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科改行动”
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南网数字集团、海螺科技等6家“科改企业”作交流发言。国资委有关厅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和“科改企业”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会。其它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和“科改企业”负责同志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自2020年“科改行动”实施以来,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指导推动“科改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1.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截至2022年底,370户已设立党委的“科改企业”全部制定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82.0%的“科改企业”成立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2022年,“科改企业”董事会全年平均召开会议8.1次,平均审议议题38.9项,基本实现规范运作。 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业”本级及所属子企业全部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其中专职外部董事比例达18.2%;2022年,专兼职外部董事在同一企业平均履职时间分别达到91和52个工作日。 截至2022年底,90.6%的“科改企业”董事会全面落实六项重点职权,较202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有效保障董事会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 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业”本级及子企业中,累计有948户企业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增资扩股、改制上市、并购投资、产权流转等多种方式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依托资本市场进一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2.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
截至2022年底,全部“科改企业”本级及子企业均推行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其中245户企业(含子企业)积极探索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2022年,“科改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平均达10.2%,新聘任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平均达77.1%,均高于央企平均水平;54.3%的“科改企业”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已实现覆盖全级次企业;58.7%的“科改企业”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制度已实现覆盖全级次企业,48.2%的“科改企业”新聘任的管理人员100%竞争上岗。 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业”基本实现全员绩效考核全覆盖,公开招聘率达98.9%,其中96.8%的“科改企业”实现了100%公开招聘;2022年,“科改企业”员工市场化退出率平均达3.7%,63.0%的“科改企业”推行员工市场化退出制度已覆盖全级次企业。
3.收入分配机制不断健全
截至2022年底,94.1%的“科改企业”实现了工资总额增幅与经济效益基本匹配,79.7%实现了高度匹配;2022年,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中,163户实行工资总额整体单列,138户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40户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工资总额管理更加灵活高效。 2022年,“科改企业”本级经理层成员收入差距倍数平均达1.77倍,浮动工资占比平均达61.5%;本级及各层级子企业管理人员收入差距倍数平均达2.44倍。 截至2022年底,89.0%的“科改企业”面向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在本级或所属子企业层面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覆盖11.6万人。其中,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66户,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185户,实施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100户,实施超额利润分享的149户。
1.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2022年,“科改企业”研发总投入达1582.4亿元。
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14%,2022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17.7%,高于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平均水平。
2.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截至2022年底,“科改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超过42万人,平均占比达54.1%,较2020年增长4.3个百分点。
近三年,新增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2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565人,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自主培养院士达31人。
2022年,166户企业(含子企业)对1424名科技骨干实施了退休返聘或延迟退休。
3.科技创新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三年,“科改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66项;新增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36项、国家标准3172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4483件,获得中国专利奖180项;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38个,省级创新平台500个;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达6318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73项。
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推进
85.4%的“科改企业”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相关制度。
近三年来,“科改企业”有效专利实施数量达11.2万件;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丰硕,其中,科技成果对外转让收入累计达126.2亿元,技术许可收入累计达151.6亿元,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获得股权价值累计达20.1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双百行动”
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
5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汽集团召开“双百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孙志洋出席会议并致辞。
翁杰明指出,“双百行动”实施以来,各“双百企业”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发挥基层改革创新“尖兵”作用,有力破除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双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翁杰明强调,“双百企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优化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集中发力、走在前列,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新国企。要重点在推动公司治理各项要求精准落地、聚焦主业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推动机制类改革任务更广更深覆盖、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不断增强改革主动性,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协调力度,强化政策穿透、鼓励基层创新,更好发挥“双百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广汽集团、南航物流等4家标杆企业代表,朝阳钢铁、北控集团等2家新扩围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中核华兴、紫光环保等20家企业作了书面交流。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厅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及所属“双百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在最新一次充实扩围及动态调整后,目前“双百企业”共580户(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316户,地方国有企业264户),173户为本次扩围新增(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92户,地方国有企业81户)。(点击查看完整名单)
自2018年8月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启动以来,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指导和推动“双百企业”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发挥。
1.“双百企业”普遍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双百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14.3万亿元、6732.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29.7%、35.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5.2万元/人;人工成本利润率达到137.3%,相比2020年提高24.3%。
95.0%的“双百企业”集中于实体经济,76.5%处于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2.企业市场化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近三年“双百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均保持在5.5%以下。
2022年,“双百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平均达69.6%,部分企业管理人员100%实现竞争上岗;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平均达到7.7%,较2020年增长49.9%;员工市场化退出率平均达到3.3%,较2020年增长33.3%。
3.深入推进股权多元化、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30.8%的“双百企业”有序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些已经成功上市;截至2022年底,292户“双百企业”为上市公司,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4.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截至2022年末,420户已设立党委的“双百企业”100%制定了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
截至2022年末,“双百企业”共选聘519名专职外部董事。
截至2022年末,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88.8%成立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99.7%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全年平均召开董事会会议11.5次,审议议案54.3项。
5.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含职业经理人制度)100%全覆盖。
截至2022年底,“双百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平均达到7.7%,高于中央企业6.9%、地方国有企业4.9%的平均水平。
6.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截至2022年底,93.5%的“双百企业”实现了工资总额增幅与效益基本匹配。2022年,“双百企业”本级及各层级子企业管理人员收入差距倍数达到2.74倍。
截至2022年底,91.0%的“双百企业”通过自主实施或参与上级单位中长期激励计划积极开展中长期激励。
7.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助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
率先实现“社企分开”,全面完成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轻装上阵。
8.牢牢把握“双百行动”正确方向
政治建设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基层改革实践。
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面制定了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规范性文件。
着力打造基层党建战斗堡垒,全面深化“双百企业”基层党委、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围绕优化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的目标,针对目前改革中的短板弱项,国资委将推动“双百企业”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推动公司治理各项要求精准落地
着力提高前置清单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好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根据企业不同类型、层级和功能,细化前置清单,建立健全运行效果定期评价机制,重点解决机械套用、脱离实际、运行不畅等问题。
更好推动集团公司授权放权与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有机衔接。在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规范运作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对子企业向治理型管控转变,应由子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要归位于子企业董事会。
下大力气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引导外部董事深入调查研究,既要善于防范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投资决策,又要防止过度“避险”,错失宝贵的市场机会。在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同时,不单纯追求更高比例。
2.聚焦主业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
坚持突出主责主业。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更多“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典型经验,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
坚守实体经济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立足自身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定位,逐步提升制造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占比。
坚决防止“多层”“多元”“多债”。加大“两非”“两资”和管理链条过长企业的处置力度,更加坚定地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3.推动机制类改革任务更广更深覆盖
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以更高标准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质量,强化契约目标的科学性、挑战性和刚性考核兑现,鼓励参照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式,分层分类、更大范围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双百企业”及其子企业原则上要实现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全覆盖。
更大力度推进中长期激励。截至2023年3月底,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省级国资委所监管各级国有企业中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比例分别为95.8%和87.2%,“双百企业”要更加灵活、更具创造性地应用各种中长期激励措施,扩大符合条件企业范围,进一步提升覆盖面。
积极推进上市优化股权结构。加大优质资产孵化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双百企业”积极开展融资上市、增资扩股,特别是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等新领域新赛道的企业,可通过收购、兼并、引资等多种方式,既优化股权结构,也缩短进入新赛道的培育期。
4.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切实提高资本回报水平。高度关注“一利五率”(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确保“双百企业”处于第一方阵。
强化考核引导作用。用好考核“指挥棒”,推动实现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差异性指标有机结合,“一企一策”开展考核,引导“双百企业”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理念,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
突出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把价值创造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本质要求,融入采购、生产、营销等管理全流程,重点抓好成本管控。
国企改革“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扩围深化
央视聚焦!这场重量级国际展会,“渔获”满满!
进口生鲜专线+1!深圳⇌雅加达
内容来源:国资小新
深圳国资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