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死30年,他将成为革命烈士而不是大汉奸
喜欢就点击“千字文华”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点击文内任一图片进入先知书店
早死30年,他将成为革命烈士
而不是大汉奸
>>><<<
历史的走向,往往因一些小插曲而彻底改变走向。这些极其偶然的小插曲如此令人哭笑不得,以至于我们不禁生出一些假设——“如果……该多好!”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赵小三气得三晚上没睡好觉——三天前,他的老婆突然跟别人私奔了。
作为一名大清帝都车夫,他自知没资格去什么俱乐部泄火,只有深夜心如油煎地在外面健步走,期待老天有眼,能让他撞上那对汪星人男女。
他运动到什刹海和后海附近,突然看见有人在桥下埋东西。他走近两步,桥下的人发现他之后,竟然跑掉了。
即便头上的帽子正绿油油地发亮,赵小三的觉悟还是丝毫没受影响。他以大局为重,火速启动了应急报警预案。很快警方赶到,将桥下埋的一个大铁罐挖出带走。
现在问题来了:竟然没人知道这铁罐究竟是干什么的。但由于第二天,当今宣统皇上的亲爹、摄政王载沣上班就要途经此处。本着安保无小事的原则,他们找了美国和日本使馆的人来鉴定。
两个使馆的人来了一鉴定,都一致表示:这特么不是炸弹,老子从今以后改姓清!
日本使馆说:这种级别的炸弹,一旦爆炸,方圆两三里都免费拆迁了。
美国使馆说:这炸弹手工精美,一看就不是国产,一定是原装进口的。
日本使馆不同意:这炸弹的工艺倒是国际一流,但这罐子绝对是亚洲二流。
两方争执起来。我大清衙役见多识广,对双方的立场都表示了深切关注和严重同意,打发走他们之后,心想这么大的事,瞒是很难瞒住的。
埋藏炸弹的地点——什刹海银锭桥
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登出了桥下发现炸弹、意图行刺摄政王的新闻,轰动帝都。有专家说据内部人士透露,包炸药的报纸带有伦敦字样,看来刚从伦敦回来的载洵贝子和载涛贝勒嫌疑最大;有专家说这只不过是嫁祸于人的小伎俩,实际上是庆亲王要篡权,即便事败还可以全身而退;还有专家说不论如何,这特么瞎子都看得出是清廷内部的势力博弈,看来跟皇位干系甚深,宣统小皇帝岌岌可危哪……
种种分析不一而足,吃瓜群众们看得眼花缭乱,但却没有一篇新闻怀疑到革命党头上。三天后更是传出最新消息:经过帝都警方抽调精干力量、连日奋战,在群众的配合下终于将桥下炸弹案的嫌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全部抓获。经过初步审讯,凶嫌对作案事实供认不讳,案情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警方保证:一定会给人民一个平安帝都。
看到这里,真正的行刺者、革命党人松了一口气:不知衙役们又去哪里随便找了个替死鬼,刑讯逼供之后又造成一桩冤案。
革命党实在图样图森破、很傻很天真。清廷发现炸弹后,第一时间就肯定是革命党所为。为了不打草惊蛇,官方故意向新闻界放出朝廷内部暗斗和凶手已被捕获的通稿。不但展示了有关部门的高效透明、营造了法治平安的气氛,更重要的是麻痹了革命党的神经,让他们不致于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仓皇跑路——要抓大鱼,就不能着急。
衙役发现,炸药来自海外代购,而螺丝钉却是本地货。他们立即明松暗紧地在市区各大铁匠铺展开摸底排查,很快骡马市大街的鸿太永铁铺认出:这是我们应琉璃厂“守真照相馆”的要求,为他们特别订做的。
琉璃厂老街
恰好此时“守真照相馆”正在搞装修,警方派出金牌卧底,假扮装修工人混入照相馆,轻而易举地就盗出了革命党的机密文件,发现照相馆老板竟是榜上有名的A级通缉犯。于是在桥下炸弹事发半个月后,清廷衙役突然集中警力,一举拿下“守真照相馆”,两名主犯当场被捕。
在抓捕现场,即便是擒人无数的特警也感叹:今天来的要是女特警,一定会爱死他甚至放他走。
因为这名叫汪兆铭的首犯,实在是太帅了。
说汪兆铭长得英俊的,何止一个小小衙役,且看著名挑剔的文青徐志摩后来怎么说:
“前天乘着湖专车到斜桥,同行者有叔永、莎菲、经农,叔永介绍了汪兆铭。1918年在南京船里曾经见过他一面,他真是个美男子,可爱!适之(胡适)说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爱他,他是男子……他也爱他。”
1883年,汪兆铭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从小天资卓越,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1901年,18岁的汪兆铭参加了科举考试,以广州府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三年后,他毫无难度地考取了前往日本法政大学留学的公费生,在日本开始系统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日本法政大学,宋教仁、汪精卫、沈钧儒先后在此就读
在东京,怀着一腔报国雄心的汪兆铭加入了同盟会,很快成为同乡孙中山最倚重的左膀右臂,也是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笔。这一年他才22岁,就已经凭借超强的口才和文笔,成为了同盟会的第一喉舌——还不必提他男神一般的相貌。
在他下定决心献身革命之后,他以“家庭罪人”的名义给国内的长兄写信,声明与汪氏家族从此断绝关系;其长兄有同样聪明的头脑,立即将信上交有关部门,表示“驱除逆弟,永离家门”。
在外人看来,两兄弟已分道扬镳、水火不容。可他们心里都明白:现在彼此示恶,到了革命胜利之时,什么信都不过是一张废纸。家事如此,国事也如此。
1907~1909年间,同盟会在国内的六次起义均告失败,不少革命党人意志消沉。此时铁血青年汪精卫决定冒死一搏,去北京刺杀清朝大酋,以此激励士气。不少人苦劝他不可冲动,他回答:我岂不知个人之牺牲,于复国大业或毫不足观?但我此行之目的,是要“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
与一众终日只是高谈阔论、临到行动时却瞻前顾后的书生相比,慨然献身赴死的汪兆铭不愧为真男人。
左起:黄复生、汪精卫和喻培伦
跟他一起归国的除了炸弹专家喻培伦、四川人黄复生之外,还有马来西亚的富商女儿陈璧君。自从16岁那年在槟城第一次见过汪兆铭演讲之后,陈璧君就下定决心:今生非此人不嫁。
当时有人半开玩笑地对陈璧君说风凉话:你有英国护照,当然不怕死了——到关键时刻把护照拿出来一亮,英国领事馆自然会救你。陈璧君一言不发,把英国护照拿出来,当众撕成了碎片。
他们到北京之后,先开了一家守真照相馆,这样外人会以为制造炸弹的化学气味来自暗房。始料不及的是,照相馆生意竟然特别好,天天挤满了人,无心插柳的银子拼命往店里钻。
他们到北京当然不是为了当艺术家的。一开始,他们准备在车站刺杀从伦敦回来的载洵和载涛。没想到当时清廷正搞廉政活动,载洵载涛为了表示以身作则,没有走特殊通道,而是跟一大堆红顶子官员一起出站。目标都识别不出来,暗杀自然泡汤了。
载沣与儿子溥杰、溥仪(右)
后来把刺杀目标换成了更有影响力的天子老爸、摄政王载沣,准备在他每天上朝的鼓楼大街埋伏,待他经过时投掷炸弹。结果遇上鼓楼大街路面改造,载沣不走那条容易拥堵的线路上朝了,改走烟袋斜街。
那就在烟袋斜街也行!只不过那条街街道狭窄,搞暗杀没地方躲藏。这也简单:找一家临街的出租房,到时往外扔手雷不就行了嘛。可附近所有的房屋中介都抱歉地通知他们:现在没房可租哪!您要不要看看其他街道的房源,钥匙现成的……
暗杀团气得都快哭了:做人专一真那么难吗?最后,他们选定了什刹海附近的那座桥,准备在桥下安炸弹,把第二天途径此处的载沣送上天去。白天明目张胆地埋炸弹肯定不行,只有晚上去。
第一夜去还没开工,突然一只野狗乱叫,导致四面犬吠四起一呼百应。怕引来其他人,只能匆忙离去。
第二夜去,狗倒是不叫了。结果费了一身汗水挖出一个土坑之后,才发现计算有误,炸弹的铜线太短够不着……又只能把坑填平,回去补觉。
到了第三夜,既没有狗叫也算对了引线,大家暗自高兴,心想这次总算万无一失了吧。
结果万万没想到:就在第一夜狗叫前的几个时辰,朝阳群众赵小三的老婆不见了……
汪兆铭和黄复生被捕之后,按照大清法律,不判两人死刑是不足以平民愤的。虽然结局人人都知道,但过场还是要走。清廷派出内务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主审此案。
庭讯之时,汪兆铭、黄复生二人,争先恐后都说自己是主谋对方是从犯。这让看惯了犯人相互推罪的清朝衙役以为时空穿越了。
肃亲王善耆
而汪兆铭不仅有一副绝佳的相貌,言谈气度更是超凡脱俗。他在庭上慷慨畅言、斗志昂扬,全无一丝畏葸之心。一挥而就的四千余字自证言,让久经世事的肃亲王善耆也刮目相看。
回到狱中,汪兆铭自忖必死无疑。他朗然独坐,口占四首五言诗,其中第三首传出之后,尤为时人所钦慕传颂: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善耆读罢,爱才之心大起。心想如此人才,若能为我大清所用,国家之幸也!
于是44岁的肃亲王亲自入狱,与27岁的青年刺客汪兆铭共座辩谈。汪兆铭一直以为清廷官员都是愚钝无能的贪官污吏,没想到肃亲王前来居然不是用刑,而是谈吐文雅地以礼相待,这就让他刮目相看。
后来当肃亲王说出一席话之后,汪兆铭更是钦佩他的识见:
“中国的政治十分复杂,各方意见纠缠不一,改革政体岂能操之过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列强于我正虎视觊觎。不忍不谋则乱,还望汪先生三思。”
善耆当然没能说服汪兆铭。但后来张学良回忆,十二年后善耆在大连去世时,汪兆铭曾前往吊唁,回来对他感慨万千:
“我当年被捕,是肃亲王审的。要杀我,肃亲王可以杀,肃亲王没杀我。但肃亲王就跟我讲啊,说:‘你们这革命呀,当然啦,你们是有原因的,看我们清朝太坏了。唉!假如你们成功啊,我看你们也不能强过我们什么的。’他这句话所说的应验了,我们今天成功了,真是还不如人家前清,弄得这么糟糕!”
汪精卫在狱中时,未被捕的陈璧君冒死托人给他送去一封信:“我们两人虽被牢狱的高墙阻挡无法见面,但我感到我们的真心却能穿过厚厚的高墙。我将遵从你的忠告立即离开北京,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想和你商谈。你我两人已不可能举行形式上的结婚仪式,但你我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你看好吗?”
汪精卫与夫人陈璧君,二人共育有5个子女
她收到的只有一个字,一个汪兆铭用血写出来的大字:
诺。
汪兆铭如果那时被判死刑,他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万人景仰的革命志士。
但一是因为清廷正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不想在此时示人以野蛮残忍形象;二是因为肃亲王善耆爱才,声称杀死二人不但不能吓阻革命党,反而会激发民众更强烈的憎恶和反感。所以最后,就连差点被汪兆铭送上西天的摄政王载沣也同意:从轻发落,安抚人心。
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误解朝廷政策”为开脱,将二人本应领受的斩立决改成了终生监禁。
汪兆铭刚把去菜市口刑场的心理准备改成在狱中著书立说的心理准备,形势就又变了。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爆发,短短半个月之内二十多省纷纷独立。清廷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立即宣布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而此时天朝监狱中最大的政治犯就是汪兆铭和黄复生二人。
1911年11月6日,帝都各界群众一千余人,前往监狱门前欢迎汪兆铭出狱。那时他在革命党内的声望达到了顶峰,被公推为北方革命党的领袖。加上他本人不烟、不酒、不赌、不嫖,所以连最爱骂人的国学大师章炳麟都公开表示: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论才当属宋教仁,论功当属黄兴,论德当属汪兆铭!
汪精卫手书
在高名厚禄唾手可得之际,汪兆铭却表示:我要兑现我参加革命时许下的承诺了。“等到功成之日,我一不做官、二不做议员。”“我将归隐家园,并持续在知识上精进。”
12月,汪兆铭乘船前往上海,陈璧君在那里等他。两人成婚后,汪兆铭远离了正在民国政府里为官位争得不可开交的的同志,带着陈璧君去了法国留学。
他始终记得当时在《民报》主笔时所用的笔名“精卫”:以精卫填海之心矢志报国、持之以恒、日以继夜、永世不绝。
这样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胆识与毅力共存的热血青年汪精卫,本可流芳百世,何以后来竟成为万人唾骂、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此中原因,殊不可解。
吹散沉重的雾霾
还原真实的近代史
独家签名本
张鸣作品集
¥299
注:若涉版权请联系我们。本文经过编者深度加工,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13520557294。ps:点击文内任一图片都可以带您进入有温度有态度的思想世界。
千字文华
微信号:qzwh15
一站式思想服务商
▼观念的影响力比现实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