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强大,号称“陆军杀手”的攻击机为何不再发展?现代战场必死无疑
作为冷战时期和空优战斗机并驾齐驱的产物,美苏两国曾经推出的各种堪称陆军杀手的攻击机可谓是曾一度让彼此敌对的陆军头疼不已。的确,作为一款专门为陆地装甲单位研发制造的产物,像苏联时期名噪一时的攻击机苏-25,基本上都是突出了一个强火力,大载重能力的特点。
除此之外,在美军这边,和苏-25攻击机一样,在美空军服役至今的A10攻击机也是具备这两款现在战机最看重的特点的,要不然在海湾战争期间,A10攻击机也不会重创伊拉克的陆军装甲部队,当然,苏-25也是一样,在上个世纪苏联在阿富汗作战期间,苏-25也凭借着优秀的性能给予了苏军很大的帮助。
▲苏-25攻击机
所以,无论是A10还是苏-25,这两款战机都经历过战争的考验,其表现都可以用出色来形容,而且就单论性价比而言,制造这种战机也不需要加持像B-2隐身轰战机之类的尖端黑科技,而且其蕴含的设计思想还是属于专门克制陆军的那种,按理来说,像此类攻击机应该和现在的空优战斗机一样,呈现大力发展的态势。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在进入21世纪后,像美制的A10攻击机,还有苏-25,都“很默契”的没有后续型号了,甚至美军在90年代提出的堪比B-2轰战机的A12攻击机计划最后也打水漂了,而且咱国家现在也没有公布类似的新攻击机制造的计划。那么,为何战斗性能如此优秀的攻击机最后会呈现后继无“机”的状态呢?这还得从攻击机的设计制造思想的源头开始说起。
▲曾为美军绝密的A12攻击机,其设计难度堪比B-2,但是由于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最终也无奈下马
01
首先,攻击机作为一款专门指向性的作战类飞机,它的作用非常明确,它就是为攻击陆军而诞生的,毕竟在冷战时期,无论是东方阵营苏联的“钢铁洪流”,还是西方阵营那一众高精尖技术加持的重装部队,反正对于己方部队而言,这些重装甲部队肯定要在战争爆发时要“重点招待”的。
所以,为了全面压制敌方的重型装甲部队,攻击机这一机种便诞生了。从气动外形来看,无论是A10还是苏-25,都没考虑像战斗机一样的减阻或者提高升力的设计,这类攻击机要考虑的目标只有一个,如何在机身能加装更多的武器。因为对于作战类飞机而言,用机动性赢过地面的装甲单位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气动外形来看,A10攻击机的气动外形和现在的各种察打一体无人机类似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A10和苏25能取得如此之辉煌的战绩了,毕竟对于陆军而言,尤其是对缺乏制导类防空火力的冷战时期的陆军来说,空军战机居高临下的攻击真的可以对它们形成单方面的“屠杀”态势,尤其是A10和苏25都具备发射火箭弹的能力,这火力覆盖强度我们可想而知。
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陆军野战防空火力体系的发展,攻击机面对这些新装备它们就有一些吃不消了,拿我军的红旗-17系列防空导弹为例,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2千米,而且它还可以对付700米/秒的飞行目标,这个射速连注重空中机动能力的空优战斗机都很难躲避,更别说气动外形一言难尽的攻击机了。
▲像我军新列装的红旗-17A还具备机动的优势,能给予我军陆军部队更全面的保护
02
这还没完,由于现在像陆基近防炮这类武器的发展程度现在也趋于完善了,攻击机以往针对陆军单位形成的机动以及速度碾压的优势现在它很难维持了,以我国的陆盾-2000为例,其4000发/分钟的射速让各类攻击机很难形成对陆军单位贴地攻击轰炸的态势。毕竟像攻击机这类战机几乎不可能比导弹或者子弹飞的更快。
所以对于攻击机而言,在现在的战争中,攻击机很难对陆地单位形成贴近地面的无差别的轰炸态势,这也让攻击机的最根本优势荡然无存了,而且如果攻击机要用远程制导武器打击敌军的话,现在的多用途战斗机也能胜任,而且多用途战斗机的战斗机动性要比攻击机强很多,那为何还要用攻击机执行这一任务呢?
▲未来战争空袭的主角估计就是像F-35一样的多用途战斗机
况且,就执行远程火力覆盖的支援型任务来说,现在的各种远程带有制导能力的火箭弹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任务,所以,对于己方空军而言,就更没有理由派飞行员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这一空袭任务了。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攻击机的作用现在有替代品了,而且替代品在执行打击任务时会比攻击机更加实用,也对作战人员更加安全,所以我们现在也不难理解为何攻击机都会停止发展了。
-END-
来源:军武次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