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寒冷的冬天,来了

2017-09-16 千字君 千字文华




本文看点

1.朝鲜频频向世界发出危险信号,中美韩等国一致谴责,东北亚凛冬再临?


2.从历史寻找智慧,当年朝鲜战争参战各方如何看待历史?兼听则明,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三八线的冬天


最寒冷的冬天,来了


撰稿、编辑:千字君 



2017年9月15日上午,朝鲜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一枚导弹。该导弹飞越日本上空,飞行距离约3700公里。有人分析该导弹的目标很可能设定为美军,意在展示其具备打击关岛的能力。

 

联合国在9月11日刚刚通过制裁朝鲜的新决议,然而仅仅过了4天,朝鲜就以导弹做出了“回应”。这是继9月3日的第六次核试验之后,朝鲜再一次发出战争挑衅。此前朝鲜发出威胁是“炸沉日本夷平美国”(据中青在线)。

 

专家猜测此次发射的导弹为“火星-14”


韩国总统文在寅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民调显示,超过5成韩国民众主张,国家应该发展核武器。战争形势一触即发,核军备竞赛几乎已成定局。


朝鲜为何甘愿冒着军事打击的危险,也要倾全国之力发展核武?韩国这般如临大敌,是反应过激吗?美国迟迟不愿向朝鲜动武,是因为有所忌惮吗?东北亚是否会重燃战火?在这场纷争中,中国应当如何自处?

 

金正恩参观核工厂


“朝鲜半岛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这是很多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正如龙应台先生所说:对于任何人事物,如果我们不认识它的过去,如何理解它对现在的意义?如果不理解它的现在,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妄断将来?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的对峙局面始于冷战。因不同的意识形态,67年前这里曾爆发过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参战各方至今都不愿回首(除了朝鲜官方的自吹自擂)。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所留下的教训似乎已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有人甚至至今仍未抛弃意识形态话语,叫嚣着要“以鲜血捍卫鲜血凝成的友谊”。因此,尽力从当事各方的视角出发,全方位还原历史真相——究竟是谁引发了那场“没有赢家的战争”?是什么造就了朝鲜半岛今日之局势——在当下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沈志华:朝鲜是中国潜在的敌人


在当下国内,国际公认的冷战史研究权威,首推华东师大沈志华教授联合世界多家知名院校创办的“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沈志华精通俄语,且在苏联解体时抢购了大批的珍贵档案,他关于朝鲜战争的专著(上图背景标题)填补了诸多空白:金日成开战前为何不告知中国?斯大林为何屡次阻挠中国参战?没有空军的中国志愿军是如何夺取制空权的?……

 

另一方面,中朝联军的对手——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呢?在1950年那个“最寒冷的冬天”,他们在朝鲜半岛究竟遭遇了什么?这场战争真的“无可避免”吗?


理想国译丛推出最新版《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千字君有幸拿到了第一批发售。本书由沈志华杨奎松等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点击图书封面照片抢先购买


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已经很多

为什么还要推荐这一本?


1.本书是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也是美国国内关于朝鲜战争题材的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扛鼎之作,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多年。


2.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被誉为“美国恺撒”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此遭遇生平最大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1951年麦克阿瑟国会告别演讲《老兵不死》


3.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采访100多位幸存老兵,耗时10余年,全面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现实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特朗普总统的必读书单。新版增加三万余字,800多条史料。


4.本书作者2007年已经病逝,逝者作品,能否经得起历史考验?这个答案,需要认真阅读完这本700多页巨著后的读者朋友们来回答!


5.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为何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本书让诸多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半个世纪后,寒冬再次将至,历史是否还会重演?本书是一面镜子!

 

作者为普利策奖得主,

被誉为美国“记者之父”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在《纽约时报》、《哈珀斯》杂志担任记者。美国资深记者,被“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尊称为“记者之父”。1964年,因揭露越南战争真相获“新闻界诺贝尔奖”——普利策奖。

 

1963年,采访越南战争


哈伯斯塔姆笔力雄健,著作涵盖战争史、媒体史、汽车工业史、民权运动史、棒球史、断代史等等。《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其生前耗费心力最多的作品。他的愿望是写完三次美国参与的重要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然而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沈志华、杨奎松、梁文道等

名家联袂推荐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用三期节目介绍本书(梁文道先生推荐的是本书中文版第一版,千字君推荐的是由先知书店抢先发售的本书增补版


这本书首版曾是朝鲜战争类图书销量之冠,理想国再版,得到沈志华、杨奎松两位近代史大家,以及梁文道、高晓松等名家联袂推荐。众所周知,沈志华先生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史的专家,能够诚恳推荐美国人视角写就的同一主题作品,这种现象,在学界非常少见……大卫·哈伯斯塔姆是美国记者,在几十年记者生涯中写了很多几乎改变历史的报道。朝鲜战争包含了太多的政治判断失误,绐中美两国带来的后果迥异。一个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居然打败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对美国来说,朝鲜战争被遗忘使之无法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埋下隐患。越战、伊战等战事就是证明。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哈伯斯塔姆是传统主流大报的记者,其职业生涯长达40多年,具有深邃的全球眼光,鲍伯·伍德沃德把哈伯斯塔姆尊称为“美国记者之父”。此外,他出版了19本以反思20世纪的美国民权运动、政治发展、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的专著,其中多半堪称纪实作品中的杰作,对美国当代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楚(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这是一个亲历战争的美国人,用生命的最后能量写成的一本书。在勾勒美、苏、中及朝韩的宏观国际背景之际,他更以难得的大量亲历者访谈冷静、真挚地描写了士兵们对战争的真实感受。

 

斯蒂芬·塞斯坦诺维奇(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关系学院教授):


哈伯斯塔姆笔下的朝鲜战争,仿佛是当今局势的一声声回响,至少在读者心中是如此。他书中写的全是关于美国政策如何被劫持、国家如何被煽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灾难是什么。

 

美国哈罗德·摩尔中将:


2010年哈罗德·摩尔中将重回母校西点军校


《最寒冷的冬天》把这场悲情战争的所有悲剧性要素融为一体,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

 

英国《每日电讯报》:


哈伯斯塔姆的文字浸透了战争的恐惧与悲惨,但也充满了人的勇气,若不是到了危机的一刻,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


美国《明星论坛报》:


《最寒冷的冬天》也许是迄今为止记述战争与冲突的顶级巨作。


精彩书摘:云山战役


刚过子夜,中国军队发起总攻。……因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对于重型火器的需求也总是源源不绝。一开始,他们使用的是步兵最为常见的武器——M-1 步枪、卡宾枪甚至机关枪。但是无论什么武器,对于数量庞大的敌军来说都远远不够。


营长鲍勃·凯恩中校对他说:“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你得撂倒一百名敌军,然后就能回家了。等到你真的撂倒一百名敌军,这场战争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至于为什么要撂倒一百名敌军才能够回家,凯恩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戴维斯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美军发射信号弹以后,从小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农场长大的他看到满山遍野的敌军时,不由想起家乡麦浪翻滚的景象。现在这种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朝他们扑将而来。就算你撂倒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就算你撂倒一百个,还会有另外一百个前仆后继。这种场景对凯恩的玩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接着,戴维斯又看到一名骑马的军官,他似乎正在指挥这些士兵。他们还拿着号角,而每当号角声响起时,敌军士兵便会时不时地变换进攻的方向。


志愿军第一战:云山战役,歼灭美骑兵1师1800余人


戴维斯知道,身边几名士兵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而且恐怕他们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他们不断开火,通常是近距离平射。戴维斯后来回忆说,一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弹药都打光了,机枪也因为过热而不能使用。凌晨2 时许,副排长找到他,戴维斯用手中仅剩的一枚手榴弹炸毁自己的机枪,然后两人设法一起来到迫击炮旁边发射空包弹,这多少给了他们一点儿掩护。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熬过这个夜晚。天刚破晓的时候,他们试图重新编组,惊讶地发现有些人还活着。

 

他们已经彻底陷入重围。

 

这次战斗结束后,8团原有的两千四百人中死伤八百余人。时运不济的3营原有的八百余人只有近两百人成功突围。迄今为止,这是朝鲜战场上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败仗。美军经过四个月的苦战,眼看就要胜利在望时,战场形势却突然逆转。这一结果对于一向战无不胜的美军来说尤其让人感到痛心疾首。中国军队仿佛突然从天而降,转瞬之间就将美军的一个精英师打得溃不成军。在云山战役中,8 团死伤惨重,还损失了许多先进武器装备,包括12门榴弹炮、9辆坦克、125辆卡车与数十支无后坐力步枪。在中国人发动攻击后的次日,该团发言人对记者的一席话却令人发抖。他说:“我们不知道他们能否代表中国共产党政府,但是这次战斗就像当年卡斯特在小比格霍恩河遭印第安人袭击一样,完全是一场印第安式的大屠杀。”



冒着严寒败退的美国士兵

 

不管联合国军是否喜欢听到“撤退”这个词,他们也开始迅速地向清川江的另一侧撤离,准备迎接中国军队的下一轮攻击。但是此时,就像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一样,中国军队在眨眼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到了哪里。他们悄悄地离开战场,又一次把自己隐藏起来。尽管东京总部的人们乐于相信他们已经离开朝鲜,但是实际上他们仍然躲在北方某处。他们希望美军再次陷入圈套,来到距离他们大本营更近的地方。云山战役只是一个开始,而真正的鏖战发生在三周以后,在比云山更北、更冷的地方。




延伸阅读

一代天才因何深陷朝鲜泥潭? | 哈伯斯塔姆

朝鲜战争的真相,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梁文道

历史学家做的就是将打散的碎片还原丨沈志华

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对朝鲜战争前后的档案分析丨沈志华

当过兵,坐过牢,倒过金,最终做学问,我的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丨沈志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