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致富?丨刘轩华

2017-04-29 刘轩华 千字文华

喜欢就点击“千字文华

带您领略浩瀚无边的思想世界

点击文内任一图片进入先知书店



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致富?

>>>文/刘轩华<<<


又是国际劳动节了。劳动节给千字君的印象,从最初的劳动最光荣,到近些年来的假日经济,但今天千字君想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个关于劳动本身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财富真的是由劳动创造的?为什么大多数人勤劳而不能致富?按劳分配为何不是最好的分配方式?千字君为大家推荐刘轩华先生《圆富:智慧创造财富》书中的文章,供您参考。千字君认为,刘先生回到财富原点的思考,纠正了被遮蔽千年的诸多谬误,是财富自由之路上观念读本。您可点击书名,独家购买。


在东方,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是管仲,管仲认为:“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在西方,最早系统构建劳动价值理论的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点击了解斯密《国富论》。在亚当·斯密之前的学者威廉·配第、约翰·洛克以及法国重农主义学者都提出过类似论点,建立初步的轮廓,但他们始终没有深入构建整个劳动价值理论。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也做了贡献。

 

而马克思将这一理论推向顶峰,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家是剥削阶级,他们的所得来自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占有,这为“消灭剥削者”(资本家、地主等)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成本影响稀缺性,但不能代表价值


亚当·斯密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论点是:商品价值是由人类劳动所创造。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生产物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按照这种解释,耗用的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则价值越高,财富应该越多。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使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财富才越多。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创始人


假设使用传统方式劳动的农民一天繁忙工作 12个小时,现代工厂里的工人一天相对简单工作8小时,按照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农民应该比工人创造的财富多,因为农民劳动时间更长、劳动强度更高且劳动更复杂。可实际上,现代工厂里的一个工人一天所创造的财富远比一个使用传统方式劳动的农民多。


假设鞋匠A生产的皮鞋做工很差,尽管卖价低,但没有人买,这不是创造财富而是浪费财富;鞋匠B生产的皮鞋做工精美,尽管卖价高,但买者仍很多,这说明鞋匠B创造的价值多。


一个传统农民辛勤劳动一年,远没有一个IT工程师创造的价值多。即便同是IT工程师,同样的劳动时间及劳动强度下,创造价值的数量差别也是很大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都是劳动价值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实际上,劳动价值论其实就是成本价值论 2的一种形式。古时候,大家生产三种产品:斧子、粮食和羊。在这里,粮食和羊是两种食物,其价值直接由人对粮食和羊的边际效用(边际需求)所决定;斧子作为生产工具,其价值由斧子为方便人的财富生产所创造的边际效用决定。


怎样确定各自的价格或交换比例呢?那时候,由于劳动量几乎是唯一的成本,而且劳动的“质”差别不大,大家可以用平均劳动时间作为生产成本,以每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作为价值衡量标准,达到成本与价值的均衡。


如果斧子对大家的边际效用增加,即斧子的价值增加,则对斧子的需求增加,生产斧子所获得的交换物增加,这时候有更多的人生产斧子,以达到成本与价值新的均衡。


在自由的市场供求中,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形成的均衡价格,此时边际价值等于价格也等于边际成本。由此,就有人以为价值是由成本创造的,例如劳动成本。



如果说价值是成本创造的,那是不是成本越高则价值越高呢?或者说成本越高则财富越多呢?显然不是的。恰恰相反,成本越低,我们可以创造的财富就越多。


从价值的一般意义看,对人越有用的东西越有价值,而不是成本越高的东西越有价值。成本是导致物品稀缺性的因素之一,但成本并不是对人的有用性或积极意义,因此把成本称为价值在逻辑或哲学上看是不合适的,把效用称为价值才是合理的。


◆劳动只是价值创造的“工具”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财富创造更加复杂化,土地和资本成为财富创造的资源或工具,它们各自的机会成本也成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时候,劳动价值论就更无法解释现实经济状况。


例如,城市某处的门面房,既可以用来做面包房,也可以用来开理发店。假设在市场均衡时,由市场需求和各种成本所决定,理发师可以付出的最高房租是 1000元,而面包师可以付出的最高租金是 1500元。房主把房子租给面包师,租金市场价在 1000元到 1500元之间,底线1000元是机会成本,否则房主就会把房子租给理发师;最高租金 1500元,是市场对面包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


假如这间门面房出租时只有做面包房一种用处,而这个房子对房主的自用价值是 500元,即出租这间房子的机会成本是 500元,低于这个数目则房主不再出租,那么面包师所付租金应以 500元为起点。如果面包师不愿为房子支付任何房租,则房主不会出租房子,社会财富就减少了,这不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正义标准,给生产要素支付报酬是合理的,且支付报酬的起点应该是其机会成本,因为有了这样的激励,才能促进最大化的财富创造。


同样,社会为资本支付报酬,是因为资本和土地一样是创造财富的要素,使用这种要素是有机会成本的。


当土地和资本的机会成本纳入产品成本之后,成本变得复杂化,劳动成本仅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这时以劳动付出时间作为价值标准则更加不合适。


特别是,劳动的“质”在现代社会进一步分化,绝大多数劳动已经不是简单体力劳动了,以劳动时间作为价值标准则更不合理。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可以把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区别开,把复杂劳动当作简单劳动的倍乘。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如何区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当今社会,复杂的劳动不一定创造财富多,简单劳动也可能创造很多财富。


例如一个传统的农民,实际上其劳动复杂性远高于现代工厂中的工人,但他创造的财富却远不如后者。


为寻求更高报酬,很多农民都变成了农民工


再如,一个创意可能并不复杂,但很有价值;而花费巨大精力制订的一个复杂方案,也可能缺乏实际的价值。


显然,把复杂劳动当作是简单劳动的倍乘是不合适的,复杂劳动未必能创造出数倍于简单劳动的价值量,因此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来解释价值创造的区别是不合适的。


在传统的劳动理论看来,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或依此解释不同劳动创造价值的差别。脑力劳动包含智慧是显而易见的,那体力劳动是否包含智慧呢?


实际上,不存在纯粹的体力劳动,所有的体力劳动都需要大脑来指挥,所有体力劳动都需要包含智慧才能创造财富。


例如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如果他在干活时动脑筋、顺应规律,就可以创造财富;相反,如果蛮干,花费再大的力气也不能创造财富,甚至力气越大毁灭财富的速度可能也越快。


同样,在脑力劳动中,如果是损害社会的阴谋而不是造福社会的智慧,越聪明可能毁灭能力越大。脑力劳动并不一定创造更多价值,也可能是更快的毁灭财富。


因此,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来解释价值创造能力的差别也是不合适的。


另外,考虑到一些劳动不能创造财富,有人又把劳动分为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但是按照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的标准,尽管可以区分劳动是否创造财富,却无法解释不同劳动价值创造量的差别,因此用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来解释劳动创造价值仍是不合适的。


◆财富创造的惊人差别


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会背菜谱的普通人和有丰富经验的厨师,相同的劳动时间,创造出来的价值却有着天壤之别,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不同的劳动所包含的价值创造力——智慧是有差别的,包含智慧多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多,包含智慧少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为包含更多智慧的创新,创造了新的价值,为人们增添了新财富,且其稀缺性高,竞争力强,导致其边际价值高,所以创新更有价值。相反,缺乏创新的劳动,缺乏新价值,没有增加新财富,其稀缺性低,竞争力弱,导致其边际价值低。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像苹果、微软等高创新性企业创造的价值高。相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厂只是劳动力与技术的简单组合,它们的劳动所包含的智慧少、竞争过剩,因而创造的价值低。


苹果公司是世界高新技术企业巨头


劳动与智慧的关系是:劳动是智慧的表现工具,劳动是智慧的实现手段和实现过程;智慧是劳动的内核。但劳动不等同于智慧,不同的劳动所包含的智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我们误以为劳动创造财富,是因为还没有发现劳动所包含的智慧和劳动背后所反映的智慧差别,同时也因为智慧是需要通过劳动这个工具、这个表现形式和过程来实现的。


当然,笔者否定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理论并不是要否定劳动,劳动是智慧创造财富的必然过程,但真正创造财富的劳动内涵是智慧,不包含智慧的劳动是不能创造财富的。例如一个工人在工厂里蛮干,尽管他付出了劳动,而且可能很累,但没有创造财富,还破坏了财富。


劳动是智慧创造财富的过程

真正创造财富的是智慧

千字君向您推荐

刘轩华先生作品

财富创造路上的观念读本



独家*签名本

    《圆富》

69

加入购物车


注:本文编选自刘轩华著《圆富:智慧创造财富》,此处经千字君深度编辑,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13520557294。了解更新锐、更具可操作性的财富理念,千字君推荐您阅读全书,本书可助您踏上财富创造之旅!如果您被千字君的坚持和努力感动到,请点击这里入手千字君为您准备的精神食粮。



千字文华

微信号:qzwh15

一站式思想服务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