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智深,听见潮信就圆寂,背后有啥秘密?

2017-05-06 一串佛珠 禅与资产管理艺术


鲁智深,有一句话一直没想明白,这句话是师父送给他的一句偈言。


直到智深跟随宋江剿灭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里,听见钱塘江上的潮水声,就忽然拍手大笑起来。


师父的话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智深听见潮信才明白,师父说的“逢夏而擒”,是指自己活捉夏侯成;“遇腊而执”,是指生擒方腊;“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则是说听见潮信,该当圆寂。


于是,智深在禅床上坐定,拿起纸笔写下一个偈子:


平日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见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之后竟然坐化而去,只留下白月光无声的照在禅床旁。


为啥一听见潮信,智深拍手大笑,好像开悟一般高兴,他领悟到了什么?为什么又平和随喜的接受了圆寂的命运,自在的坐化而去了呢?


一、“我是我”是一种大智慧


秘密还得从智深留下的偈子中去找。


咦!钱塘见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显然,这句话就是智深忽然间顿悟到的智慧,就像是苹果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潮信让智深的智慧忽然开窍了,“忽地顿开金枷”,突然间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解脱了“枷锁”后,智深领悟到的智慧,就是“我是我”。


“我是我”,到底是个什么智慧?是啥意思?


难道我不是我,我还能是谁?


当“我”被幻象所迷的时候,我就不是我了,我可能是受、想、行、识中任何一个。


“受、想、行、识”是《心经》里的四种幻象,受是指感受,想是指心里的想法,行是指行动,识是看待外界的价值观。


在智深刚刚出家的时候,常常被受、想、行、识所迷。


比如“受”。智深刚在五台山出家时,吃素太久,内心感受到乏味,总觉得“熬得清水流”,这种痛苦的感受,就是因为被“受”所迷,此刻,是“受”在控制我,“我”被还是我吗?


比如“想”。因“受”引起“想”,智深吃了几天素食,就觉得受不了,先是抢了别人的一桶酒,过了几天还是忍不住,又下山去寻找集市,“自下来买些吃”。此刻,智深已被“想”所控制,“我”还是我吗?


比如“行”。由“想”又引起了“行”,智深到了集市上到处想方设法买酒和肉,吃的不亦乐乎。此刻,被“行”控制的智深,“我”还是我吗?


比如“识”。由“行”引起了“识”,智深喝了酒非但不认为自己犯了戒,反而大闹五台山,打烂庙门,打伤众僧,苦兮兮跟长老说“长老与洒家做主”。你看,此刻的智深已被“识”控制,深陷“受想行识”的轮回,不能自拔,那么“我”还是我吗?


一旦被“受想行识”控制,我就不再是我。


我是我,就是一种不被“受想行识”左右的大智慧。


二、拥有了“我是我”的智慧,就可以离苦得乐


在没有明白“我是我”的智慧时,智深过得很痛苦。


在五台山屡次触犯庙里的规矩,喝酒、吃肉、打人、毁坏庙里的公共设施,自己还觉得委屈,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为敌一般。


后来,被打发去了大相国寺,到了大相国寺,智深嚷着要做监寺,不愿做看菜园子的无名和尚,方丈好一阵安抚,智深才勉强同意。


此时的智深虽然已经有和尚的“形”,却无出家人的“心”,还是被功利心所迷惑。


然而,等到生擒方腊以后,智深已经有了不同的修为。


“生擒方腊”于宋江阵营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是首功一件。宋江十分兴奋,激动地握着智深的手说,师父你真牛,立下如此大功,你快还俗吧,我请皇帝封你一个大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这个许诺,比鲁智深还是鲁提辖时候还要风光。在京城有个“封妻荫子”的爵位,可比关西的提辖官强了好几个档次。


然而,智深却不为所动,只是风轻云淡的说了句,“不愿为官”。


宋江继续许诺,不做官也可以,去京师找个名寺宝刹,做个方丈可好?


要知道,智深之前在大相国寺也不过是想求一个监寺的职位,而不得,现如今名寺的方丈摆在面前,智深会动心吗?


智深仍然不为所动,“都不要,要多也无用”。


当年,执着追求“监寺”,今日连“方丈”都不想做,只因明白了“我是我”的智慧。


原来智慧就是不做事啊?


错!


智慧是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所迷,不为名利所苦,却并不是不做事。


智深只是拒绝了名利,但没有拒绝做事,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生擒了夏侯成、方腊,这就是天大的功劳、天大的事业。


智慧是叫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要为了名利去做,不要为了“受想行识”去做,而是发自自己的内心,去做符合事情规律的事,成就自然会来。

一味追求名利,眼里只有名利,只会陷在痛苦里,反而也做不好事情。


由此看来,在坐化之前智深就已经在身体力行“我是我”的智慧了,只不过是内心还没有开悟,等到潮信一来,忽然就明白了大智慧。


三、我们的“潮信”在哪里?


明白了大智慧,生活就会快乐,做事情自然会更容易取得成就。


我们普通人如何获得这种大智慧呢?


答案在《心经》。


《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波罗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彼岸意味着圆满成功,所以说《心经》是讲能够让人圆满成功智慧的经。


研习《心经》,就是一种获取智慧的方法。


除了研习《心经》之外,还要按照《心经》的智慧去做事。看看智深在五台山的经历,我们就知道智深其实是走过一条弯路的,在修行的路上,智深也曾犯过错,犯错不可怕,怕的是错了还不知道,继续错下去。


所以,一边做事,一边研习《心经》,用《心经》的理念来查找自己身上的得失,才是修行的好办法,也是获得智慧的不二法门。


智深是因为听见潮信,才突然开悟,明白自己的大智慧的。那我们芸芸众生又如何开悟,证得自己的智慧呢?


显然听见潮信不是一个好办法,就算我们天天住在海边等着,也未必能够有智深慧根,听得懂开悟的信号。


既然《心经》是一部智慧之经,不妨来抄写《心经》。


抄写的同时,还可以加深理解,以便更好的查找自己身上的过失,获得更大的智慧,岂不是美事一件?


什么?没有抄写工具?


没关系,鬼脚七专门制作了一个“必经之路”的抄经筒,七哥打算把“必经之路”做成百年品牌,所以,别怕智慧不来,抄上100年经,不信等不到开悟的那一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