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未来汉族人口超级大崩溃!中国需要大量三孩家庭!

2017-09-22 新民智库

 提醒:点上方新民智库”即可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加新民君微信:xinmin104

友情提示  



打开“新民智库”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图标,再点“置顶公共号”,即可优先关注本号推送的文章。          投稿及合作QQ :2909098737


长按二维码添加新民君

微信号:xinmin104











新号推荐:请关注《新民学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2015年7月底,联合国人口署发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预计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数预测值为6.13亿,即相对于2016年中国将消失50%以上的人口。



2015年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中国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比世界正常人口更替生育率2.1整整低一倍。



本世纪末中国人口跌至6亿已不可逆转


中国人口在2100年跌至6亿, 这意味着不到百年时间内,中国人口将减少一半。对于这一判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绝不可能。这种反应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人口数量是指数变化的,而人们的直觉往往是线性的。用线性直觉去判断指数变化的趋势,自然会高估短期效应,低估长期效应,而且对长期效应的低估会远胜于对短期效应的高估。



人口变化是一个典型的慢性问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段,几乎看不到变化,但放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区间来看则是触目惊心。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从长计议,至少要前后各看百年以上。中国人口已经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几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们难以认识到之后是雪崩式崩溃。



如何才能拨开人口总量的迷雾,看到人口未来变化的汹涌暗涛?多名人口学者建议要聚焦于每年出生人口的变化。中国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万,在未来10年,中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3-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40%以上,而中国生育率即便按1.5计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


“这两个因素叠加意味着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出生人口会降到700万以下。再放宽一些也就800万。即使到时生育率能够提升到更替水平,出生人口不再下降并且每个人都活80岁,总人口也不过6亿人。”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减少的是年轻人、新出生的人。这意味着,未来人口总量减少的同时,结构并没有优化,老龄化的挑战更加严峻。这一观点得到受访人口学者的一致认同。



据测算,中国20-64岁劳动力与65岁以上老人之比将从2015年的6.5下降到2030年的3.3、2050年的1.7、2100年的1.1,人口结构不断老化,经济活力持续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可能进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口学者姚美雄判断,中国未来人口将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结构扭曲状态,这将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消费和创新能力减弱、养老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高度在其身高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玻璃罩,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其实从计划生育到放开二胎,形成的就是这种“爬蚤效应”


即使以后放开三胎四胎,也很难激起人们想生孩子的欲望了,因为房价,因为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尤其以后人工智能的普及,如十年前的公交车售票员被滴卡机取代),因为城市与城市间断崖式差距,等等很多原因,爬蚤效应的持久性存在说明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以及伦理体系出了问题。


国家安全之忧


国防是领土完整的后盾。当前的生育状态对支撑国防的人、财、物影响都极为负面。中国城市长期实行一胎化,农村通常生女孩的家庭才可生二孩,因此执行政策的家庭一般最多一个儿子。中国曾有“独子不当兵”的传统,很多国家也对独子从军有特别规定,但长期的生育限制政策导致独子成中国兵员主体。中国军队70%士兵来自独子家庭,在战斗部队中这一比例高达80%。这将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和外界对中国战争意志的判断。



长期低生育率还会恶化财政收支而挤压国防经费。中国近年国防工业突飞猛进,与发达国家的装备差距逐步缩小。这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人口萎缩将削弱这些基础。维持同等军力,人口减一半,人均分摊增加至少一倍。


目前的生育状况也在改变中国边疆的地缘政治形势。清末民初内地民众“闯关东”,确保了中国人在东北的绝对多数,让东北几经波折却未丢失。但目前东北的生育率远低于周边的朝鲜甚至俄罗斯,也低于韩国和日本。即便全面放开生育,东北的出生人数仍会持续萎缩,就算稳定在现有水平,最终也只能保持当前一半的人口。低生育率下的东北经济相对低迷,大批年轻人南下寻求机会,而朝鲜人和俄罗斯人则在进入。《环球时报》引述报道说,东北将从朝鲜引入4万劳工;不少俄罗斯人则在东北购买房产。


       

虽然主体民族在中国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动摇,但局部地区情况复杂。比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汉族、维族分别占新疆总人口的40.5%、45.8%,分别占0~4岁人口的21.1%、62.9%。新疆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汉族人口自1990年代可生二孩,但生育率却徘徊在1.0左右,使兵团当地汉族每隔一代减少一半,完全有悖于建立兵团的初衷。在华南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让非法移民更容易获得工作;他们的涌入和高生育率可能改变一些地方的族群构成。



现代国家不乏因人口的民族构成改变而分裂的例子。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族的发祥地、文化和政治中心,但不断外迁和远低于阿尔巴尼亚族的生育率(Parant、Penev,2009)使塞族人口比例在近代持续下降,从1948年的23.6%降至1991年的9.9%(科索沃统计办公室),最终让科索沃独立形势不可逆转。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时,俄罗斯族仅占前全境人口51.4%,在除俄罗斯联邦外的所有前加盟共和国中都是少数(Sakwa,1998)。尽管导致分裂的因素不一而足,但长期来看,人口构成的改变无疑是根本性的因素之一。这些前车之鉴值得中国警醒。



由于年轻人口急剧萎缩,中国未来可能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经济动力会促使中国成为移民输入国。实际上,一直支持中国计划生育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就建议中国引入移民。但由于中国民众反对,又不是传统的移民接收国,大量引进外国移民还一直未得实行。



如果真的大规模引入移民,那相当于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让本民族孩子出生,最后却把土地腾给外来移民。与本国出生的人口相比,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和认同感上都不相同,基础素质上也有显著差距。对于那些因为限制政策未能如愿生育的家庭,这种现实于情于理何堪?然而,道义的说辞无法对抗经济规律和现实需求,当大量人口老无所依,社会普遍缺乏年轻劳动力时,外来移民将纷至沓来,而且很多人来了将不再离开。如何管理外来移民将是中国未来又一个挑战。


人口兴衰决定文明兴衰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五胡乱华”及蒙元和满清的统治却历久弥新。这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意指天地是诞生万物的母体,而只有人才是万物的灵魂。《周易·彖辞》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将爱护生命看成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道德。正是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价值观赋予中华文明强韧的生命力。



中国在历史上并非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作为一个文明,中国现在并无人口优势。相对较低的生育率已经让中华文明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在过去200年中不断萎缩,从四个文明中人口最多降为与印度文明相似的末位,并将很快被印度文明大幅超过。即使在2015年全面放开生育,但如果无法显著提升生育率,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急剧萎缩,到本世纪末将变得微不足道,中国的分量将一落千丈,中华文明将彻底衰微。



影响文明兴衰的绝不仅是人口数量,还有人口质量、组织能力和凝聚力等方面的因素。但人口数量是基础,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文明的力量随人口数量上升。虽然人口多并不一定表示会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上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1798~1857)就曾断言,“人口即命运”。


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短短几十年内这个根基就可能被摧毁。如果无法逆转这种趋势,中华文明彻底衰落并不太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12卷的《历史研究》,专门论述世界不同文明的兴衰。在人类创造的许多古代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不曾间断的文明,但过去30多年,中国却义无反顾地以空前的方式大规模地消减中华文明的未来之本却浑然不觉,甚至沾沾自喜。正如汤因比曾言:“文明死于自杀,而非他杀。”


中国需要大量的三孩家庭


从 2016年元旦正式实施“全面二孩”以来,该项政策的实施时间已超过一年半。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前5个月,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为740.7万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7.8%。其中二孩及以上占57.7%,比例超过一半。这些数据给不少人造成的印象,就是中国少子化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扭转,人口形势似乎已经变得乐观起来。然而实际上,二孩比例超过50%,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脱离人口崩溃的危险。

要知道,如果规定最多只允许生两个,那么要想确保人口不萎缩,就必须达到每个妇女都生两个的程度。只要还有人不婚不育,即使所有其他人都生二胎,下一代的人口数量还是会出现萎缩。在很多发达国家,随着女性的独立性提高,很多妇女尤其是高学历的妇女会选择不结婚或者不生育。


比如2010年统计显示,日本30岁至34岁女性未婚率达到约35%,甚至35岁至39岁女性的未婚率也达到了23%。而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12.5%,再加上自愿丁克和剩女等现象,中国不生孩子的妇女很可能会达到15%-20%。

另外还有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生了一个以后就不打算再生二孩了。所以从数据平衡的角度来看,就必须出现大量的三孩家庭,才能维持整个社会的代际更替。


那么到底需要多少三孩家庭呢?不妨来做个简单计算。假设在一定范围内有12户家庭总共24名男女,其中的1/6即2户家庭不生育(或者与之对应的4名男女选择单身)。另外再假设还有2个家庭只生一个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8户家庭要生几个二孩和几个三孩才能维持代际平衡所需要的24个小孩呢(这里保守地假设所有小孩都会健康长大,实际上可能需要25个小孩才够)?

答案是剩下8个家庭里,需要有6户家庭生3个小孩(剩下2户家庭生2个),才能有24个小孩。因为6个三孩家庭生了6x3=18个,2个二孩家庭生了2x2=4个,2个一孩家庭生了2个,加起来18+4+2=24个小孩。

其结论可能会令很多人惊讶,我们需要让剩下8户家庭里中绝大多数的6户家庭(比例大于等于75%)生三个小孩,才生够24个小孩。也就是说,只有当生三孩的家庭要远远大于生二孩(或者一孩)的家庭时,才能勉强满足实现生育24个小孩的更替水平。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一直在呼吁仅仅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同样令人惊奇的是,如果从小孩的角度来看,只有当绝大多数的小孩(18/24=75%)来自于三孩家庭才能维持更替水平。所以我们一直说,只有当整个社会都认为三孩家庭是主流时,才能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在美国,大多数人的理想子女数就是3个左右,而实际的生育率刚刚到2的更替水平,因为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婚不育,或者生不到理想子女数。

所以现在不允许生育三孩的政策是不可持续的,亟需立刻完全放开限制,允许自由生育。如果不放开三孩,按照以上的例子,就会少了6个小孩,导致下一代只有18个小孩而不是24个小孩,也就是每代人就可能会减少25%,每两代人就会减半。


而且这种人口衰减将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从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文明传承来看,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

事实上,二孩出生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生育率有多大上升,而是因为生育二孩的高龄育龄女性数量人数远远多于生育一孩的年轻女性,以及全面二孩放开后的堆积效应,但这个堆积效应正在释放结束。例如,8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妇幼保健普陀论坛”传出消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上海一年多,申城多家产院分娩量下降两成。专家表示,分娩量回落原因主要是赶“二孩”政策末班车的“70后”生育意愿已被释放。

现在虽然二孩比例超过50%,但出生人数却增加不多,这说明一孩数量在急剧萎缩。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据,2013~2015年我国一孩出生数量分别为1056万人、972万人、886万人。育龄妇女总量和一孩出生人数都逐年减少,这意味着二孩增加量很快就难以弥补一孩减少量。一孩出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育龄女性数量的快速萎缩,未来10年育龄高峰期女性萎缩超过40%,出生人口将面临雪崩。可以佐证的是,近几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减少:2014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306.7万对,比上年减少了2.98%;2015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2016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132.88万对,环比下降了7.5%。

由于现在还是禁止三孩,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属于世界上生育率极低的国家。未来必须全面放开限制,并且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纵观全球,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发放经济补助、确保母亲工作权益、提供育儿便利等。对生育家庭的经济补助,往往是累进制,特别是奖励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金额一般可让新生儿父母维持足够体面的生活。产假和育儿假期甚至可长达一年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开放二孩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尽快全面放开,因为我们需要大量的三孩家庭,才能避免人口结构的恶化。而且很可能全面放开还不够,更需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

               





感  谢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