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一定听过他的音乐—阿里木江(1961-2018)

穆谦 声音史 2023-05-07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每当有民族民间音家离去,都会让人感叹我们对/的了解是多么少。当阿里木江•吐Alimjan Tursun)在几天前突然离世,除了他中央民大老师的身份、他曾参与过的一些官方演出以外,关于他的信息寥寥无几,甚至大部分料中他的全名都没有。而在新疆,叫阿里木江的人可能有十几万。

 

其实,几乎人人都听过阿里木江的音乐,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在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里面,就有多处阿里木江演奏的热瓦普,特别是下面这首。在电影原声CD里面,它叫做《永恒的誓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638x0d2g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李玟演唱的主题曲《月光爱人》最后也有阿里木江的热瓦普。维吾尔族主要有三种弹拨乐器:热瓦普、弹布尔和都塔尔,阿里木江都能弹,尤以热瓦普最为擅长。热瓦普是这三种乐器中声音最高、最亮的,而且有不少共鸣弦,泛音丰富。都塔尔两根弦,声音低沉,适于为民歌伴奏。弹布尔的声音则介于二者之间。



在哈孜·艾买提(1933-2017)的这幅油画名作《木卡姆》里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大部分乐器,被我用红色标出的三件乐器从左到右分别是: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

 

在虾米网《永恒的誓约》下面留言的这几位同学,下课来找我一趟: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乐器)

 

在电影里面,张震还用维语唱了一首《阿瓦尔古丽》。他怎么会维语呢?是阿里木江教他的。当然,仅限于这首歌的歌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638e5sjd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永恒的誓约》里演奏手鼓的是来自喀什的乌布里卡赛姆•卡迪尔,阿里木江的老搭档,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奏家。其实很多人也都听过乌布里卡赛姆的音乐而不知道他。唐朝乐队的《太阳》里面就有他的手鼓演奏。


阿里木江、乌布里卡赛姆这些生活在北京的少数民族职业音乐家经常有机会参与各种录音,不过大多数是给别人做乐手增添一些色彩,而自己的作品却很少能被人听到。阿里木江帮别人录了多少音乐他自己也记不清。他曾经告诉我刀郎的专辑里面的弹布尔是他弹的,但是后来我查到的署名不是他。究竟是不是他弹的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


阿里木江的了解,主要源于我2004年他的一次采访。后来我在英文《中国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这张照片是我在他魏公村的家里的阳台上给他拍的,那没有发福(他以前的外号是孙悟空,可见有多瘦)。记得采访那天他接到了人大附中的一个电话,说他女儿被录取了,他特别高兴。我问他他的女儿说不说维语,他说她能听懂,但不怎么说。“没办法,她已经是个北京人了。”

 

阿里木江是伊犁人。“阿里木”最初来自阿拉伯语,是学者的意思,给孩子取这个名字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学问的人。“江”是维吾尔人名的一个常见后缀,是生命的意思,所以阿里木江是“宝贵的阿里木”或者“阿里木我的命根子”的意思。


阿里木江的父亲吐尔逊•弹布尔(Tursun Tembur)是当地有名的木卡姆艺人,能够演奏所有的十二套木卡姆。吐尔逊擅长演奏弹布尔,因此被人称为吐尔逊•弹布尔。阿里木江从7岁时开始跟父亲学琴,可惜两年后他父亲就去世了。

 

1975年,中央民族大学(当时叫中央民族学院)到新疆招生。年仅14岁的阿里木江因为演奏出色被而招到北京做预科生。那时他一句汉语都不会。不过正是因为他母语的纯正,使得他对于本民族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我跟阿里木江聊过王洛宾改编的新疆民歌。他说王洛宾在推广这些民歌方面做了不少贡献,但是由于语言的关系,新疆民歌翻成汉语以后造成了旋律的变化,很多原来与歌词密切相关的装饰音都没有了。阿里木江有一段时间每天在北京的阿凡提餐厅表演,他经常会表演两个版本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在维语版里面可以明显地听到那些在改编过程中丢失的特色音。


在谭盾作曲的《卧虎藏龙》电影音乐中,阿里木江是按照谭盾的谱子演奏的。他说他录的那些热瓦普段落可能在外人听起来很有新疆特色,但是维吾尔人可以听出来那并不是真正的新疆音乐。可见民族音乐的细微差异是外人很难掌握的。

 

来到北京以后,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阿里木江又回新疆待了两年,跟喀什的乌布里阿西姆(Obulashim)、伊宁的亚力(Yari)和乌鲁木齐的米吉提(Mijit)三位老师进一步学习了演奏技巧以及新疆各地的民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38h1x4xz&width=500&height=375&auto=0阿里木江(热瓦普)和乌布里卡赛姆(手鼓)演奏的《塔什瓦依》


塔什瓦依是一百多年前喀什的一位民间艺人,地位有点类似于瞎子阿炳,而这首他创作的曲子就有点类似于《二泉映月》,后来被人们冠以他的名字。传说他去世的时候,喀什所有的民间艺人都在街道上演奏着这首曲子为他送葬。

 

2004-2005年那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在跟阿里木江学琴,我也经常跟他们一起混。在魏公村的天池餐厅吃饭,参加朋友的聚会,每次阿里木江都会带上乐器,玩上几首助兴。他是一个天生的音乐家,演奏音乐就是他的使命。


对于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仍然没有被同化的阿里木江来说,弹琴唱歌的时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阿里木江有着伊犁人幽默的天性,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话不断。他那段时间总是喝很多酒,这也对他的身体有很大影响。

 

阿里木江那时跟我说他要出自己的专辑了。我不知后来出了没有,但即使出了估计发行量也很小。不过作为夏地亚那(Shadiyana)乐团的一员,阿里木江1993年和乐团一起到荷兰演出,并在那里录制了一张题为“Bu Dunya”的专辑,由荷兰的Pan唱片公司出版发行。


Bu Dunya是维语,意思是“这个世界”。下面是这张CD里面的《艾介姆》的部分试听,阿里木江在里面演奏弹布尔,与Köresh Rejep的都塔尔重奏。


Pan
唱片公司的老板Bernard Kleikamp组织了1993年那次夏地亚那乐团的荷兰、比利时巡演。他帮我找到了那时的一张珍贵照片。



后排最右边是阿里木江(可以看到他那时多么瘦)。前排右边是乌布里卡赛姆,左边是Bernard,戴着音乐家们送给他的花帽(他仍然保存着)。后排另五位音乐家从左到右分别是Kamil Abbas, Dolqun Seper, Ayshem Ibrahim, Gülbahar Hamut, Köresh Rejep。

 

后来我跟阿里木江的联系渐渐少了,尤其是我离开了北京以后。我知道几年前他跟北京的另一些新疆乐手组了一个达斯坦乐团,也在网上看过他们的视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再见面。关于阿里木江我知道的也不多,希望能够从其他人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阿里木江手拿弹布尔的照片

 

当人们忙着追逐明星的花边新闻的时候,大部分传统音乐家在默默地以音乐传承着民族的血脉,而却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这些年有很多我认识的传统音乐家离开了我们,也带走了他们的音乐、思想、生活,而没有得到记录。在中国众多的县城、乡村,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音乐家。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为他们建立一个档案库,一个音乐家的维基百科,让大家去了解我们的音乐传统是如何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代代传到今天的。



感谢:Bernard Kleikamp (Pan Records) 授权提供试听。


作者简介:穆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候选人,环球世界音乐排行榜(www.transglobalwmc.com)评委,《音乐人类学》(梅里亚姆著)中文版译者。


欢迎打赏,支持我的研究与写作。一毛也是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