诊,北京市定点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医务人员均持证上岗,能够按照规范操作为伤者提供规范的服务。市民可通过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电话咨询并选择就近的门诊。
下面从预防狂犬病的角度纠正并解答一些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和问题。
1、只有被动物咬伤才会有可能得狂犬病。
狂犬病的感染是多途径的。狂犬病病毒确实是通过咬伤传播的几率更大,但是也可由带病毒的动物的唾液经各种破损的伤口侵入;少数人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也可能被感染;在野外,如果意外进入蝙蝠群居洞穴中,悬浮的含病毒气溶胶可经呼吸道传播给人;还有报道角膜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
2、被动物咬后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就可以了吗?
被动物咬后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只是预防狂犬病的一个主要环节。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尽快用清水、肥皂水反复冲洗,力求去除带病毒动物的唾液,挤出污血。对较深的伤口,要用注射器深入反复冲洗。伤口咬伤严重或咬伤头面等部位的还要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3、为了防止感染,伤口要包好。
动物致伤的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搽软膏,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口大而且深,伤及大血管或者伤及头面部确实需要缝合包扎时,应在充分冲洗、消毒的前提下,先在伤口深部用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处理后稀疏缝合,疏松包扎,并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
4、被动物撕咬坏的衣物怎么处理?
被撕破的衣服或污染的物件应及时煮沸消毒、日光照射或用消毒剂清洗。在处理这些衣物和物品时注意不要和其他需要消毒的物品一起处理,以防处理不当导致其他物品的污染。
5、只有猫和狗传播狂犬病吗?
目前在亚洲和中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在非洲和欧美等地,野生动物如蝙蝠、浣熊、狼、狐狸等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6、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1~3个月。据统计,潜伏期在30天以内的占27%。60天以内的约为67%,90天以内的达86%,超过180天的为4%~10%,超过一年的不足1%,个别可至十几年。短于15天,超过一年以上者均为罕见。
7、被人咬伤传染狂犬病吗?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因为健康人不会带有狂犬病病毒,所以被健康人咬伤不会传染狂犬病,也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是被狂犬病人咬伤后不能排除病人通过唾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健康人的伤口而传播狂犬病的可能性,因此被狂犬病人咬伤后或接触了狂犬病人的分泌物后均需进行疫苗和血清注射。
9、狂犬病疫苗必须在咬伤后24小时以内注射才有效。
这是错误的认识。被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原则上是越早越好,而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对已暴露一段时间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也应与刚遭遇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
10、狂犬疫苗注射程序是什么?
首次致伤者应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共计5针或者采用“2-1-1”程序(第0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后者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疫苗产品。在全程接种完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若在半年~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若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狂犬病疫苗;若接种超过3年再次被致伤者应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兽医全在线提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辅导、考试全程免费微信提醒、关注兽医兽药行业最新资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关注“兽医全在线”
微信号:shouyiyuan 感谢您的关注!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医学全在线网站】执业兽医频道,获取更多医学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