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拍镜头下的宁夏美丽村庄——刘湾村

2017-06-30 睛彩宁夏


早晨日出东南,日头从刘湾村东南的山岗上慢慢的跃出地平线,然后阳光普照,金色的光芒洒在塞上江南的卫宁平原上。




偎依在香山脚下和黄河之畔的刘湾村,公鸡拂晓后,喜鹊在枝头跳跃,七星渠区的水,飞溅起欢快的浪花。村民们扛着锄头铁锹开始了新一天的活计。田间地头慢慢的出现了劳作的身影。刘湾村碧蓝如洗,朵朵祥云浮于上空。


刘湾村,政区划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永康镇。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南部,东临本镇艾湾村、东南接永丰村、南逾南山台(香山山麓台地)、北靠黄河、西毗申滩村。地处卫宁平原和黄土高原相接的地带,因位于南山台拐弯处,加之本村大多姓刘,故名刘湾村。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物产丰饶;灌溉农业发达,有人工开凿的团结渠,七星渠南北横穿而过,一年一茬,春种秋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枸杞、苹果、红枣、桃、梨、杏、硒沙瓜等果木。



主要以刘姓为主,多姓氏和谐共存。


第一批移民大概来自于明朝永乐年间,开发于清朝中期。自古以来,无论战争,历史变革等社会因素的变化,都能维持基本生计,所以本村一直人口兴旺。


刘湾村的刘姓祖上来自山西洪桐大槐树,明初前往宁夏盐池垦边,明末随着战乱又从盐池迁出,一支迁往中宁鸣沙州,一支迁往中卫香山辗盘水,清朝康熙年间,根据“盛世兹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这两支刘姓子民中的后人们又陆续迁到刘湾村。为了防止盗匪,先民们筑寨防御,于是就有了上寨子、下寨子的划分。




最早到刘湾村的先民们住在南山坡下的今百子寺对面空地上。那是没有任何的灌溉渠道,先民们靠收集夏天从南山大沟、二沟的洪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然后随着人丁不断的兴旺不断的开垦,耕地和居住的面积不断的在扩大。


刘湾村地处黄河南岸,南靠南山,地理区位相对闭塞,导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跟相对发达的黄河以北有所差距。随着改革开放,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黄河大桥贯通南北,公路横穿而过,这种地理上差距的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宁卫公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工程管道东西纵式穿越。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相对落后的现象也不断的改善,成绩斐然,每年中考考进本市的中卫中学和中卫市第一中学的学生逐年攀升,高考考进大学的也在逐年增加。



村中有一佛教寺院,名曰百子寺,因寺里观音殿中有百子彩塑而得名。位于村正南南山脚下,团结渠南。是全村信佛道群众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每日朝暮,梵音飘达全村。


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惠泽下,在渠北的新民居安置点上,新的居民砖瓦房,整洁有序。小康路横亘全村,夜晚还有路灯照明。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改善。


自古以来,村民大多从事于农业生产,在种地之外兼养殖家畜,农闲时外出打工搞副业。养殖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现随着中卫城市化建设加快,农民逐渐告别土地,进城居民化,传统的小农模式也在不断解体。



南部山坡下枣树成荫,果园聚簇;东部,北部农田连片,绿树成荫。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乐亦无穷也,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现在时代在变迁,家乡刘湾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沧海桑田,有些农田变成了房屋,现在很多房屋废弃,又被改造成了农田。尽管家乡在发生变化,我们也在不断的远离刘湾村,但是家乡的热爱永不消减,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根。


更多相关内容



 ☞我在中卫刚刚好,何必去外地!外地朋友看了都特别羡慕!

 ☞这几首小诗,竟然写的是中卫的景点!

 ☞高清互动机顶盒即将升级!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看这里!

- 版权声明 -

■内容来源:文字作者刘鸿强,航拍素材来自宁夏天景山文化传媒公司,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