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装飞行死亡率30%,在各国特种部队,真有实战化应用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熊熊点兵 Author 熊熊之火
最近,发生了一起特别令人痛心的事件:5月12日上午,一名女大学生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进行翼装飞行时失踪,5月18日这名女孩的遗体被发现。正值青春年华之际,却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令人感到非常难过和惋惜。
而这起悲剧也让翼装飞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翼装飞行分为有动力翼装飞行和无动力翼装飞行两类,我们通常说的是无动力翼装飞行,无论是在极限运动的纪录片,还是在现代军事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惊险而刺激的飞行画面。
在电影《变形金刚3》中,比较高潮的一幕就是美军特种部队乘V22鱼鹰运输机,通过翼装飞行,进行突入。而在我国的《红海行动》中,影片的最后一节也是蛟龙突击队的4名队员在大漠上空实施翼装飞行。但从场面上来说,这两段情节都是非常燃的。
从电影回到现实,在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中,真的有翼装飞行训练和实战吗?
在谈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翼装飞行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人类想要飞翔的梦想很早便有了,我国明代的万户就将之付诸于实践,他在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同时手中还拿着2个大风筝,希望藉此来实现飞天梦。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这种创造性思维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却是人类在“飞天”历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而具体到翼装飞行来说,先驱们也是用鲜血和生命来实践的。
1912年,法国裁缝弗朗茨·艾香德穿着自己缝制的翼装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但不幸遇难。当时,飞机诞生还没有多久,人类对飞行的各种尝试也都在进行当中。
人们发现,鼯鼠可以利用自己的飞膜实现较长时间和距离的滑翔飞行。既然鼯鼠可以,那么人类可不可以通过制作翼装飞行服来达到类似的目的呢?这就是翼装飞行最初的灵感来源了。
不过有灵感、有原理还不行,翼装飞行服的制作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现代化可实操的翼装飞行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诞生,而法国人帕特瑞克·德·戈亚尔顿也就此成为翼装飞行运动的创始人。
翼装飞行除了飞行服之外,还要有降落伞、头盔、通讯装置等设备。
运动员披挂整齐后,可以从飞行器上跳下,也可以从高楼、高山上跃下,其理想状态下的滑降比约为3:1,即飞行高度下降1米,则可以滑出3米距离,而其飞行速度一般为200公里/小时,下坠速度为50公里/小时。
运动员进入飞行状态后,自己通过肢体动作来控制飞行方向,到了开伞高度后则打开降落伞,安全降落。
除了这种安全落地方式外,还有一种非常惊险的“落地”方式是不使用降落伞。
翼装飞行运动的创始人帕特瑞克曾经创造过自己从飞机上跳下,然后通过通讯设备与飞机联络,然后又回到飞机上的壮举。
此后翼装飞行运动的高手也都以实现这种“落地”方式为自己运动生涯中的荣耀——当然了,由于危险度极高,运动员本身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实现,同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也会携带降落伞,一旦“人机”没能合一,那还是要通过降落伞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请注意这一点,运动员最终还是要借助于降落伞的。也就是说运动员要在翼装飞行之前,本身要具备极强的跳伞能力。如果非要量化一下的话就是,运动员至少要有200次自由下落式跳伞的经历,才有资格进行翼装飞行。
尽管如此,翼装飞行的危险度仍然很高,其创始人也早在1998年就遇难了。有数据称,翼装飞行运动员的死亡率是30%,堪称刀尖上的舞者。
因为翼装飞行对运动员资格的要求高,而危险度则更高,同时翼装飞行又是一项成本耗费巨大的运动(没有充足财力,连装备也买不起),因此世界上现在从事这项运动的只有不到1000人。
从军事角度来说,翼装飞行最大的意义就是载机可以在十几公里外就可以投放特战队员,其通过翼装滑翔进入目标区后开伞降落。这十多公里的距离对于提高载机的安全系数和飞行员隐蔽突袭的成功率很有意义。
而在军事大片中,出现翼装飞行的情节安排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极为刺激和壮观。从影视角度来说,会让观众感到新奇。实际上,在不少景区或者商业宣传中,翼装飞行的安排除了有飞行员想要挑战极限的勇气外,也是有其他因素包含在内的。
但是,尽管翼装飞行具备一定的军事意义,实际各国军队中却并没有将之列入常态化训练,并进行实战应用。
这里我们先讲一个空降兵“人车一体”空投的事情。
2019年,国内一部影视剧中出现了大型运输机空投96A式主战坦克的情节。这本身已经很雷人了,因为目前世界上如此重型的武器是不能空投的。而更雷人的是,这还是人车一体空投,更有空投过程中,载员爬出坦克进行一系列舱外骚操作的情节设计。
当时,不少人提出了这样情节安排的不合理性。然而有人还是不服,称俄军就有“人车一体”空投的先例,怎么就不成了?
其实俄罗斯重装空投中,单件武器的空投重量一般都是10多吨级,而所谓的“人车一体”空投倒是真试验过,但请注意,其得出的结论是这么操作的成功率只有95%。
95%这个数据看似不低了,但这意味着每次“人车一体”空投就要损失掉5%的空降兵和装备。而在投入实战前,军队是要进行大量常规训练的,这样下来累计的训练死伤将非常可怕。
所以,俄罗斯也只是进行过“人车一体”空投试验,但是其从未列入俄军空降兵的基础性训练中。换句话说,俄军不具备整建制进行“人车一体”空投的能力,除非在紧急情况下冒着相当高非战斗伤亡的风险去这么做。
讲这个案例是说明什么呢?
对一支军队来说,5%的训练死亡率都是不可接受的,而翼装飞行的死亡率比这个还要高很多,这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无法承受的。
而且翼装飞行员本身都是堪称专业的老资格跳伞运动员了,他们都是专向于这项运动。而军队中,即便是特种部队,跳伞只是一种渗透手段而已,绝大多数的特种兵与专业的跳伞运动员相比,并没有后者的实跳次数和经验多。
即便是抽出了特种兵中少部分精英队员,其具备相当的跳伞经验,然而让这些“兵王”去进行翼装飞行,那么高的死亡率也是不可承受之重。要知道现代军队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训练,而非作战,而且作战也并不一定非得要翼装飞行渗透。
而说起翼装飞行渗透,我们前面讲其具有比较好的隐蔽性,但同时也有缺憾——不能携带较多的装备。特种兵执行渗透作战,其作战装备至少要有几十公斤重。如果只带着一支步枪和一二百发子弹,很难完成任务;若是全负重,则又加大了翼装飞行的事故率。
此外,军队训练也是要讲究成本的。翼装飞行实际上代价很高,一套装备正常也要几十万,好的则上百万,这个成本对军队的训练和作战来说,着实是有些高了。
因此综合来说,就目前阶段(请注意这个前提),翼装飞行还不适合引入到特种部队的常态化训练中,所以也没有实战的案例,只是在军事类大片中出现过。
我们不排除有国家的特种部队进行过尝试,但至少到现在为止,它并不能作为一个常规科目存在。
而为了解决特种兵的空中渗透、突袭问题,世界各国军队也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比如著名的“高跳低开”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而美国研制的隐身黑鹰直升机则是在装备方面的进步。
我国的特种部队有着自己的训练理念,同时也有一些特色的武器装备。
2019年大阅兵中,一款名为“空中三蹦子”的特战飞行器就走上了阅兵场。这种飞行器因为其貌不扬,被不少人看轻。但实际上它的可操作性很高、安全度也不错、成本还可以控制,而且关键的是,这么小的飞行器,噪音和目标也非常小,便于隐蔽突防,同时除了全副武装的载员外还可以搭载部分物资。
与翼装飞行相比,“空中三蹦子”看似低端了很多,但军队要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酷炫,而是在成本可以控制的前提下,具备实战性和可操作性。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很多装备的列装就很好理解了。
同样这个道理套到翼装飞行上也是如此,如果这项运动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实战性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成本还可以接受的话,未来也不见得就不会出现在特种部队的训练和实战中。
但是就现阶段来说,翼装飞行仅限于极少数的运动员中,属于极限运动中的一个小分支。
也正因为这项运动的风险性极高,不断会有运动员负伤或者遇难的坏消息传来。我们尊重这些运动员的选择,他们都是人类中的勇敢者,但是我们也尊重生命。
希望这些运动员能尽可能地做好防护手段,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我们也希望随着技术手段和观念的进步,能让包括翼装飞行在内的一些极限运动的事故率有所降低。极限运动,最好是在确保生命的前提下挑战极限,而不是挑战生命。
-END-
来源:熊熊点兵(ID:XXdianm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