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个体,将很难打败AI这个新物种丨第261位造就者:梁家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0n2247r&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云知声董事长、联合创始人兼CTO
大家好,我叫梁家恩,是一个典型的科技爱好者,从中学起就一直比较喜欢科技,大学时开始接触人工智能,从读书到工作再到现在的创业,迄今已有20年,从未离开过人工智能这个行业。
无论高潮还是低谷,这么多年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一方面源于内心深处对人工智能的认同和信仰,另一方面源于该行业确实有着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我也没法离开。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话题是:人工智能——人类可以驾驭的新物种。
面对一个全新物种,大家往往感到很兴奋,特别是Alpha GO在2016年横扫全球之时,全民都为之狂欢。但如果你们当中曾有人关注过该行业,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已逐步地从过去在科幻世界里的想象,走到了现实生活当中。
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与期待,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今天,我想为大家解读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解读AI的特点及它的前世今生;更想和大家探讨,AI是否会脱离人类的控制,成为人类最后一项发明,甚至最后毁了人类。
AI是人类基于理性、数据和计算构建的智慧物种
从我的角度来看,AI其实并不神秘,它只是人类基于我们的理性、数据还有计算所构建出来的全新智慧物种。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这个物种概念并将之当回事的人就是大家熟悉的阿兰·图灵。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八十年前,阿兰·图灵在1936年就酝酿用机器来代替人类做思维思考的工作,他最早研究的是人类的数学计算,他设想是否可以将这种行为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再用某种机器去执行。
当时,这样的机器还不存在,他完全是从思维及数学的角度去构思,但竟然真的写出了一篇论文来证明这件事情的可能性,从此开启人类一个全新的历程。图灵奖也因此成为计算机程序这片广阔疆域的开山鼻祖。
在图灵提出并证实该设想的十年后,即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了,从此开启了计算机狂奔的旅程;到了1956年,以明斯基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学者开辟了人工智能的路径,明斯基也成为图灵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人。
从60年代发展至今,人工智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过1974年及1987年的两起两落之后,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强势来袭。我们对这第三次浪潮非常有信心,一个新的物种诞生了。
新物种诞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第三次浪潮有着堪称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机遇。
“天时”即技术红利。在大数据和超级计算的加持下,深度学习强势崛起,势如破竹,特别符合工业界应用的特点。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拿一个华为手机手机穿越回1974年,那个时候的科学家恐怕要把我们当天神来对待。
“地利”即物联网。整个物联网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非常广阔地用武之地。
“人和”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受到多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一场由中美主导的全球AI浪潮中,中国在应用层方面领先,美国在顶层链技术创新上独步全球,现在来说,两者还是胜负各半,都有机会。
在政府的推动之下,产业巨头、创业公司、专业人才、行业资本等都加入其中,一时间热闹非常。
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我们非常有理由认为,这一轮的第三次浪潮跟过去完全不一样,它将诞生一个全新的AI物种。
AI=数学模型+算法+数据+计算
AI新物种是基于我们的理性、数据和计算所构建起来的,当我们看一个全新的物种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判断它。
首先,看它的基因。AI新物种与生俱来的,是理性、数据和计算的基因。
其次,看演进路径。人类提供的模型、算法和数据,决定了AI新物种的演进路径。
最后,数据规模和技术能力的爆发,将会加速AI新物种的演进历程。
AI其实就像一个小孩,他的理工能力非常强且勤奋好学。勤奋是指用机器不停地计算,而好学是指不断地从数据里汲取营养。而他所谓的数学天才就在于它的抽象能力与算法能力。
如果我们要把这个小孩养大,就需要我们从政府、企业、个人层面去为它输送诸多营养。事实上,现在的人工智能已逐步具备了非常强的感知能力,在视听层面甚至接近乃至超越了人类。
但是AI的认知能力现在可能还没达到小学生的水平,它并不能理解这里面是什么内容,但这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它有了感知及认知能力之后,它会逐步长大再开始回馈社会。
在这种正向服务的闭环下,我们的社会资源还会再加持人工智能的研究,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AI新物种的演进便是这样一个态势。
AI新物种同样服从适者生存的法则
AI新物种就像我们地球上的其他物种一样,也遵从适者生存的法则,我将之归纳为三点:
第一,高效。即它一定要能够精准、快速地解决人的问题,这是大家对于人工智能最基本的一个期待。假如效率很低,那它就不能存活下来。
第二,丰富。如果仅仅停留在非常单调的指令控制,虽然很准,但它不能给我们带来丰富地体验,那么它也不能存活下来。我们想要的其实是它真正给我们带来多样内容与个性化服务。
第三,有温度。这代表着对我们人类的理解和关怀,只有当AI机器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种时,它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人类才会愿意为它付出我们的能力,从而让它变得越来越好。
AI新物种将会引发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
AI新物种将会引发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解放。从图灵开始,人们设计AI产品就是希望代替人类去做那些简单或者重复、枯燥的劳动。这样的代替其实已经在进行了。
我们跟协和医院合作,给他们设计了一个帮助医生整理病例的产品,将整理病例的时间从过去的3-4小时压缩到1个多小时,大大解放了医生。这样的一种工作,并不需要像医生专业度这么高的人去处理,但他们确实又不得不做。
第二,全新,即全新的视角和认知。我们认为当一个新机器出现时,它会延伸人的脑力能力,这可以比喻为一个望远镜,过去我们没有望远镜,我们只能肉眼看一看天空,但有了望远镜后可以看到数十亿光年之外的星球。
未来我们还需要透视大数据的能力,而AI则会改变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既定认知,帮助我们从不同地视角去更深度理解这个世界。
从这两点来看,AI会对人类的智慧产生更深刻地变革,当它发生变革之后,带给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地变化。
AI是可驾驭的新物种
将来AI会不会脱离人类控制,让人类无法驾驭呢?这个问题还是要从AI本身的基因和方法论上来考虑,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它行还是不行。
我们前面已经拆解过了,AI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定义,要学习解决问题,问题能够解决得越来越好,这是算法的工作。那么AI威力最强大的部分,是用大数据和超级计算去加速它的学习过程,而对于这一块,我们人类是完全可控的。
所以我们认为,AI其实是一个我们可以驾驭的物种,它并不像我们想像中那么恐怖,它其实还是非常亲切的。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AI心中本无鬼。所有的鬼都在人身上,它将来到底是会作恶还是会造福,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所以,它的风险最根本地还是要回到如何控制人的风险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点。
第二,对于个体来说,未来他会越来越难以战胜AI这样一个智慧物种,因为AI汇集了所有人类的智慧,我们作为个体来说,是非常难以打败它的。
但是,对于人类整体而言,AI是可驾驭的。而且在未来,它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改变我们,让我们获得更好地用户体验。
就像比尔盖茨说的,我们永远不要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因为有非常多的问题和困难要去解决;但是我们也永远不要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因为AI会带给我们非常颠覆性地影响。
借此机会,我们也向AI的前辈——明斯基教授致敬,他有一句名言:
The brain happens to be a meat machine.
人脑其实只是一种肉体进化出来的机器而已。
这个结论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即: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究竟有没有根本性区别?在AI继续往前演进的过程中,它是否会演进出独立意志?
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思考。谢谢大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9tw8gu5&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日互动话题:
你担忧AI未来的独立意志吗?
编辑丨蔡蔡
文字丨方芳
校对丨其奇、LUSEN
本场推荐阅读
仇子龙:每出生68个孩子就有一个是自闭症,社会该如何接纳他们?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梁小虹: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韩昌佩:一张微信开屏画面背后,埋藏着中国气象人20年的辛酸泪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唐雪明:写过小说,组过乐队,我为何放弃音乐梦想死磕生命科学?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沈苑:谁都无法阻止中国北斗卫星在太空建立“群聊”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主题推荐阅读
Siri创始人诺曼.威纳尔斯基:要怎样做才能创立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
许田:为什么乔布斯临终时叫儿子去学生物技术?
(点击图片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