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观察 | 媒体转型下半场:你是离开还是留守?

余远环 南友圈 2018-09-27



就在月初,新京报的又一位元老级人物——副总编辑王悦离职。这是继朱学东“熔断”、王跃春“告辞”之后,从新京报离走的又一位“老班底”。


在南方都市报的时候,王悦参与了深圳新闻部的创建,亲历了南方报业的峥嵘岁月,因与新京报前任总编辑王跃春有工作上的交集,而后一同北上参与创办新京报。


14年来,王悦见证并推动了新京报的成长,助其成为时下中国最耀眼的都市报之一,那些影响巨大的深度报道、时政报道背后,都有着王悦的身影。

《新京报》副总编辑王悦


可以说,是她奠定了新京报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基础。


王悦的去向,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依然在朋友圈引发媒体人转型的话题。


这几年,离开传统媒体的高管越来越多。


仅南方报业,今年就有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钟育彬,报系副总裁谭智良,21世纪报系副总经理戴远程。



更早离开的,有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庄慎之,南方周末副总编辑伍小峰,南都报系副总裁苟骅,南都报系副总裁刘庆,等等。


离开,是一种趋势。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已完全被互联网所替代,下一个黄金时代,一定是互联网的。



在互联网下半场,对于内容的刚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离职呈现多样变化,从旧的媒体形态,往新的媒体形态转移也成为常态。


可以说,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传统媒体黄金一代仅存的人物,已经审时度势地对自己的未来,作最大程度的取舍和安排。



在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化媒体,广告收入是断崖式的下滑,甚至是零广告。


不少传统媒体,已经陷入巨大亏损的泥沼。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只能选择裁员或降薪的方式来应对,这必然导致其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地方媒体将进行改革,又将有一大批媒体被兼并。


这意味着部分媒体在兼并中,将被逐渐淘汰掉,也会出现一些裁员现象。



行业生态发生了巨变,对于高管来说,无形中也压力大增。


有转型能力的高管,纷纷“用脚投票”,选择主动离开,而没有离开的媒体人,可能变得极度焦虑。


这是职业的困境。


媒体转型下半场,你是离开还是留守?


这真是一个问题。



很多媒体人人离职,不仅因为工资,更因为价值感和存在感越来越稀薄。


一方面,言论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这种每个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行业独特性越来越小。


一位知名媒体人写道:

“从个人来说,这十年来,都市报在媒体技能方面没有创新了,除了新京报等个别媒体,大部分媒体的新闻操作能力,是严重下降的。对一个资深媒体人来说,没什么能学习的东西了。”


他说:早离开传统媒体早受益。


每个人对自己定位,心里都有一把尺。


尽管收入方面,传统媒体现在是短板,但在哪里呆着,自由度比较高,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没有更好的选择,那就继续呆着。


但不少人心里总有不安,熬着熬着,哪天这个媒体不在了怎么办,失业怎么办?


何况传统媒体内部,也在逼着转型,能否适应,也是不可知。


因此,都有一颗躁动的心。


人最担心的是中年失业,心态老了比身体疲了更可怕。


如何能让自己不失业,必然需要有一个职业的重新规划。



我的几个在报业的好友,有的还在坚守,有的选择出去开文化公司的,有的去房地产做公关、策划,有的去互联网公司。


我的老领导、《新快报》前总编辑陆扶民,选择去读博士,希望转型成为一位学者。


更早的有前南友刘根勤,离开南都,读完博士后到中大当老师,后来又去了电视台,成功转型。


当然,离开后失业的也有,比如我,靠稿费过生活,有点狼狈,却不后悔。


媒体转型下半场,有忧患意识、渴望激情的媒体人,大多选择重新规划职业。


记得之前李方说过:

当时在一家报社做了十三四年了,突然有一天发现,好像下半辈子一眼都能看见了,心说,这样不行,再呆下去,个人也会随之贬值。必须改变,不管前边会好会坏,反正必须赶快出来。


我很认同他这个选择,“生活要向前看,但对生活的理解只能向后看。”



媒体人即使离开了媒体,也多是精英。


而且有很多人,离开传统媒体以后,才显现出为精英来,爆发出极大的创造力。


最出名的是写公众号的咪蒙,还有做二更的丁丰,做梦幻世界的黎贝卡,做大象公会的黄章晋。



那些本来就是精英的,更凸显爆发力。


比如方三文打造的雪球财经,喻华峰打造本来生活网,秦朔打造朋友圈。


更出名的,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徐沪生的一条,徐达内的新榜等。


媒体人成功转型的案例比比皆是。


他们都勇敢地打破“铁饭碗”,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时机,到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成为另一个业界的标杆。


当然,外面的世界,远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精彩,能出去创业,而且做得不错的,毕竟还是少数。


前南友、挖媒猎头的范春柏说:

“媒体人创业,我是专门研究过的,与新浪合作做了一年多的‘蚂蚁邦’创业路演,好多媒体人在上面跑过火车,靠谱的实在太少,有的创了一次不行,再创另一个,每个都据说拿了融资,还不停的在微博上标榜自己是XX报前首席。”


他说:估计有些人出去后肠子都悔青了。


悔个啥呢?


创业当然不容易,因为竞争异常激烈。


经济大环境也一年不如一年。



一旦选择创业,你突然发现,等待你的,不再是梦想中的轻松,而是对随时可能降临的失败的恐惧,对员工,对股东,社会负责的重重负担。只有一个人真正承担风险,没日没夜对未来负责的思考的彷徨。


创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没有三年时间,难以定论。


时代一直在变,时机也一直在变,大浪淘沙,你会是先锋还是祭品,谁也不知道。


但踏出这一步,不管成没成,过程都特别锤炼人。



对于有些人来说,知道改变不难,难在转型到哪个方向,才能让自己不后悔。


媒体人多少带点理想色彩。

 


不过,移动互联网拓宽了世界,产生更多空间和可能性,媒体人转型的选择,范围会越来越宽。


刚刚获超八千万融资的“盖得排行”李铁说:

“互联网创业,相对来说跟舆论,对社会情绪的把握是有关系的。互联网创业是适合只是精英来做的。而媒体人在知识等资源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媒体人比其他行业的人更有优势。”


“盖得排行”ceo李铁


是的,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巨无霸企业,还是刚创业的小企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离不开传播,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能熟练运用传播规律的专业媒体人加盟。


前南方报业社长范以锦曾经说:

“转型表面上看是身份的变异,实际是媒体人身份的延伸。媒体人在传统媒体岗位上的历练之后的知识、能力的积累,对其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下半场,内容依然是刚需。


对于那些离开体制的媒体人而言,加盟互联网也好,自己创业传媒公司也好,“内容”仍然可以唱主角。



因为无论经历怎样的变迁,都必须要以用户为核心,通过内容创造价值,再通过合理的媒介,来连接内容和用户,把价值传递出去。


因此,互联网创业,可以坚守“内容为王”,这也是媒体人安身立命之根。



这两年,不少传统媒体人,以多年来锤炼的专业能力,做出独特的项目,如前南友王景春的“极光视觉”,前南友雷磊上线的“真实故事计划”项目,还有近期火起来的前南友王猛的公众号:猛的号。


当然,内容必须时效为王,标题为王,噱头为王,精准传递为王。


需要的是你的思维模式的更新,知识的更新。


就是说,媒体人转型是必然,但这种转型不等于转行。


留守的媒体人,同样需要转型。


并不是理想本身产生动摇,而是实现理想的方式和手段已经发生变化。


有悟性、对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的人,都在适应这种变化。


变,才能应万变,变,才是一切的根本。


时代从不辜负人,只看你用了多少心力心血。


九把刀说: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而是需要认真的实践,等到对的风,我们展翅翱翔;没有风,只要拥有足够强壮的翅膀,我们照样拔地飞行。”


一切都需要践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