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刷屏,怪不得新生儿越来越少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原本是祝愿有情人天长地久的日子,没想到刷屏的却是多地令人唏嘘的婚姻登记大数据报告。
非要总结,那就是“结婚少、离婚多、结婚晚”已经成为趋势。
很多人不解,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
在这里先做个预告,本周四,也就是2月16日,晚上8点,石榴叔会在微信视频号做一场直播,针对近期很多家长关注的学区房问题进行分析和答疑。
比如南京市场,真有热点学区在短短一年半时间,从360万跌到205万。到底了?现在能买了?中介说市场反弹是真的?小学学区怎么成了鸡肋?初中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拉大?直播中都会有答案。
记得预约。
这两年,大家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度空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儿数量变少了很多。到底是不是年轻人不想生呢?这只是主观原因之一。
还有两个其他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减少,导致适婚人群总量减少,适育人群也跟着走,二是婚恋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看一个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光是2013-2020年,对应出生人口总体就下降11%。这个数字,近两年还在扩大。
这意味着什么?未来若干年结婚登记人数,会一路下滑。
从数据统计不难看出,中国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就一路下滑。2013-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763.6万对。
再看江苏的最新数据。
适婚人群数量减少是一方面,关键是年轻人不想结婚。
为什么?盖洛普曾发布过一份题为《How Millennials Want to Work and Life》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将千禧一代年轻人的心态用4个词概括:独立,连接,不受约束,理想主义。所谓“不受约束”,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当然,我认为还有三个因素,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女性,二是结婚成本下不来,三是工作压力变大。以前的观念是先成家后立业,现在反过来了,先立业后成家。
还有一个不被关注的点,适婚人口已经出现男多女少不平衡的情况。
和结婚登记反过来的是离婚数,处于长期攀升。
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2021年,这个数字有所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离婚冷静期政策的落地,效果还是明显的。同样拿江苏的数据举例,2022年全省共受理离婚登记申请209148对,其中有71523对在冷静期内撤回,占比34.2%。全省离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8.4岁。
话说,有多少家庭,这几年为了买房子,离了复,又离......
几个月前,“安徽初婚年龄突破30岁”上了热搜。
在江苏省刚刚公布的2022年婚姻登记大数据中,结婚登记平均年龄达到31.04岁,其中男性31.68岁、女性30.4岁。按照类型分析,初婚平均年龄为27.49岁,其中男性28.19岁、女性26.74岁。而2020、2021年江苏省初婚平均年龄则分别为27.3岁、27.29岁。
另外,从男女年龄差看,男性较女性大1-4周岁的最多,占比达43.03%,但比2021年的43.16% 略少。姐弟恋热度不减,女性较男性大1-4周岁的占比第二,为22.66%,与2021年持平;男女同龄占比第三,为16.47%。
中国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人口出生上,我倒觉得在年轻人结不结婚,什么年龄结婚,一系列前端问题上,更严重。
二胎政策开放至今,效果正在减弱,因为70和80后该生的都生了,90后还是无动于衷。
在我和不少00后年轻人的沟通中,发现大家对于结婚、生子的逃避,并不完全是因为成本,主要还是生物和社会的选择。靠单纯的金钱和政策刺激,甚至出台强制措施,都未必会有效果。所以未来十五年,中国老龄化的劳动力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劳动力供给收缩与养老需求快速上升。
有人说,机器人可以解决问题。
一部分而已。
养老还是要靠自己呀。
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