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南友 | 蒲荔子:跟别人谈理想是比较无耻的一件事情

映薇 文琪 一璇 南友圈 2018-11-11



蒲荔子,笔名李傻傻,现为中国社交民宿平台“朋友家”APP的创始人。


2004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蒲荔子进入南方日报,成为一名文化记者。2011年又转向互联网和艺术园区项目的设计和运营。期间,蒲荔子曾任南方报业289艺术园区运营总经理、南方日报文化副刊工作室主任。


2015年,蒲荔子从报社辞职,与朋友们创办了精选美宿平台“朋友家”APP,并获得7天连锁酒店母公司铂涛集团天使投资。


除了媒体人和创业者,蒲荔子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新锐代表作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著作有《红X》《被当作鬼的人》等。24岁时,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版专题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幽灵作家”。


如今,蒲荔子带着新书《你是我的虚荣》,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蒲荔子有着多重身份,作家、媒体人、创业者,每一次的转变似乎都“不按套路出牌”。


年少成名,一鸣惊人,名声大噪之际忽然停笔,销声匿迹;从事媒体工作11年后毅然出走,创立“朋友家”;时隔十年,蒲荔子再次提笔,新书《你是我的虚荣》大受欢迎。


在旁人看来,蒲荔子的人生仿佛是“开了挂”,又带着许多谜团。我们尝试着走近蒲荔子,走近李傻傻,听他讲讲媒体人转型的故事和人生感悟。


“年少成名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


:你在大学时期就因写作成名,后来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一开始写作的时候你有没有预料到自己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蒲荔子:如果一个人说一开始就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那他不是神仙就是骗子。刚开始写是乱写的,一个穷大学生,又没什么事,就写。没有预料到有人会看,就随着自己的喜好写,有时候甚至有写了很多可能不适合发表的东西。写出来之后有人说要出版啊,这时候其实是有点不知所措的。


:最近你的新书《你是我的虚荣》反响不错,时隔十年再次以作家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你是什么感受?


蒲荔子: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好像我中间十年一直在睡觉,然后突然又醒了一样。但实际上这就像一个人天天照镜子,不会觉得自己发胖了,因为每天都在循序渐进地胖。所以,对我自己来说,这个转变并不是那么突然的,这十年中偶尔也会写,或者不停地想着要写。


:你在写作方面早有成就,后来为什么又不写了呢?


蒲荔子:事后回想,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吧。那时我刚进一个新的领域,我不是学新闻的,在一段时间能把一件事干好就不错了。第二个是大学刚毕业,不太成熟,很多时候会很注重别人的评价,总想着写完别人觉得不好怎么办。所以这么多年,其实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觉得喜欢或者有价值而去干一件事,而不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决定是否去做。


:所以,年少成名对你来说更多是一种压力。是吗?


蒲荔子:压力会有吧,但对我来说更多是种幸运。压力迟早会有的,最好就是要来就来得猛一点。就像看书,你不要先去看那些轻松的、好玩的,要看就看最难最好的。工作也是这样,刚毕业,最好直接接触最难的工作,压力一次来个最大的,这样的话对成长是有利的。所以,那时候那些压力现在看来都是幸运。


“进入媒体行业是机缘巧合”


:一开始你为什么会想当一个记者呢?


蒲荔子:那时候,还真是没想过自己要干什么。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朋友介绍我来南方日报实习,所以我才进入媒体。一个人的路看似必然,或者总被总结为早有计划,实际上大部分是由各种偶然促成。一个人的兴趣、选择,会让他碰见各种偶然。


所以从我的自身的经历来说,我建议学生时代多去主动认识你自己身边朋友之外。只靠招聘会、只靠那一页纸的简历,选择是比较少的。一个有广泛兴趣、可以主动去寻找机会的人,他的选择也会比较多,最后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


:做记者多少是会有些新闻理想的。当记者时你的理想是什么?后来实现了吗?


蒲荔子我觉得跟别人谈理想是比较无耻的一件事情。因为理想是跟自己谈的,是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而不是相反。做新闻跟其他职业一样,首先它是一个工作,要有工作的基本规范、专业主义以及基本的成果产出,最后获得合理的报酬。很多人把新闻当成一个超乎我们日常生活之上的一个东西,把它神圣化,却连基本的职业属性和专业技能都没有。我觉得任何一个职业或者行业,只有把该做的做到位了,才能去谈所谓的意义,或者说,把事做好,其义自见。


:在当记者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你远离了文坛,对比你在大学时代的辉煌,你的心理会有落差吗?


蒲荔子:没什么落差,因为大学也算不上辉煌啊。或者说,这不能用落差这种说法,因为一个人每个阶段需要的不一样,不存在可比性。一个人不停经历事物,不停成长,他追求的、觉得重要的东西,永远在改变。这段时间,我焦虑或者说努力寻找的,是一个志趣,就是可以长时间做的事情,能够清楚它的好,清楚它的坏,清楚它的压力,清楚它的可能性,让你可以抛开外部评价、基本收益这些东西,持续地做。中间会做很多加法,做很多其他事情,有时前路迷蒙不清。


:你在媒体从业将近11年,从这段工作经历中你收获了什么?对你现在的创业有什么帮助?


蒲荔子:虽然我在媒体工作的时间长了一点,但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主要是三个东西,第一是好的工作氛围,第二是开阔的视野,第三是好的职业习惯。


第一份工作能遇到一个好领导和好的伙伴很重要,否则你会带着一种戒备的心理去对待后面的工作、同事。其次因为做媒体,我认识比较多的人,对各个行业的了解相对会丰富一点,没有那么狭隘。最关键是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做案头工作的习惯。因为我们采访业务必须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要看书,要去收集资料。所以,当我转型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我首先会把这个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经典的书全买过来。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很多媒体人转型是因为遭遇了“职业天花板”,你从2011年开始转型做经营,是什么促使这种转变?


蒲荔子:最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因为有不满足感,包括“职业天花板”、收入、未来的空间,也包括你个人的兴趣。其实到30岁以后,选择会相对慎重、理性一点。主要是要能带给我持续的新鲜感或者是成就感,我想这是每个人的需求。所有的工作最后都会变成重复性劳动,然后你就会开始想什么事情可以长时间去做。所以后来我是做加法,做了很多事,我们做了一个儿童互联网、做杂志、做园区、做艺术、做公关,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我的成就感不能抵消疲惫感,可能也是我们这种人太矫情了。


:你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决定要创业的呢?你是怎么做出这个决定?


蒲荔子:事后描述的时候,它看起来是一个新鲜的时间点,但是真实生活中,这种决定的过程是模糊的。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不是说突然在这一刻喜欢,然后时间就定格了。创业也是,刚开始可能慢慢在想这件事,也许过段时间有了新的工作就忘了,等闲下来的时候才想起这件事情。


我是2015年7月份提出辞职,9月份正式离开,然后开始做“朋友家”。其实我算是比较晚的,到了快30岁才开始去尝试各种可能性。我觉得你们可以在年轻的时候多尝试。你可以在所有的工作里面列出五到八个,尝试一遍过后也许你就会发现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做媒体人和创业有什么不同?你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蒲荔子:媒体有三个特性。第一它属于单打独斗型,我们一般就是自己写自己采访,再带个实习生,很少有团队合作,而创业是必须团队合作的。第二是我们原来的工作方式、作息方式是混乱的,但现在我们必须每天定时定点工作,同一时间内协作大家效率才是最高的。第三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原来做媒体你只要把稿子弄好,自己满意就好,更多的是享受那个过程。但现在的话我们是以结果为导向。比如说我要这个月的目标用户要有多少,数据考核目标是多少,都是非常清晰的。


其实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团队管理、工作方式等都有问题。比较幸运的是,我在报社做经营的时候,把原来媒体采编的这些毛病改掉了一些,有个过渡期。如果说我是直接从采编出来做这个事儿,我觉得我会死得很惨。


:这次转型你的目标是什么?


蒲荔子:你会有一个长远的大目标,但是你所有的规划、工作要领其实都只要做到未来3个月。因为计划永远在调整,永远在变,你那个目标终点就在那里,但是中间那条路是一直在变的。我们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团队,相对来说改起来也比较快。现在其实是一个做加法的结果。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我们自己也在摸索方向,看看哪个路径更清晰。


:创业有风险,你有时候会担心自己失败吗?


蒲荔子:我会做好失败的准备,没什么好担心。我们有很多可能性,我们现在也做线下空间,也做景区的运营。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性,你不去做,你永远就只能停留在那个想法里。我们现在做了一年了,也许有一天我们现在这个模式失败了,或者另外一个失败了,但是我们有了其他的可能性,所以说失败反而给了我们更多成功的机会。


“媒体业处于触底反弹的阶段”


:现在有很多唱衰纸媒的声音,你怎么看待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


蒲荔子:现在媒体业我觉得它是处于一个触底反弹的阶段。因为原来太好赚钱了,所以大家都没有改革动力,当然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现在整个行业已经有很多新方式出现了。我想过几年之后,媒体会用它的资源、品牌、用户延伸其他的业务,不再以媒体为营收的主业。比如说浙报集团,可能游戏公司这一块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所以说,被逼得没办法了,就会有办法。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出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蒲荔子:我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和乐趣,所有的选择只要自己想清楚就好。比如说出版业,大家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朝阳行业,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做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他就坚持做书。想清楚了那无论是留下还是出去,还是换个方式继续做新闻,我觉得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做得好的机会。


另外,不要觉得所有进入媒体的人都有新闻理想,也不要把离开媒体看成背离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打工挣工资,小部分是属于有新闻理想的,如果他想追求新闻的价值,其实也有很多平台去做。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是想每个阶段都去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当然还有一些混日子的,这种人在内地的一些媒体可能还真不少。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尝试转型,你认为媒体人转型要做好哪些准备?怎么兼顾媒体思维和产品思维?


蒲荔子:刚刚我也说了,媒体采编跟真正市场化操作有三个矛盾,包括工作方式、作息方式和思维方式。我觉得如果直接从采编出来创业,第一次基本会失败。如果想相对稳一点,就去一个市场化的企业磨练一下,了解一下市场企业的运作规律。所谓产品思维,不是说我一天念个十遍八遍就会有,它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要你踩过坑经过失败才会出现。


“我建议大学生不要创业”


:你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蒲荔子:绝大多数情况,我建议大学生不要创业。因为创业它不仅仅需要想法,最重要的是对行业的了解和对团队的管理经验。现在你看所有的创业,都是跟强运营相关的,所以对团队经验和资源要求比较高。还有另一个是团队管理。有些大学生可能自己管自己都没法管好,更别说管团队了。除非你爸爸很有钱吧,花一花也无所谓,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如果的确有创业的想法,我建议可以去找一个A轮之后的创业公司,在这种创业公司里你能参与运营的全流程,进去之后能快速学到很多东西。或者选择去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在大公司,你不仅能学到相对比较专业的流程化的经验,还能积累一定的人脉。但就是不要去那种既没有什么活力又不属于新兴领域的创业公司。


中国现在想当老板或想做CEO的太多了。一个人在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岗位、领域,他就会比较舒服,能得到相对稳定的成长。如果因为创业热潮或者一时冲动去创业,其实会很痛苦。无论我们做什么职业,除了赚钱,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快乐。




来看彩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编辑、原羊城晚报编委、新快报社总编辑陆扶民主编,南方新闻界泰斗范以锦作序的《记者如何转型》近日出版。



本书聚焦国内媒体人第三次离职潮现象,通过对“新闻重镇”广州的22位知名前新闻记者进行深度访谈,着重探讨了新闻从业者职业生涯变动的动因和路径。


主编提出“新闻职业阶段化”观点,认为新闻记者仍然是值得向往的职业,但对不少人来说,它只是职业的起点,新闻从业者要有职业规划意识。新闻学院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进入新闻界,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退出新闻界。


南友圈将根据留言质量选出读者送出此书,获奖名单将在明日推文中一并公布,留言区欢迎大家讨论,感谢关注。



· END ·

本文原载《记者如何转型:新闻从业者职业生涯变动的动因与路径》(陆扶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南友圈(ID:nanyouquan)授权首发( 节选),作者:佘映薇,林文琪,刘一璇,图源:受访者提供,编辑:麟懿。后台留言【转载规范】获取转载相关规定,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媒话说




后台回复【任志强】  听懂妙解中美贸易战

后台回复【记者】  看慢慢维权路上,我们曾在她身边

后台回复【向松祚】  看清GDP含金量

后台回复【直辖】  带你了解深圳直辖传言是怎样炼成的

后台回复【企业】  获取2018自媒社产品手册(企业)

后台回复【媒体人】  获取2018自媒社产品手册(媒体人)

后台回复【常见问题】  替您解答疑惑



往期精选



头条 | 中国探险第一人张梁深圳分享:选择放弃非常重要!

头条 | 都在一辆车上



欢迎注册自媒社,加盟南友圈!


点击阅读全文,约媒体人写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