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要以诺奖论实力!有一种大国自信是“不崇拜诺尔贝奖”!

2017-10-15 鹿野 新民智库

 提醒:点上方新民智库”即可订阅本刊!更多交流请加新民君微信:xinmin104

友情提示  



打开“新民智库”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图标,再点“置顶公共号”,即可优先关注本号推送的文章。          投稿及合作QQ :2909098737


长按二维码添加新民君

微信号:xinmin104











新号推荐:请关注《新民学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摘 要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并不是一些人想当然的是由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共同评选出来的,而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评选出来的。说到底,任何奖项都是一种评奖者的话语权。


如果把获得西方人评选的一项自然科学奖的数目视做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最高标准,那么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试问,哪个自信的人会把评判自己表现好坏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对手呢?


2017年10月2日至9日,最新一届诺贝尔奖陆续公布。关于和平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的公平性,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但是,关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公平性,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质疑的真理,乃至被视做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标准。

于是,每一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都成为了指责“中国科技落后”的讲坛。像这几天就有很多人表示,日本新世纪以来差不多平均每年获得一个奖,所以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其发展机制是中国的榜样,诸如此类。

其实,关于一个奖项评选是否公正,只要看一下它的评选机制也就明白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并不是一些人想当然的是由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共同评选出来的,而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评选出来的。

众所周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着主观性,由几个封闭的西方研究机构作为评选的最高权威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

有一种说法说,在冷战美苏缓和的期间,苏联建议为提高诺贝尔科学奖的权威性,将其评选机制改为由全世界顶级科学家共同评定。

但是被诺贝尔奖评选机构严词拒绝了,理由是诺贝尔奖金来源是诺贝尔奖的私人遗产,诺贝尔已经在遗嘱中明确规定了颁奖机构是瑞典的两家科研机构,所以和遗产无关的其他机构没有处置权。虽说这种说法仅仅是一个传言,但是本身也反映了即使是自然科学奖,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也有严重的不合理性。

如果要是我们再看一下获奖者国籍的分布大概就更清楚了。从奖项设立到2017年,三大自然科学奖获得最多的八个国家是,美国253人,英国81人,德国72人,法国31人,瑞士21人,日本20人,瑞典17人,俄国15人。(不同统计因为国籍争议略有区别,但是大体排序基本一致。)

对这一百多年科学技术史有点儿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发现,获奖者的分布与实际国家的科技实力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很难说英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就要比德国强出一筹,至于说瑞典与瑞士科学技术的实力都比俄国还强更是有点儿荒唐了。

大体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瑞典、瑞士和美国、英国的科学家最容易获奖,德国、法国、日本等其它西方国家难度要相对稍大一些,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难度就更大了。

如果要是再具体看一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的时间范畴,就会发现号称没有政治因素干扰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同样带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在这里,我们仅举俄罗斯这一个获奖较多的非西方国家作为代表:

在沙俄依附于西方的时代里,俄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相对比较容易。在十月革命前的十几年时间里,沙皇俄国一共获得了2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56年苏共20大召开,虽然苏联的经济与科技蓬勃发展,重大发明源源不断,但是在近40年的时间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反而变成了空白。

在1956年批判斯大林当年,谢苗诺夫便获得了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1956年到1978年东西方关系缓和的20多年里,苏联一共获得了8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末东西方关系再度紧张到苏联解体这十多年里,苏联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再度出现了空白。然而,解体之后急剧衰落的俄罗斯反而再次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井喷,共获得了5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看看这些铁的事实,谁还敢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就没有政治性呢?当然,由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除了个别人以外,的确都属于是较高水平的科学家。兼之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确实占据优势,而且西方内部虽然也有获奖的难易差异,但是总的来看差异并不大,像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少数最顶级的科学家基本都获了奖,所以提高了其权威性。

但问题是,“获奖者普遍都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和“具有较高水平的人都获了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非西方国家的歧视并不能因为获奖者普遍有较高水平的成果而被否认。

事实上,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承认诺贝尔奖具有评判全世界科技成果的权威性,强调其只是西方内部的一个奖项。而且诺贝尔家族之所以能够发财,和给沙皇俄国卖军火有很大关系。

因此当时除了瑞典的诺贝尔奖,还有一个俄国诺贝尔奖。由于其评选者对于十月革命普遍持敌视态度,所以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很快取缔了俄国诺贝尔奖。之所以十月革命以后近40年俄国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奖,也和列宁斯大林时代没有积极申报有很大关系。

新中国也是如此,在1965年取得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之后,世界上普遍认为其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资格。后来,1972年杨振宁访华的时候提出愿意为结晶牛胰岛素评奖提名,但是被新中国婉言谢绝,表示不承认诺贝尔奖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性。

后来在1978年时新中国改变了对诺贝尔奖的态度,邀请杨振宁提名并且推荐钮经义作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结果当然是没有选上。公开的理由是美国和西德也有类似的成果,谁的贡献更大不好评判,至于实际的理由地球人都知道。于是,中国对于申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也就不再那么积极了。

而且,即使在西方国家内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也越来越难以评判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因为现代科技中最能体现尖端技术的都是一些大型项目,不是诺贝尔时代的小作坊,而这些大型项目是很难用个人贡献去评判的。

比如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无疑是近十几年来生理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其不仅在过去没有得奖,将来也不太可能得奖。这倒不是因为中国承担了百分之一的研究任务,而是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不好评判给谁合适。

所以,是否能够承担大型科技项目,研究出顶级的成果要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判断国家科技实力强弱方面权威得多。比如说,界定中国和日本谁的科技实力强,不应该看谁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多,而应该看哪个国家有能力实现载人航天,哪个国家有能力研究出来五代机,等等等等。

试问,如果日本的科技实力真的比中国强得多,为什么中国能研究出来的东西日本研究不出来?

其实,即使是西方世界自己也同样不认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具有评判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权威性。像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之后,西方世界普遍认为苏联在尖端科技领域已经赶超西方。

当时,也有个别人表示“苏联一共也没有得过几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在一片哄笑声中被淹没:“人家根本不承认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好不好?如果苏联科技实力真的那么差,为什么苏联能办到的美国办不到?(美国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也进行了一次人造卫星发射,但是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世界科技史上著名的“人造卫星冲击事件”。

说到底,任何奖项都是一种评奖者的话语权。人文社会科学的奖项是如此,自然科学的奖项也是如此。只不过由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其获奖者的水平不可能太低,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政治色彩罢了。

但是,如果把获得西方人评选的一项自然科学奖的数目视做衡量中国科技实力的最高标准,那么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试问,哪个自信的人会把评判自己表现好坏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对手呢?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来源:察网时评




感  谢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